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要么我拎着你翻过去,要么我破了这道门,挑一个吧。”
“……”
这人说话自带一股子惹人不爽的调调,偏开口时又是这样一副稀松平常的口吻,总能勾起祝琬一些幼年时的回忆。
只不过那人……
祝琬不再乱想,回过神看了眼面前紧锁的大门。
“破门的话,会闹出很大的动静吗?”
她是真的不想被拎着衣衫带着飞过去,身体上难受,心里也别扭。
“……”
一声短促的轻笑。
“不破门,今夜这里也会闹出很大的动静。”
说完,不待祝琬反应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人便已然来到门前。
他抬腿蹬了大门一脚,“哐当”一声响后,里面的铁锁从门缝中露出一小截,他随手又是一刀,刀刃和铁锁发出刺耳的一声响,而后那柄锁断成两截,应声落地。
他的动作轻松至极,若非是祝琬亲眼见过那柄锁,几乎要以为大门后面只是插着木制的门栓。
门开了,他信步行至中庭,方才翻墙越进来的那人也迎过来,祝琬惴惴不安地跟在后面,走得稍近了些,祝琬压低声音,小心地往上面某处指。
“都被关在……”
她话没说完,便见那两人径直朝着灯火通明的官驿大堂走近。
随从模样的黑衣人也一刀劈断门上的内锁,一脚踹开门便往里进。
里面仍是酒宴正酣,有人犹在高谈阔论,只是论了一半便被这夜间的不速之客打断了。
大抵是猝不及防,眼见那二人已经提着刀走进,一句话都没说便挥起了刀,靠近门坐着的人连酒意都未醒,尚未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便已被抹了脖子。
血气漫开,再酣醉的酒意也都醒了。
反应快的几人“腾”地站起身,执起刀剑枪戟便朝着这边冲过来。
在进官驿的大门之前祝琬还想过,若是起了冲突争执打起来,她要往何处躲避好能保护自己,可现下她就这般怔愣地站着,所有人都看到月色下的她,却没一人能杀过来。
这里的人确如她所想的那般,原是足有五十来号,但很快便只剩下三五个了。
祝琬看得出来,这几人应是被故意留下活口的。
眼见这两人要问话,祝琬立时往院子里退。
她看得出来,这二人的身手远高于这一群匪贼,那么今夜这两人会在这里,自然不可能是为寻仇,加上此前他们在屋顶上听下面的人交谈,多半是这些人身上有什么秘密是这一主一仆想要知道的。
既是秘密,她能不听还是不听的好。
她只想救出自己的人,然后安安全全地去到外祖家,断然不想搅进什么说不清的浑水里。
祝琬退的果断,甚至还顺手将门带上了,她站到院中远一些的位置,静静地等着里面的人出来。
到这会,她方才从亲眼目睹一众人在瞬息间丧命的震惊中回过味,清清亮亮的月色照在中庭,映出她苍白面容。
她手心里湿冷一片。
来到这边前,她有一瞬间想过,倘若那人当真是见色起意,欲以救人之恩胁迫,她届时该当如何。
彼时她仍想先将人救出来,再动以银钱财宝商谈,实在不行就搬出父兄之名,许以相府恩情,诸此种种,应都比她一介女流更能动人心。
可现下她反有些不大确定了。
倘若到时,她一句话没说对,说不得她和她的一众随从,今日便都要交代在这。
越想越是心惊。
正此时,大堂的门“吱”地一声开了。
那一主一仆自室内一派暗色中走出,刀已经归了鞘,如墨般漆黑的外袍染不上血色,可随着他们一步步走进,无从忽视的血气也朝着祝琬袭近。
祝琬抿着唇不敢多看,却仍是斟酌着率先开了口。
“谢、多谢二位壮士。”
随从模样的自觉站至一旁,背向祝琬二人。
另一人则站在祝琬面前,似是在打量她,片刻后冷哼了声。
“不想谢便不用谢了。”
“本也只是顺便,并非真想帮你。”
这话的语气口吻听在祝琬心里,莫名地有些熟悉。
但她来不及多想,立时便抬起头道:
“那,我带来的人……”
“虽是顺手为之,可说到底我也不是日行一善的秃头和尚。”
他瞥她一眼,没再多言,随手抽出刀,将刀鞘搁在一旁的石桌上。
“锵啷”一声在夜里格外突兀,激地祝琬惊了一瞬,不明所以地望向他,而后便见到他走到一旁的随从那,从随从腰间拽下来只酒壶,拉开,将酒倒在刀刃上。
他在拭刀。
修长的指关抚过泛着寒芒的刀刃,像是情人之间的爱抚。
如此轻柔缓慢的动作,此刻落在祝琬眼里便只有无声的威胁。
刀锋上的血气渐渐被酒气遮掩住。
祝琬也定了心神。
“您说的对,无论如何,今日之事,于我都是救命的恩情。”
她走到那人面前,一字一顿开口。
“不知壮士可有什么事是我能帮得上忙的,抑或是有什么东西是想要而得不到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尽力回报二位。”
祝琬强压着心头的惧意,尽力将话说得圆滑而悦耳。
无论他们图谋为何,帮助自己是否当真只是顺手,她都是真心想要报答这份恩情,但她又不知这二人底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想自报家门。
偏偏她的心思像是被面前这人洞察了一般。
他听罢,看都没看她,把玩着手中的刀,随意反问。
“叫什么名字?”
“……”
祝琬顿了一瞬,正要报个外祖家的姓名,便又听那人道:
“不想答?那你方才的话,我想要的,你都能给我?”
又是一句教她无从应答的话。
便是她这会心头仍是不安,可听着这人一开口,她就觉着心头发堵。
话至此处,对方大抵也看出来她心里的想法,实则谈判算是谈崩了。
可二楼那房门还是落着锁,便是她能进堂中在一具具尸身里翻找钥匙,可凭这二人的身手,她们还是跑不掉。
更何况这两人性子本也怪里怪气的。
祝琬正想着接下来该当如何,面前的人冷嗤着笑了声,忽地抬手朝她扔过来一个什么东西,她下意识接在手里。
是一把钥匙。
“……”
“谢谢。”
祝琬顿了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轻易地将钥匙给了自己,但仍是轻声道了句谢,转身便欲上楼去将自己的人救出来。
“回来。”
只是刚一动,那人又再度出声。
他瞥了眼祝琬手里的钥匙。
“我问些事,你且答了再去。”
【作者有话说】
^^
第11章 011
◎“我这人向来爱看人乐子。”◎
祝琬从善如流,站定在原地。
静谧无人的废弃官驿庭院中,足有四五十之数的匪贼尽数殒命的深夜,比起不清不楚、毫无缘由的恩情,施恩者有求于她,反而更让她感到安心。
她望向那人,并未吭声,只静静等他开口。
“别紧张。”
似是瞧出她心头的不安,那人瞥她一眼,淡声道。
“就随便说说,京中如何,朝中如何。”
更奇怪了。
如今世道不太平,随便找个小山包,都可能有占山自立为王的人,眼前这人如此身手,会好奇京中局势并不稀奇。
可他竟会要她来答。
她虽受教于祝洵,确是辨得清当下时局与朝中暗流,可并非随便哪家的女儿都能说出一二的。
若只是寻个京中人便来过问这些,只怕是平白惹人注意。
但祝琬并未想太久。
连她方才的这些思虑落在面上都是不动声色的。
她思忖着,而后望向那人轻声道:
“不知壮士问朝中事,具体想知道什么呢?”
片刻无声之后,那人开口。
“北地军情如何?”
“周……中郎将兵败殒命,东平侯受军杖、罚俸,但北地战事早已平定,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再起外战,我离京时,朝中已经派人去接管兵权,东平侯伤好后也会回京述职、领罚。”
祝琬勉力维持声音的平稳。
方才这一番话中所提及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表兄,一个是她的义兄,都是她的亲人。
这些事不算是什么秘辛,只是朝内的军事调动等闲人也不会知晓。
祝琬离京前便同祝洵聊过,表兄回京后多半就是赋个闲职,但对于东平侯府而言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她知道对面人看得出来她是京中之人,便也没再过多地隐瞒,只抹去了涉及自己身份的地方。
话说完了,可对面人半晌没动静,不知是听没听进去,只拇指有意无意地拨弄着刀柄。
“……”
这人说话自带一股子惹人不爽的调调,偏开口时又是这样一副稀松平常的口吻,总能勾起祝琬一些幼年时的回忆。
只不过那人……
祝琬不再乱想,回过神看了眼面前紧锁的大门。
“破门的话,会闹出很大的动静吗?”
她是真的不想被拎着衣衫带着飞过去,身体上难受,心里也别扭。
“……”
一声短促的轻笑。
“不破门,今夜这里也会闹出很大的动静。”
说完,不待祝琬反应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人便已然来到门前。
他抬腿蹬了大门一脚,“哐当”一声响后,里面的铁锁从门缝中露出一小截,他随手又是一刀,刀刃和铁锁发出刺耳的一声响,而后那柄锁断成两截,应声落地。
他的动作轻松至极,若非是祝琬亲眼见过那柄锁,几乎要以为大门后面只是插着木制的门栓。
门开了,他信步行至中庭,方才翻墙越进来的那人也迎过来,祝琬惴惴不安地跟在后面,走得稍近了些,祝琬压低声音,小心地往上面某处指。
“都被关在……”
她话没说完,便见那两人径直朝着灯火通明的官驿大堂走近。
随从模样的黑衣人也一刀劈断门上的内锁,一脚踹开门便往里进。
里面仍是酒宴正酣,有人犹在高谈阔论,只是论了一半便被这夜间的不速之客打断了。
大抵是猝不及防,眼见那二人已经提着刀走进,一句话都没说便挥起了刀,靠近门坐着的人连酒意都未醒,尚未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便已被抹了脖子。
血气漫开,再酣醉的酒意也都醒了。
反应快的几人“腾”地站起身,执起刀剑枪戟便朝着这边冲过来。
在进官驿的大门之前祝琬还想过,若是起了冲突争执打起来,她要往何处躲避好能保护自己,可现下她就这般怔愣地站着,所有人都看到月色下的她,却没一人能杀过来。
这里的人确如她所想的那般,原是足有五十来号,但很快便只剩下三五个了。
祝琬看得出来,这几人应是被故意留下活口的。
眼见这两人要问话,祝琬立时往院子里退。
她看得出来,这二人的身手远高于这一群匪贼,那么今夜这两人会在这里,自然不可能是为寻仇,加上此前他们在屋顶上听下面的人交谈,多半是这些人身上有什么秘密是这一主一仆想要知道的。
既是秘密,她能不听还是不听的好。
她只想救出自己的人,然后安安全全地去到外祖家,断然不想搅进什么说不清的浑水里。
祝琬退的果断,甚至还顺手将门带上了,她站到院中远一些的位置,静静地等着里面的人出来。
到这会,她方才从亲眼目睹一众人在瞬息间丧命的震惊中回过味,清清亮亮的月色照在中庭,映出她苍白面容。
她手心里湿冷一片。
来到这边前,她有一瞬间想过,倘若那人当真是见色起意,欲以救人之恩胁迫,她届时该当如何。
彼时她仍想先将人救出来,再动以银钱财宝商谈,实在不行就搬出父兄之名,许以相府恩情,诸此种种,应都比她一介女流更能动人心。
可现下她反有些不大确定了。
倘若到时,她一句话没说对,说不得她和她的一众随从,今日便都要交代在这。
越想越是心惊。
正此时,大堂的门“吱”地一声开了。
那一主一仆自室内一派暗色中走出,刀已经归了鞘,如墨般漆黑的外袍染不上血色,可随着他们一步步走进,无从忽视的血气也朝着祝琬袭近。
祝琬抿着唇不敢多看,却仍是斟酌着率先开了口。
“谢、多谢二位壮士。”
随从模样的自觉站至一旁,背向祝琬二人。
另一人则站在祝琬面前,似是在打量她,片刻后冷哼了声。
“不想谢便不用谢了。”
“本也只是顺便,并非真想帮你。”
这话的语气口吻听在祝琬心里,莫名地有些熟悉。
但她来不及多想,立时便抬起头道:
“那,我带来的人……”
“虽是顺手为之,可说到底我也不是日行一善的秃头和尚。”
他瞥她一眼,没再多言,随手抽出刀,将刀鞘搁在一旁的石桌上。
“锵啷”一声在夜里格外突兀,激地祝琬惊了一瞬,不明所以地望向他,而后便见到他走到一旁的随从那,从随从腰间拽下来只酒壶,拉开,将酒倒在刀刃上。
他在拭刀。
修长的指关抚过泛着寒芒的刀刃,像是情人之间的爱抚。
如此轻柔缓慢的动作,此刻落在祝琬眼里便只有无声的威胁。
刀锋上的血气渐渐被酒气遮掩住。
祝琬也定了心神。
“您说的对,无论如何,今日之事,于我都是救命的恩情。”
她走到那人面前,一字一顿开口。
“不知壮士可有什么事是我能帮得上忙的,抑或是有什么东西是想要而得不到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尽力回报二位。”
祝琬强压着心头的惧意,尽力将话说得圆滑而悦耳。
无论他们图谋为何,帮助自己是否当真只是顺手,她都是真心想要报答这份恩情,但她又不知这二人底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想自报家门。
偏偏她的心思像是被面前这人洞察了一般。
他听罢,看都没看她,把玩着手中的刀,随意反问。
“叫什么名字?”
“……”
祝琬顿了一瞬,正要报个外祖家的姓名,便又听那人道:
“不想答?那你方才的话,我想要的,你都能给我?”
又是一句教她无从应答的话。
便是她这会心头仍是不安,可听着这人一开口,她就觉着心头发堵。
话至此处,对方大抵也看出来她心里的想法,实则谈判算是谈崩了。
可二楼那房门还是落着锁,便是她能进堂中在一具具尸身里翻找钥匙,可凭这二人的身手,她们还是跑不掉。
更何况这两人性子本也怪里怪气的。
祝琬正想着接下来该当如何,面前的人冷嗤着笑了声,忽地抬手朝她扔过来一个什么东西,她下意识接在手里。
是一把钥匙。
“……”
“谢谢。”
祝琬顿了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轻易地将钥匙给了自己,但仍是轻声道了句谢,转身便欲上楼去将自己的人救出来。
“回来。”
只是刚一动,那人又再度出声。
他瞥了眼祝琬手里的钥匙。
“我问些事,你且答了再去。”
【作者有话说】
^^
第11章 011
◎“我这人向来爱看人乐子。”◎
祝琬从善如流,站定在原地。
静谧无人的废弃官驿庭院中,足有四五十之数的匪贼尽数殒命的深夜,比起不清不楚、毫无缘由的恩情,施恩者有求于她,反而更让她感到安心。
她望向那人,并未吭声,只静静等他开口。
“别紧张。”
似是瞧出她心头的不安,那人瞥她一眼,淡声道。
“就随便说说,京中如何,朝中如何。”
更奇怪了。
如今世道不太平,随便找个小山包,都可能有占山自立为王的人,眼前这人如此身手,会好奇京中局势并不稀奇。
可他竟会要她来答。
她虽受教于祝洵,确是辨得清当下时局与朝中暗流,可并非随便哪家的女儿都能说出一二的。
若只是寻个京中人便来过问这些,只怕是平白惹人注意。
但祝琬并未想太久。
连她方才的这些思虑落在面上都是不动声色的。
她思忖着,而后望向那人轻声道:
“不知壮士问朝中事,具体想知道什么呢?”
片刻无声之后,那人开口。
“北地军情如何?”
“周……中郎将兵败殒命,东平侯受军杖、罚俸,但北地战事早已平定,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再起外战,我离京时,朝中已经派人去接管兵权,东平侯伤好后也会回京述职、领罚。”
祝琬勉力维持声音的平稳。
方才这一番话中所提及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表兄,一个是她的义兄,都是她的亲人。
这些事不算是什么秘辛,只是朝内的军事调动等闲人也不会知晓。
祝琬离京前便同祝洵聊过,表兄回京后多半就是赋个闲职,但对于东平侯府而言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她知道对面人看得出来她是京中之人,便也没再过多地隐瞒,只抹去了涉及自己身份的地方。
话说完了,可对面人半晌没动静,不知是听没听进去,只拇指有意无意地拨弄着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