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尹阿鼠双臂被擒,拼命挣扎无果,昂起头怒骂:“莫得意,我立刻禀告圣人太子,敢以私刑拿我,看你们有何下场!”
李惜愿踱近两步,盯向他涨红的面孔:“国丈大可马上告诉阿耶与长兄,我就待在家里等着下场,静候国丈佳音。”
长在秦王府这么多年,李惜愿早听惯了李二郎与臣僚们的官话腔调,且一学便上手,把口吻模仿了个十成十。
效果立竿见影,尹阿鼠果然被她气得憋不出话,你你我我了半日,最后一咬牙,以眼神示意家奴速去报信。
.
“你说甚么?”闻听下人通禀,李建成大惊,“尹国丈被李世勣执去了雍州官衙?”
尹阿鼠家奴不住流涕,李建成不由皱了皱眉。
李世勣素性深沉,最为明哲保身,今日竟掺和进这桩他人避之不及的事中,委实令他讶异不已。
家奴义愤填膺,跪地泣道:“请太子为我家老爷做主!那莱国公不过一介外人,竟敢无所忌惮欺辱国丈,定是借了秦王的势,不将尹妃与太子您放在眼里!”
李建成看他一眼,那家仆倏尔止了嗓。
“还有何人?”他又问。
家奴眉目沾上顾忌,似乎欲言又止,李建成忍不住呵斥,他方答:“还有……有六公主。”
“六娘?”李建成不禁直起身。
“……公主带着莱国公直闯府中,还能令那雍州长史听命于她,公堂之上审问家主,又笞了家主五十大板,家主眼下命在垂危,望殿下为我家主伸冤!”家奴一时激愤,张口向太子哭诉,“公主还撂下话,她就等着殿下上门,恭候殿下光临,让我们随意告状便是。”
“你莫听她。”李建成轻笑一声,抬手止他言语,“你在御前也莫告她的状,她哪来的权。”
他微微倾身,放低声调:“你得告秦王与长孙无忌,他们方是主使,你记住了。”
闻他近乎明示的暗示,家仆立时心领神会,眼目精光一射,当即叩首拜谢:“多谢殿下指点!奴这便动身!”
李建成观望他惶急远去的背影,伸手抚了抚下颌。
.
“今日小六需感谢先生,若无先生主持公道,那尹阿鼠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李惜愿弯腰道谢,郑重行了一礼,
年逾四旬的雍州长史慌忙回揖:“公主莫如此,在下不过秉公执法,安能劳动公主大礼。”
李惜愿摇摇头:“先生太谦虚了,换个人就不一定能做到,但先生却敢于不畏强权,我很佩服您。”
长史宽厚一笑:“不敢不敢。”
察天色趋暮,李惜愿再次躬身与他道别,长史亦出于礼节,一路将她送至坊门之外,方折返回身。
“天色晚了,世勣也回去罢。”她坐于马鞍,摇手与李世勣作别,“来日我请你用饭。”
“六娘呢?”李世勣视她。
李惜愿笑了笑:“我也回家去了。”
“我送你。”
李惜愿摆手:“不用不用,我有侍女与仆役陪同,一路很安全,不用辛苦你。”
她连声推拒,一副独立自主的架势,李世勣不好再坚持,当下作揖告辞:“那世勣就此与六娘再会,来日再行叨扰。”
李惜愿点头,望他身影消失于小巷深处,待再无踪迹,随即挽住缰绳,一转马头,扬鞭向太极宫方向疾驰。
此时长安城闭门鼓不满三百下,宫中尚未夜禁,卫士瞅她面容亦未拦阻,李惜愿一口气驰至殿门前,纵身下马。
侍者拉过辔头,将白马牵向一旁,李惜愿随即提裙跑上踏跺,冲入殿中。
远远便传出女子声泪俱下的泣涕,哀号不止,间杂几道尖锐控告。
“求陛下为妾身父亲做主!”
“陛下明鉴,秦王目无尊长,指使僚属欺侮国丈,国丈方才反击,哪知无端遭此飞来横祸,眼下筋骨俱散,医者亦束手无策!”
闻言,那女声愈发高亢:“秦王定是不满妾身称赞太子仁厚,是故怀恨在心,只是妾身父亲何其无辜,平白受害,若父亲出事,那妾身也无颜苟活于世了!”
语未竟,李惜愿蓦然出现于殿内。
正中端坐李渊,身旁尹氏拉着他袍角哭哭啼啼,再往侧首,李建成与一干东宫臣子按次序两旁分立。
“阿耶!”
忽然,李惜愿膝跪于地,伏身再拜,口齿清晰响亮:“请阿耶治女儿之罪。”
“阿盈?”李渊诧惑起身。
李惜愿不紧不慢,以大殿诸人皆能听清的嗓音接着道:“这一切与秦王无关,皆是女儿一人自作主张,请阿耶莫要迁怒任何人。”
得一旁李建成眼色示意,家奴狠下心,立即大叫:“陛下莫被公主隐瞒过去,想公主空身一人,如何能调遣得动卫军?驱使得了偌大一座雍州官衙?背后定有秦王教唆,长孙县公莱国公皆为帮凶,岂是公主一人之力?”
他又哼一声:“只怕其中亦少不了杜学士衔恨指使。”
“你住嘴!”李惜愿瞪他一眼,家仆顷刻结舌。
她又转向捋须沉吟不语的李渊,重重道,“阿耶,莫听下人胡话,是杜学士无辜挨打重伤,女儿不忍凶手逍遥法外,私自将尹阿鼠拘捕至衙,与秦王长孙县公与莱国公俱毫无干系。阿耶英明,定能明辨是非,知晓孰对孰错,不会让杜学士含冤受屈。”
殿内气息急停了一霎。
一侍者垂头匆匆走入,向李渊禀告:“报圣人,莱国公求见。”
又来一个。
李渊颔首,俄而李世勣踱步入殿,俯身拜礼。
于在场诸位之中,男人的音调显得尤为冷静,他直视君王双目,一字一句:“禀陛下,此事与公主无关,皆是微臣私带卫卒,私遣长史,得罪了国丈,还请陛下治罪。”
“你别胡说!”李惜愿急了,又望向李渊,“阿耶,都是我一人的主张,是我逼迫了李懋功,阿耶莫听信他的话。”
忽地,尹妃攀住李渊腰带,哀哀戚戚哭喊:“陛下——天下岂有小辈殴打外祖的道理!妾身着实不知,这大唐还有无天理了!”
“谁是我外祖!”李惜愿高声,“你也不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只有窦后与万妃,我岂会是你的女儿。”
“陛下您听,在您面前公主便忤逆于您,背地里还不知如何。”
“够了!”
李渊扶额,只觉头痛欲裂,却已将一切心知肚明。
他本是被尹氏与家奴你一言我一语搅得动摇,然而李惜愿一入场,待将经过禀明,他终于洞悉了前因后果。
那家奴一力将起源推往李二郎身上,李渊何尝不知此乃敲打次子及其左右的绝佳机会,可李小六又使劲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他自然不可能责罚爱女。
再者他清楚杜如晦实受冤屈,对女儿的疼惜盖过了借题发挥的念头,一时李渊只想息事宁人,将双方安抚毕便罢休。
但尹氏又在旁不依不饶,李渊深作叹息,只得望向女儿:“与你尹姨妃道个歉,你姨妃宽宏大量定不会责你,日后莫再擅作主张,有事先回报阿耶便是。”
全是他们的错,还想让她道歉!
李惜愿闷了一口气,扭过脑袋:“不可能。”
“陛下——”
尹氏掩面又泣,蓦地,久立李建成身后的魏征忽快步走离殿侧,向中间踱去。
“陛下,公主乃是按唐律定罪,并无过错。”他缓声启奏,“执法过程虽有不当,然律法昭彰,国丈虽贵,亦不可免于刑罚,公主无需致歉。”
小魏先生真好!李小六感激地投去目光。
有直臣出言,尹氏再心有不甘,亦只得暂时将一腔怨气憋回腹里,恨恨收回目光,拂袖告退。
经过李小六身边时,沉浸于大功告成喜悦中的少女未能发觉,那冷不丁掷来的一道阴鸷眼神。
……
“我让你回家,你为何不听?”甫出殿门,李惜愿便气鼓鼓盯着男人。
李世勣淡淡牵唇:“六娘换匹毛色暗些的马,我便不会站于此处。”
“这是别人送我的礼物。”她扬起脸,不无自豪,“我不会换的。”
“那位手下败将?”
李惜愿挠挠脑瓜:“也不能这么讲,他毕竟还送了我一匹好马,不可贬低他。”
李世勣忽一笑。
“我并非贬低。”他翻身上马,声音消逝于暮夜,“我亦是。”
第62章 第六十二话“辅机欲夜叩宫门?”……
月旦日,文学馆照例忙碌不暇。
李小六兴冲冲跑进厅内时,褚遂良正伏案端详字帖,朔风扑入窗扉,哗哗卷起页角。
这些都是各地所献号称王羲之亲笔的“真迹”,李世民酷爱书圣,便有天下吏民投其所好,陆续寄来千百卷传说王羲之流落民间的帖子,一时真假难分,李世民颇感头疼,于是请褚遂良为其辨认。
他自幼临摹,早将书圣用笔烂熟于心,只需览上片刻,即能识出真伪。
李惜愿踱近两步,盯向他涨红的面孔:“国丈大可马上告诉阿耶与长兄,我就待在家里等着下场,静候国丈佳音。”
长在秦王府这么多年,李惜愿早听惯了李二郎与臣僚们的官话腔调,且一学便上手,把口吻模仿了个十成十。
效果立竿见影,尹阿鼠果然被她气得憋不出话,你你我我了半日,最后一咬牙,以眼神示意家奴速去报信。
.
“你说甚么?”闻听下人通禀,李建成大惊,“尹国丈被李世勣执去了雍州官衙?”
尹阿鼠家奴不住流涕,李建成不由皱了皱眉。
李世勣素性深沉,最为明哲保身,今日竟掺和进这桩他人避之不及的事中,委实令他讶异不已。
家奴义愤填膺,跪地泣道:“请太子为我家老爷做主!那莱国公不过一介外人,竟敢无所忌惮欺辱国丈,定是借了秦王的势,不将尹妃与太子您放在眼里!”
李建成看他一眼,那家仆倏尔止了嗓。
“还有何人?”他又问。
家奴眉目沾上顾忌,似乎欲言又止,李建成忍不住呵斥,他方答:“还有……有六公主。”
“六娘?”李建成不禁直起身。
“……公主带着莱国公直闯府中,还能令那雍州长史听命于她,公堂之上审问家主,又笞了家主五十大板,家主眼下命在垂危,望殿下为我家主伸冤!”家奴一时激愤,张口向太子哭诉,“公主还撂下话,她就等着殿下上门,恭候殿下光临,让我们随意告状便是。”
“你莫听她。”李建成轻笑一声,抬手止他言语,“你在御前也莫告她的状,她哪来的权。”
他微微倾身,放低声调:“你得告秦王与长孙无忌,他们方是主使,你记住了。”
闻他近乎明示的暗示,家仆立时心领神会,眼目精光一射,当即叩首拜谢:“多谢殿下指点!奴这便动身!”
李建成观望他惶急远去的背影,伸手抚了抚下颌。
.
“今日小六需感谢先生,若无先生主持公道,那尹阿鼠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李惜愿弯腰道谢,郑重行了一礼,
年逾四旬的雍州长史慌忙回揖:“公主莫如此,在下不过秉公执法,安能劳动公主大礼。”
李惜愿摇摇头:“先生太谦虚了,换个人就不一定能做到,但先生却敢于不畏强权,我很佩服您。”
长史宽厚一笑:“不敢不敢。”
察天色趋暮,李惜愿再次躬身与他道别,长史亦出于礼节,一路将她送至坊门之外,方折返回身。
“天色晚了,世勣也回去罢。”她坐于马鞍,摇手与李世勣作别,“来日我请你用饭。”
“六娘呢?”李世勣视她。
李惜愿笑了笑:“我也回家去了。”
“我送你。”
李惜愿摆手:“不用不用,我有侍女与仆役陪同,一路很安全,不用辛苦你。”
她连声推拒,一副独立自主的架势,李世勣不好再坚持,当下作揖告辞:“那世勣就此与六娘再会,来日再行叨扰。”
李惜愿点头,望他身影消失于小巷深处,待再无踪迹,随即挽住缰绳,一转马头,扬鞭向太极宫方向疾驰。
此时长安城闭门鼓不满三百下,宫中尚未夜禁,卫士瞅她面容亦未拦阻,李惜愿一口气驰至殿门前,纵身下马。
侍者拉过辔头,将白马牵向一旁,李惜愿随即提裙跑上踏跺,冲入殿中。
远远便传出女子声泪俱下的泣涕,哀号不止,间杂几道尖锐控告。
“求陛下为妾身父亲做主!”
“陛下明鉴,秦王目无尊长,指使僚属欺侮国丈,国丈方才反击,哪知无端遭此飞来横祸,眼下筋骨俱散,医者亦束手无策!”
闻言,那女声愈发高亢:“秦王定是不满妾身称赞太子仁厚,是故怀恨在心,只是妾身父亲何其无辜,平白受害,若父亲出事,那妾身也无颜苟活于世了!”
语未竟,李惜愿蓦然出现于殿内。
正中端坐李渊,身旁尹氏拉着他袍角哭哭啼啼,再往侧首,李建成与一干东宫臣子按次序两旁分立。
“阿耶!”
忽然,李惜愿膝跪于地,伏身再拜,口齿清晰响亮:“请阿耶治女儿之罪。”
“阿盈?”李渊诧惑起身。
李惜愿不紧不慢,以大殿诸人皆能听清的嗓音接着道:“这一切与秦王无关,皆是女儿一人自作主张,请阿耶莫要迁怒任何人。”
得一旁李建成眼色示意,家奴狠下心,立即大叫:“陛下莫被公主隐瞒过去,想公主空身一人,如何能调遣得动卫军?驱使得了偌大一座雍州官衙?背后定有秦王教唆,长孙县公莱国公皆为帮凶,岂是公主一人之力?”
他又哼一声:“只怕其中亦少不了杜学士衔恨指使。”
“你住嘴!”李惜愿瞪他一眼,家仆顷刻结舌。
她又转向捋须沉吟不语的李渊,重重道,“阿耶,莫听下人胡话,是杜学士无辜挨打重伤,女儿不忍凶手逍遥法外,私自将尹阿鼠拘捕至衙,与秦王长孙县公与莱国公俱毫无干系。阿耶英明,定能明辨是非,知晓孰对孰错,不会让杜学士含冤受屈。”
殿内气息急停了一霎。
一侍者垂头匆匆走入,向李渊禀告:“报圣人,莱国公求见。”
又来一个。
李渊颔首,俄而李世勣踱步入殿,俯身拜礼。
于在场诸位之中,男人的音调显得尤为冷静,他直视君王双目,一字一句:“禀陛下,此事与公主无关,皆是微臣私带卫卒,私遣长史,得罪了国丈,还请陛下治罪。”
“你别胡说!”李惜愿急了,又望向李渊,“阿耶,都是我一人的主张,是我逼迫了李懋功,阿耶莫听信他的话。”
忽地,尹妃攀住李渊腰带,哀哀戚戚哭喊:“陛下——天下岂有小辈殴打外祖的道理!妾身着实不知,这大唐还有无天理了!”
“谁是我外祖!”李惜愿高声,“你也不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只有窦后与万妃,我岂会是你的女儿。”
“陛下您听,在您面前公主便忤逆于您,背地里还不知如何。”
“够了!”
李渊扶额,只觉头痛欲裂,却已将一切心知肚明。
他本是被尹氏与家奴你一言我一语搅得动摇,然而李惜愿一入场,待将经过禀明,他终于洞悉了前因后果。
那家奴一力将起源推往李二郎身上,李渊何尝不知此乃敲打次子及其左右的绝佳机会,可李小六又使劲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他自然不可能责罚爱女。
再者他清楚杜如晦实受冤屈,对女儿的疼惜盖过了借题发挥的念头,一时李渊只想息事宁人,将双方安抚毕便罢休。
但尹氏又在旁不依不饶,李渊深作叹息,只得望向女儿:“与你尹姨妃道个歉,你姨妃宽宏大量定不会责你,日后莫再擅作主张,有事先回报阿耶便是。”
全是他们的错,还想让她道歉!
李惜愿闷了一口气,扭过脑袋:“不可能。”
“陛下——”
尹氏掩面又泣,蓦地,久立李建成身后的魏征忽快步走离殿侧,向中间踱去。
“陛下,公主乃是按唐律定罪,并无过错。”他缓声启奏,“执法过程虽有不当,然律法昭彰,国丈虽贵,亦不可免于刑罚,公主无需致歉。”
小魏先生真好!李小六感激地投去目光。
有直臣出言,尹氏再心有不甘,亦只得暂时将一腔怨气憋回腹里,恨恨收回目光,拂袖告退。
经过李小六身边时,沉浸于大功告成喜悦中的少女未能发觉,那冷不丁掷来的一道阴鸷眼神。
……
“我让你回家,你为何不听?”甫出殿门,李惜愿便气鼓鼓盯着男人。
李世勣淡淡牵唇:“六娘换匹毛色暗些的马,我便不会站于此处。”
“这是别人送我的礼物。”她扬起脸,不无自豪,“我不会换的。”
“那位手下败将?”
李惜愿挠挠脑瓜:“也不能这么讲,他毕竟还送了我一匹好马,不可贬低他。”
李世勣忽一笑。
“我并非贬低。”他翻身上马,声音消逝于暮夜,“我亦是。”
第62章 第六十二话“辅机欲夜叩宫门?”……
月旦日,文学馆照例忙碌不暇。
李小六兴冲冲跑进厅内时,褚遂良正伏案端详字帖,朔风扑入窗扉,哗哗卷起页角。
这些都是各地所献号称王羲之亲笔的“真迹”,李世民酷爱书圣,便有天下吏民投其所好,陆续寄来千百卷传说王羲之流落民间的帖子,一时真假难分,李世民颇感头疼,于是请褚遂良为其辨认。
他自幼临摹,早将书圣用笔烂熟于心,只需览上片刻,即能识出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