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徐莉莉可就高兴坏了,她平时也是步行上班,今天找周前进借了自行车,载王英外出。
两人最先到的是解放路的百货商店,这是北崇最大的百货商店,也是铺货最多的。
还没走到糕点糖果的柜台,王英就看见柜台前围着不少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问云片糕和沙琪玛的。
徐莉莉小声说:“组长,人还不少呢,从糕点糖果柜台经过的,基本上都会买我们的新产品呢。”
王英嗯了一声,继续观察,她发现直接奔沙琪玛来的人最多,云片糕也很受欢迎,桃酥、饼干、炸果子这些,也陆续在卖,但远没有那两样卖得多。
等一波客人走后,趁着空闲,王英走到柜台前。
售货员以为她是来买货的,王英掏出工作证说:“同志,我是副食品厂的,来看看我们新产品的售卖情况。”
“卖得很好,都快卖完了,你们来得正好,赶紧再给我们补点货。”售货员说。
“请问在售卖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王英问。
售货员说:“没有问题,大家都喜欢得很,我自己也很喜欢!”
王英又问:“那桃酥和饼干的生意受影响了吧。”
“肯定有影响的,不过还是有人买。”售货员说,“就那么多票,大家想多买,也没那个条件啊。”
王英也明白这个道理,计划经济时代,难以避免这个问题。
“对了,倒是有人想要散称的,你们厂里可以弄一点。”售货员说。
王英点头:“这个我们也想过,以后会有的。”
“还有别的问题吗?”王英问。
售货员想想,还是摇摇头,这时候又有顾客来了,王英她们稍微往旁边让一点。
这次来的这个人,是个提着公文包,穿中山装的男青年。只见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把票和钱,全部放在柜台上。王英听到身边的徐莉莉倒吸一口气的声音。
男青年说:“我要二十包沙琪玛,十包混合口味的云片糕。这是钱和票,麻烦同志你数一数。”
售货员狐疑地看着这个人:“你怎么这么多的票,你该不会想投机倒把!?”
“这位同志,你误会了。”男青年从包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售货员,说,“我是南崇过来公干的,一起有十几个同志,我们吃到这个沙琪玛和云片糕都很喜欢,想买点带回去。这不是我一个人买的。”
售货员看了他的工作证明,才放心地把票和钱都收了,给他拿货。
男青年见王英和徐莉莉站在一旁,礼貌地朝她们笑笑。
“哎呀!沙琪玛只剩下十六包了!”售货员点了库存后说。
男青年有点为难起来:“这,能帮我再想想办法吗?我们今天就要回南崇了。”
售货员朝王英一指:“你找她!她是副食品厂的!”
第83章 合作“我们英子不但有本事,还运气好……
男青年和售货员都朝王英看来,徐莉莉也看王英,小声说:“组长,怎么办啊?”
这时候,男青年上前一步,将刚才给售货员看的工作证明递给王英:“这位同志,麻烦你行个方便。”
王英看了这个男青年的工作证明,只见上面写着:南崇市塑料厂特派员汤家明。
竟然是南崇塑料厂的,王英知道这个厂,哪个北崇小女孩在夏天的时候不想要一双南崇塑料厂生产的红叶牌塑料凉鞋?
王英把汤家明的工作证明还给他,说:“我们厂不做零售,但特派员同志从南崇远道而来,我回厂帮你问问,看能不能紧急调货过来。”
汤家明看了一眼手表说:“我能跟你们一起去取吗?我赶时间回南崇。”
王英想想说:“行,那你跟我去吧,我尽量帮你跟领导协商。”
这时候,又有两个客人到柜台来,都说要买今年的福利品。售货员刚想说卖完了,灵机一动对汤家明说:“这位同志,我把你的钱和票还给你,这些你就别带走了,等下直接到副食品厂拿货不是更好,省得你带着还不方便。”
“好。”汤家明把钱、票都收回公文包里,对王英说,“那这位同志,我们走吧,麻烦你带路。”
售货员在卖货的同时还不忘喊了一声王英,叫她别忘了给百货商店多送点货来。
王英应下售货员的话,问汤家明:“你骑车了吗?”
“是,借了一辆车。”汤家明说。
“那走吧。”王英点头说。
徐莉莉载着王英,汤家明跟在她们后面,一起回副食品厂。
到副食品厂门口,外人不能进厂,王英一个人进厂去请示领导,徐莉莉留在厂门口陪汤家明。
王英到钱同生办公室,钱厂长有点意外,问道:“这么早就考察回来了,有什么问题吗?”
王英说:“我在百货商店遇到一位南崇塑料厂来我们这公干的同志,他想买些我们的新产品带回南崇,百货商店的货不够,他就跟我回来了,想直接从我们厂里买点。”
钱同生一愣:“是那个南崇塑料厂?”
“厂长,南崇就一个塑料厂。”王英说,他们北崇还没有塑料厂呢,只有一家搪瓷厂。
“他人呢?”钱同生问。
“在厂外面等我跟您请示呢。”王英说。
钱同生点点头说:“这样,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带给门卫,让他把这个特派员给放进来,带到我办公室。”他说着就拿起本子刷刷写了一张条子,写好了撕下给王英。
王英没多问,拿了条子转身离开厂长办公室。
王英回到厂门口,徐莉莉正和汤家明说话。她把钱厂长给开的条子给传达室的门卫,说明情况后,带着汤家明进厂。
汤家明进厂后客气地说:“真是多谢两位同志,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客气。”王英说,“我们厂长请你过去。”
“厂长?”汤家明很意外。
王英不意外,钱厂长肯定是想通过汤家明和南崇塑料厂搞搞关系。她也这么想呢,现在她们的产品包装都是纸质包装,如果在这纸质包装外面家一层塑封,肯定更防潮、保质期可以更长、更容易运输、还不容易走味。
王英对当前的塑料工业发展不太了解,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用来塑封或者包装食品的塑料袋。
汤家明进了厂长办公室,钱厂长客气地站起身和他握手,笑着说:“欢迎南崇的同志来我们北崇副食品厂。”
钱厂长热情得好像人家特派员是专门来到他们厂来谈业务的。
“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汤家明忙和钱厂长握手。
“不麻烦,请坐,请坐。”钱同生说,“这位同志要多少沙琪玛和云片糕?”
汤家明原本只想要二十包的,但是进了厂,他觉得说不定可以多买点,就说:“我想买三十包沙琪玛,二十条精装的云片糕,钱和票都有。”
“行,王英同志,你拿我的条子,到仓库去给这位同志调货。”钱同生把已经准备好的条子给王英。
王英和徐莉莉去仓库调货,王英问徐莉莉:“你和汤同志刚才说啥呢?”
徐莉莉笑嘻嘻:“没说啥,我就问他到北崇来干什么来的,怎么大过年的来了。”
“他来干什么的?”王英问。
“他没细说,就说来考察的。”徐莉莉说。
王英到仓库,调到货后,没有急着回厂长办公室,而是带着货,回到了他们研发小组的办公室。
徐莉莉把货堆在办公桌上,问王英:“组长,我们不回厂长办公室吗?汤同志还等着我们呢。”
王英看看徐莉莉,说:“厂长和他说话呢。”
徐莉莉恍然大悟:“还是组长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厂长特意请他进来的……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啊,汤同志说要赶回南崇的火车呢。”
“等个二十分钟吧。”王英说着看了一眼手表,“他要是来不及了,肯定会催的。这种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扰厂长。”
徐莉莉侧着身子,胳膊搭在王英的办公桌上,手托腮说:“不知道厂长和汤同志说什么,谈合作吗?还是要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南崇去呢?”
“都有可能吧。”王英说,她觉得厂长应该主要还是了解南崇塑料厂的情况,这个汤同志只是特派员,谈合作什么的,不太现实。至于把他们的产品卖到南崇,那更不是塑料厂特派员能决定的了。
徐莉莉憧憬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能卖往南崇、卖往沪市、卖往京城啊!”
王英笑道:“徐莉莉同志,你志向很远大嘛!”
“嘿嘿。不是组长说的吗,要为我们北崇副食品厂打造一个新的拳头产品。”徐莉莉说着做了一个握拳的手势。
“行,我们一起努力。”王英喜欢志向远大的同志。
“好!我紧跟组长脚步!”徐莉莉说,“哎,组长,你觉得汤特派员长得怎么样?”
王英无语地看看徐莉莉:“你这就看上人家了?”
两人最先到的是解放路的百货商店,这是北崇最大的百货商店,也是铺货最多的。
还没走到糕点糖果的柜台,王英就看见柜台前围着不少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问云片糕和沙琪玛的。
徐莉莉小声说:“组长,人还不少呢,从糕点糖果柜台经过的,基本上都会买我们的新产品呢。”
王英嗯了一声,继续观察,她发现直接奔沙琪玛来的人最多,云片糕也很受欢迎,桃酥、饼干、炸果子这些,也陆续在卖,但远没有那两样卖得多。
等一波客人走后,趁着空闲,王英走到柜台前。
售货员以为她是来买货的,王英掏出工作证说:“同志,我是副食品厂的,来看看我们新产品的售卖情况。”
“卖得很好,都快卖完了,你们来得正好,赶紧再给我们补点货。”售货员说。
“请问在售卖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王英问。
售货员说:“没有问题,大家都喜欢得很,我自己也很喜欢!”
王英又问:“那桃酥和饼干的生意受影响了吧。”
“肯定有影响的,不过还是有人买。”售货员说,“就那么多票,大家想多买,也没那个条件啊。”
王英也明白这个道理,计划经济时代,难以避免这个问题。
“对了,倒是有人想要散称的,你们厂里可以弄一点。”售货员说。
王英点头:“这个我们也想过,以后会有的。”
“还有别的问题吗?”王英问。
售货员想想,还是摇摇头,这时候又有顾客来了,王英她们稍微往旁边让一点。
这次来的这个人,是个提着公文包,穿中山装的男青年。只见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把票和钱,全部放在柜台上。王英听到身边的徐莉莉倒吸一口气的声音。
男青年说:“我要二十包沙琪玛,十包混合口味的云片糕。这是钱和票,麻烦同志你数一数。”
售货员狐疑地看着这个人:“你怎么这么多的票,你该不会想投机倒把!?”
“这位同志,你误会了。”男青年从包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售货员,说,“我是南崇过来公干的,一起有十几个同志,我们吃到这个沙琪玛和云片糕都很喜欢,想买点带回去。这不是我一个人买的。”
售货员看了他的工作证明,才放心地把票和钱都收了,给他拿货。
男青年见王英和徐莉莉站在一旁,礼貌地朝她们笑笑。
“哎呀!沙琪玛只剩下十六包了!”售货员点了库存后说。
男青年有点为难起来:“这,能帮我再想想办法吗?我们今天就要回南崇了。”
售货员朝王英一指:“你找她!她是副食品厂的!”
第83章 合作“我们英子不但有本事,还运气好……
男青年和售货员都朝王英看来,徐莉莉也看王英,小声说:“组长,怎么办啊?”
这时候,男青年上前一步,将刚才给售货员看的工作证明递给王英:“这位同志,麻烦你行个方便。”
王英看了这个男青年的工作证明,只见上面写着:南崇市塑料厂特派员汤家明。
竟然是南崇塑料厂的,王英知道这个厂,哪个北崇小女孩在夏天的时候不想要一双南崇塑料厂生产的红叶牌塑料凉鞋?
王英把汤家明的工作证明还给他,说:“我们厂不做零售,但特派员同志从南崇远道而来,我回厂帮你问问,看能不能紧急调货过来。”
汤家明看了一眼手表说:“我能跟你们一起去取吗?我赶时间回南崇。”
王英想想说:“行,那你跟我去吧,我尽量帮你跟领导协商。”
这时候,又有两个客人到柜台来,都说要买今年的福利品。售货员刚想说卖完了,灵机一动对汤家明说:“这位同志,我把你的钱和票还给你,这些你就别带走了,等下直接到副食品厂拿货不是更好,省得你带着还不方便。”
“好。”汤家明把钱、票都收回公文包里,对王英说,“那这位同志,我们走吧,麻烦你带路。”
售货员在卖货的同时还不忘喊了一声王英,叫她别忘了给百货商店多送点货来。
王英应下售货员的话,问汤家明:“你骑车了吗?”
“是,借了一辆车。”汤家明说。
“那走吧。”王英点头说。
徐莉莉载着王英,汤家明跟在她们后面,一起回副食品厂。
到副食品厂门口,外人不能进厂,王英一个人进厂去请示领导,徐莉莉留在厂门口陪汤家明。
王英到钱同生办公室,钱厂长有点意外,问道:“这么早就考察回来了,有什么问题吗?”
王英说:“我在百货商店遇到一位南崇塑料厂来我们这公干的同志,他想买些我们的新产品带回南崇,百货商店的货不够,他就跟我回来了,想直接从我们厂里买点。”
钱同生一愣:“是那个南崇塑料厂?”
“厂长,南崇就一个塑料厂。”王英说,他们北崇还没有塑料厂呢,只有一家搪瓷厂。
“他人呢?”钱同生问。
“在厂外面等我跟您请示呢。”王英说。
钱同生点点头说:“这样,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带给门卫,让他把这个特派员给放进来,带到我办公室。”他说着就拿起本子刷刷写了一张条子,写好了撕下给王英。
王英没多问,拿了条子转身离开厂长办公室。
王英回到厂门口,徐莉莉正和汤家明说话。她把钱厂长给开的条子给传达室的门卫,说明情况后,带着汤家明进厂。
汤家明进厂后客气地说:“真是多谢两位同志,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客气。”王英说,“我们厂长请你过去。”
“厂长?”汤家明很意外。
王英不意外,钱厂长肯定是想通过汤家明和南崇塑料厂搞搞关系。她也这么想呢,现在她们的产品包装都是纸质包装,如果在这纸质包装外面家一层塑封,肯定更防潮、保质期可以更长、更容易运输、还不容易走味。
王英对当前的塑料工业发展不太了解,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用来塑封或者包装食品的塑料袋。
汤家明进了厂长办公室,钱厂长客气地站起身和他握手,笑着说:“欢迎南崇的同志来我们北崇副食品厂。”
钱厂长热情得好像人家特派员是专门来到他们厂来谈业务的。
“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汤家明忙和钱厂长握手。
“不麻烦,请坐,请坐。”钱同生说,“这位同志要多少沙琪玛和云片糕?”
汤家明原本只想要二十包的,但是进了厂,他觉得说不定可以多买点,就说:“我想买三十包沙琪玛,二十条精装的云片糕,钱和票都有。”
“行,王英同志,你拿我的条子,到仓库去给这位同志调货。”钱同生把已经准备好的条子给王英。
王英和徐莉莉去仓库调货,王英问徐莉莉:“你和汤同志刚才说啥呢?”
徐莉莉笑嘻嘻:“没说啥,我就问他到北崇来干什么来的,怎么大过年的来了。”
“他来干什么的?”王英问。
“他没细说,就说来考察的。”徐莉莉说。
王英到仓库,调到货后,没有急着回厂长办公室,而是带着货,回到了他们研发小组的办公室。
徐莉莉把货堆在办公桌上,问王英:“组长,我们不回厂长办公室吗?汤同志还等着我们呢。”
王英看看徐莉莉,说:“厂长和他说话呢。”
徐莉莉恍然大悟:“还是组长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厂长特意请他进来的……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啊,汤同志说要赶回南崇的火车呢。”
“等个二十分钟吧。”王英说着看了一眼手表,“他要是来不及了,肯定会催的。这种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扰厂长。”
徐莉莉侧着身子,胳膊搭在王英的办公桌上,手托腮说:“不知道厂长和汤同志说什么,谈合作吗?还是要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南崇去呢?”
“都有可能吧。”王英说,她觉得厂长应该主要还是了解南崇塑料厂的情况,这个汤同志只是特派员,谈合作什么的,不太现实。至于把他们的产品卖到南崇,那更不是塑料厂特派员能决定的了。
徐莉莉憧憬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能卖往南崇、卖往沪市、卖往京城啊!”
王英笑道:“徐莉莉同志,你志向很远大嘛!”
“嘿嘿。不是组长说的吗,要为我们北崇副食品厂打造一个新的拳头产品。”徐莉莉说着做了一个握拳的手势。
“行,我们一起努力。”王英喜欢志向远大的同志。
“好!我紧跟组长脚步!”徐莉莉说,“哎,组长,你觉得汤特派员长得怎么样?”
王英无语地看看徐莉莉:“你这就看上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