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身负奇才有什么用,你忘了他是怎么被贬过去的?”瘦子哼了一声,看看左右没人,压低了声音,“得罪过皇上,身后又没有靠山,再怎么年轻有为,也是白搭。要我说,不如老实待在京城,有吃有喝地纨绔一辈子就算了。你看那程家公子,那才叫一个潇洒快活!”
大高个嘿嘿笑了两声,再说了什么,就听不清楚了。
眼前的公子身着一袭浅紫色的衣衫,淡雅的色泽宛如暮春时节天边的云霞。他周身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清苦药香,更是为其添了几分遗世独立的清冷之感。
他淡淡地垂下眼,轻声问道:“子须,他几时回来?”
“三日后。”白衣侍从有问必答。
“你早便知道?”陈景皱了皱眉,“为何不说与我知?”
“殿……公子这两日静心修养,不宜为小事乱了心神。”慕容子须顿了顿,又继续道,“此事是属下考虑不周。”
“无妨,想来你也是无心。”
睿帝登基之后,下令在延应近郊修筑了一座高楼,最近刚刚竣工。为了庆贺此事,睿帝邀请满朝文武大臣参加此次落成大典,包括年底回京述职的各路地方官员。为了筹备这件事,礼部早已忙得焦头烂额。
如此盛事,无人会缺席。
这不仅仅是因为新楼的筑成,更是因为在此次宴会上,睿帝的第三子,南月的三殿下,将会第一次在众人眼前露面。
这位从天而降的三殿下,据说是已故婉贵妃唯一的孩子,因为生来体弱一直幽居在外,最近才被接回宫中。
他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京城的格局。
不久前,太子犯错,二殿下陈晏如日中天,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手腕与过人的谋略迅速崭露头角。本以为局势就此尘埃落定,却又忽然冒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三殿下陈景
毫无疑问,陈景会成为这场宴会的焦点。
说话间,两个小厮的交谈已经换了话题。
“当年的婉贵妃,连如今的皇后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那才是真正的万代风华啊!”
“听说当年陛下建那座楼,就是为了贵妃娘娘,只可惜贵妃红颜薄命……婉贵妃之子,那可真是来头不小。”
“可来头再大,也终究是个死人了。”瘦子摇摇头,“还是静待来日吧。”
听到这,陈景没了再逛的性质,吩咐慕容影去柜台付银子,自己只身向外走去。
两位小厮见贵客要走,连忙堆上了满脸的笑容。
“公子慢走。”
“公子常来啊!”
陈景微微颔了颔首,先一步出了正乐堂。
高个靠在门边,望着陈景离去的背影,啧啧称奇:“也不知是哪家的公子,长得也……忒……标致了些。”
“就是瞧着身子弱了点。”瘦子附和道。
第117章 折水篇(二)重逢
夜深人静,窗外的风轻轻拂过树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陈景坐在屋内的书桌前,手中捧着一本古籍,目光专注。
慕容影静坐一旁,专心地为他磨墨。屋内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灯光在书页上投下柔和的光影,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温暖。
正在这时,一阵轻微的声响从窗外传来,陈景的眉头微微一挑,目光转向窗外,却只见树影婆娑。
他皱着眉看向慕容影,后者会意,立刻起身走向窗边。他轻轻推开窗户,冷风涌入屋内,吹得灯火摇曳。
“吱呀”一声响,慕容影将窗子再次闭合,顺手取来一件厚厚的狐裘。
“没有异常,殿下。”他动作细致地将狐裘展开,为陈景围上,“城中虽不比山上苦寒,可也马虎不得。”
之后,慕容影向后几步,行礼告退。
“不早了,灯光昏暗,对眼睛不好,殿下还是早些休息吧。”
陈景点了点头。
慕容影转身离开,却又在门前停下脚步,犹豫了片刻,将自己身上的外衣也解开,留了下来。
陈景坐在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沉思,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
他索性将手中那本摊开的书卷放下,缓缓向窗边踱去。
可还没等他走近,一只手就忽然出现在窗外,轻轻敲了敲窗棂。
陈景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下一刻,窗外就出现了一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容,灿烂地冲着他笑。
说熟悉,是因为那张脸曾经在陈景的回忆和梦境里出现过无数次。
说陌生,是因为经历了三年的分别,他的轮廓早已被风霜打磨得更加深邃、硬朗,周身散发着与往昔截然不同的气质。然而,当四目相对,那人望向他的眼神,依旧如当年在幽篁山上时那般明亮澄澈,带着跨越岁月的温暖与亲昵。
陈景慌忙上前,打开了窗户,萧风一撑窗台,矫健地翻了进来。
他搓着手和陈景保持距离,防止身上的寒气过给他。
“呼,子须可算走了,他再不走,我就要被冻死了。”
“边地更是艰苦,你在雪地埋伏敌军时,可吵嚷过天寒?”陈景皱着眉问他。
萧风就只是嘿嘿地笑。
嘴上虽然那样说着,可陈景还是将刚被慕容影穿在身上的狐裘解下来,给他围上。
狐裘上带着陈景的体温,还有他身上那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气味。
萧风一时有些晃神。
“为何不走正门?”
陈景回过身,坐回了原处,一双浅色瞳孔盛着并不明亮的烛火,在夜色中微微荡漾。
“我想提前回来,第一个叫你知道。”萧风坐在慕容影的位置上,笑着看他。
三年不见,思念刻骨铭心,此刻,他只想好好地看着陈景,看到地老天荒才好。
陈景还在为他在窗外傻冻的事情生气,听到这话,才稍微舒展了长眉。
“幼稚。”他无奈地摇摇头,“我去叫子须,让他给你准备些御寒的……”
“万万不可!”萧风急忙打断他,“我提前回来尚未向陛下禀报,切不可让他人知晓!”
“你信不过子须?”陈景问道。
“非也。”萧风讳莫如深地摇摇头,“是只信得过你。”
陈景虚握的手紧了紧,无奈地叹了口气。
萧风信不过慕容影,可此事怎可瞒得过他?
想来在慕容影开窗查看的时候就已经发觉萧风的存在了,提前离开,是为了给他们留出相处的空间。也正因为知道萧风在寒风里冻了许久,他才特意留下了两件外衣。
他向来什么都不讲,却什么都面面俱到。
“你怎么找来的。”陈景看着萧风,“我的身份和处所都尚未公开。”
“我提前用书信联系了瑞秋。”萧风道。
陈景微微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早已猜到了。
萧风不在的这三年,一直是瑞秋在照顾他们。之后老侯爷去世,陈景也被接下幽篁山,他便把无处可去的瑞秋收在府里做事。
可除了这些,再面对萧风时,他实在不知自己还能说什么。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不好。
孤身在外,刀口舔血,无数次命悬一线。
这次回来多久?
年关一过,自不会多留。
他想说你来回不易,在京城也早已没了住所,不如在我府中多留几日。
他想说他过得一直不错,子须将他照顾得很好,睿帝也给了不少赏赐。太医们每日诊脉,细心为他调理,身体较三年前好了很多。
他想说,一别三年,甚是挂念。
可他说不出口。
陈景垂着眼,望着面前的桌案,只是走神。
烛火明灭之处,萧风漆黑的眸子还一眨不眨地望着他。
良久,他终于抬起眼。
“可曾安好?”
萧风一愣,神色柔软了下来。
“都好。”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落成的华楼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它共有九层,呈阶梯状结构,楼体通体采用青灰色的石材建造,庄重而坚固,表面经过精细打磨,显得光滑而富有质感。
高楼的顶部装饰着金色的琉璃瓦,楼顶的四角各有一只铜制的飞檐,造型精美,仿佛眨眼便可振翅高飞。而顶上的天台,更是供皇帝和贵族们赏月、观景的绝佳场所。
宴会厅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巨大的水晶吊灯从高高的天花板垂下,光芒柔和而明亮。长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香气扑鼻。乐队在角落里演奏着欢快的乐曲,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群臣们身着华丽的朝服穿梭于宴会厅内,互相寒暄,气氛热烈,仆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为宾客们斟酒添菜。
宴会的一角,李知府与户部尚书齐邵正低声交谈。
李知府手托杯盏,语气中带着感慨:“齐大人,这次回京,看到我朝廷的气象愈发昌盛,老夫真是欣慰啊!谁能想到,这新楼落成,竟能举办如此盛大的庆典!”
大高个嘿嘿笑了两声,再说了什么,就听不清楚了。
眼前的公子身着一袭浅紫色的衣衫,淡雅的色泽宛如暮春时节天边的云霞。他周身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清苦药香,更是为其添了几分遗世独立的清冷之感。
他淡淡地垂下眼,轻声问道:“子须,他几时回来?”
“三日后。”白衣侍从有问必答。
“你早便知道?”陈景皱了皱眉,“为何不说与我知?”
“殿……公子这两日静心修养,不宜为小事乱了心神。”慕容子须顿了顿,又继续道,“此事是属下考虑不周。”
“无妨,想来你也是无心。”
睿帝登基之后,下令在延应近郊修筑了一座高楼,最近刚刚竣工。为了庆贺此事,睿帝邀请满朝文武大臣参加此次落成大典,包括年底回京述职的各路地方官员。为了筹备这件事,礼部早已忙得焦头烂额。
如此盛事,无人会缺席。
这不仅仅是因为新楼的筑成,更是因为在此次宴会上,睿帝的第三子,南月的三殿下,将会第一次在众人眼前露面。
这位从天而降的三殿下,据说是已故婉贵妃唯一的孩子,因为生来体弱一直幽居在外,最近才被接回宫中。
他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京城的格局。
不久前,太子犯错,二殿下陈晏如日中天,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手腕与过人的谋略迅速崭露头角。本以为局势就此尘埃落定,却又忽然冒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三殿下陈景
毫无疑问,陈景会成为这场宴会的焦点。
说话间,两个小厮的交谈已经换了话题。
“当年的婉贵妃,连如今的皇后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那才是真正的万代风华啊!”
“听说当年陛下建那座楼,就是为了贵妃娘娘,只可惜贵妃红颜薄命……婉贵妃之子,那可真是来头不小。”
“可来头再大,也终究是个死人了。”瘦子摇摇头,“还是静待来日吧。”
听到这,陈景没了再逛的性质,吩咐慕容影去柜台付银子,自己只身向外走去。
两位小厮见贵客要走,连忙堆上了满脸的笑容。
“公子慢走。”
“公子常来啊!”
陈景微微颔了颔首,先一步出了正乐堂。
高个靠在门边,望着陈景离去的背影,啧啧称奇:“也不知是哪家的公子,长得也……忒……标致了些。”
“就是瞧着身子弱了点。”瘦子附和道。
第117章 折水篇(二)重逢
夜深人静,窗外的风轻轻拂过树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陈景坐在屋内的书桌前,手中捧着一本古籍,目光专注。
慕容影静坐一旁,专心地为他磨墨。屋内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灯光在书页上投下柔和的光影,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温暖。
正在这时,一阵轻微的声响从窗外传来,陈景的眉头微微一挑,目光转向窗外,却只见树影婆娑。
他皱着眉看向慕容影,后者会意,立刻起身走向窗边。他轻轻推开窗户,冷风涌入屋内,吹得灯火摇曳。
“吱呀”一声响,慕容影将窗子再次闭合,顺手取来一件厚厚的狐裘。
“没有异常,殿下。”他动作细致地将狐裘展开,为陈景围上,“城中虽不比山上苦寒,可也马虎不得。”
之后,慕容影向后几步,行礼告退。
“不早了,灯光昏暗,对眼睛不好,殿下还是早些休息吧。”
陈景点了点头。
慕容影转身离开,却又在门前停下脚步,犹豫了片刻,将自己身上的外衣也解开,留了下来。
陈景坐在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沉思,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
他索性将手中那本摊开的书卷放下,缓缓向窗边踱去。
可还没等他走近,一只手就忽然出现在窗外,轻轻敲了敲窗棂。
陈景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下一刻,窗外就出现了一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容,灿烂地冲着他笑。
说熟悉,是因为那张脸曾经在陈景的回忆和梦境里出现过无数次。
说陌生,是因为经历了三年的分别,他的轮廓早已被风霜打磨得更加深邃、硬朗,周身散发着与往昔截然不同的气质。然而,当四目相对,那人望向他的眼神,依旧如当年在幽篁山上时那般明亮澄澈,带着跨越岁月的温暖与亲昵。
陈景慌忙上前,打开了窗户,萧风一撑窗台,矫健地翻了进来。
他搓着手和陈景保持距离,防止身上的寒气过给他。
“呼,子须可算走了,他再不走,我就要被冻死了。”
“边地更是艰苦,你在雪地埋伏敌军时,可吵嚷过天寒?”陈景皱着眉问他。
萧风就只是嘿嘿地笑。
嘴上虽然那样说着,可陈景还是将刚被慕容影穿在身上的狐裘解下来,给他围上。
狐裘上带着陈景的体温,还有他身上那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气味。
萧风一时有些晃神。
“为何不走正门?”
陈景回过身,坐回了原处,一双浅色瞳孔盛着并不明亮的烛火,在夜色中微微荡漾。
“我想提前回来,第一个叫你知道。”萧风坐在慕容影的位置上,笑着看他。
三年不见,思念刻骨铭心,此刻,他只想好好地看着陈景,看到地老天荒才好。
陈景还在为他在窗外傻冻的事情生气,听到这话,才稍微舒展了长眉。
“幼稚。”他无奈地摇摇头,“我去叫子须,让他给你准备些御寒的……”
“万万不可!”萧风急忙打断他,“我提前回来尚未向陛下禀报,切不可让他人知晓!”
“你信不过子须?”陈景问道。
“非也。”萧风讳莫如深地摇摇头,“是只信得过你。”
陈景虚握的手紧了紧,无奈地叹了口气。
萧风信不过慕容影,可此事怎可瞒得过他?
想来在慕容影开窗查看的时候就已经发觉萧风的存在了,提前离开,是为了给他们留出相处的空间。也正因为知道萧风在寒风里冻了许久,他才特意留下了两件外衣。
他向来什么都不讲,却什么都面面俱到。
“你怎么找来的。”陈景看着萧风,“我的身份和处所都尚未公开。”
“我提前用书信联系了瑞秋。”萧风道。
陈景微微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早已猜到了。
萧风不在的这三年,一直是瑞秋在照顾他们。之后老侯爷去世,陈景也被接下幽篁山,他便把无处可去的瑞秋收在府里做事。
可除了这些,再面对萧风时,他实在不知自己还能说什么。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不好。
孤身在外,刀口舔血,无数次命悬一线。
这次回来多久?
年关一过,自不会多留。
他想说你来回不易,在京城也早已没了住所,不如在我府中多留几日。
他想说他过得一直不错,子须将他照顾得很好,睿帝也给了不少赏赐。太医们每日诊脉,细心为他调理,身体较三年前好了很多。
他想说,一别三年,甚是挂念。
可他说不出口。
陈景垂着眼,望着面前的桌案,只是走神。
烛火明灭之处,萧风漆黑的眸子还一眨不眨地望着他。
良久,他终于抬起眼。
“可曾安好?”
萧风一愣,神色柔软了下来。
“都好。”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落成的华楼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它共有九层,呈阶梯状结构,楼体通体采用青灰色的石材建造,庄重而坚固,表面经过精细打磨,显得光滑而富有质感。
高楼的顶部装饰着金色的琉璃瓦,楼顶的四角各有一只铜制的飞檐,造型精美,仿佛眨眼便可振翅高飞。而顶上的天台,更是供皇帝和贵族们赏月、观景的绝佳场所。
宴会厅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巨大的水晶吊灯从高高的天花板垂下,光芒柔和而明亮。长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香气扑鼻。乐队在角落里演奏着欢快的乐曲,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群臣们身着华丽的朝服穿梭于宴会厅内,互相寒暄,气氛热烈,仆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为宾客们斟酒添菜。
宴会的一角,李知府与户部尚书齐邵正低声交谈。
李知府手托杯盏,语气中带着感慨:“齐大人,这次回京,看到我朝廷的气象愈发昌盛,老夫真是欣慰啊!谁能想到,这新楼落成,竟能举办如此盛大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