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姚襄:“……”
他无言以对,唯扶额长叹而已。
话虽如此,苻融心里也清楚,自己说服对方的希望并不大。
这段时间,苻融留在前秦监国。
万朝观众都知道,天底下有两个著名的帝王家大冤种,麾下大将日后全部自立,称王称帝。
他们不是一般的皇帝,而是皇帝培训班的班主任。
一个是庄宗李存勖。
另一个,就是他哥苻坚。
苻融每天上朝,就看见那些天杀的姚氏慕容氏拓跋氏乞伏氏在眼前晃荡,真是闹心得很。
他唯恐哥哥回来之后,又被这一群人甜言蜜语蒙骗,留下一群天大的祸患。
于是灵机一动,快刀斩乱麻,把他们逗鲨了。
甚至还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理论依据。
特意去索要……划掉,去请出了太后诏书。
万朝观众:“……”
你这样左手右手地倒一遍,有意思吗!
还有谁不了解苟太后最疼爱幼子,送孩子出征,居然要三次出宫到灞上相送,依依不舍,灞桥边的烟柳都被你俩烦到了!
不管怎么说,苻融还是顺利地把造反之人都除去了,唯独留下了两个人。
这第一个呢,自然就是姚苌。
姚苌罪大恶极,无耻之至,其罪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处以极刑,就能够解决的。
苻融打算让姚苌走得很痛苦,不仅要杀人,还必须得诛心。
所以,特意邀请姚襄去行刑。
人性是很复杂的。
姚苌为人癫狂抽象,死前不忘给亡兄扣锅,这是真的。
但少年时一道在外征战,逢麻田之败,生死关头,姚襄的战马中流矢倒下,姚苌果断下马,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哥哥。
姚襄攥着缰绳,惊愕发问:“汝何以自免?”
姚苌道:“但令兄有济耳。”
这也是真的。
姚苌登基后,第一时间追尊亡兄为王,并在一次朝会上,坦然地告诉众臣:
“吾不如亡兄有四,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人望而畏之,一也。
“当十万之众,与天下争衡,望麾而进,前无横阵,二也。”
“温古知今,讲论道艺,驾驭英雄,收罗隽异,三也。”
“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四也。”
这确实也是真的。
所以,苻融觉得,对于姚苌这种坏得流脓的人来说。
可能唯有那早死的美强惨红玫瑰亡兄(大雾),才能真正对他造成心灵上的打击吧。
然而,姚襄并不这么认为。
他虽然对姚苌未来的所作所为感到很失望,不打算再见这个弟弟。
但“不闻不问”,和“亲手斩杀”是两码事。
再说了,这事最大的苦主是苻坚,又不是他。
他对前秦王朝虽然谈不上什么敌视,却也绝无太多好感,当即就果断回绝了苻融的提议。
苻融见事情谈崩了,不以为意。
反正就算姚襄不动手,他也能让姚苌死得很凄惨。
接下来,才是今日的重中之重。
“我带来了一个人,想让他见一见殿下,劝服他归顺大秦,为我王廷效命”,他淡淡道,语气带了一丝刻骨的凉意,“不臣服,就死。”
“此事无论成不成,都当大秦欠殿下一个人情。”
姚襄有点惊讶。
他注意到,苻融说的不是“我欠你”,而是“大秦欠你”。
看来这件事的级别非常高,已经被列入了国家战略。
“什么人如此重要?”
苻融缓缓说出了一个名字:“尹纬。”
这些天以来,万朝不少朝代都根据后世史书,展开了大清算。
但哪怕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有一类人是万万不能杀的。
哪怕ta犯了天大的错误,哪怕触犯天条,也会想方设法留下一命。甚至还得百般厚待,让ta尽快归心,予以重用。
这类人便是ssr。
历史上罕见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某一个领域天花板。
留下ta,可以源源不断为国家创造价值,远比杀了的贡献大。
尹纬就属于这种。
此人论罪,犹在姚苌之上。
未来作为姚苌的谋主,后秦开国丞相,可以说,姚苌的起兵、破敌、登基、弑君等一系列大事件,全都是他一手谋划。
新平佛寺,也正是此人在索要玉玺不得后,转头告诉姚苌,才有了那一条白绫之事。
然而,尹纬确实是个杰出、不可多得的良相。
苻坚死前对他有一句评论,认为此人堪比王猛:“卿,王景略之俦,宰相才也,而朕不知卿,宜其亡也。”
这都是陛下钦定的王景略之才了,能杀吗?
肯定不能啊!
武将们杀了也就杀了,反正苻秦宗室名将众多,小一辈的苻登等人培养一番,很快就能顶上来,独当一面。
但尹纬可没有替代品。
本来吧,苻融觉得,本方网开一线,留尹纬一条命,把他丢到中枢去,代行宰相事,也算是完美地物尽其用了。
什么?
你说让尹纬去中枢,那等王猛复活之后怎么办?
害,这还用思索吗,当然是尹纬当副手,努力帮忙为丞相分担政务啊!
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什么事都堆给丞相!
可不能再把丞相累死!
他想得很好,奈何尹纬完全不配合,宁可一死,也决不入仕前秦。
尹纬和他的天水尹氏,全都是姚襄旧部。
之前,苻坚也知道他们对姚襄死忠不可能为自己效命,所以干脆禁锢了天水尹氏一族,不许他们入仕。
这绝对是他为政期间,下过最严重的惩罚之一。
以宣昭帝一贯的宽容仁慈来看,就连敌国郡主都能舒舒服服地入朝为官,全员安然无恙,却独独和天水尹氏过不去。
由此可见,尹家确实是立场无比坚决,一腔忠贞只给了姚襄。
因为苻坚在战场上杀了姚襄的缘故,尹家对苻坚更是恨得十分深沉,一心想着复仇。
招揽了也是白招,所以苻坚一挥手,干脆把全族都禁了。
《晋书》记载,淝水之战爆发,尹纬听说前秦大败,第一反应就是“喜甚”,而后“向天再拜,既而流涕长叹”。
“喜甚”,自然是因为苻坚将死,秦国将亡,大仇得报。
“向天再拜”,拜的是故主姚襄的在天之灵。
“流涕长叹”,叹息于姚襄已经看不到斯人伏诛的那个时刻。
而后,尹纬连夜奔往关中,拥立故主的弟弟登基,揭开了乱世的又一页风起云涌。
苻融尝试了多次,尹纬的态度一点也没有软化,完全不愿意给朝廷效力。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归根结底,尹家的问题还是出在姚襄身上,他只好来找姚襄帮忙。
“他若不效命,只有死”,他告诫道,“以尹纬犯下的罪过,凌迟三千刀都不为过——你也不想看见他走向如此凄凉的结局吧?”
姚襄默然。
在他现在的时间线上,他还不认识尹纬,却仍旧为了这一段跨越数十载的坚贞情义而动容。
“好”,他轻声说,“我姑且一试。”
苻融在天幕评论区发了一条消息,当即,便有人开启传送门,把尹纬送了过来。
别人要从刘裕那里借用传送门,必须得签租赁协议。
但前秦位面要借用,却很简单,直接让王镇恶去。
王镇恶连知会一声都不必,直接嘻嘻一笑,扛了门就走。
刘裕对此习以为常。
这孩子一贯没大没小,随性惯了。
要是哪天对他突然客客气气,无比乖巧,一口一个「臣参见陛下」,那才可怕,刘裕甚至怀疑他想来国库偷钱了……
很快,姚襄见到了一位两鬓斑白的素衣文士。
他常年沉郁,落拓市井,故显得格外沧桑,眸光也如死灰槁木一般沉寂,唯独看见姚襄时,那双萧瑟的眸中忽然涌起了炽热的火光。
那是燃烧不息的心火,仿佛要将整个人也随之燃烧殆尽。
苻融关上门,将空间留给了这一对隔世君臣。
尹纬没有说话,只是默然看着年轻版本的故主。
姚襄眉目清亮,意气风发,是他数十年梦里不曾见过的少年模样。
“殿下风华如昔”,泪水从面颊上落下,他哽咽道,“臣却已老去。”
61
第61章
◎朱祁钰:封英王为英格兰之王◎
尹纬曾在梦中设想过很多次,倘若隔世经年,还能再重见旧君王,他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又做些什么。
然而,真到了此刻。
百感交集,俱归于无言,他只是静静地望着年少时的对方,觉得这已经很好很好,足慰平生了。
姚襄想,就这么干坐着也不是事啊。
他无言以对,唯扶额长叹而已。
话虽如此,苻融心里也清楚,自己说服对方的希望并不大。
这段时间,苻融留在前秦监国。
万朝观众都知道,天底下有两个著名的帝王家大冤种,麾下大将日后全部自立,称王称帝。
他们不是一般的皇帝,而是皇帝培训班的班主任。
一个是庄宗李存勖。
另一个,就是他哥苻坚。
苻融每天上朝,就看见那些天杀的姚氏慕容氏拓跋氏乞伏氏在眼前晃荡,真是闹心得很。
他唯恐哥哥回来之后,又被这一群人甜言蜜语蒙骗,留下一群天大的祸患。
于是灵机一动,快刀斩乱麻,把他们逗鲨了。
甚至还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理论依据。
特意去索要……划掉,去请出了太后诏书。
万朝观众:“……”
你这样左手右手地倒一遍,有意思吗!
还有谁不了解苟太后最疼爱幼子,送孩子出征,居然要三次出宫到灞上相送,依依不舍,灞桥边的烟柳都被你俩烦到了!
不管怎么说,苻融还是顺利地把造反之人都除去了,唯独留下了两个人。
这第一个呢,自然就是姚苌。
姚苌罪大恶极,无耻之至,其罪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处以极刑,就能够解决的。
苻融打算让姚苌走得很痛苦,不仅要杀人,还必须得诛心。
所以,特意邀请姚襄去行刑。
人性是很复杂的。
姚苌为人癫狂抽象,死前不忘给亡兄扣锅,这是真的。
但少年时一道在外征战,逢麻田之败,生死关头,姚襄的战马中流矢倒下,姚苌果断下马,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哥哥。
姚襄攥着缰绳,惊愕发问:“汝何以自免?”
姚苌道:“但令兄有济耳。”
这也是真的。
姚苌登基后,第一时间追尊亡兄为王,并在一次朝会上,坦然地告诉众臣:
“吾不如亡兄有四,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人望而畏之,一也。
“当十万之众,与天下争衡,望麾而进,前无横阵,二也。”
“温古知今,讲论道艺,驾驭英雄,收罗隽异,三也。”
“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四也。”
这确实也是真的。
所以,苻融觉得,对于姚苌这种坏得流脓的人来说。
可能唯有那早死的美强惨红玫瑰亡兄(大雾),才能真正对他造成心灵上的打击吧。
然而,姚襄并不这么认为。
他虽然对姚苌未来的所作所为感到很失望,不打算再见这个弟弟。
但“不闻不问”,和“亲手斩杀”是两码事。
再说了,这事最大的苦主是苻坚,又不是他。
他对前秦王朝虽然谈不上什么敌视,却也绝无太多好感,当即就果断回绝了苻融的提议。
苻融见事情谈崩了,不以为意。
反正就算姚襄不动手,他也能让姚苌死得很凄惨。
接下来,才是今日的重中之重。
“我带来了一个人,想让他见一见殿下,劝服他归顺大秦,为我王廷效命”,他淡淡道,语气带了一丝刻骨的凉意,“不臣服,就死。”
“此事无论成不成,都当大秦欠殿下一个人情。”
姚襄有点惊讶。
他注意到,苻融说的不是“我欠你”,而是“大秦欠你”。
看来这件事的级别非常高,已经被列入了国家战略。
“什么人如此重要?”
苻融缓缓说出了一个名字:“尹纬。”
这些天以来,万朝不少朝代都根据后世史书,展开了大清算。
但哪怕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有一类人是万万不能杀的。
哪怕ta犯了天大的错误,哪怕触犯天条,也会想方设法留下一命。甚至还得百般厚待,让ta尽快归心,予以重用。
这类人便是ssr。
历史上罕见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某一个领域天花板。
留下ta,可以源源不断为国家创造价值,远比杀了的贡献大。
尹纬就属于这种。
此人论罪,犹在姚苌之上。
未来作为姚苌的谋主,后秦开国丞相,可以说,姚苌的起兵、破敌、登基、弑君等一系列大事件,全都是他一手谋划。
新平佛寺,也正是此人在索要玉玺不得后,转头告诉姚苌,才有了那一条白绫之事。
然而,尹纬确实是个杰出、不可多得的良相。
苻坚死前对他有一句评论,认为此人堪比王猛:“卿,王景略之俦,宰相才也,而朕不知卿,宜其亡也。”
这都是陛下钦定的王景略之才了,能杀吗?
肯定不能啊!
武将们杀了也就杀了,反正苻秦宗室名将众多,小一辈的苻登等人培养一番,很快就能顶上来,独当一面。
但尹纬可没有替代品。
本来吧,苻融觉得,本方网开一线,留尹纬一条命,把他丢到中枢去,代行宰相事,也算是完美地物尽其用了。
什么?
你说让尹纬去中枢,那等王猛复活之后怎么办?
害,这还用思索吗,当然是尹纬当副手,努力帮忙为丞相分担政务啊!
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什么事都堆给丞相!
可不能再把丞相累死!
他想得很好,奈何尹纬完全不配合,宁可一死,也决不入仕前秦。
尹纬和他的天水尹氏,全都是姚襄旧部。
之前,苻坚也知道他们对姚襄死忠不可能为自己效命,所以干脆禁锢了天水尹氏一族,不许他们入仕。
这绝对是他为政期间,下过最严重的惩罚之一。
以宣昭帝一贯的宽容仁慈来看,就连敌国郡主都能舒舒服服地入朝为官,全员安然无恙,却独独和天水尹氏过不去。
由此可见,尹家确实是立场无比坚决,一腔忠贞只给了姚襄。
因为苻坚在战场上杀了姚襄的缘故,尹家对苻坚更是恨得十分深沉,一心想着复仇。
招揽了也是白招,所以苻坚一挥手,干脆把全族都禁了。
《晋书》记载,淝水之战爆发,尹纬听说前秦大败,第一反应就是“喜甚”,而后“向天再拜,既而流涕长叹”。
“喜甚”,自然是因为苻坚将死,秦国将亡,大仇得报。
“向天再拜”,拜的是故主姚襄的在天之灵。
“流涕长叹”,叹息于姚襄已经看不到斯人伏诛的那个时刻。
而后,尹纬连夜奔往关中,拥立故主的弟弟登基,揭开了乱世的又一页风起云涌。
苻融尝试了多次,尹纬的态度一点也没有软化,完全不愿意给朝廷效力。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归根结底,尹家的问题还是出在姚襄身上,他只好来找姚襄帮忙。
“他若不效命,只有死”,他告诫道,“以尹纬犯下的罪过,凌迟三千刀都不为过——你也不想看见他走向如此凄凉的结局吧?”
姚襄默然。
在他现在的时间线上,他还不认识尹纬,却仍旧为了这一段跨越数十载的坚贞情义而动容。
“好”,他轻声说,“我姑且一试。”
苻融在天幕评论区发了一条消息,当即,便有人开启传送门,把尹纬送了过来。
别人要从刘裕那里借用传送门,必须得签租赁协议。
但前秦位面要借用,却很简单,直接让王镇恶去。
王镇恶连知会一声都不必,直接嘻嘻一笑,扛了门就走。
刘裕对此习以为常。
这孩子一贯没大没小,随性惯了。
要是哪天对他突然客客气气,无比乖巧,一口一个「臣参见陛下」,那才可怕,刘裕甚至怀疑他想来国库偷钱了……
很快,姚襄见到了一位两鬓斑白的素衣文士。
他常年沉郁,落拓市井,故显得格外沧桑,眸光也如死灰槁木一般沉寂,唯独看见姚襄时,那双萧瑟的眸中忽然涌起了炽热的火光。
那是燃烧不息的心火,仿佛要将整个人也随之燃烧殆尽。
苻融关上门,将空间留给了这一对隔世君臣。
尹纬没有说话,只是默然看着年轻版本的故主。
姚襄眉目清亮,意气风发,是他数十年梦里不曾见过的少年模样。
“殿下风华如昔”,泪水从面颊上落下,他哽咽道,“臣却已老去。”
61
第61章
◎朱祁钰:封英王为英格兰之王◎
尹纬曾在梦中设想过很多次,倘若隔世经年,还能再重见旧君王,他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又做些什么。
然而,真到了此刻。
百感交集,俱归于无言,他只是静静地望着年少时的对方,觉得这已经很好很好,足慰平生了。
姚襄想,就这么干坐着也不是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