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崔沅之和明珠的事情,今日已在他耳边、脑海里、心中过了不下十遍了。
雪昼下意识捂住心口处的位置,微微蹙眉。
那里还残存着恒光剑留下的疤痕,他还清楚记得剑刃划伤皮肤的尖锐痛感。
崔沅之手中的法器皆不是凡俗物品,一旦出鞘,造成的伤损皆是不可逆的。
闭关那两年,任凭衔山君如何搜尽天下顶好的祛疤伤药,都无法将心口处的疤抹平。
疤……说到疤痕,他不由联想到卫缙那双伤痕累累的手,略有些怔忡。
他现在早已对崔沅之没有了倾慕,倒不会再像从前一般,听到他与别人有了首尾,作那种背地里拈酸吃醋之姿。
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一辈子都不要再见到崔沅之这个人。
雪昼有些闷闷不乐。
这时,空气中飘来一股酸甜的清新酒气……不自觉勾起了味蕾与记忆。
他碰了碰鼻子,问道:“这里有樱桃酿?”
大总管哎哟一声,立刻叫人端了坛上来:“小仙师真是识货,这是先皇太后最爱的佳酿,现下这几坛都是陛下去岁亲手酿的,在库里放了有段时日了,若不是因着青蘅宗的婚事,陛下可不会叫人启坛的。”
先皇太后,想必就是卫缙的母亲了。
大总管抱着酒坛:“小仙师要不要尝尝?”
雪昼摇摇头,只是启开坛子闻了闻,赞道:“用的都是顶好的糯米,味道很醇。”只是手法差了点。
大总管笑意渐深:“先太上皇和皇太后感情笃深,知晓先皇太后喜爱这樱桃酿,常常两人一起酿酒埋在这雕叶小筑园中的樱桃树下,后来,先皇太后还曾亲手教过宁亲王如何酿酒,相较之下,我们陛下未得亲传,恐怕与太上皇的手艺相比差了一点味道。”
雪昼微微一笑。
这樱桃酿对他而言可一点都不陌生。
毕竟过去闭关时,他曾天天与这些酒坛、樱桃、米酒之类的东西打交道。
有段时日,心底没来由地很烦躁,不仅发疯打砸了洞府里的摆置,还想跳入湖水中一死了之。
那时的他性格还不像现在稳定,能砸的东西都叫他砸光了,尽管满手是血,他也要不管不顾地破坏。
新长出的、光滑如瀑的墨发被他剪得七七八八,所有能映出面容的器物都叫他摔碎了,尖锐的利刃抵着心口处的疤,差点就要将那微薄的地方整块剜下来。
他还记得,那天卫缙回到洞府后,一语不发地亲手收拾了残局,转身离开了洞府。
再回来时,手上便拎着一篮子拣好的樱桃,一坛米酒,身上背着各类器皿,还有蜂蜜。
卫缙用艾熏过陶瓮后,解了少年的禁,对他招手笑:“雪昼,来,我教你怎么做樱桃酿。”
身上的禁制解了,他这才拖着酸软僵硬的身体摇摇晃晃走过来。
酿酒是不能心急的。
果子要拣了又拣,不可全熟,不可溃烂,九成熟为佳。
所用的器具不能含金带铁,于是他又不得不去后山取竹,一点点打磨成可用的工具。
做完了,又要卫缙仔仔细细检查每一道工序,他点了头才算过关。
樱桃酿的比例也要严格把控,果子每三斗,蜂蜜就要一斗,用楮皮纸盖着,糊泥后以青石覆盖,埋在洞府前小溪边的树下。
比起这些步骤,更漫长的是等待,一坛酒至少要等百日后才能启坛。
这等待的过程中,每日路过树下,会心有所感地望着那一块土地。
闲来无事,会不自觉绕着那里转来转去,注意力全都放在上面,也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到收获那一日,和卫缙一起把它挖出来,再启封。
若是某一坛酿得特别好喝,卫缙会夸他,还会赏赐给他各种漂亮珍贵的东西。
久而久之,雪昼早已分不清,自己酿酒究竟是为了心静,还是为了那讨赏的习性。
然则,卫缙是从不吝夸奖的,他会用一切雪昼爱听的话来夸他。
这样的樱桃酿,雪昼做了一坛又一坛,又在充满期待的等待中忘记了寻死与破坏。
他时常幻想着能马上闻到成熟的果酒香,也在这日复一日的修炼中渐渐心静下来,同卫缙手中那支反复精雕细琢的小竹杯一般,最终变成一件无可挑剔的成品。
待到出关那日,成为他身边最耀眼夺目的杀器。
第11章
大总管尚不知宁亲王早已将这独门酿制绝技传授给了雪昼,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先太上皇与先皇太后的爱情故事。
雪昼的目光早已游移到别处。
他是卫缙的扇子,说起来,这折扇也是卫氏的宝物,同这小筑中的珍品同宗同源。
大总管顺着他目光看去,还以为他对角落里那副画感兴趣,顿时叹道:“哎呀,小仙师真是慧眼识珠,一下子就看中了一件了不得的瑰宝!”
他走上前去,命小侍们熄了几盏灯烛,小心翼翼揭开盖着的布,一幅画卷展现在雪昼眼前。
“这幅九酝宴太子娶亲图所述的正是先太上皇还是皇储时的故事,那年在九酝宴之上,他一眼就相中了先皇太后,两人大婚后也是恩恩爱爱,琴瑟和鸣。”
“先太上皇唯有两子,除先皇外便是宁亲王,这两子都生得肖似母亲,也都是聪明伶俐的性格。”随后,大总管便讲起他们幼时的趣事。
雪昼听得入神,兴起时问道:“不知这里可有衔山君的画作?”
“这……”大总管为难道,“宁亲王没长成少年便被天授宗主看中,带去天授山了,少时倒常回来看望,自先太上皇与皇太后撒手人寰,便鲜少回宫了,故而,宁亲王留下的墨宝并不多。”
雪昼略有遗憾,不过能在这里听到衔山君的家事,也不算全无收获。
祁徵对皇室都发生过什么兴趣全无,他早就退到一旁百无聊赖地挑宝物玩儿了。
门外,几个文官正捧着书卷匆忙路过,陆陆续续向不远处的小阁走去。
祁徵拍了拍小侍的肩:“这些人是去做什么的?”
“应是去翰林院的,”小侍惊慌道,“这是陛下唤去的第四拨文官了,听说今天早朝时,宁亲王得了陛下一个赏,想来是与这事有关。”
祁徵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与此同时,翰林院,藏书阁内。
熏烟袅袅,一室清雅。
卫缙坐在堂中正首位置,望着台下数张案几前奋笔疾书的文官们,懒洋洋饮了口茶,鼓励道:“各位阁老、大人们,都加把劲啊。”
皇帝坐在侧位,一脸便秘的表情。
不多时,门又叫人推开了,几个神色匆匆的文官哗啦啦入内跪下。
“拜见陛下,宁亲王。”
“快快请起,”卫缙先皇帝一步开口,拍拍手道,“来人,快给几位大人摆上桌椅!”
新来的几人面面相觑,不安地坐下来,等着案前的宁亲王发话。
卫缙眯了眯眼,对着手上一份名单问:“纪大人曾在殿试中得先皇嘉奖,还得了个不错的名次,确有此事?”
“回殿下,正有此事,臣是当年的一甲第二名。”
“哦?原来是榜眼大人,失敬失敬。”
“张大人,你又是第几名?”
“……第一名。”
“又是一位状元,太好了。”
待卫缙一一问过,他才满意地点点头,睨了眼身侧:“皇帝,你来说吧。”
“是,皇叔。”
皇帝嘴角抽了抽,对众人道:“各位大人也看到了,先你们来的都已坐下,开始作答了。现在朕再重申一遍要求。”
“朕今日许诺皇叔,要封皇家私库中的四季阴阳折扇——也就是皇叔爱拿在手里的那一柄,为大卫传世至宝。”
哈?
啥情况?
文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现下便邀请朝中各位文采斐然的重臣,为这件传世至宝写一篇四六骈文,”皇帝伸出五根手指,“五百字。”
听起来有点荒谬,文官们顿觉头晕目眩。
皇帝继续道:“要求很简单,辞藻要华丽,内容要琅琅上口,最好可以供民间百姓口口相传,还不能与其他宝物撞设定,切忌千篇一律,要凸显出这把扇子的独一无二之处。”
“此文写好之后,朕可是答应皇叔要加盖玉玺,印往大卫各个郡州的,除大卫皇室外,任何人见了这件宝物,都要恭恭敬敬顶礼膜拜,能不能写出这篇传世佳作,就看在座的各位了!”
“…………………………”
长久的沉默。
皇帝扬扬下巴:“什么意思,难不成诸位有疑问?”
有人举手:“陛下,这折扇的名字就叫——”
说到一半,他似乎还有些难以启齿:“那个那个阴阳扇?”
“当然不,”卫缙打断,“本王的扇子名字很好听,叫雪昼。”
皇帝的嘴角又狠狠抽了抽。
雪昼下意识捂住心口处的位置,微微蹙眉。
那里还残存着恒光剑留下的疤痕,他还清楚记得剑刃划伤皮肤的尖锐痛感。
崔沅之手中的法器皆不是凡俗物品,一旦出鞘,造成的伤损皆是不可逆的。
闭关那两年,任凭衔山君如何搜尽天下顶好的祛疤伤药,都无法将心口处的疤抹平。
疤……说到疤痕,他不由联想到卫缙那双伤痕累累的手,略有些怔忡。
他现在早已对崔沅之没有了倾慕,倒不会再像从前一般,听到他与别人有了首尾,作那种背地里拈酸吃醋之姿。
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一辈子都不要再见到崔沅之这个人。
雪昼有些闷闷不乐。
这时,空气中飘来一股酸甜的清新酒气……不自觉勾起了味蕾与记忆。
他碰了碰鼻子,问道:“这里有樱桃酿?”
大总管哎哟一声,立刻叫人端了坛上来:“小仙师真是识货,这是先皇太后最爱的佳酿,现下这几坛都是陛下去岁亲手酿的,在库里放了有段时日了,若不是因着青蘅宗的婚事,陛下可不会叫人启坛的。”
先皇太后,想必就是卫缙的母亲了。
大总管抱着酒坛:“小仙师要不要尝尝?”
雪昼摇摇头,只是启开坛子闻了闻,赞道:“用的都是顶好的糯米,味道很醇。”只是手法差了点。
大总管笑意渐深:“先太上皇和皇太后感情笃深,知晓先皇太后喜爱这樱桃酿,常常两人一起酿酒埋在这雕叶小筑园中的樱桃树下,后来,先皇太后还曾亲手教过宁亲王如何酿酒,相较之下,我们陛下未得亲传,恐怕与太上皇的手艺相比差了一点味道。”
雪昼微微一笑。
这樱桃酿对他而言可一点都不陌生。
毕竟过去闭关时,他曾天天与这些酒坛、樱桃、米酒之类的东西打交道。
有段时日,心底没来由地很烦躁,不仅发疯打砸了洞府里的摆置,还想跳入湖水中一死了之。
那时的他性格还不像现在稳定,能砸的东西都叫他砸光了,尽管满手是血,他也要不管不顾地破坏。
新长出的、光滑如瀑的墨发被他剪得七七八八,所有能映出面容的器物都叫他摔碎了,尖锐的利刃抵着心口处的疤,差点就要将那微薄的地方整块剜下来。
他还记得,那天卫缙回到洞府后,一语不发地亲手收拾了残局,转身离开了洞府。
再回来时,手上便拎着一篮子拣好的樱桃,一坛米酒,身上背着各类器皿,还有蜂蜜。
卫缙用艾熏过陶瓮后,解了少年的禁,对他招手笑:“雪昼,来,我教你怎么做樱桃酿。”
身上的禁制解了,他这才拖着酸软僵硬的身体摇摇晃晃走过来。
酿酒是不能心急的。
果子要拣了又拣,不可全熟,不可溃烂,九成熟为佳。
所用的器具不能含金带铁,于是他又不得不去后山取竹,一点点打磨成可用的工具。
做完了,又要卫缙仔仔细细检查每一道工序,他点了头才算过关。
樱桃酿的比例也要严格把控,果子每三斗,蜂蜜就要一斗,用楮皮纸盖着,糊泥后以青石覆盖,埋在洞府前小溪边的树下。
比起这些步骤,更漫长的是等待,一坛酒至少要等百日后才能启坛。
这等待的过程中,每日路过树下,会心有所感地望着那一块土地。
闲来无事,会不自觉绕着那里转来转去,注意力全都放在上面,也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到收获那一日,和卫缙一起把它挖出来,再启封。
若是某一坛酿得特别好喝,卫缙会夸他,还会赏赐给他各种漂亮珍贵的东西。
久而久之,雪昼早已分不清,自己酿酒究竟是为了心静,还是为了那讨赏的习性。
然则,卫缙是从不吝夸奖的,他会用一切雪昼爱听的话来夸他。
这样的樱桃酿,雪昼做了一坛又一坛,又在充满期待的等待中忘记了寻死与破坏。
他时常幻想着能马上闻到成熟的果酒香,也在这日复一日的修炼中渐渐心静下来,同卫缙手中那支反复精雕细琢的小竹杯一般,最终变成一件无可挑剔的成品。
待到出关那日,成为他身边最耀眼夺目的杀器。
第11章
大总管尚不知宁亲王早已将这独门酿制绝技传授给了雪昼,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先太上皇与先皇太后的爱情故事。
雪昼的目光早已游移到别处。
他是卫缙的扇子,说起来,这折扇也是卫氏的宝物,同这小筑中的珍品同宗同源。
大总管顺着他目光看去,还以为他对角落里那副画感兴趣,顿时叹道:“哎呀,小仙师真是慧眼识珠,一下子就看中了一件了不得的瑰宝!”
他走上前去,命小侍们熄了几盏灯烛,小心翼翼揭开盖着的布,一幅画卷展现在雪昼眼前。
“这幅九酝宴太子娶亲图所述的正是先太上皇还是皇储时的故事,那年在九酝宴之上,他一眼就相中了先皇太后,两人大婚后也是恩恩爱爱,琴瑟和鸣。”
“先太上皇唯有两子,除先皇外便是宁亲王,这两子都生得肖似母亲,也都是聪明伶俐的性格。”随后,大总管便讲起他们幼时的趣事。
雪昼听得入神,兴起时问道:“不知这里可有衔山君的画作?”
“这……”大总管为难道,“宁亲王没长成少年便被天授宗主看中,带去天授山了,少时倒常回来看望,自先太上皇与皇太后撒手人寰,便鲜少回宫了,故而,宁亲王留下的墨宝并不多。”
雪昼略有遗憾,不过能在这里听到衔山君的家事,也不算全无收获。
祁徵对皇室都发生过什么兴趣全无,他早就退到一旁百无聊赖地挑宝物玩儿了。
门外,几个文官正捧着书卷匆忙路过,陆陆续续向不远处的小阁走去。
祁徵拍了拍小侍的肩:“这些人是去做什么的?”
“应是去翰林院的,”小侍惊慌道,“这是陛下唤去的第四拨文官了,听说今天早朝时,宁亲王得了陛下一个赏,想来是与这事有关。”
祁徵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与此同时,翰林院,藏书阁内。
熏烟袅袅,一室清雅。
卫缙坐在堂中正首位置,望着台下数张案几前奋笔疾书的文官们,懒洋洋饮了口茶,鼓励道:“各位阁老、大人们,都加把劲啊。”
皇帝坐在侧位,一脸便秘的表情。
不多时,门又叫人推开了,几个神色匆匆的文官哗啦啦入内跪下。
“拜见陛下,宁亲王。”
“快快请起,”卫缙先皇帝一步开口,拍拍手道,“来人,快给几位大人摆上桌椅!”
新来的几人面面相觑,不安地坐下来,等着案前的宁亲王发话。
卫缙眯了眯眼,对着手上一份名单问:“纪大人曾在殿试中得先皇嘉奖,还得了个不错的名次,确有此事?”
“回殿下,正有此事,臣是当年的一甲第二名。”
“哦?原来是榜眼大人,失敬失敬。”
“张大人,你又是第几名?”
“……第一名。”
“又是一位状元,太好了。”
待卫缙一一问过,他才满意地点点头,睨了眼身侧:“皇帝,你来说吧。”
“是,皇叔。”
皇帝嘴角抽了抽,对众人道:“各位大人也看到了,先你们来的都已坐下,开始作答了。现在朕再重申一遍要求。”
“朕今日许诺皇叔,要封皇家私库中的四季阴阳折扇——也就是皇叔爱拿在手里的那一柄,为大卫传世至宝。”
哈?
啥情况?
文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现下便邀请朝中各位文采斐然的重臣,为这件传世至宝写一篇四六骈文,”皇帝伸出五根手指,“五百字。”
听起来有点荒谬,文官们顿觉头晕目眩。
皇帝继续道:“要求很简单,辞藻要华丽,内容要琅琅上口,最好可以供民间百姓口口相传,还不能与其他宝物撞设定,切忌千篇一律,要凸显出这把扇子的独一无二之处。”
“此文写好之后,朕可是答应皇叔要加盖玉玺,印往大卫各个郡州的,除大卫皇室外,任何人见了这件宝物,都要恭恭敬敬顶礼膜拜,能不能写出这篇传世佳作,就看在座的各位了!”
“…………………………”
长久的沉默。
皇帝扬扬下巴:“什么意思,难不成诸位有疑问?”
有人举手:“陛下,这折扇的名字就叫——”
说到一半,他似乎还有些难以启齿:“那个那个阴阳扇?”
“当然不,”卫缙打断,“本王的扇子名字很好听,叫雪昼。”
皇帝的嘴角又狠狠抽了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