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萧风晋升如此之快,除了他自身屡立奇功之外,还得益于陈景的扶持。
彼时,陈景与废太子和陈晏争夺储位,又初来乍到,根基不稳,扶持自己的心腹将领,以便有所依仗,本也是无可厚非。
但如今,陈景已经掌管朝政长达六年,陈昊远在天边,陈晏也造就成了刀下亡魂,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了。
但他似乎依然没有要打压萧风的意思。
群臣不得不担忧。
“陛下,请三思啊。”
“可不能蹈了当年黄全和萧成毅的覆辙啊!”
“萧家获罪倒台,小萧将军也曾被流放他乡,难免会心生怨怼啊!”
“请陛下三思!”
陈景端坐在高处,看着跪了满地的文武大臣,微微蹙起了眉。
黄全和萧成毅的覆辙?
可他们又有什么过错?
如此一来,倒是提醒了陈景,此前睿帝在时,碍于他的情面,陈景不好对萧家和黄家的往事多做置喙,如今,也是时候为他们洗清罪责了。
毕竟,陷害萧家与黄家的事,可是陈晏死前亲口认下的。
心里有了打算,陈景直了直身子,再次开口。
“萧将军之功,朕心甚慰。”他顿了顿,扫视过群臣心思各异的脸,“至于如何封赏……朕……再想想。”
-
北地,呼啸的寒风压过低沉的天幕,带来了今年冬日的第一场大雪。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混沌,唯有营盘中央的篝火还在兀自顽强地燃烧。
中军帐内,红彤彤的火光映照着将士们的脸庞,众人喝酒吃肉,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胜利,享受着短暂的休整。
忽然,帘帐被掀开,一股裹挟着雪沫的寒气灌了进来。
传令兵入内,单膝跪地。
“将军,天使到了,陛下圣旨!”
帐内的喧嚣登时消散,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坐在主位的萧风。
萧风原本斜倚在狼皮褥子上,手中把玩着一枚 用作酒筹的黑色箭头,闻言,他缓缓散去了脸上的笑意。
“迎天使进来吧。”
帐内诸将收敛了嬉笑怒骂,迅速起身,整理衣甲,肃立两侧。
宣旨太监步入大帐,他被冻得脸色发青,但仍强打着精神,展开了手中的圣旨。
尖细的声音响起:
“圣旨到——”
以萧风为首地众将士跪了一地。
“安远将军萧风,忠勇冠世,智略超群。前奏北境三部,屡犯边陲,荼毒生灵。卿受命专征,运筹帷幄,亲冒矢石,率虎贲之师,一举荡平赤那、阿勒、兀良诸部,功勋卓著,彪炳史册!朕心甚慰!特赐——”
太监的声音刻意拔高,带着一种宫廷特有的、抑扬顿挫的腔调,念出了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赏赐:
“黄金五千两!锦缎三百匹!御酒百坛!南海明珠十斛!紫貂皮五十领!精铁万斤!良驹五百匹!……”
赏赐清单冗长而丰厚,黄金、锦缎、珠宝、皮货、军资……几乎涵盖了所有能想到的珍品。
诸将一开始听得心潮澎湃,却慢慢地变了脸色。
圣旨里赏赐了不少东西,也提拔了萧风手下不少大大小小的将士,却唯独没有提到萧风半句。
终于,冗长的清单念到了末尾:
“……钦此!望卿再接再厉,固守疆土,以慰朕心!”
圣旨宣读完毕,萧风跪在众将的最前方,面色如常:“臣,安远将军萧风,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利益周全,无可挑剔。
传旨太监满意地点了点头,将圣旨和礼单一并交到了萧风的手中,又寒暄了几句场面话,就被引领着去往住所了。
厚重的毡帘再次落下,帐内陷入一片寂静。
炭火依旧噼啪作响,羊肉依旧香气弥漫,气氛却凝结如冰。
“砰!”副将孙猛一拳砸在身旁的兵器架上,震得刀剑嗡嗡作响。他脸色铁青,吼道:
“黄金?锦缎?珠子?在咱们这儿有什么用?”他指着萧风手里的圣旨,“将军带着弟兄们打下了三个部落,这是多大的功劳?!朝廷……朝廷就他娘的给这些?‘安远将军’?还他娘的是‘安远将军’!”
“就是!”另一名将领喊道,“这算什么?咱们在北地喝风吃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朝廷里那些穿绸裹缎的老爷们,动动嘴皮子,就把将军的功劳给抹了?”
他气得说不出话,胸膛剧烈起伏。
赵闯脸色极为难看,压抑着怒火道:“将军……这不公!”
“都住口!”萧风眼神冷了下来,他扫视过身边同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训斥道,“天使尚未走远,你们在此大放厥词,是嫌活得太长了么!”
众人一下噤了声,但脸色一个个黑如锅底,显然没有服气。
萧风轻叹一声,缓缓坐回原位。
真有封赏又如何?当年的萧成毅,就是被封了个有名无实的靖边侯。
军中有不少人曾是萧成毅当年手下的旧部,萧家的兴衰起落,他们亲眼目睹,萧风一路走到现在有多不容易,他们也看在眼里的。
他身份敏感,身上还背着不清不楚的罪责,遭人忌惮,也是预料之中。
他们只是替萧风感到不值罢了。
可萧风却莫名地坚信,陈景定不会如 睿帝那般。
“陛下这样做,必定有他的打算。”他的语气不再像方才那般强硬,反而多了几分安抚之意,“他有他的难处。”
朝堂之上,权臣林立,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处处皆是掣肘。陈景这样做,想必是那些朝中手握重权的大臣们对他施加了诸多压力。
“莫要为了一些虚名误了正事。”萧风抬眼看了看众人,“吃饱喝足,便早些歇息去吧。”
第135章 折水篇(二十)退守
-
北地连绵多日的大雪终于停了,天气晴朗了起来,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目。
萧风与手下各位将领正在营中议事,却见赵闯手里拿着一份军报,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将军!前线传来确切消息!丹增王已收服玄鹰、雪牦二部,彻底平定了北境后方,集结兵力,准备同我们决一死战,收复失地!”
他话音刚落,众人未及反应,一个传信的探子就灰头土脸地冲进了大营。
“报——”
探子的胸膛剧烈起伏,气喘吁吁,满身泥泞:“丹增王率兵袭击我军前线,攻势如潮,阿勒部旧地……已经被敌军重新占领了。目前,丹增大军集结,正在准备进一步南下。”
萧风猛地起身,沙盘里的小旗簌簌颤动,映着他沉如寒铁的面容。
此前攻占三部,本来就是在丹增王分身乏术之时趁虚而入,他早已料到,待丹增王反应过来,定会进行疯狂的反扑。
但他没有想到,丹增王平定后方的动作会如此之快。
阿勒、赤那、兀良三部的民众加在一起有十数万之众,粮仓也大多在战争中被焚毁,要负担这些民众的生计,是一笔不小的耗费。
再加上之前战役中,南月折损了不少人马,萧风并不认为现在他们能够承受同仇敌忾的丹增人的反击。
如今,三部军马已降,只剩下一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守着那片焦土也毫无用处,不如佯装后退,将这片断壁残垣再甩回到丹增王手中。
“赵闯,本将军命你率本部一万轻骑,携所有旌旗鼓号,大张旗鼓,向黑石峡方向撤退,丢弃部分辎重、甲仗,做出仓皇败退之状。”
赵闯瞬间明白了萧风的意图,眼中现出精光:“末将领命!”
“孙猛!李铁牛!” 萧风的目光转向另外两员悍将。
“末将在!”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率五千精锐步卒,携带强弓硬弩、火油滚木,连夜出发,秘密潜入落鹰涧两侧山岭!掘壕布陷,占据所有制高点,隐匿行踪,待我号令。”
“末将遵命!”
“得令!”
“至于其余各部,随本将军……” 萧风的手指缓缓地点了点案上的地形图,“退守边境线。”
三路大军自雪原深处倾巢而出,,浩浩荡荡,很快便完成了部署。
丹增人如同被激怒的狼群,回过身来,将滴血的狼牙指向了背后偷袭的入侵者。
他们摧枯拉朽地再一次碾过了兀良和赤那的领地,数万大军列阵南月边境,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恰似黑云压城,山雨欲来。
南月的将士们严阵以待,凛冽的朔风中,两军剑拔弩张,随时预备着迎接一触即发的决战。
谁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丹增王却莫名其妙地撤了兵。
还未等萧风想明白其中的关节,第二日,丹增的使者就进了南月的中军大帐。
“求和?”帐中的将士们面面相觑。
丹增王,那个野心勃勃,为了统一北地不惜向同族下手,手段血腥残酷的枭雄?
彼时,陈景与废太子和陈晏争夺储位,又初来乍到,根基不稳,扶持自己的心腹将领,以便有所依仗,本也是无可厚非。
但如今,陈景已经掌管朝政长达六年,陈昊远在天边,陈晏也造就成了刀下亡魂,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了。
但他似乎依然没有要打压萧风的意思。
群臣不得不担忧。
“陛下,请三思啊。”
“可不能蹈了当年黄全和萧成毅的覆辙啊!”
“萧家获罪倒台,小萧将军也曾被流放他乡,难免会心生怨怼啊!”
“请陛下三思!”
陈景端坐在高处,看着跪了满地的文武大臣,微微蹙起了眉。
黄全和萧成毅的覆辙?
可他们又有什么过错?
如此一来,倒是提醒了陈景,此前睿帝在时,碍于他的情面,陈景不好对萧家和黄家的往事多做置喙,如今,也是时候为他们洗清罪责了。
毕竟,陷害萧家与黄家的事,可是陈晏死前亲口认下的。
心里有了打算,陈景直了直身子,再次开口。
“萧将军之功,朕心甚慰。”他顿了顿,扫视过群臣心思各异的脸,“至于如何封赏……朕……再想想。”
-
北地,呼啸的寒风压过低沉的天幕,带来了今年冬日的第一场大雪。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混沌,唯有营盘中央的篝火还在兀自顽强地燃烧。
中军帐内,红彤彤的火光映照着将士们的脸庞,众人喝酒吃肉,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胜利,享受着短暂的休整。
忽然,帘帐被掀开,一股裹挟着雪沫的寒气灌了进来。
传令兵入内,单膝跪地。
“将军,天使到了,陛下圣旨!”
帐内的喧嚣登时消散,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坐在主位的萧风。
萧风原本斜倚在狼皮褥子上,手中把玩着一枚 用作酒筹的黑色箭头,闻言,他缓缓散去了脸上的笑意。
“迎天使进来吧。”
帐内诸将收敛了嬉笑怒骂,迅速起身,整理衣甲,肃立两侧。
宣旨太监步入大帐,他被冻得脸色发青,但仍强打着精神,展开了手中的圣旨。
尖细的声音响起:
“圣旨到——”
以萧风为首地众将士跪了一地。
“安远将军萧风,忠勇冠世,智略超群。前奏北境三部,屡犯边陲,荼毒生灵。卿受命专征,运筹帷幄,亲冒矢石,率虎贲之师,一举荡平赤那、阿勒、兀良诸部,功勋卓著,彪炳史册!朕心甚慰!特赐——”
太监的声音刻意拔高,带着一种宫廷特有的、抑扬顿挫的腔调,念出了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赏赐:
“黄金五千两!锦缎三百匹!御酒百坛!南海明珠十斛!紫貂皮五十领!精铁万斤!良驹五百匹!……”
赏赐清单冗长而丰厚,黄金、锦缎、珠宝、皮货、军资……几乎涵盖了所有能想到的珍品。
诸将一开始听得心潮澎湃,却慢慢地变了脸色。
圣旨里赏赐了不少东西,也提拔了萧风手下不少大大小小的将士,却唯独没有提到萧风半句。
终于,冗长的清单念到了末尾:
“……钦此!望卿再接再厉,固守疆土,以慰朕心!”
圣旨宣读完毕,萧风跪在众将的最前方,面色如常:“臣,安远将军萧风,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利益周全,无可挑剔。
传旨太监满意地点了点头,将圣旨和礼单一并交到了萧风的手中,又寒暄了几句场面话,就被引领着去往住所了。
厚重的毡帘再次落下,帐内陷入一片寂静。
炭火依旧噼啪作响,羊肉依旧香气弥漫,气氛却凝结如冰。
“砰!”副将孙猛一拳砸在身旁的兵器架上,震得刀剑嗡嗡作响。他脸色铁青,吼道:
“黄金?锦缎?珠子?在咱们这儿有什么用?”他指着萧风手里的圣旨,“将军带着弟兄们打下了三个部落,这是多大的功劳?!朝廷……朝廷就他娘的给这些?‘安远将军’?还他娘的是‘安远将军’!”
“就是!”另一名将领喊道,“这算什么?咱们在北地喝风吃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朝廷里那些穿绸裹缎的老爷们,动动嘴皮子,就把将军的功劳给抹了?”
他气得说不出话,胸膛剧烈起伏。
赵闯脸色极为难看,压抑着怒火道:“将军……这不公!”
“都住口!”萧风眼神冷了下来,他扫视过身边同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训斥道,“天使尚未走远,你们在此大放厥词,是嫌活得太长了么!”
众人一下噤了声,但脸色一个个黑如锅底,显然没有服气。
萧风轻叹一声,缓缓坐回原位。
真有封赏又如何?当年的萧成毅,就是被封了个有名无实的靖边侯。
军中有不少人曾是萧成毅当年手下的旧部,萧家的兴衰起落,他们亲眼目睹,萧风一路走到现在有多不容易,他们也看在眼里的。
他身份敏感,身上还背着不清不楚的罪责,遭人忌惮,也是预料之中。
他们只是替萧风感到不值罢了。
可萧风却莫名地坚信,陈景定不会如 睿帝那般。
“陛下这样做,必定有他的打算。”他的语气不再像方才那般强硬,反而多了几分安抚之意,“他有他的难处。”
朝堂之上,权臣林立,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处处皆是掣肘。陈景这样做,想必是那些朝中手握重权的大臣们对他施加了诸多压力。
“莫要为了一些虚名误了正事。”萧风抬眼看了看众人,“吃饱喝足,便早些歇息去吧。”
第135章 折水篇(二十)退守
-
北地连绵多日的大雪终于停了,天气晴朗了起来,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目。
萧风与手下各位将领正在营中议事,却见赵闯手里拿着一份军报,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将军!前线传来确切消息!丹增王已收服玄鹰、雪牦二部,彻底平定了北境后方,集结兵力,准备同我们决一死战,收复失地!”
他话音刚落,众人未及反应,一个传信的探子就灰头土脸地冲进了大营。
“报——”
探子的胸膛剧烈起伏,气喘吁吁,满身泥泞:“丹增王率兵袭击我军前线,攻势如潮,阿勒部旧地……已经被敌军重新占领了。目前,丹增大军集结,正在准备进一步南下。”
萧风猛地起身,沙盘里的小旗簌簌颤动,映着他沉如寒铁的面容。
此前攻占三部,本来就是在丹增王分身乏术之时趁虚而入,他早已料到,待丹增王反应过来,定会进行疯狂的反扑。
但他没有想到,丹增王平定后方的动作会如此之快。
阿勒、赤那、兀良三部的民众加在一起有十数万之众,粮仓也大多在战争中被焚毁,要负担这些民众的生计,是一笔不小的耗费。
再加上之前战役中,南月折损了不少人马,萧风并不认为现在他们能够承受同仇敌忾的丹增人的反击。
如今,三部军马已降,只剩下一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守着那片焦土也毫无用处,不如佯装后退,将这片断壁残垣再甩回到丹增王手中。
“赵闯,本将军命你率本部一万轻骑,携所有旌旗鼓号,大张旗鼓,向黑石峡方向撤退,丢弃部分辎重、甲仗,做出仓皇败退之状。”
赵闯瞬间明白了萧风的意图,眼中现出精光:“末将领命!”
“孙猛!李铁牛!” 萧风的目光转向另外两员悍将。
“末将在!”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率五千精锐步卒,携带强弓硬弩、火油滚木,连夜出发,秘密潜入落鹰涧两侧山岭!掘壕布陷,占据所有制高点,隐匿行踪,待我号令。”
“末将遵命!”
“得令!”
“至于其余各部,随本将军……” 萧风的手指缓缓地点了点案上的地形图,“退守边境线。”
三路大军自雪原深处倾巢而出,,浩浩荡荡,很快便完成了部署。
丹增人如同被激怒的狼群,回过身来,将滴血的狼牙指向了背后偷袭的入侵者。
他们摧枯拉朽地再一次碾过了兀良和赤那的领地,数万大军列阵南月边境,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恰似黑云压城,山雨欲来。
南月的将士们严阵以待,凛冽的朔风中,两军剑拔弩张,随时预备着迎接一触即发的决战。
谁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丹增王却莫名其妙地撤了兵。
还未等萧风想明白其中的关节,第二日,丹增的使者就进了南月的中军大帐。
“求和?”帐中的将士们面面相觑。
丹增王,那个野心勃勃,为了统一北地不惜向同族下手,手段血腥残酷的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