第141章
  真相大白后,叶立新在郊外的将军冢上吹了一夜的笛曲。只是教给他吹笛子的人,再无法回到人间。
  而世家之所以要不遗余力发动长平关那场乱局,是因为范元游在朝上提出要重行均田法,再整四方黄册。柳家文家兼并土地奴役百姓已久,朝廷查到土地的那一日,就是世家的死期。为了家族的兴衰,柳度联合西北给范元游下药迫使其退位,又把范令允坑杀在西北战场之上,扶持了没有根基的范令章。
  世家倒台,被压抑许久的百姓看着前来放还土地的官员,笑着笑着,就哭出了声来。
  李逢扶着草帽,站在乱葬岗中,对着那些曾经故人,轻声说了句,“我做到了。”
  清风忽起,像是那些大火中离开的歌女和充作山匪的奴隶农民,心愿得偿,最后一次安慰那忍辱负重的青年,祝他前路皆喜,百难均消。
  柳度被斩首的前夕,顾屿深去了一趟天牢。
  “柳大人。”他轻声说,“萤烛微光,终究照亮了山河。”
  “这条路,云悠走到了底,是通天的大道。”
  柳度形销骨立,很久才哑然开口,“我年轻时——”
  可是话至中途,再说去不下了。
  那一刻,他忽地想起了一首词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
  上辈子在天牢里刺激顾伯侯的就是柳度。
  也算报复回去了。
  明天大结局,然后更番外嘿嘿(搓手搓手)
  第114章 将晓·共渡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柳枝摇曳,桃李纷飞,朱雀街上一早就挤满了人。喧嚷吵闹着,对着街道尽头望眼欲穿。
  有未出阁的姑娘换上了新衣,有待考的举子踮脚探看,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小贩趁机在吆喝。
  西北于今日凯旋。
  范令允在宫中不方便,顾屿深却可以一早登上金雀楼。看着杨柳驿旁,红裙勒马的姑娘。海棠玉佩碎的彻底,被她用一个小布袋装了起来,依然挂在腰侧。
  这是顾屿深上辈子未曾见过的顾兰。
  按照军功,她原本不足以一马当先。可是而今她站的笃定又坦然。范令允站在殿上微微含笑向她招手,底下的群官不敢直视天颜,但是心中都有了一笔账。
  这姑娘,恐怕同陛下关系匪浅。
  直到册封太子的诏令下达的那一日,整个京城都为之一震。
  “没见过比她更好当的太子爷。”伤筋动骨一百天,宣许在榻上躺尸了一个冬日,经过了痛苦的复建之后,终于可以跟个<a href=https://www.52shuku.net/tags_nan/jiangshi.html target=_blank >僵尸一样勉强行走。他闲不住,发现自己能动之后呲牙咧嘴的也要出门去,可惜出去又摔一跤,起不来,就在树林里又躺尸了一天。
  陈润回到地方没找到人,难得急的火冒三丈,把一堆文书随手丢给了身后人,手杖都没来得及拿,就开始疯狂的找人。
  要不是陈润涵养良好,照宋简的说法,宣许现在应该被揍的妈都不认识。
  “读书作词略无半分余韵,行军打仗颇具山匪遗风。”宣许又讽刺了一句。
  陈润听着凯旋曲,手中磨着棋子,“太上皇和陛下都是守成之君,行事作风都比较温良,可以很好的稳定当前内忧外患的局势。顾兰是另一个极端,到了她即位的时候,大梁正是锐意改革的时间。”
  “你那话说给顾兰,她说不定认为你在夸她。”陈润叹了口气,“别人骂你山匪你会恼么?你俩都是个没脸没皮的。”
  凯旋的队伍中除了那四位将军,车中的刘郊也成为了焦点。和谈四个月,除了一些必要的命令从朔枝城中下,范令允给了刘郊最大的自由。她也不负所望,最大程度的为大梁出了这口恶气。
  不知不觉间,当年末柳城中那个还在为时务论不知所措的孩子,已经能够游刃有余的听出他人的未尽之意,不卑不亢的接受所有赞赏和讽刺的声音。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顾屿深看着这些长大后的孩子们。恍惚间又看到了初见时的模样。
  半夜来爬床的顾兰,燕来镇躲在父亲身后扶轼行礼的陈润,飞香苑苦读于纸醉金迷间的刘郊,明光城放浪形骸得过且过的宣许。不知何时,在他目光未及之处,就那样悄然走出了枷锁下无法动弹的命运。
  顾屿深“穿”来大梁的十周年,是范令允的登基大典。
  禁军重整还没有进行完,所以殿前都指挥使一职由叶屏暂领。
  宫门封闭,屯兵殿外,百官列位阶旁。顾屿深没有同他们站在一起,而是同太子顾兰站在一处。
  祭苍天,告祖先。在折折乐声中,范令允一身加冕帝服,步步登上了高台。
  奏平、嘉平、永平、熙平。
  三拜、撤馔、送礼、燎台。
  朔枝城中原本有着朦胧的春雨,淅淅沥沥的洗净了新柳桃花。
  可是在范令允坐上御座的那一刻,随着常安一声高喝,天空中的乌云不知怎的,陡然散开,露出隐秘许久的太阳。
  金光透过缝隙洒照在那位年轻的帝王身上,百鸟齐鸣。
  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声中。顾屿深站在范令允身侧,瞧到了陛下毫无顾忌望来的双眼。
  此时春风夹杂着晨露,沾湿了他的鬓角和衣袖。范令允悄然无声的拉住了他的手。
  “愿为西南风。”
  那熟悉的声音映入了耳畔。顾屿深疑心自己听错了。可是偏头看去,透过冕琉,范令允是笑着的。
  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盖过了百官轰然的庆贺声,盖过了鸟雀空中的啼鸣,盖过了尘世间所有的喧嚣与聒噪。
  干干净净、清清楚楚,让他听了个分明。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
  “要我说,陛下就不该把重整黄册这件事全权交给了太子!”茶楼中,几个士子聚在一起喝酒,几盏黄汤下肚,就开始探讨诗词歌赋,探讨着探讨着,就开始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太子而今不过是个二十几的黄毛丫头,她能懂什么?这简直就是胡闹!”
  旁边有人持反对意见,一拍桌案,“太子上场杀敌的时候你干嘛呢?这几年陛下交给太子的事情有几件是能挑出大错的?”
  那人冷笑着,“诸位这小酒一喝就不知谁是谁了,笔笔功绩都能藏在一个二十多岁里?”
  最初的那个士子急得面红耳赤,“这太子私德有亏——上个月还同王公子好着,昨日身侧就换了人。”
  “人家王公子都没说话,你倒是急死了。”有人抱着酒杯,“怎么,之前睡到你头上啦?”
  那人被怼的说不出话,只能怒斥一声,“荒唐!”
  当今天子广开言路,皇室对乡里京中的言论管束是从未有过的松懈。登闻鼓旁还专门设立了意见簿,不设置任何限制,让百姓能够各抒己见。
  这处的争吵只是朔枝风情太小的一部分。时近春闱,京中举子聚集,这种争吵数见不鲜。
  茶楼外是烟柳春桃,透过飞舞的柳絮杨花,可以望见远处的画桥流水。街上的行人形色匆匆,每个人都有所往有所归,期待着今日明日的未来。
  茶楼内,有说书先生讲着话本,那一手扇子玩的漂亮。尽管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本段子,台下依然座无虚席。小二在人群中穿梭,送着瓜子、茶水还有糕点。
  “这果子不同寻常,以前倒是没见过。”有人尝了一口,对着那掌柜的说,“是哪里来的新货?”
  “西南商路上的一种新鲜果子,我以前也未见过。”那掌柜的笑了笑,他长身玉立,一双桃花眼潋滟着,看的人脸红,“这一次带回来尝尝,若是单独吃显得生涩,可要是做成糕点就恰到好处。”
  “的确的确,”那人赞不绝口,“还有没有多?我想打包回去带给我家闺女。她最近备考,紧张的日日难眠,我这做爹的也只能在这方面讨一讨欢心了。”
  “之前没有想过能得了大伙喜欢,未曾备下太多。”掌柜的含着歉意,“不过后日就有新的来,我到时候一定给楚员外留下几包。”
  二楼上,顾屿深扶着栏杆望着这一幕,嘴角有些抽搐。他回首看到雅间中静坐着喝茶的陈润。
  “……陈老板真是好手段,细算起来,不过一年未见。”
  能给宣许调成这样?!
  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笑的一派和气毫不欠打还能适当出卖一下自己美色的人,是那个放荡不羁出口成脏毫无眼力见的宣允之?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就不一定了。”陈润老神在在,“他因为自己原来那性格在西北西南亏空了快两万两。若不是有我和郊姐姐兜底,他现在说不准被卖到了哪个山头做压寨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