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我知道了,这回真不管了。她愿意相信杜建国,就让她信吧,她怎么就看不明白呢。”李凤菊真的拿王慧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凤菊甚至觉得,王慧这样,根本不是他们惯出来的,他们虽然有责任,但更大的责任还在王慧自己身上,她自己活了两辈子没活明白,叫旁人怎么办。
第171章 获奖首次在这个电影节上获奖。
第二天一早,李凤菊带着王英给欢欢买的衣服,去找王慧。
李凤菊上次被王慧气着了,其实不太愿意来,但想着要给王英带话,还要给欢欢送新衣服,还是来了。
王慧看见李凤菊,也不开心,看她妈手上提着东西,她才露出一点笑脸。
“妈来了。”
“嗯,这两天巧玲怎么样。”李凤菊随口问。
“还那样,不好不坏。”
进了堂屋,欢欢从房间里出来,高兴地喊:“外婆!”
看见欢欢,李凤菊脸上的笑才真实几分。
“欢欢来,这是你大姨给你带的礼物。”李凤菊说着要把手上的包裹递给欢欢,却被王慧率先抢了过去。
欢欢眼巴巴地看着王慧。
王慧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是两条连衣裙,一条水蓝色,一条粉红色,款式很新。
“啧,去趟京城就给孩子带两条裙子,扣死了。”王慧把裙子递给欢欢,欢欢高兴地自己跑回房去试新裙子。
“你还想她带什么,就你们姊妹俩这关系。”李凤菊没好气地说。
“妈,你又是来和我吵架的吗!”王慧又急了。
“谁要和你吵架,当我喜欢和你吵呢,一年到头被你气得不够!我来给欢欢送裙子,还给你带句话,你一个同学,叫什么来着,哦,张秀敏,叫你给她回信呢!”李凤菊说。
“张秀敏?她怎么叫你给我带话。”王慧说。
“你大姐在京城遇到她了,她让你大姐带话,你们关系不是蛮好么,怎么不回人家信。”李凤菊说。
“每天忙死了,哪有时间写信。她还有说什么吗?”王慧想起张秀敏,心里就有点不平衡,凭什么她能考上京城的大学。也不知道大姐和她说什么没有,不过以大姐的性子,应该不会多嘴。
“没说什么,就叫你回信。”李凤菊说。
欢欢自己换了裙子,蹦蹦跳跳从房间里出来。
“妈妈、外婆,好看吗?”欢欢雀跃地问道。
“不好看,难看死了,没我给你买的好看。”王慧说。
李凤菊瞪了王慧一眼,对欢欢说:“好看,你妈胡说逗你呢。”
王慧眼睛一翻,又问李凤菊:“你宝贝大女儿肯定也给你们带好东西了吧。”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李凤菊来了火,“你把娘家人一个个都得罪光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以后就用不着我们了是啊!”
“我就问问,你心虚什么!她不是你们宝贝大女儿啊!”王慧也不让。
李凤菊不想跟她吵,只和欢欢说:“欢欢,外婆回去了,下次再来看你。”
李凤菊说完就走了,也没去看孙巧玲。
欢欢捏着裙角,小声说:“妈妈,你能不能别和外婆吵架。”
王慧瞪她:“你怎么不叫你外婆别和我吵!给你带条裙子,你胳膊肘就往外拐了!我少你衣服穿了!”
欢欢眼里蓄了泪,默默回房把裙子换了下来。
王慧见欢欢这样,又说:“你别装的这个样子!想穿就穿,不穿白不穿。”
欢欢不懂什么叫装样子,也不明白为什么不管她怎么做,妈妈都不高兴。
王慧看看欢欢可怜巴巴的样子,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你去玩吧!”
欢欢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坐在床边,看着床上的两条裙子,真好看啊,悦悦肯定也有一样的裙子……
李凤菊和王慧又吵过之后,就真的不想再去杜家,她之后再想欢欢,就让王永仁去杜家接。
王慧还是怕王永仁,每次去接也不敢说什么。
老王两口子,现在只顾念欢欢,对王慧和杜建国是真的不闻不问了。
杜建国自从上次带小寡妇吃饭被王慧抓住,和小寡妇暂时也断了联系,他知道家里不能没有王慧。他最怕自己把王慧气跑了,他爸回来后,自己没法交代。
王慧自认为自己把杜家人全都拿捏在手里,平时对杜建国越发呼来喝去,杜建国呢,就越发阳奉阴违。偏偏王慧看不透,心里还美得很,把杜建国和她公公给的钱,大手大脚花得痛快,在杜家当大王。
-
王英从京城回来后就一直忙着产品进京的事,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这边材料准备好,寄到京城去,京城那边的审批就下来了,一路畅通无阻。
期间赵成义只给王英打了一个电话,说其中一个材料不够充分,让他们补寄过去,别的没有让王英操一点心。
王英这工作顺利,赵云升却不太顺利。正如顾轩之前提醒赵云升的,吴导是个完美主义者,对剧本要求很严格。饶是赵云升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吴导打击得体无完肤。
“英子,或许我压根没有写作才能,我根本不懂写作。”赵云升再一次被吴导打击后,整个人都颓丧了,可怜巴巴地对王英说。
“你别被他影响啊!这就把你打垮了啊,你想想前几年,现在难道不比之前好!不就是多改几遍么。你一路过来,写作的路,挺顺利的,这次就当是给你的磨炼了。”王英劝说道。
要是以往,王英这么一劝,赵云升肯定立马恢复精气神,但这次他被吴导打击得太狠,只恢复了一半,他点点头:“我再试试……”
两天后,传真发到京城,又被吴导给否了!赵云升差点被气哭!
就在这时候,出版社的编辑联系赵云升,说要给《晚秋》出单行本,然后《新生》也加印了。
两个好消息,救了赵云升的命……
隔天顾轩来电,说要跟老师出国,《晚秋》将要在国际荧幕上亮相。
有了几个好消息,赵云升总算振作起来,连连被否定,也激发了他的斗志,终于再又被否了两次之后,得到吴导一句:勉勉强强能用了,开始写下一场吧。
七月中旬,熊猫饼干厂的产品正式进京。第一次铺货,王英亲自去了,跟她一起去的还有邵鹏宇和周前进,以及一个市里的专员刘川。
王英这次进京,就直接住在赵丰年家了。
有赵成义的帮忙,王英他们厂的产品顺利在京城的各大百货商店铺货。铺货后,王英又做了小小的宣传,主要是做了一些张贴画,贴在百货商店的显眼处。
铺货后,王英在京城留了三天,看售卖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她才放心地回北崇。
王英回北崇后没几天,收到了来自顾轩的好消息,何导的《晚秋》在电影节上获奖了,虽然不是最高奖,但也是国内电影走出国门后,首次在这个电影节上获奖。
赵云升还在被吴导折磨,听到这个消息,人都振奋了。
王英笑道:“你赶紧让你编辑催催,早点把《晚秋》的单行本给发行了,等消息传到国内,你乘风卖书。”
“对,还是英子聪明!”赵云升笑道,“明天我到单位打电话吧。”
第二天赵云升到单位,没想到编辑先找他了,人家消息也灵通着呢,已经知道《晚秋》获奖,《晚秋》的单行本已经印好了。
“你搞不搞签售?”编辑问道。
“不搞不搞。”赵云升说,“我被之前的事搞怕了,以后都不搞签售了,低调点。实在不行,可以叫出版处给我寄一些来,我直接签好名再拿去卖,少寄一点。”这还是之前王英教他的呢。
“那也行。对了,省作协的老前辈,邀请你加入作协,你要加入吗?”编辑又问。
赵云升想了想,人家老前辈都主动邀请了,他还拿什么乔,就说:“加入吧,具体要做什么?”
“我到时候把表格寄给你,你填一下就行了。之后作协可能会有一些座谈会之类的,感兴趣可以出席。”
赵云升挂了电话,一旁的接话员笑着说:“赵大作家,又要出书啦?”
赵云升笑笑:“旧书,旧书。”
“我听到你说,你的书拍成电影啦?电影叫什么,什么时候上映?”
“叫《晚秋》,上映的话,估计在年底,具体我也不知道。”
“真了不起,我们文化站出了个能人!”
赵运升听着恭维,尴尬地离开了。
一个星期后,赵云升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五十本书,让他签名。
“才五十本啊?”王英觉得有点少。
“你也不怕把我累着,五十本就不少了。”赵云升一边刷刷签名一边说。
王英呵呵笑道:“你也别光签名呀,可以给你的读者一些小惊喜,可以添上一两句话,或者画一片树叶,画一朵花,画一只熊猫也可以。”
赵云升停下手看王英:“英子你真的鬼点子多得很。”
李凤菊甚至觉得,王慧这样,根本不是他们惯出来的,他们虽然有责任,但更大的责任还在王慧自己身上,她自己活了两辈子没活明白,叫旁人怎么办。
第171章 获奖首次在这个电影节上获奖。
第二天一早,李凤菊带着王英给欢欢买的衣服,去找王慧。
李凤菊上次被王慧气着了,其实不太愿意来,但想着要给王英带话,还要给欢欢送新衣服,还是来了。
王慧看见李凤菊,也不开心,看她妈手上提着东西,她才露出一点笑脸。
“妈来了。”
“嗯,这两天巧玲怎么样。”李凤菊随口问。
“还那样,不好不坏。”
进了堂屋,欢欢从房间里出来,高兴地喊:“外婆!”
看见欢欢,李凤菊脸上的笑才真实几分。
“欢欢来,这是你大姨给你带的礼物。”李凤菊说着要把手上的包裹递给欢欢,却被王慧率先抢了过去。
欢欢眼巴巴地看着王慧。
王慧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是两条连衣裙,一条水蓝色,一条粉红色,款式很新。
“啧,去趟京城就给孩子带两条裙子,扣死了。”王慧把裙子递给欢欢,欢欢高兴地自己跑回房去试新裙子。
“你还想她带什么,就你们姊妹俩这关系。”李凤菊没好气地说。
“妈,你又是来和我吵架的吗!”王慧又急了。
“谁要和你吵架,当我喜欢和你吵呢,一年到头被你气得不够!我来给欢欢送裙子,还给你带句话,你一个同学,叫什么来着,哦,张秀敏,叫你给她回信呢!”李凤菊说。
“张秀敏?她怎么叫你给我带话。”王慧说。
“你大姐在京城遇到她了,她让你大姐带话,你们关系不是蛮好么,怎么不回人家信。”李凤菊说。
“每天忙死了,哪有时间写信。她还有说什么吗?”王慧想起张秀敏,心里就有点不平衡,凭什么她能考上京城的大学。也不知道大姐和她说什么没有,不过以大姐的性子,应该不会多嘴。
“没说什么,就叫你回信。”李凤菊说。
欢欢自己换了裙子,蹦蹦跳跳从房间里出来。
“妈妈、外婆,好看吗?”欢欢雀跃地问道。
“不好看,难看死了,没我给你买的好看。”王慧说。
李凤菊瞪了王慧一眼,对欢欢说:“好看,你妈胡说逗你呢。”
王慧眼睛一翻,又问李凤菊:“你宝贝大女儿肯定也给你们带好东西了吧。”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李凤菊来了火,“你把娘家人一个个都得罪光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以后就用不着我们了是啊!”
“我就问问,你心虚什么!她不是你们宝贝大女儿啊!”王慧也不让。
李凤菊不想跟她吵,只和欢欢说:“欢欢,外婆回去了,下次再来看你。”
李凤菊说完就走了,也没去看孙巧玲。
欢欢捏着裙角,小声说:“妈妈,你能不能别和外婆吵架。”
王慧瞪她:“你怎么不叫你外婆别和我吵!给你带条裙子,你胳膊肘就往外拐了!我少你衣服穿了!”
欢欢眼里蓄了泪,默默回房把裙子换了下来。
王慧见欢欢这样,又说:“你别装的这个样子!想穿就穿,不穿白不穿。”
欢欢不懂什么叫装样子,也不明白为什么不管她怎么做,妈妈都不高兴。
王慧看看欢欢可怜巴巴的样子,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你去玩吧!”
欢欢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坐在床边,看着床上的两条裙子,真好看啊,悦悦肯定也有一样的裙子……
李凤菊和王慧又吵过之后,就真的不想再去杜家,她之后再想欢欢,就让王永仁去杜家接。
王慧还是怕王永仁,每次去接也不敢说什么。
老王两口子,现在只顾念欢欢,对王慧和杜建国是真的不闻不问了。
杜建国自从上次带小寡妇吃饭被王慧抓住,和小寡妇暂时也断了联系,他知道家里不能没有王慧。他最怕自己把王慧气跑了,他爸回来后,自己没法交代。
王慧自认为自己把杜家人全都拿捏在手里,平时对杜建国越发呼来喝去,杜建国呢,就越发阳奉阴违。偏偏王慧看不透,心里还美得很,把杜建国和她公公给的钱,大手大脚花得痛快,在杜家当大王。
-
王英从京城回来后就一直忙着产品进京的事,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这边材料准备好,寄到京城去,京城那边的审批就下来了,一路畅通无阻。
期间赵成义只给王英打了一个电话,说其中一个材料不够充分,让他们补寄过去,别的没有让王英操一点心。
王英这工作顺利,赵云升却不太顺利。正如顾轩之前提醒赵云升的,吴导是个完美主义者,对剧本要求很严格。饶是赵云升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吴导打击得体无完肤。
“英子,或许我压根没有写作才能,我根本不懂写作。”赵云升再一次被吴导打击后,整个人都颓丧了,可怜巴巴地对王英说。
“你别被他影响啊!这就把你打垮了啊,你想想前几年,现在难道不比之前好!不就是多改几遍么。你一路过来,写作的路,挺顺利的,这次就当是给你的磨炼了。”王英劝说道。
要是以往,王英这么一劝,赵云升肯定立马恢复精气神,但这次他被吴导打击得太狠,只恢复了一半,他点点头:“我再试试……”
两天后,传真发到京城,又被吴导给否了!赵云升差点被气哭!
就在这时候,出版社的编辑联系赵云升,说要给《晚秋》出单行本,然后《新生》也加印了。
两个好消息,救了赵云升的命……
隔天顾轩来电,说要跟老师出国,《晚秋》将要在国际荧幕上亮相。
有了几个好消息,赵云升总算振作起来,连连被否定,也激发了他的斗志,终于再又被否了两次之后,得到吴导一句:勉勉强强能用了,开始写下一场吧。
七月中旬,熊猫饼干厂的产品正式进京。第一次铺货,王英亲自去了,跟她一起去的还有邵鹏宇和周前进,以及一个市里的专员刘川。
王英这次进京,就直接住在赵丰年家了。
有赵成义的帮忙,王英他们厂的产品顺利在京城的各大百货商店铺货。铺货后,王英又做了小小的宣传,主要是做了一些张贴画,贴在百货商店的显眼处。
铺货后,王英在京城留了三天,看售卖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她才放心地回北崇。
王英回北崇后没几天,收到了来自顾轩的好消息,何导的《晚秋》在电影节上获奖了,虽然不是最高奖,但也是国内电影走出国门后,首次在这个电影节上获奖。
赵云升还在被吴导折磨,听到这个消息,人都振奋了。
王英笑道:“你赶紧让你编辑催催,早点把《晚秋》的单行本给发行了,等消息传到国内,你乘风卖书。”
“对,还是英子聪明!”赵云升笑道,“明天我到单位打电话吧。”
第二天赵云升到单位,没想到编辑先找他了,人家消息也灵通着呢,已经知道《晚秋》获奖,《晚秋》的单行本已经印好了。
“你搞不搞签售?”编辑问道。
“不搞不搞。”赵云升说,“我被之前的事搞怕了,以后都不搞签售了,低调点。实在不行,可以叫出版处给我寄一些来,我直接签好名再拿去卖,少寄一点。”这还是之前王英教他的呢。
“那也行。对了,省作协的老前辈,邀请你加入作协,你要加入吗?”编辑又问。
赵云升想了想,人家老前辈都主动邀请了,他还拿什么乔,就说:“加入吧,具体要做什么?”
“我到时候把表格寄给你,你填一下就行了。之后作协可能会有一些座谈会之类的,感兴趣可以出席。”
赵云升挂了电话,一旁的接话员笑着说:“赵大作家,又要出书啦?”
赵云升笑笑:“旧书,旧书。”
“我听到你说,你的书拍成电影啦?电影叫什么,什么时候上映?”
“叫《晚秋》,上映的话,估计在年底,具体我也不知道。”
“真了不起,我们文化站出了个能人!”
赵运升听着恭维,尴尬地离开了。
一个星期后,赵云升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五十本书,让他签名。
“才五十本啊?”王英觉得有点少。
“你也不怕把我累着,五十本就不少了。”赵云升一边刷刷签名一边说。
王英呵呵笑道:“你也别光签名呀,可以给你的读者一些小惊喜,可以添上一两句话,或者画一片树叶,画一朵花,画一只熊猫也可以。”
赵云升停下手看王英:“英子你真的鬼点子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