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吴海洋也吃了一片:“嗯!好吃,比我之前吃过的都好吃。”
方红军在旁说:“都加料了,能不好吃吗,你煮粥加俩枣子进去也好吃。这也算创新吗?”
“怎么不算呢?”吴海洋在旁边说,“哪怕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没人去做,那第一个做出来的就是创新。”
“说得好。”王英说,接着她指着新切好的糕对方红军说,“主任还是尝尝吧,就算是知道要加料,加多少,加了料之后的配比还是有讲究的。”
方红军捏了一片放在嘴里,味道确实好,比以前的味道要丰富、有层次。
“怎么样?”王英笑眯眯地问方红军。
“还行。”方红军又拿了一点,说,“我去拿给领导们也尝尝。”
吴海洋有点急了,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凭什么让方主任拿给领导尝啊!他刚想开口,被王英给拦住了。
这是第四车间,方主任目前就是他们的领导,第四车间的出产,由他拿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吴海洋看王英,面色不解,王英笑笑:“没事。”
见王英不在意,吴海洋也按捺住怒气,他想组长一定有她的道理,问道:“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再做一锅吗?”
“来不及了,今天就到这,明天再把今天的配方加量试试,看能不能稳定。”王英说。
“好。”吴海洋应了一声,田玉兰和杨建设则有点茫然,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王英笑着说:“我们等下要回办公室,你们也跟我一起去吗?”
杨建设有点难为情地说:“我能去吗?”
“怎么不能,你们现在是我们小组的临时组员啊。”王英说。
“那,那我们去看看,跟、跟王组长学习、学习。”杨建设说着,脸都发烫了。他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话,还好他戴着口罩,别人看不见他脸都红了。
四个人把原材料放好,他们用过的操作台收拾好,一起离开车间。第四车间别的员工看田玉兰和杨建设竟然跟着王组长走了,这不相当于提前下班了么,心里又开始羡慕起来。有些人甚至暗暗后悔,昨天怎么没提前答应王组长。
田玉兰口罩一直戴着,直到到了开发小组的办公室才解开。
“你们随便坐吧,正好有三位同事出去了。”王英说。
田、杨二人拘束地坐下,吴海洋这会儿忍不住问王英:“组长,你为什么不自己去把点心送给领导看,方主任过去,还不知道要怎么说呢?”
“他是四车间的领导,他要拿就拿呗,他说什么都改变不了,这糕是我们四个先做出来的。”王英说,“他才拿了一个口味,而且没有包装,不算什么的。”
吴海洋他们听王英说是他们四个人一起先做出来的,心里都有些高兴。尤其是田、杨两人,他们在食品厂做了几年,第一次得到领导的肯定。
“今天真的要感谢你们二位。”王英诚恳对田、杨两人说,“没有你们娴熟的技术,我今天肯定做不出来。”
“我们……我们只会这些。”杨建设说。
田玉兰也说了今天最长的一个句子:“没有王组长,我们什么都做不出来。”不过她声音还是很小。
“没错。”吴海洋在旁搭腔。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嘛,离开谁都不行。”王英说,“接下来,我肯定要试更多的产品,希望你们能继续帮我。”
“只要、只要王组长用得着我们!”杨建设激动地说。
田玉兰重重地点点头,她对这个年轻的组长,心里有种莫名的信服和喜欢。总觉得她的眼神让自己很安心,笑容让她觉得很熨帖。她都希望自己是开发小组的正式成员了,那她就能一直跟着王组长。
“我接下来要写今天的工作笔记,你们也可以写一写,写今天有什么失败和收获。”王英说完,就闷头开始写笔记,一直写到下班。
田玉兰和杨建设以前从来没写过工作笔记,但听王组长这么说,也跟吴海洋要了两张纸开始写。本来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等一下笔,还真的能写出来,而且都是实打实的工作技巧。
下班前,吴海洋伸了个懒腰说:“他们三个今天都没回来呢,在外面跑了一天,不知道顺利不顺利。”
“明早就知道了。”王英说着收起笔记本,准备下班。
田玉兰捏着一张纸,鼓起勇气走到王英身边,说:“王组长,这是我今天的工作笔记。”
王英朝她笑笑:“怎么跟学生交作业似的,不用给我看也没关系的,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不过我还是看看吧,我看你字好秀气。”
田玉兰脸一红:“那、麻烦王组长。”
王英看田玉兰的笔记,她写的是拌油的时候,怎么能拌得更均匀,筛粉的时候,一次筛多少最合适。
“非常好!”王英郑重地夸了田玉兰一句,然后把笔记还给她,继续说,“这都是你自己靠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将来我们厂要是举办筛粉大赛,你肯定能得第一名!”
田玉兰脸更红了,红得连她脸上的胎记都不那么明显。吴海洋正好转头,看到田玉兰,不由得一愣,没想到这个田玉兰,竟然还挺秀气的,就是哪块胎记太惹眼,要是没有那块胎记,应该是个美人。
杨建设也把自己的笔记给王英看,也得到了王英的夸赞,说将来厂里要是有炒面粉大赛,他就得第一。
吴海洋在旁笑着说:“组长,那我呢,我能得什么第一啊?”
“你啊!”王英啧了一下嘴,“你可以争取一下看蒸锅第一名。”
几个人都被王英逗笑了,吴海洋不经意间看了一眼田玉兰,发现她笑起来,更好看了。田玉兰也发现吴海洋在看她,忙收了笑,垂下头。
“下班了,咱们回去吧。”王英说。
“明天继续奋斗,同志们!”吴海洋为了掩饰刚才的尴尬,接着王英的话说。
王英回到家时,赵云升也刚停好自行车。
“你今天挺早嘛!”
“你今天有点晚嘛!”
两口子同时开口说,说完两个人都笑。赵云升拍了拍车把手上的布兜子,说:“我买菜去了。”说着他把布兜子从车把上解开。
王英说问他:“买了什么?现在大概只有白菜了吧?”
“嗯,买了白菜,看到有皮蛋抢了几个。”赵云升说着走到王英身边,张开布兜子给王英看。
王英说:“家里好像还有咸蛋,我掏两个,今天做个新鲜菜。”
“哦?那我有口福了。”赵云升笑嘻嘻说。
王英准备做个上汤白菜,虽然没有肉,但有皮蛋和咸蛋就已经很有风味了。
两个人先进屋去看陈秀琴,却见陈秀琴神色有点不太自然。
“妈,您怎么了?”赵云升问。
“没事,没事。”陈秀琴说。
王英说:“是脚疼了吗?一个人在家肯定还是不方便,是不是今天又磕到了?”
“没有没有,真的没事,你们去忙晚饭吧。”陈秀琴朝他们摆摆手。
“真没事啊,有事要和我们说啊,别闷在心里。”赵云升说。
“真没事,你别啰嗦了!”陈秀琴没好气地说。
见陈秀琴这样,小两口倒是觉得她应该没什么大事了。两人便一起去烧晚饭。
陈秀琴见他们走了,叹了口气。她神色不自然,是因为今天家里没人的时候,艳芬来过了。而且,正好是她想要解手的时候,艳芬立马扶着她,陪着她。陈秀琴这下总不好赶人走,艳芬在这陪了她好久,说的都是单位上的事,还说了几句伟峰的事,一句都没提赵云升。
但陈秀琴还是觉得艳芬好像确实有点不太对,因为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先回去了,等下英子要回来了。”
这是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但是随便一琢磨,就不对劲了。她的意思好像是,她要离开,是因为英子不欢迎她。而且她的语气也带着一种无奈。
晚饭刚端上桌,赵主任到家了。
“你腿不要紧啊?”赵主任见陈秀琴坐在桌边,问道。
“好多了,坐在地上,脚不使劲不要紧。”陈秀琴说。
赵主任一坐下就说:“英子,你们改良的糕,味道很好。”
“咦?这就做出来了?你没跟我说嘛。”赵云升说。
“你一直说个不停,没有给我机会啊。”王英说着,用小碗盛了一碗汤递给陈秀琴,“妈,你尝一下这个汤。”
“方主任怎么说的?我们组员都生气了,觉得他抢我功劳。”王英又给赵主任盛了一碗汤。
赵主任笑笑:“该谁的功劳,就是谁的,不是他想抢就能抢的。你放心,他抢不走。”
陈秀琴喝了一口汤:“哎哟,这汤好鲜。”然后又对赵主任说,“你这个生产主任当着,要是让自己儿媳妇的功劳被抢了,你也好下台了。”
方红军在旁说:“都加料了,能不好吃吗,你煮粥加俩枣子进去也好吃。这也算创新吗?”
“怎么不算呢?”吴海洋在旁边说,“哪怕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没人去做,那第一个做出来的就是创新。”
“说得好。”王英说,接着她指着新切好的糕对方红军说,“主任还是尝尝吧,就算是知道要加料,加多少,加了料之后的配比还是有讲究的。”
方红军捏了一片放在嘴里,味道确实好,比以前的味道要丰富、有层次。
“怎么样?”王英笑眯眯地问方红军。
“还行。”方红军又拿了一点,说,“我去拿给领导们也尝尝。”
吴海洋有点急了,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凭什么让方主任拿给领导尝啊!他刚想开口,被王英给拦住了。
这是第四车间,方主任目前就是他们的领导,第四车间的出产,由他拿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吴海洋看王英,面色不解,王英笑笑:“没事。”
见王英不在意,吴海洋也按捺住怒气,他想组长一定有她的道理,问道:“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再做一锅吗?”
“来不及了,今天就到这,明天再把今天的配方加量试试,看能不能稳定。”王英说。
“好。”吴海洋应了一声,田玉兰和杨建设则有点茫然,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王英笑着说:“我们等下要回办公室,你们也跟我一起去吗?”
杨建设有点难为情地说:“我能去吗?”
“怎么不能,你们现在是我们小组的临时组员啊。”王英说。
“那,那我们去看看,跟、跟王组长学习、学习。”杨建设说着,脸都发烫了。他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话,还好他戴着口罩,别人看不见他脸都红了。
四个人把原材料放好,他们用过的操作台收拾好,一起离开车间。第四车间别的员工看田玉兰和杨建设竟然跟着王组长走了,这不相当于提前下班了么,心里又开始羡慕起来。有些人甚至暗暗后悔,昨天怎么没提前答应王组长。
田玉兰口罩一直戴着,直到到了开发小组的办公室才解开。
“你们随便坐吧,正好有三位同事出去了。”王英说。
田、杨二人拘束地坐下,吴海洋这会儿忍不住问王英:“组长,你为什么不自己去把点心送给领导看,方主任过去,还不知道要怎么说呢?”
“他是四车间的领导,他要拿就拿呗,他说什么都改变不了,这糕是我们四个先做出来的。”王英说,“他才拿了一个口味,而且没有包装,不算什么的。”
吴海洋他们听王英说是他们四个人一起先做出来的,心里都有些高兴。尤其是田、杨两人,他们在食品厂做了几年,第一次得到领导的肯定。
“今天真的要感谢你们二位。”王英诚恳对田、杨两人说,“没有你们娴熟的技术,我今天肯定做不出来。”
“我们……我们只会这些。”杨建设说。
田玉兰也说了今天最长的一个句子:“没有王组长,我们什么都做不出来。”不过她声音还是很小。
“没错。”吴海洋在旁搭腔。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嘛,离开谁都不行。”王英说,“接下来,我肯定要试更多的产品,希望你们能继续帮我。”
“只要、只要王组长用得着我们!”杨建设激动地说。
田玉兰重重地点点头,她对这个年轻的组长,心里有种莫名的信服和喜欢。总觉得她的眼神让自己很安心,笑容让她觉得很熨帖。她都希望自己是开发小组的正式成员了,那她就能一直跟着王组长。
“我接下来要写今天的工作笔记,你们也可以写一写,写今天有什么失败和收获。”王英说完,就闷头开始写笔记,一直写到下班。
田玉兰和杨建设以前从来没写过工作笔记,但听王组长这么说,也跟吴海洋要了两张纸开始写。本来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等一下笔,还真的能写出来,而且都是实打实的工作技巧。
下班前,吴海洋伸了个懒腰说:“他们三个今天都没回来呢,在外面跑了一天,不知道顺利不顺利。”
“明早就知道了。”王英说着收起笔记本,准备下班。
田玉兰捏着一张纸,鼓起勇气走到王英身边,说:“王组长,这是我今天的工作笔记。”
王英朝她笑笑:“怎么跟学生交作业似的,不用给我看也没关系的,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不过我还是看看吧,我看你字好秀气。”
田玉兰脸一红:“那、麻烦王组长。”
王英看田玉兰的笔记,她写的是拌油的时候,怎么能拌得更均匀,筛粉的时候,一次筛多少最合适。
“非常好!”王英郑重地夸了田玉兰一句,然后把笔记还给她,继续说,“这都是你自己靠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将来我们厂要是举办筛粉大赛,你肯定能得第一名!”
田玉兰脸更红了,红得连她脸上的胎记都不那么明显。吴海洋正好转头,看到田玉兰,不由得一愣,没想到这个田玉兰,竟然还挺秀气的,就是哪块胎记太惹眼,要是没有那块胎记,应该是个美人。
杨建设也把自己的笔记给王英看,也得到了王英的夸赞,说将来厂里要是有炒面粉大赛,他就得第一。
吴海洋在旁笑着说:“组长,那我呢,我能得什么第一啊?”
“你啊!”王英啧了一下嘴,“你可以争取一下看蒸锅第一名。”
几个人都被王英逗笑了,吴海洋不经意间看了一眼田玉兰,发现她笑起来,更好看了。田玉兰也发现吴海洋在看她,忙收了笑,垂下头。
“下班了,咱们回去吧。”王英说。
“明天继续奋斗,同志们!”吴海洋为了掩饰刚才的尴尬,接着王英的话说。
王英回到家时,赵云升也刚停好自行车。
“你今天挺早嘛!”
“你今天有点晚嘛!”
两口子同时开口说,说完两个人都笑。赵云升拍了拍车把手上的布兜子,说:“我买菜去了。”说着他把布兜子从车把上解开。
王英说问他:“买了什么?现在大概只有白菜了吧?”
“嗯,买了白菜,看到有皮蛋抢了几个。”赵云升说着走到王英身边,张开布兜子给王英看。
王英说:“家里好像还有咸蛋,我掏两个,今天做个新鲜菜。”
“哦?那我有口福了。”赵云升笑嘻嘻说。
王英准备做个上汤白菜,虽然没有肉,但有皮蛋和咸蛋就已经很有风味了。
两个人先进屋去看陈秀琴,却见陈秀琴神色有点不太自然。
“妈,您怎么了?”赵云升问。
“没事,没事。”陈秀琴说。
王英说:“是脚疼了吗?一个人在家肯定还是不方便,是不是今天又磕到了?”
“没有没有,真的没事,你们去忙晚饭吧。”陈秀琴朝他们摆摆手。
“真没事啊,有事要和我们说啊,别闷在心里。”赵云升说。
“真没事,你别啰嗦了!”陈秀琴没好气地说。
见陈秀琴这样,小两口倒是觉得她应该没什么大事了。两人便一起去烧晚饭。
陈秀琴见他们走了,叹了口气。她神色不自然,是因为今天家里没人的时候,艳芬来过了。而且,正好是她想要解手的时候,艳芬立马扶着她,陪着她。陈秀琴这下总不好赶人走,艳芬在这陪了她好久,说的都是单位上的事,还说了几句伟峰的事,一句都没提赵云升。
但陈秀琴还是觉得艳芬好像确实有点不太对,因为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先回去了,等下英子要回来了。”
这是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但是随便一琢磨,就不对劲了。她的意思好像是,她要离开,是因为英子不欢迎她。而且她的语气也带着一种无奈。
晚饭刚端上桌,赵主任到家了。
“你腿不要紧啊?”赵主任见陈秀琴坐在桌边,问道。
“好多了,坐在地上,脚不使劲不要紧。”陈秀琴说。
赵主任一坐下就说:“英子,你们改良的糕,味道很好。”
“咦?这就做出来了?你没跟我说嘛。”赵云升说。
“你一直说个不停,没有给我机会啊。”王英说着,用小碗盛了一碗汤递给陈秀琴,“妈,你尝一下这个汤。”
“方主任怎么说的?我们组员都生气了,觉得他抢我功劳。”王英又给赵主任盛了一碗汤。
赵主任笑笑:“该谁的功劳,就是谁的,不是他想抢就能抢的。你放心,他抢不走。”
陈秀琴喝了一口汤:“哎哟,这汤好鲜。”然后又对赵主任说,“你这个生产主任当着,要是让自己儿媳妇的功劳被抢了,你也好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