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哪有、哪有。”王英笑着说,“反正,我要是做为买到了的读者,肯定会开心的。等你老了,成为大文豪,那些特别的签名书,就成了收藏品。”
  “哈哈哈,想得真远!好,我就照你说的来吧,反正也就五十多本,多了我也不搞。”赵云升说。
  赵云升画了几本后,喊“同桌”正在办公的王英:“英子,你要不要画一个?”
  “不要,我要是读者,不会想看到作家妻子画的画。”王英说,“这是欺骗行为。”
  赵云升沉默片刻:“好像确实是这样,那我还是自己画吧。”
  《晚秋》获奖的消息,很快在国内传开,还上了电视新闻。赵云升的原书也大卖,赵云升一次性收到了一万多的稿费。
  赵云升把这笔巨款,给了王英。
  王英拿着存款单,觉得可以趁早去京城买一套四合院。
  “我们拿这钱,去京城买四合院怎么样?”王英说。
  “行啊。”赵云升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
  “行,那我回头打电话找二叔,让他帮我们先找找看。”王英把存款单放进抽屉收好。
  “嗯,买个地段好点的。”赵云升说。
  王英记得这事,第二天就联系了赵成义,赵成义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他们家在京城可谓举目无亲,要是王英他们一家搬来,也是有亲戚可以走动了。加上王英和赵云升两人比较出息,赵成义也乐意帮忙。
  熊猫饼干厂在京城铺的第一批货比王英预料得更快卖完,京城那边的负责人,打电话到王英这,催他们赶紧继续铺货。
  随着熊猫饼干厂的饼干在京城开卖,京城周边也开始卖熊猫饼干厂的饼干和点心。后来又随着游客带到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地方主动找到厂子,订单一直不断。到八零年底,王英的厂子又加招了三批职工,原先老副食品厂的厂房全都用上还不够,又加盖了两座厂房,两间库房。
  酱园在年底也完全搬出原址,原先的北崇副食品厂,现在全部归熊猫饼干厂。
  整个下半年,电视上经常出现四个字:“经济特区”。王英每次看到时,都难免会想起前世,前世她就是比较早闯特区的人。
  这辈子,她走的路不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一次。
  除了“经济特区”这个词,还有一个新鲜词:“个体户”,也时常被人提起。
  “个体户”虽新鲜,但真正自己支起摊子自己做生意的,北崇这儿还是极少的,大家还是认为,得有个正经工作才行。
  王英每次出门,去百货商店或者去政府找领导,都会留心街边,有没有出现新的个体商铺或者摊贩。勇于走出第一步的,都是能干人。
  他们老赵家,也出了个“敢吃螃蟹”的,一天班都没上过的赵云芳,说自己要当个体户。为这事还和董志远吵了好几架,董志远说什么都不同意赵云芳当什么个体户,两人吵得太狠,赵云芳索性带着明杰回娘家住了。
  赵云芳问王英:“英子,你说这个体户到底能不能搞?”
  王英斩钉截铁地说:“能!”
  第172章 王慧跑了“杜建国说慧慧跟人跑了…………
  赵云芳见王英这么斩钉截铁,往她身边挪了挪:“真的!英子你也觉得这事能做?”
  王英点头:“嗯,能,不过二姐,你准备做什么?”
  赵云芳嘿嘿一笑:“其实我还不知道,我就是觉得,这事能做。”
  王英失笑:“我还以为你已经想好做什么了呢,二姐是依据什么判断这事能做的?”
  “你看,国家现在就在讲发展、讲经济,电视上、报纸上也都说这事。电视和报纸都报道了个体户的事,明显就是鼓励人做嘛!不然他报道做什么!”赵云芳说。
  “有道理。”王英笑着说。
  “现在问题是你二姐夫死也不同意!”赵云芳提到这事,表情都狰狞了,“气死我了,怎么说也说不通。”
  王英委婉地说:“二姐,是不是因为你现在没有计划,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二姐夫可能怕你乱来。”
  “我这不是在想呢!”赵云芳说。
  王英笑笑说:“二姐,你想自己做个体户,光在家里想是不行的,得先去调研呀!”
  “调研?”赵云芳若有所思,“嘶,怎么个调研法?”
  王英说:“你得先去了解一下,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在能做的里面,又有什么是你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是你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做个体户可不比上班轻松,不但辛苦还可能血本无归,二姐还得考虑自己能承受的最大投入……”
  王英跟赵云芳说了一堆在做个体户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赵云芳越听神色越严肃。
  等王英一长串话说完,赵云芳看着王英:“英子,你懂得真多,简直像是自己也做过似的。”
  “呵呵,二姐听了我说的这么多麻烦事,还想做吗?”王英问。
  赵云芳一拍大腿:“想!但是你二姐夫死活不让,怎么办?英子,你帮我去说说他吧!”
  赵云升抱着悦悦、带着明杰上楼来,正好听到赵云芳的话。
  “二姐,你们夫妻俩的事,牵扯英子干什么。”
  王英想想说:“你可以学我们在厂里,给领导打报告,你写一份企划书,把自己要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让他看着你一步步实施。我觉得二姐夫能同意的。”
  “真的吗?我不会写,你们教我!”赵云芳来劲了。
  王英说:“你先自己去调研,有了具体想做的事,我再教你怎么写。”
  说不定这个调研过程就把赵云芳给劝退了呢。
  赵云芳却干劲满满地说:“行!天不早了,我先下楼,不打扰你们休息。”
  母子俩下楼后,赵云升说:“我看她坚持不了三天。”
  王英笑笑:“那可不一定,我看二姐真的挺想做的。”
  “她那个急躁性子,做售货员我都怕她和人打架……”赵云升对赵云芳十分不看好。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许就不一样了,可别急着下结论,但这事,想要干成确实不容易。”王英说。
  赵云升沉默片刻:“也对,我不该对二姐有偏见。”
  王英给赵云芳稍微指点了一番,赵云芳就真的去调研了。她先后去了工商局、劳动局、公安局,又去了百货商店、国营饭店、供销点……结果就是大多数人对个体户都不怎么看好,很多人觉得没有保障,不体面,还有人觉得赵云芳想投机倒把……
  赵云芳一时气馁,外部困难重重,家里丈夫也不支持,她觉得自己想得太简单了,有点想放弃。
  王英看着赵云芳每天忙进忙出,斗志渐渐被消磨……
  除夕前一天,赵云芳对王英说:“英子,我想得太简单了。”
  “二姐放弃了?”王英问。
  赵云芳有点难为情,英子给她说了那么多,她就这么轻易放弃了。而且,这也显得她之前和董志远闹得莫名其妙。
  “我也不想放弃,主要是太难了,名声也不好听。你二姐夫别看他平时对我挺好,很好面子的人,他怕别人说他爱人投机倒把。”赵云芳说。
  “万事开头难嘛,二姐实在想做,可以等等,等有人先做了,你跟着人家做,会好做得多。”王英又给赵云芳出了个主意。
  “还能这样啊!真的会有人做吗?”赵云芳心头又燃起希望。
  “肯定有,等等吧。”王英说。
  “行!那我再等等。”赵云芳说,“明天除夕,你二姐夫肯定要来接我,到时候你就说,是你赢把我劝住了的,不是我自己放弃的。”
  王英哈哈笑着应下,二姐也是个要面子的人呀!
  第二天傍晚,董志远果然来接赵云芳回家过年。
  董志远先前找过赵云升,知道赵云芳好像真的想做个体户,天天到处跑了调研。他决定让一步,主动说:“你要是实在想做,也等等,等北崇有一批个体户了,你再跟着做,肯定比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容易。”
  赵云芳自然借坡下驴,说:“行吧,我就听你的。英子他们也劝我了,让我别着急。”
  董志远松口气,他真怕赵云芳闹起来明天就要当个体户,他实在想象不出赵云芳到底能做什么。
  正说着话,赵云菲和黄琛带着黄静和冬宝回来了,赵家顿时越发热闹起来。
  等到吃年夜饭,先前的方桌坐不下,把圆桌面安上后,一家人坐得满满当当。
  黄琛父女俩相依为命多年,突然这么热闹,两人一开始都不习惯,不过很快也就融入进去了。
  年夜饭吃到一半时,赵云芳说:“我记得去年过年还是前年过年,英子说要和大姐跳舞,大姐说自己要和大姐夫跳,你们是不是那时候已经好上了!”
  黄琛看看赵云菲,赵云菲说:“对啊,怎么了!”
  “那今你们晚跳舞呗!”赵云芳笑着说,“英子的朋友给他们弄了台进口的好录音机,还有磁带子,叫他放点音乐,正好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