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多年后,王俭风神洒落,名冠京华,被宋明帝看中当女婿。
宋明帝觉得,东阳公主涉嫌巫蛊之事,怎么配跟自己当亲家,当即就准备开棺抛尸,把她从和王僧绰的合葬墓里清除出去。
王俭为了保下母亲的棺木,散发入宫,以死相请,终于让明帝改变了主意。
但心中的种子已然种下。
王俭虽然是双重外戚,文帝外孙,明帝女婿,却对于刘宋皇室没有任何归属感。
后来,遇见尚处于寒微之时的萧赜,一见如故,遂倾心许之,开创了新的王朝。
……
王筠绘声绘色,给同伴们讲着这个漫长的故事。
其实,他才说了一小半,后边王俭与齐武帝结为知己、君臣相得、缔造永明之治的故事,他还没说。
就在此时。
会客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东阳公主和王僧绰并肩走了出来,显然已经和谢安把事情谈妥。
小王俭坐在亲爹怀中,抱着一只毛绒绒的玩具布偶,正有一搭没一搭地玩它的毛毛。
“俭俭”,东阳公主把他接过来,轻笑,低头亲了亲小王俭白嫩的脸颊,“我们要走啦,等事情完成,再回来接你。”
“这段时间,你要好好听谢太傅的话,爱吃的糖果和糕点在包里,不能一口气吃太多,知道么?”
小王俭并不能听懂,但还是乖乖地点头,举起布偶,示意它也要。
东阳公主只好应他的要求,亲了一下那只玩具布偶。
小王俭高兴地笑了。
王僧绰望着这一幕,眸中漾开了无穷的暖意。
今生今世,所求最珍贵者,莫过于此。
他拍了拍一旁的少年萧赜,顺手递上一张清单:“宣远,照顾好俭俭。你自己也多保重。钱该花就花,事该惹就惹,小孩子就要朝气蓬勃一点,我们家从来不怕事。”
萧赜抿唇笑了:“谢谢王丞相。”
接过清单一看,上边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条照顾小王俭的注意事项,主打一个事无巨细,什么都有。
东阳公主把小王俭递给他,十分放心的样子。
书院众人看到这一幕,顿时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一齐将目光投向王筠。
王筠:???
都看我干什么,我也不理解!
王筠上前一步,和东阳公主打了个招呼。
“是小筠啊。”
东阳公主因为未来王僧虔收养了王俭的缘故,爱屋及乌,对王筠的态度十分友好,“你也随我们一起回大宋去罢,正好见一见你爷爷。”
王筠眨眨眼,说好。
一边压低声音,好奇地问:“武帝陛……”
王筠就出生在齐武帝的永明之治末年,算是赶上了黄金时代的尾声,一张嘴,就习惯性地喊出了帝号。
想想不对,又赶快改口:“萧……他……哎呀反正就是……”
眼看王筠的舌头都快打结了,东阳公主颇觉好笑:“想知道宣远在本朝经历了什么?”
“对对对”,王筠眼前一亮,他心中简直好奇得快要爆炸了!
这事比完颜承晖加入北府还震撼!
完颜承晖虽然来自金国皇室,但人家未来有燕京保卫战,相救百万生民的功德,而且和刘宋无冤无仇。
特事特办,亦在情理之中。
齐武帝就不一样了。
他对百姓来说是一代明君,对刘宋皇室来说,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
未来毫不留情地灭了刘宋宗室满门,无论长少,一个活口都没留。
啥,你说动手的分明是齐高帝萧道成,武帝他爹?
对此,王筠只能说,太天真了!
还有谁不知道,萧赜是历朝历代权力最盛的太子,没有之一!
萧道成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擅书法,精棋术,不懂军事。
开国打天下全靠萧赜掌兵,军中将领只服萧赜,却不服他。
登基之后,就连偶尔一次选拔人才不合意见,都要被大将军王敬则押送到东宫,给萧赜道歉。
何况屠杀前朝宗室这么大的事。
没有萧赜在后边点头首肯,他萧道成敢一个人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吗?
东阳公主作为咒杀亲爹的狠人,对所谓的宗室血缘毫不在乎。
刘氏全族的性命加起来,在她眼中,都没有自己的孩子王俭来得重要。
“杀人者,人恒杀之”,她淡淡道,“我那父皇弑兄杀弟,刘劭毒杀我而后又弑父,刘骏大肆屠杀手足,刘子业滥杀宗王极其欺压,明帝送亲兄弟的全族一起上路……大宋每隔三年五载,便有宗室互相屠戮,同室操戈,动辄起兵造反,血染石头城,彼何有亲情可言?”
说到底,东阳公主的人生经历让她深刻地意识到,宗亲关系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这天下除了已故的袁皇后,只有王僧绰与王俭,才是她真正的亲人。
“俭俭很喜欢宣远,这就够了。”
王筠不禁哑然。
回头看去,小王俭正攥着萧赜的手,高高兴兴地和小哥哥嘀咕着什么。
萧赜就像摆弄洋娃娃一样,把他端端正正地摆在桌子上,抱起手臂,一副凝神倾听的温和模样。
“这样……也很好”,半晌,王筠轻叹道。
《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是他的好朋友,最近在奉诏修史。
南齐的时光太短暂也太仓促了,明明是离他很近的时代,却只能到史书中寻觅传奇。
那传奇里,一声声说着——
少年时代的王俭遇见青年时代的萧赜,从此不辞霜雪,共赴万里江山。
南齐开国的时候,王俭只有二十五岁,却位列开国功臣之首,古来未有。
萧赜曾说:“诗云: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今亦天为我生俭也。”
凡朝野大事,“深委仗之,奏无不可。”
确然是上天的眷顾,才成全了这一对君臣与知己,他们的名字并排写在史书的这一页。
后人说:“武帝之委任王俭,宪章攸出,礼乐之盛,咸称永明。宰相得人,斯为美矣。”
又这般评价他们一起开创的盛世:“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哒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可惜,王俭死在了最风华灿烂的年纪。
他走后的许多年,萧赜是那样深切地思念着他:
“其契阔艰运,义重常怀,言寻悲切,不能自胜。痛矣奈何!往矣奈何!”
他这一死,仿佛将萧赜的一部分精气神也给带走了。
此后,随着豫章王、文惠太子的先后离世,萧赜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病终,永明这个文华璀璨的盛世也就彻底结束了。
永明,永明。
万事浮云,变幻如斯,谁又可真的「长为南山固,永与朝日明」?
世人总觉得,他们梁朝,是魏晋南北朝文化最锦绣灿烂的年代。
但王筠觉得,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不完全是这样的。
梁朝最杰出的一批文学家,都是齐武帝永明年间的旧人,或是他们指点过的门生晚辈。
永明年间的文坛盟主沈约,成了梁朝的开国宰相。
但同样杰出的谢脁与王融等人,却都永远埋葬在了永明。
王筠想起沈约曾对他说过:“自谢朓诸贤零落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绝,不谓疲暮,复逢于君。”
唉。
真想去沈约少年时、去永明年间看一看啊,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即便在那个时代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绝对、绝对——
不会逊色于谢脁!
王筠站在那里发呆了太久,众人都收拾好,准备启程了。
安乐公主嫌他挡路,伸手使劲推了推:“喂,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王筠下意识地说:“在想沈郎他的早死白月光的可替代性。”
安乐公主不禁肃然起敬,好一项滔天壮志!
果然,替身梗永不过时!
“如此说来”,陆云又拿出笔开始刷刷记录,“许多年以后,王俭为君,萧赜为臣,这不也是一种永明君臣吗,王筠你一直活到那个时候等着看就好了。”
众人神色古怪。
这是什么君臣换位,倒反天罡啊,还挺有道理的。
……
这一边,弑父组合已经在东阳公主的带领下出发了。
另一边,杀弟团队却很犹豫。
“唉”,姚襄叹息道,“不管怎么说,他就算再不好,那也是我的亲弟弟……”
坐在对面的阳平公苻融,顿时了然于心:“得加钱?”
姚襄无语,这根本就不是加钱的问题!
“我与他乃是血脉亲情,难以割舍,汝今朝让我去亲手斩杀他,于心何忍……”
苻融语气幽幽:“是啊,姚苌日后弑君,都不忘把责任推卸到死了二十年的你身上,确实是情深意重呢。”
宋明帝觉得,东阳公主涉嫌巫蛊之事,怎么配跟自己当亲家,当即就准备开棺抛尸,把她从和王僧绰的合葬墓里清除出去。
王俭为了保下母亲的棺木,散发入宫,以死相请,终于让明帝改变了主意。
但心中的种子已然种下。
王俭虽然是双重外戚,文帝外孙,明帝女婿,却对于刘宋皇室没有任何归属感。
后来,遇见尚处于寒微之时的萧赜,一见如故,遂倾心许之,开创了新的王朝。
……
王筠绘声绘色,给同伴们讲着这个漫长的故事。
其实,他才说了一小半,后边王俭与齐武帝结为知己、君臣相得、缔造永明之治的故事,他还没说。
就在此时。
会客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东阳公主和王僧绰并肩走了出来,显然已经和谢安把事情谈妥。
小王俭坐在亲爹怀中,抱着一只毛绒绒的玩具布偶,正有一搭没一搭地玩它的毛毛。
“俭俭”,东阳公主把他接过来,轻笑,低头亲了亲小王俭白嫩的脸颊,“我们要走啦,等事情完成,再回来接你。”
“这段时间,你要好好听谢太傅的话,爱吃的糖果和糕点在包里,不能一口气吃太多,知道么?”
小王俭并不能听懂,但还是乖乖地点头,举起布偶,示意它也要。
东阳公主只好应他的要求,亲了一下那只玩具布偶。
小王俭高兴地笑了。
王僧绰望着这一幕,眸中漾开了无穷的暖意。
今生今世,所求最珍贵者,莫过于此。
他拍了拍一旁的少年萧赜,顺手递上一张清单:“宣远,照顾好俭俭。你自己也多保重。钱该花就花,事该惹就惹,小孩子就要朝气蓬勃一点,我们家从来不怕事。”
萧赜抿唇笑了:“谢谢王丞相。”
接过清单一看,上边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条照顾小王俭的注意事项,主打一个事无巨细,什么都有。
东阳公主把小王俭递给他,十分放心的样子。
书院众人看到这一幕,顿时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一齐将目光投向王筠。
王筠:???
都看我干什么,我也不理解!
王筠上前一步,和东阳公主打了个招呼。
“是小筠啊。”
东阳公主因为未来王僧虔收养了王俭的缘故,爱屋及乌,对王筠的态度十分友好,“你也随我们一起回大宋去罢,正好见一见你爷爷。”
王筠眨眨眼,说好。
一边压低声音,好奇地问:“武帝陛……”
王筠就出生在齐武帝的永明之治末年,算是赶上了黄金时代的尾声,一张嘴,就习惯性地喊出了帝号。
想想不对,又赶快改口:“萧……他……哎呀反正就是……”
眼看王筠的舌头都快打结了,东阳公主颇觉好笑:“想知道宣远在本朝经历了什么?”
“对对对”,王筠眼前一亮,他心中简直好奇得快要爆炸了!
这事比完颜承晖加入北府还震撼!
完颜承晖虽然来自金国皇室,但人家未来有燕京保卫战,相救百万生民的功德,而且和刘宋无冤无仇。
特事特办,亦在情理之中。
齐武帝就不一样了。
他对百姓来说是一代明君,对刘宋皇室来说,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
未来毫不留情地灭了刘宋宗室满门,无论长少,一个活口都没留。
啥,你说动手的分明是齐高帝萧道成,武帝他爹?
对此,王筠只能说,太天真了!
还有谁不知道,萧赜是历朝历代权力最盛的太子,没有之一!
萧道成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擅书法,精棋术,不懂军事。
开国打天下全靠萧赜掌兵,军中将领只服萧赜,却不服他。
登基之后,就连偶尔一次选拔人才不合意见,都要被大将军王敬则押送到东宫,给萧赜道歉。
何况屠杀前朝宗室这么大的事。
没有萧赜在后边点头首肯,他萧道成敢一个人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吗?
东阳公主作为咒杀亲爹的狠人,对所谓的宗室血缘毫不在乎。
刘氏全族的性命加起来,在她眼中,都没有自己的孩子王俭来得重要。
“杀人者,人恒杀之”,她淡淡道,“我那父皇弑兄杀弟,刘劭毒杀我而后又弑父,刘骏大肆屠杀手足,刘子业滥杀宗王极其欺压,明帝送亲兄弟的全族一起上路……大宋每隔三年五载,便有宗室互相屠戮,同室操戈,动辄起兵造反,血染石头城,彼何有亲情可言?”
说到底,东阳公主的人生经历让她深刻地意识到,宗亲关系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这天下除了已故的袁皇后,只有王僧绰与王俭,才是她真正的亲人。
“俭俭很喜欢宣远,这就够了。”
王筠不禁哑然。
回头看去,小王俭正攥着萧赜的手,高高兴兴地和小哥哥嘀咕着什么。
萧赜就像摆弄洋娃娃一样,把他端端正正地摆在桌子上,抱起手臂,一副凝神倾听的温和模样。
“这样……也很好”,半晌,王筠轻叹道。
《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是他的好朋友,最近在奉诏修史。
南齐的时光太短暂也太仓促了,明明是离他很近的时代,却只能到史书中寻觅传奇。
那传奇里,一声声说着——
少年时代的王俭遇见青年时代的萧赜,从此不辞霜雪,共赴万里江山。
南齐开国的时候,王俭只有二十五岁,却位列开国功臣之首,古来未有。
萧赜曾说:“诗云: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今亦天为我生俭也。”
凡朝野大事,“深委仗之,奏无不可。”
确然是上天的眷顾,才成全了这一对君臣与知己,他们的名字并排写在史书的这一页。
后人说:“武帝之委任王俭,宪章攸出,礼乐之盛,咸称永明。宰相得人,斯为美矣。”
又这般评价他们一起开创的盛世:“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哒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可惜,王俭死在了最风华灿烂的年纪。
他走后的许多年,萧赜是那样深切地思念着他:
“其契阔艰运,义重常怀,言寻悲切,不能自胜。痛矣奈何!往矣奈何!”
他这一死,仿佛将萧赜的一部分精气神也给带走了。
此后,随着豫章王、文惠太子的先后离世,萧赜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病终,永明这个文华璀璨的盛世也就彻底结束了。
永明,永明。
万事浮云,变幻如斯,谁又可真的「长为南山固,永与朝日明」?
世人总觉得,他们梁朝,是魏晋南北朝文化最锦绣灿烂的年代。
但王筠觉得,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不完全是这样的。
梁朝最杰出的一批文学家,都是齐武帝永明年间的旧人,或是他们指点过的门生晚辈。
永明年间的文坛盟主沈约,成了梁朝的开国宰相。
但同样杰出的谢脁与王融等人,却都永远埋葬在了永明。
王筠想起沈约曾对他说过:“自谢朓诸贤零落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绝,不谓疲暮,复逢于君。”
唉。
真想去沈约少年时、去永明年间看一看啊,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即便在那个时代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绝对、绝对——
不会逊色于谢脁!
王筠站在那里发呆了太久,众人都收拾好,准备启程了。
安乐公主嫌他挡路,伸手使劲推了推:“喂,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王筠下意识地说:“在想沈郎他的早死白月光的可替代性。”
安乐公主不禁肃然起敬,好一项滔天壮志!
果然,替身梗永不过时!
“如此说来”,陆云又拿出笔开始刷刷记录,“许多年以后,王俭为君,萧赜为臣,这不也是一种永明君臣吗,王筠你一直活到那个时候等着看就好了。”
众人神色古怪。
这是什么君臣换位,倒反天罡啊,还挺有道理的。
……
这一边,弑父组合已经在东阳公主的带领下出发了。
另一边,杀弟团队却很犹豫。
“唉”,姚襄叹息道,“不管怎么说,他就算再不好,那也是我的亲弟弟……”
坐在对面的阳平公苻融,顿时了然于心:“得加钱?”
姚襄无语,这根本就不是加钱的问题!
“我与他乃是血脉亲情,难以割舍,汝今朝让我去亲手斩杀他,于心何忍……”
苻融语气幽幽:“是啊,姚苌日后弑君,都不忘把责任推卸到死了二十年的你身上,确实是情深意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