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王英看着眼尖地发现,有一批货上面没写字,蛇皮袋有点旧,甚至有一点落灰在上面。仓库都是先进先出,不该有这种看着旧旧的东西。
  “吴海洋,你去问问仓管,这里面是什么。”王英说。
  “好。”吴海洋跑过去问,仓管跟着他一瘸一拐走过来了。
  “你们问这里面啊?”仓管说,“这里面是核桃,做月饼用的。”
  “这个怎么看上去旧旧的,而且袋子上没标明?”王英问。
  仓管似乎有些不情愿说,不过在王英注视下,他还是说了:“去年中秋前为了做月饼采购的,没用完。”
  王英说:“今年中秋都过了,放到明年不能用了吧?一般这种会怎么处理?”
  “你不要问我,我不知道。”跛腿仓管看了一眼望英,跛着腿又走了。
  王英和吴海洋对视一眼,觉得这里头怕不是有什么猫腻?这位坡脚的退伍军人,刚才的眼神好像也有点不太对。
  王英没有追问这位跛脚同志,而是和吴海洋一起直接去找了赵主任。
  这还是王英第一次在单位找赵主任,赵主任有点吃惊,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到工作状态,问:“两位小同志,找我什么事?”
  王英说:“赵主任,是这样的,我们刚才在原料仓,看到一批核桃,仓管说是去年中秋前采购的。这个核桃,去年用过,今年也没用完,到明年肯定就过期了,一般这种是怎么处理的?直接按照原材料卖出去,还是等着报废?”
  赵主任看看王英,过了一会儿才说:“一般不会卖。”
  “那就是等着报废?”王英说,“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厂里进来的,原料是不可能拿出去卖的。”赵主任说,“一般都是能吃的,弄到食堂想办法吃了。”
  “我明白了,那我们开发小组要那批核桃。”王英说,“让它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赵主任看看王英:“我等下去和钱厂长说一声。”
  “还有别的类似的原料,都给我们!”王英说,“我们开发新产品,可以变废为宝,还节省开支。”
  王英这个想法是可以的,不过这里头,又要牵动一些利益了。赵主任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行,我回头和钱厂长说。”赵主任说。
  王英见赵主任似乎有些为难,说:“要不我和您一起去,说明一下我对这些原料的远处。”
  赵主任说:“不用了,我去就行。”赵主任觉得有些事,还是让他来做比较好,不能让王英一进厂,就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个遍。本来他也看不惯有些人的做法,现在正好也是机会。
  王英心里其实也有数,这些即将报废的原料,肯定不止食堂一个去处。小小副食品厂,猫腻多着呢。
  第59章 档案“我们要和组长共进退!”……
  王英和吴海洋离开赵主任办公室,吴海洋小声说:“组长,这里头,怕恐怕有事。”
  “嗯,心里有数就行了,不用说出来,赵主任说他来处理就让他先处理。”王英说。
  “不要紧吧?我们要不要问问是谁……”吴海洋说。
  “先不问吧,后续再看,我们才来的,厂里很多潜规则我们也不懂。知道得多了,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情绪上可能消化不了。”王英说。
  吴海洋点点头,心说还好赵主任是王组长的公公,他肯定和他们小组是一条心,办事应该容易一点。
  王英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件事让她自己来办,肯定也能办,就是过程可能要曲折些。现在她有理由,赵主任有权利,让他们共同来处理临期原料是最好不过。除了少部分人的利益,这件事绝对是利大于弊。
  “我看,那批核桃有不少,还有一些枣子等坚果和干果,放到明年做月饼恐怕都要变质。现在给我们放在云片糕,或者新的糕点里,正正好。可以降低预算。”吴海洋说。
  王英笑笑:“你的话说对一半,你想,为什么厂里的原料不能拿出去卖掉?”
  “呃?错在哪里了?不是正好用这匹货来抵一部分预算吗?”吴海洋说。
  “这匹干果,如果批下来给我们,用是可以用,但也是要算在预算里的。如果我们把这批货不算在预算里,明年的预算怎么做?岂不是要比今年高出一大截?”王英耐心地说。
  “啊……还真是。”吴海洋说,“还是组长想得周全。”
  “而且,虽然我说我们是废物利用,但厂里肯定不可能说那些东西是废物。”王英说,“它们现在好好的,没有过期,没有变质呢。”
  “那,照组长这么说,这跟我们直接申请预算是一样吧?”吴海洋觉得有点绕。
  王英笑笑:“这怎么能一样呢。”她只好又和他将一遍。实际上就是,厂里用来做月饼的干果其实是多的,这个预算应该一直都多。原先这个多出来的,被其中一些人给吞了,还有少量送到食堂员工们给吃了,现在,她想让多出来的这一部分给她们小组。
  王英这么一说,吴海洋终于懂了,然后他说:“这么一来,我们不是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我们是为了厂子,为了集体和国家。他们那些人本来就是蛀虫呀!”王英说。
  吴海洋想想,觉得王英说得也对。这种行为,严重一点可是要枪毙的!
  两人说着话,又去了四车间。方红军本来正在和职工们说话,王英他们一刀,他们就停了。
  王英客客气气地和方红军打招呼:“方主任,我们继续来学习了。我想问问,接下来我们要开发新产品,你选哪些同志,那些设备给我们用?”
  方红军说:“你们已经想好开放什么新产品了?”
  “还没有呢,主任您是老同志,吃过的好东西肯定比我多,您有什么想法吗?或者我们车间有老师傅吗,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的。”王英说。
  方红军冷笑一声:“你问我,问他们,还要你这个开发小组组长做什么?我们只会按照要求生产!创新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行吧,那方组长派哪些人给我?哪台设备给我?”王英又问了一遍。
  “等你有想法了再说,现在不要耽误生产。”方红军说。
  “我们不能光在脑子里研发啊,我们要材料和机器还有人工来试验的。”王英说,“这样吧,四车间一共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人,从这五个小组里,各抽一个人给我,您觉得呢。”
  “等你要试的时候再说。”方红军一时还是不肯松口。
  王英也不生气,脸上表情不丰富,也不带笑,看上去就是一种自信稳重,很难让人觉得她才二十岁。她这样四平八稳的,方红军拿她也没辙。
  王英继续留在车间,现在有了正式文件,又有厂长给背书,王英可以随便找职工问话了。
  王英找的第一个就是这里年纪最大的操作工,王英看了两天,觉得他的动作瞧着最舒服,简直行云流水,一看就是老师傅了。
  “唉,师父,您叫什么,到时候您来给我们当操作工吧,我觉得您的操作在这个车间数一数二的。”
  那老职工,并不看王英,也不回答她,继续揉面,然后交给下一个同志,让她来将面分割成等量的面剂子。
  分成面剂子的面团又被下一个人整型成同样大笑的胚子,然后送入大烤炉。
  王英问过揉面的,又去问整型的:“这位同志,请问你觉得桃酥有时候太过酥,太容易碎是什么原因啊?有办法改善吗?”
  “不知道。”那人冷冷说。
  王英见他们还是一副不配合的样子,笑笑说:“看样子同志们都严格遵守工作手册,上班的时候不交谈,那我等下班了再问你们,到时候你们都留下陪我加班吧。”
  王英这话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每个人都听到。然后她又不紧不慢地补充一句:“发挥作用的同志,将来新产品问世就是功臣;一问三不知的,我会酌情上报给厂长,怀疑要么是技术不到位,要么是不配合厂里的安排。”
  说完,王英转身就走,对吴海洋说:“我们走,下班前再来。”
  “哎!”后面有人喊王英,王英就当没听到,直接走了,她又不叫哎!
  吴海洋跟着王英,换了衣服,出车间后问道:“组长我们接下来去干什么?”
  “去档案室看看。”王英说。
  “看什么?”吴海洋感觉自己一步都跟不上王组长的步伐。
  “看看厂子的历史。”王英说。其实她想看看,有没有厂子整合的一些资料,比如原先各个厂的所有权,工作人员消息,还有各个产品的详细配方之类。
  要进档案室,肯定要向领导申请开条子,然后到保卫科拿钥匙,再由保卫科的同事领着去。
  王英和吴海洋到了钱厂长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后,钱厂长很痛快地给他们批了条子。
  两个人就又去保卫科,有厂长的条子在,一切都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