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六月二十五日夜,距离叛军给的期限只剩最后一天。
凌羽孤零零地伫立在禅月峰脚下,一言不发地凝望着山顶的寺庙,背影中透出无限的落寞与寂寥。
“将军。”陈副将走近,“明日有一场硬仗,您还是先去休息吧。”
他摇摇头,长出了一口气,缓缓地转过身来。
在陈副将的眼中,凌羽向来都是如同雄鹰般意气风发,是永不言败的代名词。可不知为何,明明胜利的号角马上吹响,他却露出了如此颓废的神情。
按照他们的计划,等到明天叛军在寺门前屠杀僧人的时候,他们便会冲上去尽力救下人质,再趁乱攻破寺门。
流血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胜利怎么会没有代价?
如若退兵,僧人们不一定会获救,叛军逃脱,又会给其他地方的人民带去灾难,熙和帝也不知道会如何降罪。
如果按兵不动,一方面救不下人质,一方面伤了百姓,一方面还是违抗了熙和帝的旨意,各方都讨不到好处。
而出兵,尽管会遭受杨柳镇百姓们的埋怨,但还有救下一部分人质的可能。
怎样都是错,但他们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月光如水般倾洒,给山林披上了一层银辉。山涧中升腾起薄薄的雾气,在月光下袅袅娜娜,如梦如幻。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古老的歌谣,给这暴雨之前的静谧夜晚增添了几分空灵与悠远。
陈副将又默默地陪着凌羽站了良久,凌羽终于有了返回营帐的意思。
可二人还没有走几步,身后一声惊雷便蓦然在夜空中炸响。
凌羽猛地回过头去,第二道雷便撕裂夜空劈了下来,正中山顶的晓月古寺。轰轰的雷鸣将整座禅月峰照得亮如白昼,也映亮了他写满诧异的瞳孔。
夜空晴朗,一片乌云也不见,闪电却一道接着一道,仿佛天神愤怒的咆哮,整座山峰跟着轰鸣,脚下的土地微微震颤。
“天生异象……”陈副将看得目瞪口呆。
军营中的人纷纷跑出来,呆滞地望向这百年难遇的奇景。
“这是佛祖的指引,这是神的惩罚啊!”不知道是谁惊呼了一声。
“这是叛军多行不义,命该绝于此地!”有人附和道。
“我等仁义之师,正是替天行道啊!”
众声纷纭,不知是谁开了个头,“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遥遥向着晓月寺拜了起来。
紧接着,众人纷纷朝着山顶跪了下去,口中念念有词,不住祈祷。
凌羽的眉头,却越皱越深。
“将军,这……”陈副将被震撼地说不出话来。
“传我军令。”凌羽沉声道,“反贼崔正武,残虐不仁,天怒人怨,我军替天行道,诛杀反贼!”
“不等明天了?”陈副将还沉浸在异常的天象中,没反应过来。
“异变突生,叛军明日的行动很可能发生变化,”凌羽冷静地分析道,“如今我军士气高涨,对方自乱阵脚,正是进攻的绝佳契机,机不可失……”
“是,属下明白!”
当晚,凌羽便率军杀上了禅月峰。寺内反贼不知是不是受了天雷的影响,无力抵抗,一触即溃,他十分轻易地攻破了晓月寺,生擒了崔正武。
可令人想不通的是,他们从始至终,没有在寺里看到过一个和尚。
晓月寺中焦黑一片,遍地是断壁残垣,处处可见深深的裂纹,如扭曲的伤痕般横生。
但最凄惨的还是院中的那棵古树。
它粗壮的树干上布满恐怖的裂痕,焦黑一片,仿佛被炙烤过一般,散发着刺鼻的气息。树冠惨不忍睹,枝条被炸得支离破碎,凌乱地耷拉着,叶子也已化为灰烬,只留下残损的骨架在风中颤抖。
凌羽幼时见过它的美丽与肃穆,而如今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一片凄凉与荒芜。它残破的身躯就那样孤独而绝望地伫立在那里,仿佛是战火与硝烟留下来的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凌羽愣愣地看着它,完全无法移开视线,一股难以名状、无法抑制的悲怆自心底蓦然而起,他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来。
第40章 痴柳篇(二十二)
群星逐渐变得黯淡,东方的天际泛起了鱼肚白。远方的山峦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像是在沉睡中苏醒的巨人。
将士们已经简单将晓月古寺收拾整理过一番,俘虏们被聚在一处,伤者们相互扶持,准备下山去稍作休整,再班师回京。
正当这时,门外却忽然传来了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陈副将条件反射地将右手放在剑柄上,身体微微紧绷,进入了戒备状态。
凌羽见状,轻轻按住他的手腕,向他投去一个带有安抚意味的眼神。
脚步声密集,可以听出来人不在少数。可他们一言不发,步履不疾不徐,不像是叛军余党。
寺中众人的目光一时都集中在了寺门口。
下一刻,便见到一名年轻的僧人,踏着熹微的晨光,稳步而来。他的神色宁静而庄重,袈裟平整地披在身上,没有一丝褶皱。
在他身后,是第二位,第十位,第数十位。
这是那些本该被叛军挟持作人质的晓月寺众僧。
众人吃惊地睁大了双眼。
为首的那位僧人在鲜血浴满战袍的凌羽面前停下,双手合十,恭敬地行了一礼。
“阿弥陀佛。”
凌羽也双手合十,对他回礼。
“相见即是缘分。”僧人直起了身子,“贫僧有句话要赠给施主。”
“还请师父赐教。”凌羽道。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为。”僧人神色平静,语气缓慢地说道。
“阿弥陀佛。”凌羽微微躬身,“凌某受教了。”
凌羽幼时在杨柳镇的时候并不常常踏足晓月寺,这还是第一次有僧人向他传授禅语,不想却是在这样的场合。
二人互相见礼完毕,和尚没再多说什么,领着身后一众寺僧,径直朝院中被摧毁的古树走去。
天边的鱼肚白开始蔓延,晕染了东方的半边天。
众僧面色沉静而又虔诚,一齐凝望着面前的满目疮痍。
下一刻,他们齐声诵起了佛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众僧双手合十,头颅低垂,低沉而洪亮的诵经声同时响起。数十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低沉而雄浑,每一字都似有千钧之力。士兵们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了下来,唯有这浑厚的诵经声带着智慧和慈悲,如潮水般洗涤着人们的灵魂。
万道金光如利剑般穿透云层,天空像被点燃,变得绮丽绚烂。初生的日光照耀在禅月峰的山顶上、倾倒的佛塔上、众僧的身上,照耀在焦枯的古树上,如同佛光普照众生,包容万象,令人心神巨震。
这场面对人心的震撼,毫不亚于昨夜的神雷天降。
然而,在这瑰丽的万丈光芒面前,凌羽忽然看见,古树之下,众僧之前,似乎影影绰绰地站着一个人。
可那人浑身笼罩在阳光中,身躯缥缈如云雾,看不清晰。
凌羽的心脏像是被狠狠地揪住了,他蓦地往前走了一步。
他要看清那人是谁。
他必须知道。
他又往前了几步。
似是注意到这边的动静,那袅袅娜娜的人影忽然向他的方向转了过来。
可她逆着光,他还是看不清楚。
凌羽心焦如焚,踉跄地向着那个身影走去。
近了。
越来越近了。
能看见了。
那张他五年来朝思暮想的清丽面庞,就那样猝不及防地撞进他的眼眸。
“当归……”他喃喃道。
“当归!!……”他呼唤道,悲伤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瞬间将他淹没。
当归笑了。
她逆着光笑了。
她张了张嘴,好像对他说了什么。
可他听不见。
那一刻,他忽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为什么她明明是妖,却有着稳重淡雅的性子。
为什么她修为高深,却偶尔显现出不谙世事的懵懂。
为什么晓月寺众僧昨夜都不在寺中。
为什么天雷偏偏都降在禅月峰顶上。
当归温柔地看着他,身体愈加透明,渐渐漂浮起来,向云顶之上飘去。
他的脚步越来越快,到最后不自觉地奔跑起来。
她向他伸出了手。
他拼尽全力向她跃去。
他们的指尖越来越近。
他以为能抓住她。
可他却穿透了她的手,眼睁睁地看着她飘散而去。
凌羽如一块巨石般重重地跌倒在地,浴血的甲胄上又再度翻滚上了一层浸染了鲜血的泥土。
他将头埋在臂弯里,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而另一边,在他没看见的地方,一道火焰般艳丽的红色灵力当空截住当归透明的身躯,将她即将消散的灵魂强行聚于一处,化作一个洁白的光团。
凌羽孤零零地伫立在禅月峰脚下,一言不发地凝望着山顶的寺庙,背影中透出无限的落寞与寂寥。
“将军。”陈副将走近,“明日有一场硬仗,您还是先去休息吧。”
他摇摇头,长出了一口气,缓缓地转过身来。
在陈副将的眼中,凌羽向来都是如同雄鹰般意气风发,是永不言败的代名词。可不知为何,明明胜利的号角马上吹响,他却露出了如此颓废的神情。
按照他们的计划,等到明天叛军在寺门前屠杀僧人的时候,他们便会冲上去尽力救下人质,再趁乱攻破寺门。
流血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胜利怎么会没有代价?
如若退兵,僧人们不一定会获救,叛军逃脱,又会给其他地方的人民带去灾难,熙和帝也不知道会如何降罪。
如果按兵不动,一方面救不下人质,一方面伤了百姓,一方面还是违抗了熙和帝的旨意,各方都讨不到好处。
而出兵,尽管会遭受杨柳镇百姓们的埋怨,但还有救下一部分人质的可能。
怎样都是错,但他们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月光如水般倾洒,给山林披上了一层银辉。山涧中升腾起薄薄的雾气,在月光下袅袅娜娜,如梦如幻。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古老的歌谣,给这暴雨之前的静谧夜晚增添了几分空灵与悠远。
陈副将又默默地陪着凌羽站了良久,凌羽终于有了返回营帐的意思。
可二人还没有走几步,身后一声惊雷便蓦然在夜空中炸响。
凌羽猛地回过头去,第二道雷便撕裂夜空劈了下来,正中山顶的晓月古寺。轰轰的雷鸣将整座禅月峰照得亮如白昼,也映亮了他写满诧异的瞳孔。
夜空晴朗,一片乌云也不见,闪电却一道接着一道,仿佛天神愤怒的咆哮,整座山峰跟着轰鸣,脚下的土地微微震颤。
“天生异象……”陈副将看得目瞪口呆。
军营中的人纷纷跑出来,呆滞地望向这百年难遇的奇景。
“这是佛祖的指引,这是神的惩罚啊!”不知道是谁惊呼了一声。
“这是叛军多行不义,命该绝于此地!”有人附和道。
“我等仁义之师,正是替天行道啊!”
众声纷纭,不知是谁开了个头,“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遥遥向着晓月寺拜了起来。
紧接着,众人纷纷朝着山顶跪了下去,口中念念有词,不住祈祷。
凌羽的眉头,却越皱越深。
“将军,这……”陈副将被震撼地说不出话来。
“传我军令。”凌羽沉声道,“反贼崔正武,残虐不仁,天怒人怨,我军替天行道,诛杀反贼!”
“不等明天了?”陈副将还沉浸在异常的天象中,没反应过来。
“异变突生,叛军明日的行动很可能发生变化,”凌羽冷静地分析道,“如今我军士气高涨,对方自乱阵脚,正是进攻的绝佳契机,机不可失……”
“是,属下明白!”
当晚,凌羽便率军杀上了禅月峰。寺内反贼不知是不是受了天雷的影响,无力抵抗,一触即溃,他十分轻易地攻破了晓月寺,生擒了崔正武。
可令人想不通的是,他们从始至终,没有在寺里看到过一个和尚。
晓月寺中焦黑一片,遍地是断壁残垣,处处可见深深的裂纹,如扭曲的伤痕般横生。
但最凄惨的还是院中的那棵古树。
它粗壮的树干上布满恐怖的裂痕,焦黑一片,仿佛被炙烤过一般,散发着刺鼻的气息。树冠惨不忍睹,枝条被炸得支离破碎,凌乱地耷拉着,叶子也已化为灰烬,只留下残损的骨架在风中颤抖。
凌羽幼时见过它的美丽与肃穆,而如今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一片凄凉与荒芜。它残破的身躯就那样孤独而绝望地伫立在那里,仿佛是战火与硝烟留下来的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凌羽愣愣地看着它,完全无法移开视线,一股难以名状、无法抑制的悲怆自心底蓦然而起,他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来。
第40章 痴柳篇(二十二)
群星逐渐变得黯淡,东方的天际泛起了鱼肚白。远方的山峦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像是在沉睡中苏醒的巨人。
将士们已经简单将晓月古寺收拾整理过一番,俘虏们被聚在一处,伤者们相互扶持,准备下山去稍作休整,再班师回京。
正当这时,门外却忽然传来了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陈副将条件反射地将右手放在剑柄上,身体微微紧绷,进入了戒备状态。
凌羽见状,轻轻按住他的手腕,向他投去一个带有安抚意味的眼神。
脚步声密集,可以听出来人不在少数。可他们一言不发,步履不疾不徐,不像是叛军余党。
寺中众人的目光一时都集中在了寺门口。
下一刻,便见到一名年轻的僧人,踏着熹微的晨光,稳步而来。他的神色宁静而庄重,袈裟平整地披在身上,没有一丝褶皱。
在他身后,是第二位,第十位,第数十位。
这是那些本该被叛军挟持作人质的晓月寺众僧。
众人吃惊地睁大了双眼。
为首的那位僧人在鲜血浴满战袍的凌羽面前停下,双手合十,恭敬地行了一礼。
“阿弥陀佛。”
凌羽也双手合十,对他回礼。
“相见即是缘分。”僧人直起了身子,“贫僧有句话要赠给施主。”
“还请师父赐教。”凌羽道。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为。”僧人神色平静,语气缓慢地说道。
“阿弥陀佛。”凌羽微微躬身,“凌某受教了。”
凌羽幼时在杨柳镇的时候并不常常踏足晓月寺,这还是第一次有僧人向他传授禅语,不想却是在这样的场合。
二人互相见礼完毕,和尚没再多说什么,领着身后一众寺僧,径直朝院中被摧毁的古树走去。
天边的鱼肚白开始蔓延,晕染了东方的半边天。
众僧面色沉静而又虔诚,一齐凝望着面前的满目疮痍。
下一刻,他们齐声诵起了佛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众僧双手合十,头颅低垂,低沉而洪亮的诵经声同时响起。数十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低沉而雄浑,每一字都似有千钧之力。士兵们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了下来,唯有这浑厚的诵经声带着智慧和慈悲,如潮水般洗涤着人们的灵魂。
万道金光如利剑般穿透云层,天空像被点燃,变得绮丽绚烂。初生的日光照耀在禅月峰的山顶上、倾倒的佛塔上、众僧的身上,照耀在焦枯的古树上,如同佛光普照众生,包容万象,令人心神巨震。
这场面对人心的震撼,毫不亚于昨夜的神雷天降。
然而,在这瑰丽的万丈光芒面前,凌羽忽然看见,古树之下,众僧之前,似乎影影绰绰地站着一个人。
可那人浑身笼罩在阳光中,身躯缥缈如云雾,看不清晰。
凌羽的心脏像是被狠狠地揪住了,他蓦地往前走了一步。
他要看清那人是谁。
他必须知道。
他又往前了几步。
似是注意到这边的动静,那袅袅娜娜的人影忽然向他的方向转了过来。
可她逆着光,他还是看不清楚。
凌羽心焦如焚,踉跄地向着那个身影走去。
近了。
越来越近了。
能看见了。
那张他五年来朝思暮想的清丽面庞,就那样猝不及防地撞进他的眼眸。
“当归……”他喃喃道。
“当归!!……”他呼唤道,悲伤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瞬间将他淹没。
当归笑了。
她逆着光笑了。
她张了张嘴,好像对他说了什么。
可他听不见。
那一刻,他忽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为什么她明明是妖,却有着稳重淡雅的性子。
为什么她修为高深,却偶尔显现出不谙世事的懵懂。
为什么晓月寺众僧昨夜都不在寺中。
为什么天雷偏偏都降在禅月峰顶上。
当归温柔地看着他,身体愈加透明,渐渐漂浮起来,向云顶之上飘去。
他的脚步越来越快,到最后不自觉地奔跑起来。
她向他伸出了手。
他拼尽全力向她跃去。
他们的指尖越来越近。
他以为能抓住她。
可他却穿透了她的手,眼睁睁地看着她飘散而去。
凌羽如一块巨石般重重地跌倒在地,浴血的甲胄上又再度翻滚上了一层浸染了鲜血的泥土。
他将头埋在臂弯里,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而另一边,在他没看见的地方,一道火焰般艳丽的红色灵力当空截住当归透明的身躯,将她即将消散的灵魂强行聚于一处,化作一个洁白的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