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青年二十出头,容貌极其迤逦秀美,只是被严肃的脸色压着。
她衣着朴素,身形瘦弱,虽然明显能够看出来经济条件比周围的所有学子都差,却隐隐是周围学子的核心人物。
“沈姊,你就要这样容忍她吗?”有年纪小的人,心直口快地说。
姓沈的青年静静地望着下方那顶晃来晃去的草帽,没说话,只是冷笑了一声。
等草帽青年写好了策论,将纸贴到《斥王道论》后,众人都听到了外面传来的骚动。
她们等了等,姓沈的青年终于起身,“去看看。”
一行学子来到了公告板前。
发现‘草帽女’刚贴上没有多久的纸条就已经被画上了不少玫红色,一看就是那些支持王道论、不提倡严审的人画的,她们这群人被压着很久了,好不容易看到一篇写得不错的策论,就一窝蜂地支持起来。
这群支持酷刑的学子们面带不屑地看着这篇新策论。
这么短,一看作者就没有什么经史素养,还想辩赢沈氏?
可看着看着,众人的脸色却都严肃了起来。
这篇策论并不故弄玄虚,只是开篇直抒胸臆,驳斥沈姓青年的策论。
《斥王道论》说王道无用,酷刑有用。
这篇策论上来便说,酷刑才是无用的,反而是缓和政策,偶尔会有用。
她极为不留情面地说,认为酷刑之下必定能够问出真相,是一种一厢情愿。
她也举了个例子,比如说现在一桩杀人案有甲乙二人两个嫌犯,甲是真正的凶手,但主审官不知道这件事。
主审官给甲乙二人都上了酷刑,并且都执行了‘不招供就不会停止上刑’的策略。
草帽女说,这种做法势必会导致甲乙两人都会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凶手。
草帽女说,酷刑有用论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痛苦折磨的恐惧超越了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在这种原则下,甲乙二人不招供就会一直被上刑,所以甲乙二人宁愿招供。
读完了这个例子,沈氏青年身后的一行学子脸色就开始变化了。
草帽女在接下来又进行了简单的逻辑推论,场景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在战争期间,抓获一个敌军战俘。
草帽女说,你因为不知道情报与真相,才要去酷刑审讯敌军战俘。
因为你不知道情报与真相,所以你不会知道酷刑应该在何时停止。
因为你不知道酷刑应该在何时停止,所以你几乎必然会过量对这个战俘上刑,这个战俘必然会为了躲避短暂的痛苦,吐露出假情报。
……
这篇策论很短,却简洁有力,角度也很新颖。
即使是坚持酷刑论的人,在读完这篇策论后,也不由得有些动摇。
一时间,人群中都充满了叹息与吸气思考之声。
唯有站在人群中间的年轻女人,神色如同坚冰一般,没有丝毫改变。
“明日此时,我会拿出一篇新的策论来贴到这里。”
她轻轻地说,却不掩张狂。
人群显然更期待了起来。
沈氏青年匆匆离开了茶楼,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是一户有小院子的人家为了赚取额外收益,用挡板隔出来的一个单间。
冬寒夏暖,墙壁轻薄,还是用粘土和稻草混合在一起刷的墙面。
年轻女人一回来就开始写驳斥的策论,写了一会儿遇到了卡顿,这才停下笔,摸了摸饥饿的腹中。
茶楼是清谈的地方,有学问的人在茶楼自然会引来其他人的聚集。
她需要在茶楼中扩大自己的声望,而茶楼老板也需要她吸引更多的学子,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她在那里喝茶是不要钱的。
但茶毕竟不能果腹。
她掀开屋角的小小米缸。
并非无米,但却只剩下了薄薄的一层底。
年轻女人并不是那种一定要将所有的东西用完,才另寻出路的人,她将这层米当成了最后的保障,拿起屋角自制的简陋渔网,出了城。
她早就探查到了一处河道边天然形成的隐蔽凹陷,这个凹陷的地势精巧,鱼很容易在顺流而游时被冲到这个凹陷里去,想要出去却很困难。
虽然不是每天都有鱼,但是每隔着三五日过去,她总能捞到可以裹腹的小鱼。
今日距离上次捞鱼的日子,已经有六日了,她几乎是确信的,那里会有鱼。
可等她到*了那里,却发现凹陷处的小水洼里,空空如也,鱼不见了。
这件事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她将这个地方藏得很好,从没有人发现过。
她望着凹陷边被踩弯的芦苇,面无表情。
今天有人到这里,捞走了她的鱼。
她没有在空荡荡的水洼处做更多停留,只是走上河堤,询问在附近浣衣为生的阿婆:“今日可看到有人提着鱼,从那个方向过去?”
阿婆用木棒子重重锤了一下衣服,“有啊,刚过去没多久,戴着个草帽,说是钓鱼的,但我看什么都没钓到。”
“后来急眼了,找了根木棍子,削尖了,不知道从哪叉了两条鱼,喜滋滋地走了。”
不会吧。
她心生疑虑,又问:“是不是浅色的草帽,穿着蓝色的衣裙,看起来非富即贵的?”
阿婆重重点头:“那当然,那衣服质量可好嘞。”
果然是她,茶楼里的草帽女。
年轻女人冷下脸,勉强说了句:“谢谢阿婆。”
她回了城。
与此同时,回到了梦中的王府里,正在守着锅子煮鱼豆腐的谢煜被人推了推。
她睁开眼睛,眼前出现了沈长胤的面容。
她从梦中清醒了。
——【出梦】——
回到现实世界,谢煜一摸头上,发现出了一头的汗,想说话,却发现嗓子都有些哑了。
再看看窗外,已经是下午了。
沈长胤端了一杯水来让她喝下。
“喊你好几回都没起来,我觉得你可能是昨夜太累了,就干脆让你多睡会儿。”
“刚刚摇了半天,可算醒了。”
谢煜也没觉得有什么,将水一口气灌下,“可能这两天真的累了。”
她动作麻利地开始穿衣,“不过我做了个很有意思的梦,你想听吗?”
“等等吧。”沈长胤拒绝了,“宫里传来消息,你的那位老娘突然要摆一个家宴,又在今晚。”
谢煜疑惑道:“她手里的权力都被限制成那个样子了,还有空想摆家宴?”
沈长胤摇摇头:“谁知道呢,快快洗漱,我们先垫垫肚子,再去赴宴。”
谢煜只能将梦中关于酷刑的策论都按在肚子里。
她原本还想问问沈长胤支持哪一方的,后来想想刚见面那天晚上沈长胤对刺客审讯的风格,就知道自己都多余问。
显然沈长胤是支持酷刑这方的,而且说不定非常精通这门艺术。
梦里写那篇策论的人说要培养专门的审讯人,估计最多也就是自己妻子这样了。
她漫无边际地想着,穿好衣服,打理好自己,又被沈长胤梳好头发,对着镜子发现自己又是体面的好太子一枚了。
笑笑,在沈长胤的嘴角亲了一下。
“那我下次再和你讲那个梦。”
【作者有话说】
这个策略小沈,其实就是前世还没有考上探花的小沈。
很神奇吧,现在的小沈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以前真的很年轻、很恃才傲物、很鲜活。
虽然也很穷。
但是小谢,居然抢老婆的鱼,害老婆饿肚子一顿,记大过,你活该把自己赔给小沈。
(小谢的梦其实就是小沈的前世,这个应该不需要再解释了吧。)
第79章 大梦二
◎皇帝交出了权力◎
华灯初上,两人都来到了皇宫中。
乾清宫正殿,雕梁画栋,朱红新漆,烛火摇曳,金玉交辉。
谢煜与沈长胤姗姗来迟,现场的皇帝、其她五位公主甚至还有几位大臣都已经坐着了。
说是家宴,却有十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看起来不太对劲。
“不少保皇派的重臣。”沈长胤对谢煜说。
虽然本朝有七个公主,一个摄政王,文武百官能够组出二十多种队形,局势比世界大战还乱,但朝堂上还是有□□的保皇派的。
她们还不是那种同时支持皇帝和谢煜这个太子的保皇派,她们只支持皇帝这个人,属于纯臣。
这个类型的大臣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最为难过,基本上新的天子一上任,她们就会被换掉,所以她们也是最希望如今的皇帝能够长命百岁的人。
她们甚至对谢煜这个未来的接班人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谢煜和沈长胤看清了几个大臣的脸,对视一眼,都不明白皇帝今日的意图。
皇帝笑盈盈地坐在高台上:“都来了,赶紧坐下吧,御膳房等着上菜呢。”
她衣着朴素,身形瘦弱,虽然明显能够看出来经济条件比周围的所有学子都差,却隐隐是周围学子的核心人物。
“沈姊,你就要这样容忍她吗?”有年纪小的人,心直口快地说。
姓沈的青年静静地望着下方那顶晃来晃去的草帽,没说话,只是冷笑了一声。
等草帽青年写好了策论,将纸贴到《斥王道论》后,众人都听到了外面传来的骚动。
她们等了等,姓沈的青年终于起身,“去看看。”
一行学子来到了公告板前。
发现‘草帽女’刚贴上没有多久的纸条就已经被画上了不少玫红色,一看就是那些支持王道论、不提倡严审的人画的,她们这群人被压着很久了,好不容易看到一篇写得不错的策论,就一窝蜂地支持起来。
这群支持酷刑的学子们面带不屑地看着这篇新策论。
这么短,一看作者就没有什么经史素养,还想辩赢沈氏?
可看着看着,众人的脸色却都严肃了起来。
这篇策论并不故弄玄虚,只是开篇直抒胸臆,驳斥沈姓青年的策论。
《斥王道论》说王道无用,酷刑有用。
这篇策论上来便说,酷刑才是无用的,反而是缓和政策,偶尔会有用。
她极为不留情面地说,认为酷刑之下必定能够问出真相,是一种一厢情愿。
她也举了个例子,比如说现在一桩杀人案有甲乙二人两个嫌犯,甲是真正的凶手,但主审官不知道这件事。
主审官给甲乙二人都上了酷刑,并且都执行了‘不招供就不会停止上刑’的策略。
草帽女说,这种做法势必会导致甲乙两人都会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凶手。
草帽女说,酷刑有用论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痛苦折磨的恐惧超越了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在这种原则下,甲乙二人不招供就会一直被上刑,所以甲乙二人宁愿招供。
读完了这个例子,沈氏青年身后的一行学子脸色就开始变化了。
草帽女在接下来又进行了简单的逻辑推论,场景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在战争期间,抓获一个敌军战俘。
草帽女说,你因为不知道情报与真相,才要去酷刑审讯敌军战俘。
因为你不知道情报与真相,所以你不会知道酷刑应该在何时停止。
因为你不知道酷刑应该在何时停止,所以你几乎必然会过量对这个战俘上刑,这个战俘必然会为了躲避短暂的痛苦,吐露出假情报。
……
这篇策论很短,却简洁有力,角度也很新颖。
即使是坚持酷刑论的人,在读完这篇策论后,也不由得有些动摇。
一时间,人群中都充满了叹息与吸气思考之声。
唯有站在人群中间的年轻女人,神色如同坚冰一般,没有丝毫改变。
“明日此时,我会拿出一篇新的策论来贴到这里。”
她轻轻地说,却不掩张狂。
人群显然更期待了起来。
沈氏青年匆匆离开了茶楼,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是一户有小院子的人家为了赚取额外收益,用挡板隔出来的一个单间。
冬寒夏暖,墙壁轻薄,还是用粘土和稻草混合在一起刷的墙面。
年轻女人一回来就开始写驳斥的策论,写了一会儿遇到了卡顿,这才停下笔,摸了摸饥饿的腹中。
茶楼是清谈的地方,有学问的人在茶楼自然会引来其他人的聚集。
她需要在茶楼中扩大自己的声望,而茶楼老板也需要她吸引更多的学子,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她在那里喝茶是不要钱的。
但茶毕竟不能果腹。
她掀开屋角的小小米缸。
并非无米,但却只剩下了薄薄的一层底。
年轻女人并不是那种一定要将所有的东西用完,才另寻出路的人,她将这层米当成了最后的保障,拿起屋角自制的简陋渔网,出了城。
她早就探查到了一处河道边天然形成的隐蔽凹陷,这个凹陷的地势精巧,鱼很容易在顺流而游时被冲到这个凹陷里去,想要出去却很困难。
虽然不是每天都有鱼,但是每隔着三五日过去,她总能捞到可以裹腹的小鱼。
今日距离上次捞鱼的日子,已经有六日了,她几乎是确信的,那里会有鱼。
可等她到*了那里,却发现凹陷处的小水洼里,空空如也,鱼不见了。
这件事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她将这个地方藏得很好,从没有人发现过。
她望着凹陷边被踩弯的芦苇,面无表情。
今天有人到这里,捞走了她的鱼。
她没有在空荡荡的水洼处做更多停留,只是走上河堤,询问在附近浣衣为生的阿婆:“今日可看到有人提着鱼,从那个方向过去?”
阿婆用木棒子重重锤了一下衣服,“有啊,刚过去没多久,戴着个草帽,说是钓鱼的,但我看什么都没钓到。”
“后来急眼了,找了根木棍子,削尖了,不知道从哪叉了两条鱼,喜滋滋地走了。”
不会吧。
她心生疑虑,又问:“是不是浅色的草帽,穿着蓝色的衣裙,看起来非富即贵的?”
阿婆重重点头:“那当然,那衣服质量可好嘞。”
果然是她,茶楼里的草帽女。
年轻女人冷下脸,勉强说了句:“谢谢阿婆。”
她回了城。
与此同时,回到了梦中的王府里,正在守着锅子煮鱼豆腐的谢煜被人推了推。
她睁开眼睛,眼前出现了沈长胤的面容。
她从梦中清醒了。
——【出梦】——
回到现实世界,谢煜一摸头上,发现出了一头的汗,想说话,却发现嗓子都有些哑了。
再看看窗外,已经是下午了。
沈长胤端了一杯水来让她喝下。
“喊你好几回都没起来,我觉得你可能是昨夜太累了,就干脆让你多睡会儿。”
“刚刚摇了半天,可算醒了。”
谢煜也没觉得有什么,将水一口气灌下,“可能这两天真的累了。”
她动作麻利地开始穿衣,“不过我做了个很有意思的梦,你想听吗?”
“等等吧。”沈长胤拒绝了,“宫里传来消息,你的那位老娘突然要摆一个家宴,又在今晚。”
谢煜疑惑道:“她手里的权力都被限制成那个样子了,还有空想摆家宴?”
沈长胤摇摇头:“谁知道呢,快快洗漱,我们先垫垫肚子,再去赴宴。”
谢煜只能将梦中关于酷刑的策论都按在肚子里。
她原本还想问问沈长胤支持哪一方的,后来想想刚见面那天晚上沈长胤对刺客审讯的风格,就知道自己都多余问。
显然沈长胤是支持酷刑这方的,而且说不定非常精通这门艺术。
梦里写那篇策论的人说要培养专门的审讯人,估计最多也就是自己妻子这样了。
她漫无边际地想着,穿好衣服,打理好自己,又被沈长胤梳好头发,对着镜子发现自己又是体面的好太子一枚了。
笑笑,在沈长胤的嘴角亲了一下。
“那我下次再和你讲那个梦。”
【作者有话说】
这个策略小沈,其实就是前世还没有考上探花的小沈。
很神奇吧,现在的小沈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以前真的很年轻、很恃才傲物、很鲜活。
虽然也很穷。
但是小谢,居然抢老婆的鱼,害老婆饿肚子一顿,记大过,你活该把自己赔给小沈。
(小谢的梦其实就是小沈的前世,这个应该不需要再解释了吧。)
第79章 大梦二
◎皇帝交出了权力◎
华灯初上,两人都来到了皇宫中。
乾清宫正殿,雕梁画栋,朱红新漆,烛火摇曳,金玉交辉。
谢煜与沈长胤姗姗来迟,现场的皇帝、其她五位公主甚至还有几位大臣都已经坐着了。
说是家宴,却有十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看起来不太对劲。
“不少保皇派的重臣。”沈长胤对谢煜说。
虽然本朝有七个公主,一个摄政王,文武百官能够组出二十多种队形,局势比世界大战还乱,但朝堂上还是有□□的保皇派的。
她们还不是那种同时支持皇帝和谢煜这个太子的保皇派,她们只支持皇帝这个人,属于纯臣。
这个类型的大臣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最为难过,基本上新的天子一上任,她们就会被换掉,所以她们也是最希望如今的皇帝能够长命百岁的人。
她们甚至对谢煜这个未来的接班人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谢煜和沈长胤看清了几个大臣的脸,对视一眼,都不明白皇帝今日的意图。
皇帝笑盈盈地坐在高台上:“都来了,赶紧坐下吧,御膳房等着上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