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这几天我都在想,老天爷让我失忆到底是可怜我,还是为了惩罚我!我没用……直到现在我都记不起任何事情……”
行李箱来来回回牵扯,滚轮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摩擦音。宋年鼻子一酸,掉下眼泪,他用力将行李箱推向方静淞。
“难不成你还要检查一下,看我有没有偷拿走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吗?”宋年委屈得扁了扁嘴,“你搜好了,要我给你打开吗?”
行李箱狠狠撞到方静淞的腿,他微微蹙眉,看着宋年蹲下身,一手擦眼泪一手打开行李箱的锁。
行李箱大开躺在地板上,里面的衣物和书本被宋年翻乱,他边哭边说:“看见了吗,都是我自己的东西……”他不是骗子,不是小偷,不是卑劣的omega。
有什么东西像紧绷的弦,轻轻在方静淞的脑子里断裂了,那东西发出“biu”的一声从他血液流窜至心口。
紧接着一股温热的、苦涩的、像眼泪一样的东西,包裹住方静淞的心脏。
他无措地站在原地,看着宋年哭着将行李箱合上,看着宋年没有回头的拖着行李箱走出门。
看着宋年彻底地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第72章 意外
覃水稚家教的地点在南区,这片区集中了联邦的大部分人口,占地面积比其他几区都要大,中产阶级占比接近一半,联邦最大的贫民窟就在这里,身为普通人卷生卷死。
早晚高峰路上随处可见的匆忙挤地铁和公交的白领、每隔两个街区就是另一番光景的基础设施,每一样都昭示了该地区明显的贫富差距。
像覃水稚这种凭借绝对领先的成绩考进首都大学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并不能因此一劳永逸,每学期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即便有“首都大学法学院学生”这个名牌加身,在有钱人云集的首都也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家教工作。那些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早在自己的子女出生前便为他们定制好了一切,包括教育。
覃水稚不在那些眼高于顶的有钱人身上浪费时间,她将自己的名校优势用在南区这些盼子成龙的父母身上,即便这意味着每天从家来到这儿需要赶接近两小时的地铁,她也甘之如饴。
好在父母体贴她,最近刚给她打了笔生活费,覃水稚得以在主家附近的租房市场看一看房子,最终确定了租住在青年公寓,水电费都很便宜,环境也相对可以。
短租的房子比长租的要贵三百块,本来覃水稚这两天在找合租室友想分担一下房租,但在听到宋年的家事后果断提议让人搬过来和她住。好姑娘热心肠,宋年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搬来第一天就付了五百块押金。
覃水稚不想收,还担心宋年搬出来身上应该没带多少钱。宋年卡里有小金库,不多但也有一万多,他已经很感谢覃水稚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予帮助,怕覃水稚真的不收钱,拿过对方的手机替人收了转账。
覃水稚也不扭捏,说:“那我晚上请你吃饭,顺便带你逛一逛周围,认识一下。”
家教晚上八点结束,覃水稚回来叫上宋年去吃夜宵,在一家附近的大排档吃烧烤,烟火气十足的街道,宋年在食客的嘈杂声中短暂忘记了心里的郁闷。
半瓶冰啤下肚,宋年才终于和覃水稚说出自己目前的处境,“水稚,我要是离婚了……你会怎么看?”
覃水稚本以为宋年只是和他的alpha吵个小架、冷战几天,没成想已经牵扯到离婚这么严重,她咬着滋滋冒油的烤五花,有点傻眼:“啥?你要离婚?还是你老公要离婚?”
宋年垂眼:“我不知道。”
无论是自己还是方静淞,宋年现在确实都不知道下一步的打算。
覃水稚看好友忧心忡忡的样子,只好安慰:“你先冷静两天,什么都别想,安心在我这儿住着。马路对面有家商场,就那儿,看见了吗?”
覃水稚用手里的烧烤签一指,“二层是餐饮区,三层是电影院,吃喝玩乐都有,你没事都可以逛逛,这附近物价也还好,散散心什么,等我周末休息我陪你去买画材。”
宋年感动:“谢谢你,水稚。”
“这有什么的,喏,小年你尝尝这个烤五花,可香了。”
搬出别墅的第一晚,宋年原以为自己会失眠,但他一夜睡得沉稳,乱七八糟的梦也没有再做。
醒来时枕边的手机里空无一条消息,水稚已经去上班了,桌上给他留了便利贴,叮嘱他出去锁好门,备用钥匙在冰箱顶上。
宋年简单做了早饭,吃完后开始打扫卫生,他里里外外将屋子都收拾了一遍,随后看了眼时间刚过九点。宋年决定出门走走,顺便去菜市场买点菜。
夏日早晨太阳就已经升得很高,在别墅区听不到的蝉鸣在这里随处可以听见,宋年走在街道路边的透水砖上,脚下是被风轻轻摇曳而晃动的斑驳树影。
宋年陷入短暂的只属于自己的宁静中,忙碌让他忘记了所有的不开心和纠结,在菜市场挑了新鲜的排骨和白萝卜,宋年又买了一些韭黄和鸡蛋,杂七杂八的都依样买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都是如此,宋年负责买菜做饭,晚上水稚兼职回来吃到热腾腾的晚饭喜笑颜开,两个出身孤儿院的孩子,明白有人陪着一起吃饭是多么温馨而不可得的事。
宋年厨艺一般,但覃水稚很会捧场,简单的家常菜也能夸出花来。宋年在每天的家务中找到乐趣,印证那句人“只要忙碌起来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不会想到了”。
只是在每晚入睡前,宋年还是习惯性点开手机聊天框。看着空荡荡的信箱和空荡荡的消息记录,宋年掩下内心的失望,翻过身闭上了眼睛。
已经搬过来一周,那天宋年买完菜路过花鸟市场时,看到一家花店前摆放着葱葱郁郁的盆栽,一直延伸到店门外。
店老板正在热情地给客人介绍手里的那盆新品种绣球,宋年扫眼看见门外摆放的一盆精神头很好的龟背竹。
他原地看了一会儿,直到店老板卖出那盆新品种绣球,走过来问他看中了哪一盆花。宋年指了指面前的龟背竹,老板立马笑说他眼光好:“阴阳叶,绿白交替的多好看。”
宋年不懂什么是阴阳叶,他只是觉得这盆龟背竹和别墅小阁楼上的那盆很像。
“龟背竹长出阴阳叶可是难得的,”老板感慨说,“有些植物变异后就会更加珍贵,比如龟背竹,喜欢的话我店里还有两盆,可以进来看看。”
宋年有些惊讶,他盯着面前葱郁的龟背竹叶子,最后讪笑着摇了摇头,“家里已经有一棵了。”
晚上,宋年第一次感到想家。他握着手机给管家发了个消息,提醒他记得给小阁楼上的那盆龟背竹浇水。
管家很快回复“好的”,五分钟后,又发来消息问他:“宋小先生,这一周你过得怎么样?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
宋年躺在床上看着消息框顿了下,房间里关了灯,从手机屏幕里照出的冷光映亮他柔和的眉眼,良久,宋年打字回道:“就快了。”
他不过是安慰管家,实际上自己都不确定什么时候回去。
宋年熄灭了手机屏幕。
介于管家前两条短信的间隔有五分钟,宋年并不知道,这也是管家拿着手机从房间赶到二楼书房的时间。
这一刻,别墅里灯光通明,二楼书房里点着橘黄色的护眼灯,方静淞坐在办公桌后,望着走进来的管家恭恭敬敬向他汇报的身影,方静淞表情莫测。
他觉得管家多此一举,更觉得管家擅自揣测他的心意,斥责的话停留在嘴边,脱口而出的一瞬间变成了含着倦意的轻问:“宋年……搬走多久了?”
“一个星期了。”管家回答。
“才一个星期吗……”方静淞摘下眼镜,靠着椅背揉了揉眼角。
身体疲惫,他的精神也不太好。他摆了下手,让管家先出去。
今天一早,新闻社放出了严议长在昨天去谬城的演讲途中遭遇暗杀的消息,幸运的是那枚子弹射偏只打中了严议长的秘书。
前后不超过二十四个小时,严议长的人比警方调查的速度更迅速,相关媒体已经在今天放出来暗杀势力的相关信息。
矛头指向曾经上过s级别通缉令的高科技罪犯003。
同时,因当日暗杀行动发生在谬城的天主教堂,警方在区域外的一节监控里锁定出一张模糊的脸。放大过后,确定为不久前从宝龙监狱转监途中消失的那名b级罪犯。
严议长此刻人还没从谬城回来,这位势在必得的候选人面对此次恶性事件大发雷霆,关于003和那个名唤袁照临的b级逃犯已经在今天中午上了悬赏通缉令。
方静淞关闭新闻社的网页浏览记录,让他警惕的不仅仅是这次暗杀行动的明目张胆,更是那张通缉令上酷似袁照临的脸。
南区,南区……宋年现在就在南区,方静淞不禁握紧了拳头。
行李箱来来回回牵扯,滚轮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摩擦音。宋年鼻子一酸,掉下眼泪,他用力将行李箱推向方静淞。
“难不成你还要检查一下,看我有没有偷拿走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吗?”宋年委屈得扁了扁嘴,“你搜好了,要我给你打开吗?”
行李箱狠狠撞到方静淞的腿,他微微蹙眉,看着宋年蹲下身,一手擦眼泪一手打开行李箱的锁。
行李箱大开躺在地板上,里面的衣物和书本被宋年翻乱,他边哭边说:“看见了吗,都是我自己的东西……”他不是骗子,不是小偷,不是卑劣的omega。
有什么东西像紧绷的弦,轻轻在方静淞的脑子里断裂了,那东西发出“biu”的一声从他血液流窜至心口。
紧接着一股温热的、苦涩的、像眼泪一样的东西,包裹住方静淞的心脏。
他无措地站在原地,看着宋年哭着将行李箱合上,看着宋年没有回头的拖着行李箱走出门。
看着宋年彻底地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第72章 意外
覃水稚家教的地点在南区,这片区集中了联邦的大部分人口,占地面积比其他几区都要大,中产阶级占比接近一半,联邦最大的贫民窟就在这里,身为普通人卷生卷死。
早晚高峰路上随处可见的匆忙挤地铁和公交的白领、每隔两个街区就是另一番光景的基础设施,每一样都昭示了该地区明显的贫富差距。
像覃水稚这种凭借绝对领先的成绩考进首都大学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并不能因此一劳永逸,每学期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即便有“首都大学法学院学生”这个名牌加身,在有钱人云集的首都也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家教工作。那些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早在自己的子女出生前便为他们定制好了一切,包括教育。
覃水稚不在那些眼高于顶的有钱人身上浪费时间,她将自己的名校优势用在南区这些盼子成龙的父母身上,即便这意味着每天从家来到这儿需要赶接近两小时的地铁,她也甘之如饴。
好在父母体贴她,最近刚给她打了笔生活费,覃水稚得以在主家附近的租房市场看一看房子,最终确定了租住在青年公寓,水电费都很便宜,环境也相对可以。
短租的房子比长租的要贵三百块,本来覃水稚这两天在找合租室友想分担一下房租,但在听到宋年的家事后果断提议让人搬过来和她住。好姑娘热心肠,宋年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搬来第一天就付了五百块押金。
覃水稚不想收,还担心宋年搬出来身上应该没带多少钱。宋年卡里有小金库,不多但也有一万多,他已经很感谢覃水稚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予帮助,怕覃水稚真的不收钱,拿过对方的手机替人收了转账。
覃水稚也不扭捏,说:“那我晚上请你吃饭,顺便带你逛一逛周围,认识一下。”
家教晚上八点结束,覃水稚回来叫上宋年去吃夜宵,在一家附近的大排档吃烧烤,烟火气十足的街道,宋年在食客的嘈杂声中短暂忘记了心里的郁闷。
半瓶冰啤下肚,宋年才终于和覃水稚说出自己目前的处境,“水稚,我要是离婚了……你会怎么看?”
覃水稚本以为宋年只是和他的alpha吵个小架、冷战几天,没成想已经牵扯到离婚这么严重,她咬着滋滋冒油的烤五花,有点傻眼:“啥?你要离婚?还是你老公要离婚?”
宋年垂眼:“我不知道。”
无论是自己还是方静淞,宋年现在确实都不知道下一步的打算。
覃水稚看好友忧心忡忡的样子,只好安慰:“你先冷静两天,什么都别想,安心在我这儿住着。马路对面有家商场,就那儿,看见了吗?”
覃水稚用手里的烧烤签一指,“二层是餐饮区,三层是电影院,吃喝玩乐都有,你没事都可以逛逛,这附近物价也还好,散散心什么,等我周末休息我陪你去买画材。”
宋年感动:“谢谢你,水稚。”
“这有什么的,喏,小年你尝尝这个烤五花,可香了。”
搬出别墅的第一晚,宋年原以为自己会失眠,但他一夜睡得沉稳,乱七八糟的梦也没有再做。
醒来时枕边的手机里空无一条消息,水稚已经去上班了,桌上给他留了便利贴,叮嘱他出去锁好门,备用钥匙在冰箱顶上。
宋年简单做了早饭,吃完后开始打扫卫生,他里里外外将屋子都收拾了一遍,随后看了眼时间刚过九点。宋年决定出门走走,顺便去菜市场买点菜。
夏日早晨太阳就已经升得很高,在别墅区听不到的蝉鸣在这里随处可以听见,宋年走在街道路边的透水砖上,脚下是被风轻轻摇曳而晃动的斑驳树影。
宋年陷入短暂的只属于自己的宁静中,忙碌让他忘记了所有的不开心和纠结,在菜市场挑了新鲜的排骨和白萝卜,宋年又买了一些韭黄和鸡蛋,杂七杂八的都依样买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都是如此,宋年负责买菜做饭,晚上水稚兼职回来吃到热腾腾的晚饭喜笑颜开,两个出身孤儿院的孩子,明白有人陪着一起吃饭是多么温馨而不可得的事。
宋年厨艺一般,但覃水稚很会捧场,简单的家常菜也能夸出花来。宋年在每天的家务中找到乐趣,印证那句人“只要忙碌起来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不会想到了”。
只是在每晚入睡前,宋年还是习惯性点开手机聊天框。看着空荡荡的信箱和空荡荡的消息记录,宋年掩下内心的失望,翻过身闭上了眼睛。
已经搬过来一周,那天宋年买完菜路过花鸟市场时,看到一家花店前摆放着葱葱郁郁的盆栽,一直延伸到店门外。
店老板正在热情地给客人介绍手里的那盆新品种绣球,宋年扫眼看见门外摆放的一盆精神头很好的龟背竹。
他原地看了一会儿,直到店老板卖出那盆新品种绣球,走过来问他看中了哪一盆花。宋年指了指面前的龟背竹,老板立马笑说他眼光好:“阴阳叶,绿白交替的多好看。”
宋年不懂什么是阴阳叶,他只是觉得这盆龟背竹和别墅小阁楼上的那盆很像。
“龟背竹长出阴阳叶可是难得的,”老板感慨说,“有些植物变异后就会更加珍贵,比如龟背竹,喜欢的话我店里还有两盆,可以进来看看。”
宋年有些惊讶,他盯着面前葱郁的龟背竹叶子,最后讪笑着摇了摇头,“家里已经有一棵了。”
晚上,宋年第一次感到想家。他握着手机给管家发了个消息,提醒他记得给小阁楼上的那盆龟背竹浇水。
管家很快回复“好的”,五分钟后,又发来消息问他:“宋小先生,这一周你过得怎么样?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
宋年躺在床上看着消息框顿了下,房间里关了灯,从手机屏幕里照出的冷光映亮他柔和的眉眼,良久,宋年打字回道:“就快了。”
他不过是安慰管家,实际上自己都不确定什么时候回去。
宋年熄灭了手机屏幕。
介于管家前两条短信的间隔有五分钟,宋年并不知道,这也是管家拿着手机从房间赶到二楼书房的时间。
这一刻,别墅里灯光通明,二楼书房里点着橘黄色的护眼灯,方静淞坐在办公桌后,望着走进来的管家恭恭敬敬向他汇报的身影,方静淞表情莫测。
他觉得管家多此一举,更觉得管家擅自揣测他的心意,斥责的话停留在嘴边,脱口而出的一瞬间变成了含着倦意的轻问:“宋年……搬走多久了?”
“一个星期了。”管家回答。
“才一个星期吗……”方静淞摘下眼镜,靠着椅背揉了揉眼角。
身体疲惫,他的精神也不太好。他摆了下手,让管家先出去。
今天一早,新闻社放出了严议长在昨天去谬城的演讲途中遭遇暗杀的消息,幸运的是那枚子弹射偏只打中了严议长的秘书。
前后不超过二十四个小时,严议长的人比警方调查的速度更迅速,相关媒体已经在今天放出来暗杀势力的相关信息。
矛头指向曾经上过s级别通缉令的高科技罪犯003。
同时,因当日暗杀行动发生在谬城的天主教堂,警方在区域外的一节监控里锁定出一张模糊的脸。放大过后,确定为不久前从宝龙监狱转监途中消失的那名b级罪犯。
严议长此刻人还没从谬城回来,这位势在必得的候选人面对此次恶性事件大发雷霆,关于003和那个名唤袁照临的b级逃犯已经在今天中午上了悬赏通缉令。
方静淞关闭新闻社的网页浏览记录,让他警惕的不仅仅是这次暗杀行动的明目张胆,更是那张通缉令上酷似袁照临的脸。
南区,南区……宋年现在就在南区,方静淞不禁握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