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她在院中弹琴时,便打定主意今夜他来后定要问个清楚,可她今日见到他的一瞬间,她发现自己陷进了两难的境地。
家中境况艰难,她若要图心安,自然要开口问他,她又为自己这样怀疑他而感到羞惭,她既然喜欢他,便应该信他,可好端端地、她无凭无据,竟然就怀疑他背地里行这种卑劣之事。
可若不问,她又觉着自己对不起家里。时局艰难,她陷在儿女情长中,连求证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保护家人?
她强压的情绪在那一瞬间便被委屈和害怕冲溃,下意识地便想要躲着他。但到了此刻,她终是盯着他将自己心头盘旋一下午的疑虑问出口。
祝琬带着几分破罐破摔的心态,想着既然说了,便要追根究底说个清楚,于是她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地问他,“周俨,这件事,真的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她知道周俨是个极骄傲的人,从前旁人误解他,他连一句多余的解释都没有,若这件事他真的没有做,她这般怀疑他,尤其是在他好言好语同她说罢之后,她还要这般追问于他,这定然会让他不豫,她亦做好了他转身便走的心理准备,一双眼直直地望着他,不错过他的每一个表情。
果然,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周俨肃了神情,从她上方直起身,她咬紧唇,仍是盯着他,其实她又有点想哭,但她竭力让自己不在这会露怯,生忍住了。
下一刻他执起她的手,覆在他心口。
“感受到了吗?”他低声问她。
她有些不解,抽了抽手,他握得极紧,她抽不开,于是她问他:“感受到什么?”
他掌心覆着她手背,微微松了松,须臾,她掌心覆着的地方传来一下下有力地鼓动,她似有所觉地看向他,对上他幽沉的一双眸。
“感受到了吗?”
“琬琬,它是因你才跳动着的。”
“若此生我欺你、骗你,惹你伤心,它定会被乱刀乱刃穿透。”
他语气太过沉重,听得她下意识将手用力抽回,下一刻她的手又被他握住,再次抵上他心口。
“现在我回答你,你听好了,这批军需物资被劫,与我、我手下的人,与我调至禹州城的所有人,全都没有关系。”
不知怎得,她听他这般言语,竟也觉着有他所说的乱刃穿心那般心痛,她垂下眼,低头时眼泪夺眶而出,“对不起。”
“我知道,我应该信你的,可是我就是好害怕。”
她声音闷闷的,“你是不是不高兴了?”
他没应她的话,而是顺着她靠过来的劲力将她揽进怀里。
“方才不信,那现在信了吗?”
祝琬点点头,下一刻他手抬起她颌尖,他深沉眸光从她面上掠过,指腹轻轻捻过她面上的泪痕,而后垂眸看向指上的湿痕,在她颊边缱绻落下吻。
“那琬琬,以后不许再为旁的人和事掉眼泪。”
“全都留给我,好不好?”
【作者有话说】
[绿心]
第52章 052
◎“本来我还以为,今日这心思是白费了。”◎
中秋月明,定州城内灯会不歇。
祝琬和周俨上街时已快近子时,街上仍是人潮涌动,这也是定州府城的传统,每年中秋元宵只要街上有灯会,便会留至天明,为了让那些故去的英灵也能回来和家人团圆。
她挽着周俨走在往来的人潮中,竟也不算显眼,片刻后周俨将她手从自己腕上拿下,错开她指关,同她交握。
十指相扣在一起时,祝琬感到有些难言的脸热,但她还是将他的手握紧。
鼓声喧天,戏台上的伶人犹在咿咿呀呀唱着,不知为何,饶是佳期佳时,这边演的却是《千忠戮》,一出王侯谋反杀进京都后,皇帝剃度出家,逃出皇宫流亡看到不肯归降的忠臣被屠戮株连九族的戏,大抵这折戏实在是和今日这中秋赏灯不太应景,这边听戏的人并不多,祝琬站在台下听了一会,唱戏的角很有功底,她听着听着被带着入了戏。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凄凉,叹魂魄空飘天际,叹骸骨谁埋土壤。”
冷不丁地,祝琬被身侧路过的人撞到肩,她那一侧有伤,虽然不重,但碰到还是疼了下,然后她被周俨带进怀里,他牵着她的手松开,虚虚挡到她肩侧。
祝琬扶上他的手,朝他摇摇头,示意不要紧。
她其实有点心不在焉,周俨亦看出来了,他瞥了眼戏台上凄凄哀哀的戏中人,眉微皱起,淡声评价,“唱得一般。”
祝琬吓了一跳,看了眼戏台上犹在唱的伶人,见他们还在唱,大抵是没听见,松了心神,轻轻拽他手,“你别在这乱讲。”
“怕什么?”他淡笑。
“若真有报国心便应去投军,把叛军都肃清,总好过只会在这中秋夜里唱些个扫人兴致的唱词。”
这话说得刻薄了些,况且他自己就是叛军,还大言不惭地说些肃清叛军的话,着实令她无言。
不过在今日唱这折戏确是不应景,台上已遁空门的前代帝王望着山河沉沦、忠臣受戮目眦欲裂,台下灯花影憧憧,往来游人三三两两成行,路过此方戏台时竟少有人驻足聆听。
祝琬也不再听,顺着人潮跟周俨一同往前走,“周俨……”
“我不会这样做。”他没等她开口说完,便在她身侧如是道。
正好走上连接两岸的拱桥,他在桥上站定,桥下河中画舫远看也似花灯,水面映着一轮月,他让她站在自己身前,他挡住来往的行人,在她耳边低声道:
“戏文中那般,杀尽不愿归附的忠臣,诛其全族的事,我不会做。”
他有些无奈,在她身后捏捏她的掌心,“琬琬,你不要每次看到些乱心神的东西,都往我身上套。”
“琬琬,这很不公平,而且,我也会难过。”
话是这般说,但他语气中还是带着笑意的,祝琬亦知他此刻是在安抚她,她转过身,半身靠在桥边石栏,看向他。
到这会,她终于有心思好好看看他,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他唇边微微弯起,任她将目光投在他脸上。
周遭好像在霎时之间静下来,嘈杂声不复,趁夜出门时他长发已然是散下来的,这会夜风吹起他身后随意缠着的赭红发带,灯花月影的流光落在他侧脸,他眼含笑意望她许久,蓦地朝她俯身欺近。
“本来我还以为,今日这心思是白费了。”
“看来并没有。”他低声说完,唇轻轻吻她耳尖,“这里是红的。”
祝琬抬手去扯他那根发带,都没怎么用力便拿在手里,他垂眼看了看,伸手拿过,将发带系在她手腕,缠了个结,她晃晃手腕,垂坠下的缎带亦跟着飘展。
他似是很喜欢,捏着她手腕,在她腕间亲了亲。
祝琬被他弄得有些痒,缩回手,又忍不住看向他。
她鲜少看他穿这般繁复的衣饰,大多时候都是利落干净的,头发也会束起来,印象中几乎没有似这般散下来过,这会细看他,还是有点移不开眼。
她眨眨眼,贴近他,“周哥哥真好看。”
很小的时候她都是这样称呼他的,后来长大些了,两个人关系也僵了,她便只唤兄长,如今这“兄长”二字却是有些张不开口了,每每见面都是直接喊他的名字。
这会她故意这般逗他,挨着他小声说完,仰头去看他,便看到他别开脸,溶溶月色映照他清晰的侧脸,那里竟泛起可疑的红晕。
她踮脚亲亲他的脸,又小声喊了一声,“周哥哥?”
他倏地转过身,不再让她探头看他,只牵着她往桥下走。她任他牵着,三步两步追到他前面,一边下台阶一边笑吟吟回身看他。
她还想说什么,目光流转却好像是看到个有些眼熟的身影在不远处一闪而过,待她想再看个清楚,那人便瞧不见了。
祝琬不动声色回到周俨旁边,并肩和他走,小声在他身侧道:
“我好像看到当日在禹州时,跟在太子身后的那个侍卫了。”
“但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认错了人。”
“在哪里?”
他没回头去看,只压低声音问她。
“瞧着像是往戏台那边去了。”
周俨带着她混在人群里,绕了个弯,又转回去,她便只做看灯闲逛的样子,实则四处留意起往来的人。
她还没看到,便感觉到周俨的步伐加快了些,似是有什么方向般地朝着某处走,她便朝前面看,在几丈之外,她又见到那个身影。
这会离得近了,她也看清楚了,这人确实是当日太子身边的亲卫。
祝琬认出了,心头便泛起更大的疑惑,能跟着太子私自前来禹州,这人必定是太子身边比较受信重的,这种亲卫不跟着太子,为何会来到定州城?
她秉着一口气和周俨远远地跟着这个人,绕了几条街巷,最后看着他进了一处院落的后门。
家中境况艰难,她若要图心安,自然要开口问他,她又为自己这样怀疑他而感到羞惭,她既然喜欢他,便应该信他,可好端端地、她无凭无据,竟然就怀疑他背地里行这种卑劣之事。
可若不问,她又觉着自己对不起家里。时局艰难,她陷在儿女情长中,连求证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保护家人?
她强压的情绪在那一瞬间便被委屈和害怕冲溃,下意识地便想要躲着他。但到了此刻,她终是盯着他将自己心头盘旋一下午的疑虑问出口。
祝琬带着几分破罐破摔的心态,想着既然说了,便要追根究底说个清楚,于是她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地问他,“周俨,这件事,真的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她知道周俨是个极骄傲的人,从前旁人误解他,他连一句多余的解释都没有,若这件事他真的没有做,她这般怀疑他,尤其是在他好言好语同她说罢之后,她还要这般追问于他,这定然会让他不豫,她亦做好了他转身便走的心理准备,一双眼直直地望着他,不错过他的每一个表情。
果然,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周俨肃了神情,从她上方直起身,她咬紧唇,仍是盯着他,其实她又有点想哭,但她竭力让自己不在这会露怯,生忍住了。
下一刻他执起她的手,覆在他心口。
“感受到了吗?”他低声问她。
她有些不解,抽了抽手,他握得极紧,她抽不开,于是她问他:“感受到什么?”
他掌心覆着她手背,微微松了松,须臾,她掌心覆着的地方传来一下下有力地鼓动,她似有所觉地看向他,对上他幽沉的一双眸。
“感受到了吗?”
“琬琬,它是因你才跳动着的。”
“若此生我欺你、骗你,惹你伤心,它定会被乱刀乱刃穿透。”
他语气太过沉重,听得她下意识将手用力抽回,下一刻她的手又被他握住,再次抵上他心口。
“现在我回答你,你听好了,这批军需物资被劫,与我、我手下的人,与我调至禹州城的所有人,全都没有关系。”
不知怎得,她听他这般言语,竟也觉着有他所说的乱刃穿心那般心痛,她垂下眼,低头时眼泪夺眶而出,“对不起。”
“我知道,我应该信你的,可是我就是好害怕。”
她声音闷闷的,“你是不是不高兴了?”
他没应她的话,而是顺着她靠过来的劲力将她揽进怀里。
“方才不信,那现在信了吗?”
祝琬点点头,下一刻他手抬起她颌尖,他深沉眸光从她面上掠过,指腹轻轻捻过她面上的泪痕,而后垂眸看向指上的湿痕,在她颊边缱绻落下吻。
“那琬琬,以后不许再为旁的人和事掉眼泪。”
“全都留给我,好不好?”
【作者有话说】
[绿心]
第52章 052
◎“本来我还以为,今日这心思是白费了。”◎
中秋月明,定州城内灯会不歇。
祝琬和周俨上街时已快近子时,街上仍是人潮涌动,这也是定州府城的传统,每年中秋元宵只要街上有灯会,便会留至天明,为了让那些故去的英灵也能回来和家人团圆。
她挽着周俨走在往来的人潮中,竟也不算显眼,片刻后周俨将她手从自己腕上拿下,错开她指关,同她交握。
十指相扣在一起时,祝琬感到有些难言的脸热,但她还是将他的手握紧。
鼓声喧天,戏台上的伶人犹在咿咿呀呀唱着,不知为何,饶是佳期佳时,这边演的却是《千忠戮》,一出王侯谋反杀进京都后,皇帝剃度出家,逃出皇宫流亡看到不肯归降的忠臣被屠戮株连九族的戏,大抵这折戏实在是和今日这中秋赏灯不太应景,这边听戏的人并不多,祝琬站在台下听了一会,唱戏的角很有功底,她听着听着被带着入了戏。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凄凉,叹魂魄空飘天际,叹骸骨谁埋土壤。”
冷不丁地,祝琬被身侧路过的人撞到肩,她那一侧有伤,虽然不重,但碰到还是疼了下,然后她被周俨带进怀里,他牵着她的手松开,虚虚挡到她肩侧。
祝琬扶上他的手,朝他摇摇头,示意不要紧。
她其实有点心不在焉,周俨亦看出来了,他瞥了眼戏台上凄凄哀哀的戏中人,眉微皱起,淡声评价,“唱得一般。”
祝琬吓了一跳,看了眼戏台上犹在唱的伶人,见他们还在唱,大抵是没听见,松了心神,轻轻拽他手,“你别在这乱讲。”
“怕什么?”他淡笑。
“若真有报国心便应去投军,把叛军都肃清,总好过只会在这中秋夜里唱些个扫人兴致的唱词。”
这话说得刻薄了些,况且他自己就是叛军,还大言不惭地说些肃清叛军的话,着实令她无言。
不过在今日唱这折戏确是不应景,台上已遁空门的前代帝王望着山河沉沦、忠臣受戮目眦欲裂,台下灯花影憧憧,往来游人三三两两成行,路过此方戏台时竟少有人驻足聆听。
祝琬也不再听,顺着人潮跟周俨一同往前走,“周俨……”
“我不会这样做。”他没等她开口说完,便在她身侧如是道。
正好走上连接两岸的拱桥,他在桥上站定,桥下河中画舫远看也似花灯,水面映着一轮月,他让她站在自己身前,他挡住来往的行人,在她耳边低声道:
“戏文中那般,杀尽不愿归附的忠臣,诛其全族的事,我不会做。”
他有些无奈,在她身后捏捏她的掌心,“琬琬,你不要每次看到些乱心神的东西,都往我身上套。”
“琬琬,这很不公平,而且,我也会难过。”
话是这般说,但他语气中还是带着笑意的,祝琬亦知他此刻是在安抚她,她转过身,半身靠在桥边石栏,看向他。
到这会,她终于有心思好好看看他,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他唇边微微弯起,任她将目光投在他脸上。
周遭好像在霎时之间静下来,嘈杂声不复,趁夜出门时他长发已然是散下来的,这会夜风吹起他身后随意缠着的赭红发带,灯花月影的流光落在他侧脸,他眼含笑意望她许久,蓦地朝她俯身欺近。
“本来我还以为,今日这心思是白费了。”
“看来并没有。”他低声说完,唇轻轻吻她耳尖,“这里是红的。”
祝琬抬手去扯他那根发带,都没怎么用力便拿在手里,他垂眼看了看,伸手拿过,将发带系在她手腕,缠了个结,她晃晃手腕,垂坠下的缎带亦跟着飘展。
他似是很喜欢,捏着她手腕,在她腕间亲了亲。
祝琬被他弄得有些痒,缩回手,又忍不住看向他。
她鲜少看他穿这般繁复的衣饰,大多时候都是利落干净的,头发也会束起来,印象中几乎没有似这般散下来过,这会细看他,还是有点移不开眼。
她眨眨眼,贴近他,“周哥哥真好看。”
很小的时候她都是这样称呼他的,后来长大些了,两个人关系也僵了,她便只唤兄长,如今这“兄长”二字却是有些张不开口了,每每见面都是直接喊他的名字。
这会她故意这般逗他,挨着他小声说完,仰头去看他,便看到他别开脸,溶溶月色映照他清晰的侧脸,那里竟泛起可疑的红晕。
她踮脚亲亲他的脸,又小声喊了一声,“周哥哥?”
他倏地转过身,不再让她探头看他,只牵着她往桥下走。她任他牵着,三步两步追到他前面,一边下台阶一边笑吟吟回身看他。
她还想说什么,目光流转却好像是看到个有些眼熟的身影在不远处一闪而过,待她想再看个清楚,那人便瞧不见了。
祝琬不动声色回到周俨旁边,并肩和他走,小声在他身侧道:
“我好像看到当日在禹州时,跟在太子身后的那个侍卫了。”
“但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认错了人。”
“在哪里?”
他没回头去看,只压低声音问她。
“瞧着像是往戏台那边去了。”
周俨带着她混在人群里,绕了个弯,又转回去,她便只做看灯闲逛的样子,实则四处留意起往来的人。
她还没看到,便感觉到周俨的步伐加快了些,似是有什么方向般地朝着某处走,她便朝前面看,在几丈之外,她又见到那个身影。
这会离得近了,她也看清楚了,这人确实是当日太子身边的亲卫。
祝琬认出了,心头便泛起更大的疑惑,能跟着太子私自前来禹州,这人必定是太子身边比较受信重的,这种亲卫不跟着太子,为何会来到定州城?
她秉着一口气和周俨远远地跟着这个人,绕了几条街巷,最后看着他进了一处院落的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