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沈长胤向下拽了拽她的手掌,也小小声:“好。”
……
月亮被云层蒙住,云层落下成为雪白轻浮的床帘,掩住两具年轻的身体。
一切都是绵软的,如同云朵一般,如同棉花糖一般。
两人都几乎被这种绵软给溺死在对方身上,每一处的皮肤都湿漉漉的,在细碎喘息声中,唯有水声不绝。
……
直至天亮才沉沉睡去,谢煜在进入梦乡的时候心情都很好。
她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了沈长胤。
她立刻反应过来,又做梦了,又到了那个没有沈长胤的平行世界。
——【入梦】——
她从床上起身,一边哼着吹不出来的口哨,一边换衣服,走路都几乎带风。
她心情怎么能不好?
这个曾经被她视为‘用来对抗沈长胤’的‘平行世界之梦’,已经成为了另一种类型的金手指。
她可以在这个梦里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悠闲懒散,得过且过,闯荡江湖。
回到梦外,她就可以和沈长胤一起吃饭、一起养猫养狗,可以黏黏糊糊地做所有事情。
沈长胤还可以是她的靠山。
什么经史作业不会写?
她都有老婆了,还要自己写作业?
天哪,是谁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她现在的人生完美得不得了。
谢煜哼着小曲,吃了一顿早饭。
又发现了一个新优点,她可以一天吃六顿饭,现实里三顿,梦里三顿,热量都不会超标,她的腹肌也不会消失。
更爽了。
只是如今府里的这个厨师,显然还是不如沈长胤当年带来的那个,做的早餐不能说差,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吃完了早餐,谢煜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骤然回忆起前两天,和沈长胤一起吃的鲥鱼来。
那盘酱烧鲥鱼,确实满口留香,鱼肉细嫩有弹性,让人念念不忘。
那时候沈长胤便和她聊起,所有河鲜其实都会在离了水之后迅速丧失其滋味,如果想要吃到最鲜美的鲥鱼,最好还是到河边去,现杀现吃。
那时便定下了过几日去钓鱼的约定。
然而谢煜虽然觉得钓鱼很好玩,却并没有钓过鱼,却还立志要在沈长胤面前大展身手。
那刚好,这个梦里她就去钓鱼玩吧。
她心情很好地让管家给她收拾了一顶草帽,一身短打衣服,用驱蚊香草泡制的驱虫水,又挑了不长的鱼竿,准备钓鱼去。
王府里没有现成的鱼饵,管家告诉她东三街的酒糟鱼饵是效果最好的,谢煜算了算到城外河边的路线,发现刚好顺路。
就轻松愉快地决定自己路上买鱼饵。
今天天气真好,街上也热闹,谢煜虽说是要去买鱼饵,但是这个地方也觉得好玩,那个地方也觉得有趣。
像一个到处接支线任务的生活流游戏玩家,在逛街的短短半个时辰内,已经给自己定下了无数未来的任务。
不管是‘自己亲手做梅花糕’、‘帮助做糖人的老奶奶做出龙形状的糖人’还是‘帮助铁匠打造一柄最适合用来修剪灌木丛的剪刀’,她都觉得很有意思。
还心情很美地想,如果有哪些任务特别好玩,她就等梦醒了,带沈长胤也来玩一次。
她很快又发现了一堆人员聚集的地方,秉持着绝不错过任何热闹的心态,挤了进去。
这才发现,这个地方没有那么好玩。
人群的中间是一块公告板,上面层层叠叠地贴了许多写着字的纸。
原来这公告板后面是一间京城里所有科举学子都爱来的茶楼,学问气息浓厚,学子书生们经常在这里坐而论道。
茶楼老板干脆在门口装上了一个公告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提出一个社稷相关的问题,有识之士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策论,贴到公告板上,供所有人讨论。
还有人会特意抄录公告板上写得好地策论,广为流传,据说即使是朝中著名的大员,也会读公告板上好的文章。
谢煜打听着消息,听到这里撇撇嘴,冷笑一声。
这可是老谢家的文武百官,她还不知道朝堂上那群人什么德行?
她们忙着站队、贪污、排除异己的时间都不够用,还想她们下班后看学生写的策论陶冶情操?
她反正是不信的。
但今日公告板上的问题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她读古文有些困难,但题目出得简洁明了,她很快就读懂了。
大意是:
假设现在你正在与敌军开战,抓住了某个可能掌握重要情报的战俘,你是否要使用酷刑审讯?
审讯?看到这个词,谢煜就不困了。
她好奇地看着公告板上的所有答案。
当一个学子贴上了自己的策论后,围观的群众可以阅读,如果欣赏这篇策论,就可以从茶楼老板处借来特殊的玫红色墨水,在这篇策论上画一个小圈,以示支持。
谢煜一目十行地读了几篇最受欢迎的策论。
很快发现,学子们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酷刑,法家思想,认为苦刑之下才能得到真相,而敌军在成为敌军的那一刻,就失去了被温和对待的资格。
这一派策论里面竟然有不少类似于‘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样的话。
另外一派则是反对酷刑,主张温和,主张‘王道’教化别人的,认为我们作为中原文明上国,不能突破良心底线,要维护仁义。
双方都使用了大量成熟的议论手法,有的人说,既然监狱里的罪犯可以通过酷刑来得到真相,那么没道理战俘不行。
另一方则驳斥道,被抓到监狱里的无辜者还少吗,为什么要给无辜者上刑。
总之,这些人洋洋洒洒地吵来吵去,策论贴了好几层。
而且她们好像还学会了回帖这个功能,她们会在一篇策论的上方再粘上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对这个策论的驳斥。
很好玩。
谢煜看了个大概,发现支持酷刑派明显占了上风,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篇用标准正楷写就的策论,这篇策论几乎被红圈涂满了。
谢煜在看这篇策论之前,先感慨了一下,这字儿真好看,而且不是所谓草书行书的好看,而是规规矩矩、公公正正的好看,是那种考试时候老师最喜欢的字体,是那种适合用来抄满分作文的字体。
这论的标题是——《斥王道论》
作者叫沈庚戌,庚戌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代表着对方出生的年份。
这是个化名,意思是作者是一个庚戌年出生的姓沈的学子。
谢煜下意识地算了一下,发现这个人和沈长胤出生在同一年,却丝毫没有将这个人联系到沈长胤身上,只是感慨一下巧合而已。
毕竟庚戌年出生的姓沈的人多了去了。
而且沈长胤的字是细长劲瘦,锋芒毕露的,与她这个人平日里表现出来的温和迥然不同,这个作者却写得一手标准、秀丽的楷书。
谢煜在心里算完了此人如今的年龄,才开始看策论的具体内容,越看越心惊。
秀丽温和的楷书下,藏着的是残酷严密的逻辑。
这篇策论当然也是旁征博引,但其中隐藏的态度却是作者独有的。
这个作者认为所有鄙夷酷刑、提倡王道的人都只是从国家的声名、威望角度出发,却从来没有给国家带来实际的好处,而酷刑却真的能够得到情报,实现对敌人的威慑,带来真切的胜利与更少的伤亡。
不过作者也认为,即使是酷刑审问,也是需要技巧的,应当专门成立一门审讯的技术,培训专门的审讯负责人,避免审讯者其实并不打算获得情报,只是使用酷刑对战俘进行泄愤这样情况的出现。
也强调一旦获得了情报,就不应该再继续使用酷刑。
简单来说就是,科学酷刑,只要有用就行。
当然,文章中并没有直接使用‘酷刑’这一说法,而是更委婉地使用‘严审’这个词汇。
谢煜饶有兴趣地读完了,觉得有点意思,这个人的思想虽然尚且稚嫩,但沈长胤一定会喜欢。
只是她并不同意这个人的说法。
她背后背着细长的鱼竿,戴着草帽,以一个滑稽的形象走进了茶楼里,“老板,给我点纸和笔。”
她就这样坐在一楼大堂一张简易的桌子旁,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页纸,也不旁征博引,就只是举例与论证,写完了之后将这张纸贴到了那篇酷刑策论的旁边。
她头戴草帽,没有注意到从自己走进茶楼开始,二三楼几个正在清谈的学子就被她吸引了注意力。
但听见她说她要写一封策论,驳斥那篇《斥王道论》后,更是对这样一个形貌古怪的人嘲笑起来,笑她的不自量力,又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在人群中间的一个青年。
她就是那篇《斥王道论》的主人。
……
月亮被云层蒙住,云层落下成为雪白轻浮的床帘,掩住两具年轻的身体。
一切都是绵软的,如同云朵一般,如同棉花糖一般。
两人都几乎被这种绵软给溺死在对方身上,每一处的皮肤都湿漉漉的,在细碎喘息声中,唯有水声不绝。
……
直至天亮才沉沉睡去,谢煜在进入梦乡的时候心情都很好。
她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了沈长胤。
她立刻反应过来,又做梦了,又到了那个没有沈长胤的平行世界。
——【入梦】——
她从床上起身,一边哼着吹不出来的口哨,一边换衣服,走路都几乎带风。
她心情怎么能不好?
这个曾经被她视为‘用来对抗沈长胤’的‘平行世界之梦’,已经成为了另一种类型的金手指。
她可以在这个梦里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悠闲懒散,得过且过,闯荡江湖。
回到梦外,她就可以和沈长胤一起吃饭、一起养猫养狗,可以黏黏糊糊地做所有事情。
沈长胤还可以是她的靠山。
什么经史作业不会写?
她都有老婆了,还要自己写作业?
天哪,是谁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她现在的人生完美得不得了。
谢煜哼着小曲,吃了一顿早饭。
又发现了一个新优点,她可以一天吃六顿饭,现实里三顿,梦里三顿,热量都不会超标,她的腹肌也不会消失。
更爽了。
只是如今府里的这个厨师,显然还是不如沈长胤当年带来的那个,做的早餐不能说差,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吃完了早餐,谢煜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骤然回忆起前两天,和沈长胤一起吃的鲥鱼来。
那盘酱烧鲥鱼,确实满口留香,鱼肉细嫩有弹性,让人念念不忘。
那时候沈长胤便和她聊起,所有河鲜其实都会在离了水之后迅速丧失其滋味,如果想要吃到最鲜美的鲥鱼,最好还是到河边去,现杀现吃。
那时便定下了过几日去钓鱼的约定。
然而谢煜虽然觉得钓鱼很好玩,却并没有钓过鱼,却还立志要在沈长胤面前大展身手。
那刚好,这个梦里她就去钓鱼玩吧。
她心情很好地让管家给她收拾了一顶草帽,一身短打衣服,用驱蚊香草泡制的驱虫水,又挑了不长的鱼竿,准备钓鱼去。
王府里没有现成的鱼饵,管家告诉她东三街的酒糟鱼饵是效果最好的,谢煜算了算到城外河边的路线,发现刚好顺路。
就轻松愉快地决定自己路上买鱼饵。
今天天气真好,街上也热闹,谢煜虽说是要去买鱼饵,但是这个地方也觉得好玩,那个地方也觉得有趣。
像一个到处接支线任务的生活流游戏玩家,在逛街的短短半个时辰内,已经给自己定下了无数未来的任务。
不管是‘自己亲手做梅花糕’、‘帮助做糖人的老奶奶做出龙形状的糖人’还是‘帮助铁匠打造一柄最适合用来修剪灌木丛的剪刀’,她都觉得很有意思。
还心情很美地想,如果有哪些任务特别好玩,她就等梦醒了,带沈长胤也来玩一次。
她很快又发现了一堆人员聚集的地方,秉持着绝不错过任何热闹的心态,挤了进去。
这才发现,这个地方没有那么好玩。
人群的中间是一块公告板,上面层层叠叠地贴了许多写着字的纸。
原来这公告板后面是一间京城里所有科举学子都爱来的茶楼,学问气息浓厚,学子书生们经常在这里坐而论道。
茶楼老板干脆在门口装上了一个公告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提出一个社稷相关的问题,有识之士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策论,贴到公告板上,供所有人讨论。
还有人会特意抄录公告板上写得好地策论,广为流传,据说即使是朝中著名的大员,也会读公告板上好的文章。
谢煜打听着消息,听到这里撇撇嘴,冷笑一声。
这可是老谢家的文武百官,她还不知道朝堂上那群人什么德行?
她们忙着站队、贪污、排除异己的时间都不够用,还想她们下班后看学生写的策论陶冶情操?
她反正是不信的。
但今日公告板上的问题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她读古文有些困难,但题目出得简洁明了,她很快就读懂了。
大意是:
假设现在你正在与敌军开战,抓住了某个可能掌握重要情报的战俘,你是否要使用酷刑审讯?
审讯?看到这个词,谢煜就不困了。
她好奇地看着公告板上的所有答案。
当一个学子贴上了自己的策论后,围观的群众可以阅读,如果欣赏这篇策论,就可以从茶楼老板处借来特殊的玫红色墨水,在这篇策论上画一个小圈,以示支持。
谢煜一目十行地读了几篇最受欢迎的策论。
很快发现,学子们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酷刑,法家思想,认为苦刑之下才能得到真相,而敌军在成为敌军的那一刻,就失去了被温和对待的资格。
这一派策论里面竟然有不少类似于‘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样的话。
另外一派则是反对酷刑,主张温和,主张‘王道’教化别人的,认为我们作为中原文明上国,不能突破良心底线,要维护仁义。
双方都使用了大量成熟的议论手法,有的人说,既然监狱里的罪犯可以通过酷刑来得到真相,那么没道理战俘不行。
另一方则驳斥道,被抓到监狱里的无辜者还少吗,为什么要给无辜者上刑。
总之,这些人洋洋洒洒地吵来吵去,策论贴了好几层。
而且她们好像还学会了回帖这个功能,她们会在一篇策论的上方再粘上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对这个策论的驳斥。
很好玩。
谢煜看了个大概,发现支持酷刑派明显占了上风,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篇用标准正楷写就的策论,这篇策论几乎被红圈涂满了。
谢煜在看这篇策论之前,先感慨了一下,这字儿真好看,而且不是所谓草书行书的好看,而是规规矩矩、公公正正的好看,是那种考试时候老师最喜欢的字体,是那种适合用来抄满分作文的字体。
这论的标题是——《斥王道论》
作者叫沈庚戌,庚戌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代表着对方出生的年份。
这是个化名,意思是作者是一个庚戌年出生的姓沈的学子。
谢煜下意识地算了一下,发现这个人和沈长胤出生在同一年,却丝毫没有将这个人联系到沈长胤身上,只是感慨一下巧合而已。
毕竟庚戌年出生的姓沈的人多了去了。
而且沈长胤的字是细长劲瘦,锋芒毕露的,与她这个人平日里表现出来的温和迥然不同,这个作者却写得一手标准、秀丽的楷书。
谢煜在心里算完了此人如今的年龄,才开始看策论的具体内容,越看越心惊。
秀丽温和的楷书下,藏着的是残酷严密的逻辑。
这篇策论当然也是旁征博引,但其中隐藏的态度却是作者独有的。
这个作者认为所有鄙夷酷刑、提倡王道的人都只是从国家的声名、威望角度出发,却从来没有给国家带来实际的好处,而酷刑却真的能够得到情报,实现对敌人的威慑,带来真切的胜利与更少的伤亡。
不过作者也认为,即使是酷刑审问,也是需要技巧的,应当专门成立一门审讯的技术,培训专门的审讯负责人,避免审讯者其实并不打算获得情报,只是使用酷刑对战俘进行泄愤这样情况的出现。
也强调一旦获得了情报,就不应该再继续使用酷刑。
简单来说就是,科学酷刑,只要有用就行。
当然,文章中并没有直接使用‘酷刑’这一说法,而是更委婉地使用‘严审’这个词汇。
谢煜饶有兴趣地读完了,觉得有点意思,这个人的思想虽然尚且稚嫩,但沈长胤一定会喜欢。
只是她并不同意这个人的说法。
她背后背着细长的鱼竿,戴着草帽,以一个滑稽的形象走进了茶楼里,“老板,给我点纸和笔。”
她就这样坐在一楼大堂一张简易的桌子旁,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页纸,也不旁征博引,就只是举例与论证,写完了之后将这张纸贴到了那篇酷刑策论的旁边。
她头戴草帽,没有注意到从自己走进茶楼开始,二三楼几个正在清谈的学子就被她吸引了注意力。
但听见她说她要写一封策论,驳斥那篇《斥王道论》后,更是对这样一个形貌古怪的人嘲笑起来,笑她的不自量力,又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在人群中间的一个青年。
她就是那篇《斥王道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