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像……”
第67章
与应的身体并未因休养而好转,反而面色愈发苍白,咳嗽渐趋频繁,初时只是压抑的轻嗽,后来便带着胸腔深处的沉闷回响。
老婆婆忧心如焚,每日变着法儿熬煮滋补汤药。然凡间草木,如何填补被心魔抽吸的生命本源?
小哪吒依旧保持着那不远不近的距离,他似乎也感知到“暖源”的枯竭,变得格外安静,唯目光如影随形地追索着她。
与应无力地坐在床边。不能再留了,老婆婆一家生计艰难,收留已是恩情,她这具残躯,随时可能倾颓,若殁于此地,徒增烦扰,更恐引来灾祸。
她必须离开。离开前,她想去祠堂再看一眼那幅画,那个鲜活的哪吒,那个尚未被遗忘侵蚀的自己。
祠堂依旧岑寂,香火气息淡至无闻,与应独自踏入幽暗,行至供桌前,伸手,轻轻抚过卷起的画轴。
泛黄的画卷缓缓舒展。画中并肩的红白身影再度清晰,少年哪吒飞扬的神采,白衣女子清亮的眸光,皆是他们曾经鲜活存世的明证。
一股剧烈的酸楚猛地冲上喉头。
“咳……咳咳咳!”压抑不住的呛咳爆发,与应痛苦地弓起身,一手死死捂嘴,另一手撑在供桌边缘。
浓重的血腥气瞬间弥漫口腔。她移开手,掌心赫然一片刺目殷红,剧烈的咳呛令她眼前发黑,支撑的手一滑,整个人向前踉跄。
一滴滚烫的鲜血,不偏不倚,正正滴落在画卷中央。
那滴血迅速在泛黄的纸面上晕染开来,将画中并肩而立的两人从中隔离。画中哪吒飞扬的眉眼,与应清亮的眸光,皆被这抹突兀的猩红玷污。
她试图用袖口擦拭那血迹,可越擦,晕染越广,那抹红顽固地占据画面中央,将两人推得更远。
她呆呆地看着那片污迹,许久,许久。
最终,她收回了手。
与应回到老婆婆家,向老人借了纸笔颜料,老婆婆虽不解,仍将儿子读书时用剩的墨块与画笔给了她。
她携物回到祠堂,就着供桌,铺开一张粗糙的黄纸,拿起干涩墨块,用力在粗陶砚中研磨。
她蘸取墨汁,凝神落笔。
先勾勒那红衣身影,依旧是昳丽容颜,挺拔身姿,缠绕臂间的赤绫,脚踏风火轮。
然而,当画到那双眼睛时,与应的笔尖悬停片刻,最终,她蘸取一点金粉,混入墨中,点在眼瞳的位置。
瞬间,画中那少年的眼眸,化作不含丝毫情绪的金色,如高悬九天的烈日,冷漠俯视尘寰。
接着,她勾勒出白衣的自己。依旧是素衣长剑,往生绫环绕,只是身形愈显单薄,眼神不复并肩时的坚定,唯余映着漫天风雪的寂灭。
两人不再并肩而立。
红衣金瞳的哪吒背对画面,只余一个冷硬的背影,烈烈红绫仿佛在焚烧着什么,朝着画面深处行去。白衣的与应,同样背对画面,朝着与哪吒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步步迈向虚空。
两人之间,隔着一片刻意留白的空茫。
画毕,墨迹未干。
与应将这幅新画覆盖在那幅被血污沾染的旧画之上。
“姑娘,你这是……”老婆婆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祠堂门口,看着这幅截然不同的新画,惊愕不已。她的目光落在画中哪吒那双金色眼瞳上,“这眼睛……怎么成了金色的?跟庙里的神像似的……”
“婆婆,这才是他本来的样子。”
“哪吒三太子,本该如此。”
这才是他如今的模样。
金瞳冰冷,背对众生,将过往一切,连同那曾并肩的身影,彻底抛却,而非凡尘烟火中那个会笑会怒的少年。
她说完,不再看那幅画,拿起靠在门边的剑和那个小小的包袱,踏出祠堂,走进晨风里,身影很快消失在村口的小路尽头。
祠堂内,老婆婆呆呆地望着那幅新画。
画中,金瞳的神将依旧目光冰冷,背对着那抹同样疏离的白影。
离开那曾短暂庇护的淳朴山村,与应沿着路径,走向更远的城镇,小哪吒未如常黏上,不知所踪。
行至一座临水繁华大镇,运河穿城,舟楫如织,街市喧嚷,行人摩肩接踵,与应格格不入地立于人潮。
一阵眩晕袭来,喧嚣几欲将她淹没之际,一个清亮女声自侧旁响起:“这位姐姐,可是乏了?瞧你面色不佳,前*头巷口有家干净茶摊,去歇歇脚可好?”
与应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鹅黄衫子、杏眼桃腮的年轻女子正关切望来。女子气质温婉灵动,眉宇慧黠,衣料虽非顶好,却整洁鲜亮,于人群中如春日一朵明媚小花。
“多谢姑娘。”
女子似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见她应了,便笑盈盈引路:“我叫杨婵,姐姐如何称呼?看姐姐风尘仆仆,是远道而来?”
“阿应。”她报了名字,随杨婵走向巷口茶摊。
茶摊虽小,倒也洁净。杨婵点了两碗清茶并一碟桂花糕,热情推至与应面前:“姐姐快尝尝,这家的桂花糕是镇上一绝!甜而不腻,最是养人。”
桂花糕……曾有一人爱吃。
她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姐姐这身衣裳……颜色太素了些。今日集市热闹,卖成衣的铺子不少,姐姐可要……换身鲜亮点儿的?看着也精神,换个新色,许是心情也能好些?”
与应正端起粗瓷茶碗的手微顿,碗沿停在唇边,她抬眼看杨婵。
“不必了,我在守丧。”
“啊……对不住,是我唐突了。”
她看着与应,心中瞬间勾勒出无数凄苦桥段。眼前这位姐姐,定是经历了常人难想的悲恸,才将一身素白穿成了盔甲,将心门紧锁。
可她的回答一直简短,莫非是自己这自来熟的性子惹她不喜了?
“姐姐……”杨婵小心探问,“你……你似是不爱言语?是我太聒噪,令你无趣了么?”
与应摇首,目光落在茶碗漂浮的茶叶梗上:“我只是……不善言辞,不知如何回应,有时可静坐无言整日。握剑,处置……些许事,尚可。与人交谈,不太擅长。”
杨婵眨了眨眼,觉得这性子颇为稀罕。她生性活泼,最耐不得寂寞,看着这姑娘清冷疏离的模样,不知怎的,竟让她想起天庭一位故人。
二哥提起那位元君时,语气复杂,说她清冷自持,如月下寒潭,静水流深,于喧嚣天庭中自辟一方天地。
眼前姐姐,竟有几分那样的神韵。尤是那双眼睛……杨婵细观与应低垂的眼眸。
她亦非扭捏性子,如此想着,便也说了:“姐姐的眼睛,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
“哦?”
“我二哥的朋友。”杨婵笑了笑,带着几分少女憧憬,“名唤‘与应’。二哥说起她时,总是……”她似觉后话不宜对初识的凡人道,转了口风,“总之,姐姐的眼睛,像她。皆是那种……琉璃似的,又清又冷,好似万物皆明,又似万物皆空。”
与应淡淡道:“是吗。”
杨婵见她反应平淡,又思及她言在守丧,心中那份脑补的怜惜更甚。忍不住压低声音问:“姐姐,你……可是极喜欢你的亡夫?”
茶摊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远去。喜欢?亡夫?或许初入凡尘的她或会迟疑,但如今……她分不清了,只因记忆中哪吒太过惊艳,每每得见“三太子”,心口便如被细针攒刺,隐隐钝痛。
其实更多的,是遗憾。那场烟火太过短暂,他们似永远在错失圆满,每一次以为触手可及的幸福,总被现实无情击碎。强行靠近,终究是互相灼伤,或……一方彻底熄灭。
她与哪吒,是否本就不该相守?
她答:“……我不知道。”
“唉……”杨婵轻叹,托着腮,“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姐姐这般好的人……定是遇上了极好的人,才如此念念不忘。不像我二哥……”她来了兴致,凑近些,“我二哥,整日板着个脸,活像谁欠他八百吊钱!前些年,我瞧他对那位似有些不同,还以为铁树要开花,能给我找个嫂子呢!结果你猜怎的?”
杨婵撇嘴,对自家兄长恨铁不成钢:“那位转头便嫁了旁人!就是那个脾气火爆、动辄掀桌子的!啧啧,真不知那位姑娘看上他什么?论相貌,我二哥不差!论本事……好吧,他打架是厉害些,可过日子又不是打架!我二哥多稳重可靠!真是……可惜了!”
与应静静听着。许久未遇这般热情之人,竟让她有些不惯,然杨婵言至此处,忽地收了话头,凝视着她。
“姐姐,你方才说……你不知道?”
与应下意识抬眼,却像被她澄明的目光刺到般,垂下眼帘。
“嗯。”
“可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在撒谎。”
“或者说,你在欺瞒你自己。”
“你说你在守丧,守的是谁?是那位令你‘念念不忘’的‘亡夫’?可你提起他时,眼中无爱恋柔光,无追忆甜蜜,只有……一片荒芜与痛楚。”
第67章
与应的身体并未因休养而好转,反而面色愈发苍白,咳嗽渐趋频繁,初时只是压抑的轻嗽,后来便带着胸腔深处的沉闷回响。
老婆婆忧心如焚,每日变着法儿熬煮滋补汤药。然凡间草木,如何填补被心魔抽吸的生命本源?
小哪吒依旧保持着那不远不近的距离,他似乎也感知到“暖源”的枯竭,变得格外安静,唯目光如影随形地追索着她。
与应无力地坐在床边。不能再留了,老婆婆一家生计艰难,收留已是恩情,她这具残躯,随时可能倾颓,若殁于此地,徒增烦扰,更恐引来灾祸。
她必须离开。离开前,她想去祠堂再看一眼那幅画,那个鲜活的哪吒,那个尚未被遗忘侵蚀的自己。
祠堂依旧岑寂,香火气息淡至无闻,与应独自踏入幽暗,行至供桌前,伸手,轻轻抚过卷起的画轴。
泛黄的画卷缓缓舒展。画中并肩的红白身影再度清晰,少年哪吒飞扬的神采,白衣女子清亮的眸光,皆是他们曾经鲜活存世的明证。
一股剧烈的酸楚猛地冲上喉头。
“咳……咳咳咳!”压抑不住的呛咳爆发,与应痛苦地弓起身,一手死死捂嘴,另一手撑在供桌边缘。
浓重的血腥气瞬间弥漫口腔。她移开手,掌心赫然一片刺目殷红,剧烈的咳呛令她眼前发黑,支撑的手一滑,整个人向前踉跄。
一滴滚烫的鲜血,不偏不倚,正正滴落在画卷中央。
那滴血迅速在泛黄的纸面上晕染开来,将画中并肩而立的两人从中隔离。画中哪吒飞扬的眉眼,与应清亮的眸光,皆被这抹突兀的猩红玷污。
她试图用袖口擦拭那血迹,可越擦,晕染越广,那抹红顽固地占据画面中央,将两人推得更远。
她呆呆地看着那片污迹,许久,许久。
最终,她收回了手。
与应回到老婆婆家,向老人借了纸笔颜料,老婆婆虽不解,仍将儿子读书时用剩的墨块与画笔给了她。
她携物回到祠堂,就着供桌,铺开一张粗糙的黄纸,拿起干涩墨块,用力在粗陶砚中研磨。
她蘸取墨汁,凝神落笔。
先勾勒那红衣身影,依旧是昳丽容颜,挺拔身姿,缠绕臂间的赤绫,脚踏风火轮。
然而,当画到那双眼睛时,与应的笔尖悬停片刻,最终,她蘸取一点金粉,混入墨中,点在眼瞳的位置。
瞬间,画中那少年的眼眸,化作不含丝毫情绪的金色,如高悬九天的烈日,冷漠俯视尘寰。
接着,她勾勒出白衣的自己。依旧是素衣长剑,往生绫环绕,只是身形愈显单薄,眼神不复并肩时的坚定,唯余映着漫天风雪的寂灭。
两人不再并肩而立。
红衣金瞳的哪吒背对画面,只余一个冷硬的背影,烈烈红绫仿佛在焚烧着什么,朝着画面深处行去。白衣的与应,同样背对画面,朝着与哪吒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步步迈向虚空。
两人之间,隔着一片刻意留白的空茫。
画毕,墨迹未干。
与应将这幅新画覆盖在那幅被血污沾染的旧画之上。
“姑娘,你这是……”老婆婆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祠堂门口,看着这幅截然不同的新画,惊愕不已。她的目光落在画中哪吒那双金色眼瞳上,“这眼睛……怎么成了金色的?跟庙里的神像似的……”
“婆婆,这才是他本来的样子。”
“哪吒三太子,本该如此。”
这才是他如今的模样。
金瞳冰冷,背对众生,将过往一切,连同那曾并肩的身影,彻底抛却,而非凡尘烟火中那个会笑会怒的少年。
她说完,不再看那幅画,拿起靠在门边的剑和那个小小的包袱,踏出祠堂,走进晨风里,身影很快消失在村口的小路尽头。
祠堂内,老婆婆呆呆地望着那幅新画。
画中,金瞳的神将依旧目光冰冷,背对着那抹同样疏离的白影。
离开那曾短暂庇护的淳朴山村,与应沿着路径,走向更远的城镇,小哪吒未如常黏上,不知所踪。
行至一座临水繁华大镇,运河穿城,舟楫如织,街市喧嚷,行人摩肩接踵,与应格格不入地立于人潮。
一阵眩晕袭来,喧嚣几欲将她淹没之际,一个清亮女声自侧旁响起:“这位姐姐,可是乏了?瞧你面色不佳,前*头巷口有家干净茶摊,去歇歇脚可好?”
与应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鹅黄衫子、杏眼桃腮的年轻女子正关切望来。女子气质温婉灵动,眉宇慧黠,衣料虽非顶好,却整洁鲜亮,于人群中如春日一朵明媚小花。
“多谢姑娘。”
女子似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见她应了,便笑盈盈引路:“我叫杨婵,姐姐如何称呼?看姐姐风尘仆仆,是远道而来?”
“阿应。”她报了名字,随杨婵走向巷口茶摊。
茶摊虽小,倒也洁净。杨婵点了两碗清茶并一碟桂花糕,热情推至与应面前:“姐姐快尝尝,这家的桂花糕是镇上一绝!甜而不腻,最是养人。”
桂花糕……曾有一人爱吃。
她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姐姐这身衣裳……颜色太素了些。今日集市热闹,卖成衣的铺子不少,姐姐可要……换身鲜亮点儿的?看着也精神,换个新色,许是心情也能好些?”
与应正端起粗瓷茶碗的手微顿,碗沿停在唇边,她抬眼看杨婵。
“不必了,我在守丧。”
“啊……对不住,是我唐突了。”
她看着与应,心中瞬间勾勒出无数凄苦桥段。眼前这位姐姐,定是经历了常人难想的悲恸,才将一身素白穿成了盔甲,将心门紧锁。
可她的回答一直简短,莫非是自己这自来熟的性子惹她不喜了?
“姐姐……”杨婵小心探问,“你……你似是不爱言语?是我太聒噪,令你无趣了么?”
与应摇首,目光落在茶碗漂浮的茶叶梗上:“我只是……不善言辞,不知如何回应,有时可静坐无言整日。握剑,处置……些许事,尚可。与人交谈,不太擅长。”
杨婵眨了眨眼,觉得这性子颇为稀罕。她生性活泼,最耐不得寂寞,看着这姑娘清冷疏离的模样,不知怎的,竟让她想起天庭一位故人。
二哥提起那位元君时,语气复杂,说她清冷自持,如月下寒潭,静水流深,于喧嚣天庭中自辟一方天地。
眼前姐姐,竟有几分那样的神韵。尤是那双眼睛……杨婵细观与应低垂的眼眸。
她亦非扭捏性子,如此想着,便也说了:“姐姐的眼睛,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
“哦?”
“我二哥的朋友。”杨婵笑了笑,带着几分少女憧憬,“名唤‘与应’。二哥说起她时,总是……”她似觉后话不宜对初识的凡人道,转了口风,“总之,姐姐的眼睛,像她。皆是那种……琉璃似的,又清又冷,好似万物皆明,又似万物皆空。”
与应淡淡道:“是吗。”
杨婵见她反应平淡,又思及她言在守丧,心中那份脑补的怜惜更甚。忍不住压低声音问:“姐姐,你……可是极喜欢你的亡夫?”
茶摊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远去。喜欢?亡夫?或许初入凡尘的她或会迟疑,但如今……她分不清了,只因记忆中哪吒太过惊艳,每每得见“三太子”,心口便如被细针攒刺,隐隐钝痛。
其实更多的,是遗憾。那场烟火太过短暂,他们似永远在错失圆满,每一次以为触手可及的幸福,总被现实无情击碎。强行靠近,终究是互相灼伤,或……一方彻底熄灭。
她与哪吒,是否本就不该相守?
她答:“……我不知道。”
“唉……”杨婵轻叹,托着腮,“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姐姐这般好的人……定是遇上了极好的人,才如此念念不忘。不像我二哥……”她来了兴致,凑近些,“我二哥,整日板着个脸,活像谁欠他八百吊钱!前些年,我瞧他对那位似有些不同,还以为铁树要开花,能给我找个嫂子呢!结果你猜怎的?”
杨婵撇嘴,对自家兄长恨铁不成钢:“那位转头便嫁了旁人!就是那个脾气火爆、动辄掀桌子的!啧啧,真不知那位姑娘看上他什么?论相貌,我二哥不差!论本事……好吧,他打架是厉害些,可过日子又不是打架!我二哥多稳重可靠!真是……可惜了!”
与应静静听着。许久未遇这般热情之人,竟让她有些不惯,然杨婵言至此处,忽地收了话头,凝视着她。
“姐姐,你方才说……你不知道?”
与应下意识抬眼,却像被她澄明的目光刺到般,垂下眼帘。
“嗯。”
“可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在撒谎。”
“或者说,你在欺瞒你自己。”
“你说你在守丧,守的是谁?是那位令你‘念念不忘’的‘亡夫’?可你提起他时,眼中无爱恋柔光,无追忆甜蜜,只有……一片荒芜与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