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完颜承晖也是如此。
二人都凭借自己的努力,保护了许多汉家百姓,那么,被认定是汉人也未尝不可。
也有观众反对,或曰,一个人的民族构成,不应该看是不是混血,而是看父系种族。
或曰,还是更应该看母系血统。
比如,晋明帝司马绍的父亲牛睿是汉人,母亲荀氏是鲜卑人,司马绍被王敦唤作“黄须鲜卑儿”。
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父亲高欢是渤海高氏的汉人,母亲娄昭君是鲜卑人,高澄被侯景称为“鲜卑小儿。”
更有人认为,民族这种事,只存在有和没有的区别,但凡体内有一滴本族的血,就可以被认定是本族人。
甚至,还有一些观众觉得,具不具备汉人血统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思想上怎么想的,有没有精神上的民族身份认同。
李存勖也不是汉人,照样可以气吞万里,中兴大唐,成为天下之主。
反面案例比如石敬瑭。
虽然他是个纯纯的沙陀胡人,但既然在中原称帝,损害中原利益,出卖了燕云十六州,那他就是「汉奸」。
并不会因为他没有汉人血统,就能逃脱道德谴责和千秋法网了。
总而言之。
吃瓜观众在评论区吵成一团,话题早就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
蒋琬看了半天,发现众人吵归吵,但对完颜承晖的态度却很一致。
那就是赞美,以及推崇备至!
通篇刷到底,竟然没有一个人骂他。
哪怕就是最激进的、成天对异族胡虏骂骂咧咧的船山先生王夫之,都捏着鼻子,当众承认了一句此人不错。
蒋琬满心疑惑:真这么玄乎?
快让我看看!
这一次,东阳公主和王僧绰,还带来了一位名叫萧赜的少年。
乃是夫妇俩,特意给小王俭选择的玩伴。
蒋琬给萧赜做了登记,虽觉得这名字有几分耳熟,但想了好一会,也没反应过来到底是谁。
挥挥手,叫了个下属过来,便送他们进去了。
现在的年轻人感情真好啊,走路还一直牵着手、十指相扣呢。
蒋琬看着二人的背影,神色冷漠,觉得自己又猛猛干了一顿狗粮。
一看名单,老师学生基本都到全了。
最后,他给来自大明洪武位面的太子朱标、燕王朱棣二人,完成了登记,便圆满结束了这次接待任务。
点开天幕文件,开始阅读脱脱的《金史.完颜承晖传》。
……
完颜承晖出生于金海陵王天德元年。
这一年,放在南宋,是绍兴十九年。
和他同时代的各个名人里边,宋孝宗赵昚二十二,陆游二十五,辛弃疾刚满九岁,还在跟着爷爷辛赞,在北方燕赵之地到处观光溜达。
完颜承晖的家世很不一般。
爷爷郓王,是完颜阿骨打的幼弟兼宗室宰相,父亲亦是当世名将,走了技术流路线,负责在中都造船,收编降将徐文的水师,日夜操练。
所以,他生而贵富,可谓什么都有了。
虽然得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烦恼.jpg
不过呢,完颜承晖从小就表现得和别的金国宗室子弟不一样。
也许是因为生母早逝的缘故,他懂事得很早,生性安然恬静,不爱动弹,更不喜欢习武。
当别的宗室在外边校场上骑马练箭、奔逐撒欢的时候,他在家里闭门读书。
当别的宗室开始到了打猎的年纪,忙于呼鹰嗾犬、野游畋猎的时候,他在家里专心练琴。
当别的宗室从军厮杀,跃跃欲试,想要南下侵宋、西征平夏大赚一笔岁币和战争财的时候,他在家里……挂上了苏轼的画像。
“此人真是我的隔世之友啊”,小完颜承晖信誓旦旦地说,“我以后定要成为东坡先生这样博学多才、什么都懂的人!”
迎接他的,是亲爹的马鞭。
他爹完颜郑家,属于典型的女真好战武人,王朝的强硬派,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一点都不肖己,会是这副模样。
亲爹暴跳如雷,觉得孩子长歪了,要把他拎出去狠狠收拾一番,强行掰回正途。
不过,还没等他正式开始摧残小完颜承晖,他就死了。
十岁的完颜承晖,作为独生子,含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亿万贯家财,一跃成为了燕京最炙手可热的新星。
然后……
继续闭关读书。
吃瓜观众无从得知,他究竟读了什么书。
不过,从他后来的事迹来看,他明显不是那种一心只读经史的迂腐之人。
民生农术类的书籍他看,音乐书画类的他也翻阅,各类宗教典籍,他同样可以倒背如流。
此外,他还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可以和从中西亚来的使者,熟练交谈。
海陵王之后,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代。
金世宗作为一个坚定的女真主义者,一向反对汉化,提倡回归女真的血气尚武之风,自然不可能欣赏爱读书、爱汉学的完颜承晖。
终金世宗一朝,完颜承晖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
不过,他和皇太孙完颜璟的关系却很好,是东宫座上宾,交谊甚笃。
这大约是因为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完颜璟博览群书,酷爱汉文诗词与书画,写得一手优雅绝伦的瘦金体。
然而,治国能力实在是令人皱眉,乃是天生的祸国小能手,一度被野史杂谈认定是李煜转世。
无端被cue的李煜:???
有意思吗,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
当世宗驾崩,完颜璟登基,完颜承晖作为东宫旧友,立刻成为了天子近臣,一时春风得意。
他走的是文官路线,所以去了御史台。
不过,很快,完颜璟就对这位旧友不满了起来。
因为完颜承晖实在是太能“惹事”了!
盖因他心性正直,总有一种慨然以天下事为己任,见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遇见不平,什么都要管一下。
陛下要提拔官员?此人乃庸碌之才,窃据高位,臣不许!
陛下半夜要开宫门诏人?夜深人静,中都居民都睡了,怎么可以打扰呢,臣不许,且在外面等一个晚上!
陛下宠爱的宦官到我这里索要贿赂,求金银乐妓?不可能的事,臣两袖清风,居家寒素,一毛钱都不会给的!
宰相徒单镒的外甥尸位素餐,还想破例求提拔?做梦,我将每日上书,直到把他彻底罚下去为之!
贵妃的哥哥李仁惠与百姓争种水稻,侵占良田,还写信让我通融一下?呵呵,我直接把他抓起来暴打!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凡是陛下想做的事,凡是我认为不对的,我都要刚直进言,给他说道一二!
完颜璟:“……”
踏马的,好烦啊,唐朝的魏征老头都不见得有他这么能啰嗦!
他本就不是一个虚怀纳谏的明君,加上完颜承晖立身正直,得罪过一大堆人,这些贵妃、宦官等联合起来,吹枕头风的吹枕头风,上书的上书。
于是,完颜承晖就惨了。
屡遭贬斥,先后来到了利涉、咸平、临潢、辽海军、北京路、大兴府等地,漂泊在外,凡三十余年。
完颜承晖神色平静,收拾包裹上路了。
在他心目中,这就和偶像苏轼的被贬一样。
也许,经历政治生涯的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乃是他们这些天才的宿命吧(大雾)。
那些立志害他的人万万没想到,这三十年岁月,不仅没令他沉沦,反而还成全了他。
完颜承晖每到一处,都推行善政,捕盗安民,致使豪猾屏息,乱贼绝迹。
这也让他的声望无比崇高,每到一处,都有百姓夹道相迎;每离开一处,当地居民都挥泪送别。
故事到了这里,也只是一个稍有些作为的清官良吏的故事。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
以后,史书上可能会多一个金国版本的“海瑞”,或者是一个唠唠叨叨、但不为君王所用、郁郁不得志版本的“魏征”。
但蒙古兵来了。
……
金国的君主,已经从完颜璟,换到了卫绍王,又变成政变上位的金宣宗完颜珣。
唯一不变的。
是他们面对蒙古大军,宗室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丢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被摧毁了一处又一处的防线。
贞祐二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兵围城,欲一举荡平燕京。
金宣宗万般震恐,传令四方军队,大举入援京师。
他还想到了声望甚高的完颜承晖,顿时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召其入京,拜尚书右丞。
完颜承晖这时正在知沧州,从沧州入京的这一路,烽烟四起,时不时就有元兵出没,是一条九死一生的险途。
二人都凭借自己的努力,保护了许多汉家百姓,那么,被认定是汉人也未尝不可。
也有观众反对,或曰,一个人的民族构成,不应该看是不是混血,而是看父系种族。
或曰,还是更应该看母系血统。
比如,晋明帝司马绍的父亲牛睿是汉人,母亲荀氏是鲜卑人,司马绍被王敦唤作“黄须鲜卑儿”。
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父亲高欢是渤海高氏的汉人,母亲娄昭君是鲜卑人,高澄被侯景称为“鲜卑小儿。”
更有人认为,民族这种事,只存在有和没有的区别,但凡体内有一滴本族的血,就可以被认定是本族人。
甚至,还有一些观众觉得,具不具备汉人血统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思想上怎么想的,有没有精神上的民族身份认同。
李存勖也不是汉人,照样可以气吞万里,中兴大唐,成为天下之主。
反面案例比如石敬瑭。
虽然他是个纯纯的沙陀胡人,但既然在中原称帝,损害中原利益,出卖了燕云十六州,那他就是「汉奸」。
并不会因为他没有汉人血统,就能逃脱道德谴责和千秋法网了。
总而言之。
吃瓜观众在评论区吵成一团,话题早就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
蒋琬看了半天,发现众人吵归吵,但对完颜承晖的态度却很一致。
那就是赞美,以及推崇备至!
通篇刷到底,竟然没有一个人骂他。
哪怕就是最激进的、成天对异族胡虏骂骂咧咧的船山先生王夫之,都捏着鼻子,当众承认了一句此人不错。
蒋琬满心疑惑:真这么玄乎?
快让我看看!
这一次,东阳公主和王僧绰,还带来了一位名叫萧赜的少年。
乃是夫妇俩,特意给小王俭选择的玩伴。
蒋琬给萧赜做了登记,虽觉得这名字有几分耳熟,但想了好一会,也没反应过来到底是谁。
挥挥手,叫了个下属过来,便送他们进去了。
现在的年轻人感情真好啊,走路还一直牵着手、十指相扣呢。
蒋琬看着二人的背影,神色冷漠,觉得自己又猛猛干了一顿狗粮。
一看名单,老师学生基本都到全了。
最后,他给来自大明洪武位面的太子朱标、燕王朱棣二人,完成了登记,便圆满结束了这次接待任务。
点开天幕文件,开始阅读脱脱的《金史.完颜承晖传》。
……
完颜承晖出生于金海陵王天德元年。
这一年,放在南宋,是绍兴十九年。
和他同时代的各个名人里边,宋孝宗赵昚二十二,陆游二十五,辛弃疾刚满九岁,还在跟着爷爷辛赞,在北方燕赵之地到处观光溜达。
完颜承晖的家世很不一般。
爷爷郓王,是完颜阿骨打的幼弟兼宗室宰相,父亲亦是当世名将,走了技术流路线,负责在中都造船,收编降将徐文的水师,日夜操练。
所以,他生而贵富,可谓什么都有了。
虽然得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烦恼.jpg
不过呢,完颜承晖从小就表现得和别的金国宗室子弟不一样。
也许是因为生母早逝的缘故,他懂事得很早,生性安然恬静,不爱动弹,更不喜欢习武。
当别的宗室在外边校场上骑马练箭、奔逐撒欢的时候,他在家里闭门读书。
当别的宗室开始到了打猎的年纪,忙于呼鹰嗾犬、野游畋猎的时候,他在家里专心练琴。
当别的宗室从军厮杀,跃跃欲试,想要南下侵宋、西征平夏大赚一笔岁币和战争财的时候,他在家里……挂上了苏轼的画像。
“此人真是我的隔世之友啊”,小完颜承晖信誓旦旦地说,“我以后定要成为东坡先生这样博学多才、什么都懂的人!”
迎接他的,是亲爹的马鞭。
他爹完颜郑家,属于典型的女真好战武人,王朝的强硬派,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一点都不肖己,会是这副模样。
亲爹暴跳如雷,觉得孩子长歪了,要把他拎出去狠狠收拾一番,强行掰回正途。
不过,还没等他正式开始摧残小完颜承晖,他就死了。
十岁的完颜承晖,作为独生子,含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亿万贯家财,一跃成为了燕京最炙手可热的新星。
然后……
继续闭关读书。
吃瓜观众无从得知,他究竟读了什么书。
不过,从他后来的事迹来看,他明显不是那种一心只读经史的迂腐之人。
民生农术类的书籍他看,音乐书画类的他也翻阅,各类宗教典籍,他同样可以倒背如流。
此外,他还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可以和从中西亚来的使者,熟练交谈。
海陵王之后,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代。
金世宗作为一个坚定的女真主义者,一向反对汉化,提倡回归女真的血气尚武之风,自然不可能欣赏爱读书、爱汉学的完颜承晖。
终金世宗一朝,完颜承晖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
不过,他和皇太孙完颜璟的关系却很好,是东宫座上宾,交谊甚笃。
这大约是因为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完颜璟博览群书,酷爱汉文诗词与书画,写得一手优雅绝伦的瘦金体。
然而,治国能力实在是令人皱眉,乃是天生的祸国小能手,一度被野史杂谈认定是李煜转世。
无端被cue的李煜:???
有意思吗,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
当世宗驾崩,完颜璟登基,完颜承晖作为东宫旧友,立刻成为了天子近臣,一时春风得意。
他走的是文官路线,所以去了御史台。
不过,很快,完颜璟就对这位旧友不满了起来。
因为完颜承晖实在是太能“惹事”了!
盖因他心性正直,总有一种慨然以天下事为己任,见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遇见不平,什么都要管一下。
陛下要提拔官员?此人乃庸碌之才,窃据高位,臣不许!
陛下半夜要开宫门诏人?夜深人静,中都居民都睡了,怎么可以打扰呢,臣不许,且在外面等一个晚上!
陛下宠爱的宦官到我这里索要贿赂,求金银乐妓?不可能的事,臣两袖清风,居家寒素,一毛钱都不会给的!
宰相徒单镒的外甥尸位素餐,还想破例求提拔?做梦,我将每日上书,直到把他彻底罚下去为之!
贵妃的哥哥李仁惠与百姓争种水稻,侵占良田,还写信让我通融一下?呵呵,我直接把他抓起来暴打!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凡是陛下想做的事,凡是我认为不对的,我都要刚直进言,给他说道一二!
完颜璟:“……”
踏马的,好烦啊,唐朝的魏征老头都不见得有他这么能啰嗦!
他本就不是一个虚怀纳谏的明君,加上完颜承晖立身正直,得罪过一大堆人,这些贵妃、宦官等联合起来,吹枕头风的吹枕头风,上书的上书。
于是,完颜承晖就惨了。
屡遭贬斥,先后来到了利涉、咸平、临潢、辽海军、北京路、大兴府等地,漂泊在外,凡三十余年。
完颜承晖神色平静,收拾包裹上路了。
在他心目中,这就和偶像苏轼的被贬一样。
也许,经历政治生涯的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乃是他们这些天才的宿命吧(大雾)。
那些立志害他的人万万没想到,这三十年岁月,不仅没令他沉沦,反而还成全了他。
完颜承晖每到一处,都推行善政,捕盗安民,致使豪猾屏息,乱贼绝迹。
这也让他的声望无比崇高,每到一处,都有百姓夹道相迎;每离开一处,当地居民都挥泪送别。
故事到了这里,也只是一个稍有些作为的清官良吏的故事。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
以后,史书上可能会多一个金国版本的“海瑞”,或者是一个唠唠叨叨、但不为君王所用、郁郁不得志版本的“魏征”。
但蒙古兵来了。
……
金国的君主,已经从完颜璟,换到了卫绍王,又变成政变上位的金宣宗完颜珣。
唯一不变的。
是他们面对蒙古大军,宗室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丢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被摧毁了一处又一处的防线。
贞祐二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兵围城,欲一举荡平燕京。
金宣宗万般震恐,传令四方军队,大举入援京师。
他还想到了声望甚高的完颜承晖,顿时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召其入京,拜尚书右丞。
完颜承晖这时正在知沧州,从沧州入京的这一路,烽烟四起,时不时就有元兵出没,是一条九死一生的险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