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求和这两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升起还要荒谬!
  “这么多年来,丹增与我们摩擦不断,从未提出过求和,这其中恐怕有诈啊!”
  “可派去的斥候连日观察,丹增大军确已班师北撤,边境百姓正在修补城墙,分明是休养生息的景象。”
  “难道是缓兵之计?”
  “究竟在耍什么花样?”
  议论声如潮水般起落,与甲叶摩擦声混作一团,最终又在萧风沉冷的目光中渐渐沉寂。
  萧风指尖叩击着案头军报,缓缓道:“战与和非我等能擅断。”
  他将狼毫掷入砚台,溅起几点墨星:“即刻拟写八百里加急,将北境实情与丹增动向具表上奏,听候陛下圣裁。”
  这丹增王究竟在玩什么把戏?
  是后方生变?是粮草断绝?
  还是……另有图谋?
  帐中烛芯爆了声轻响,火星溅落在萧风玄色披风上。
  他的指节无意识地碾过案头羊皮地图,北疆的山脉河流在烛影里起伏如浪,他黝黑的瞳孔深不见底。
  -
  京中的回复很快就传回了边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地丹增,感念天威,遣使求和,朕念及边民久困兵乏,生灵涂炭,特许其请……”
  “着安远将军萧风,即刻交割防务,卸甲离营,回京述职,不得延误。北疆军务,暂由亲军统领赵闯统摄。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整个中军大帐内外,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萧风静静地跪着,良久,缓缓抬起了手。
  “臣萧风,领旨谢恩。”
  众将士有的满脸茫然,没听懂圣旨的含义,有的紧咬牙关,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萧风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他微微侧首,一个带着绝对制止意味的眼神如刀般扫过了身后的众将。
  几名副将忿忿地低下了头。
  萧风缓缓地起身:“公公一路辛苦,赵闯,替我送送公公。”
  “是……将军。”赵闯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对着传旨太监僵硬地一拱手,“公公,请。”
  传旨太监脸上堆笑,忙不迭想要逃离这气氛窒息的大帐:“岂敢岂敢,萧将军辛苦,赵将军辛苦。”
  一出帐门,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传旨太监禁不住打了个哆嗦。
  眼看远离了中军帐,赵闯放慢了脚步,靠近了那太监。
  “公公,”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公公可知,陛下为何忽然下了此等诏令?京中可是有了什么传言?”
  “这……”
  那太监支支吾吾地犹豫了片刻,又环视周围,见四下无人,这才像下定什么决心似的叹了口气。
  “罢了,外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告诉你们,早做打算也好。”
  萧风刚刚攻占三部领地,就退回边境一事,刚传回京城,就引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南月军队才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为何不趁着士气高涨,乘胜追击,却莫名其妙地一举撤回了金庄,使得此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萧风这是要干什么?
  若是说要诱敌深入,等杀红了眼的丹增人踏入埋伏,再将他们一举歼灭,那也说得过去。
  可丹增军队呢?
  连个影子也没看见。
  不仅如此,他们还安定了下来,老老实实地递上了求和书?
  这分明是他们早早就暗通了款曲!
  丹增王故意让赤那、阿勒、兀良三部送死,给萧风送来天大的功劳,助他加官晋爵;作为回报,萧风拿到赏赐之后,再将拿到手的土地拱手送还,顺便帮他平定尚未完全归心的那三个部族。
  如此里应外合,岂不是双赢?
  幸好当初留了一手,没有真的给萧风 加官进爵!
  朝堂之上,猜忌如野火般蔓延,萧风的名字被反复咀嚼,仿佛一夜之间,这位边关名将便成了通敌的罪人。
  “放屁!”赵闯目眦欲裂,差点吼出声来,被太监惊恐地一把扯住了衣袖。
  “哎呦我的赵将军!您可低声些!”
  那太监急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朝堂上都炸了锅了,御史台的折子像那雪片一样!陛下……陛下也是迫不得已……这才传唤萧将军回京,好查清真相,还他清白之身啊!”
  太监说完,尽力忽略赵闯那张铁青的脸,匆匆地一拱手:“咱家……咱家还要回去复命,赵将军您好自为之吧,也多劝劝萧将军……”
  说罢,他一头钻进了风雪里,朝着营门外等候的车马去了。
  赵闯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眼前阵阵发黑,紧握的拳头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
  荒谬!无耻!卑鄙!
  征战这么多年以来,他还从未受过如此窝囊的气!
  萧风为朝廷征战多年,舍生忘死,立下如此大功,不给赏赐就算了,还要遭受如此侮辱和诋毁!
  这手段岂不是和当年的萧成毅一模一样?
  自古以来,帝王家皆是如此薄情寡义,过河拆桥!
  萧风若是知道了,还不知会如何心寒……
  他想怒吼,想咆哮,想冲回京城,去撕碎那些躲在锦绣堆里泼脏水的蛆虫!
  他猛地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中军大帐,可当他怒气冲冲地掀开帐帘时,却仿佛被一泼冰冷的雪水从头灌到了脚,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萧风背对着帐门,孤零零地坐在胡床上,脱下了象征着身份的玄黑重甲,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常服。
  他其实早就料到了如今的局面,即使赵闯不说,他也清楚,外界会如何构陷他。
  他只是不知,这次的自己,又是中了谁的圈套,又或是,被谁放弃了。
  他安静地坐着,看起来毫无波澜,仿佛那泼天的诬陷和诋毁不是落在自己身上。
  终究会迎来这一天的。
  但是……陈景……
  他也不相信自己吗?还是迫于压力和无奈?
  不,陈景一定不是自愿的,他必得回京,找陈景问个清楚。
  风刮得愈加猛烈,疯狂地拍打着营帐,发出鬼哭一般的声响。帐内的火光,将萧风那孤峭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冰冷的帐壁上,像一道沉默的伤口。
  第136章 折水篇(二十一)归乡
  萧风在京中没有自己的府邸,接引之人便将他暂且安顿在旧的宁王府中。
  接连奔波数日,萧风早已是疲惫不堪,乍然回到熟悉的地方,只觉得浑身轻松。
  宁王府的陈设仍然和他当年与陈景同住时一样,在北地滔天的风雪中,他不止一次在午夜梦中回到此处。
  陈景才下幽篁山,慕容影也尚未搬离府中,一切都像是最初的模样。
  物是人非。
  萧风轻轻拂过院中长青的竹叶,沾了一手的落灰。
  他垂下眼,捻了捻指尖,缓步进了院中。
  宮中的太监亦步亦趋地跟着他。
  “将军,陛下.体谅您久不在京中,特意安排了您住过的旧时府邸,您这些日子就在府里多歇一歇,也缓解缓解在北地连年征战的疲累。”
  “将军在沙场里驰骋惯了,怕是早就忘了京中的安稳日子是什么样了?如今的月朝啊,在今上的治理下,可真称得上是改头换面啊!
  “将军休息休息也好,您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名声在咱们延应城更是如雷贯耳……”
  萧风忽然出声,打断了喋喋不休的太监。
  他嘴角微微勾起,不屑道:“那如雷贯耳的,可是好名声?”
  “这……”
  那太监支支吾吾半晌:“那自然是……”
  “行了,不必再费心想说辞。”萧风懒得再与这太监多费口舌,“为何陛下没有立刻召见我?看你们的架势,倒像是要让我常住于此。”
  见萧风自己岔开了话题,那太监不由得松了口气。
  “将军,实在不是陛下不是不想见您,而是前些日子一股寒流入京,陛下不知怎么就病了,已经卧床好几日了。如今的政事,都是慕容丞相在处理。”
  萧风闻言,蓦地停下了脚步:“陛下病了?可还严重?如今身体如何了?”
  “小小风寒而已,不是什么大事。”太监笑得谄媚,“将军入京的消息已经递出去了,等陛下身子好些了,必然会头一个召见将军……”
  萧风面色阴沉,不知不觉,脚步也快了。那太监得小跑着才能跟得上他,又不敢出声叫他慢些走,苦不堪言。
  半晌,萧风问道:“那我可否求见慕容丞相?”
  “丞相大人?那自然是可以的。”太监一愣,答道,“将军要见,奴才便立刻去传信,将军在府中耐心等候便是。”
  “知道了。”
  不知道是不是陈景提前吩咐过了,宁王府上上下下井然有序,丫鬟仆从也都齐全,虽然萧风身上疑罪未清,但对他依旧是礼数周全,恭恭敬敬。
  陈景并没有禁止萧风外出,但他懒得去看外边那些人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眼光,就并没有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