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玄英:“他喜欢孩子,我可以假称我怀了他的孩子。”
徐雁声从三人身后冒出:“师妹,你近来时常呕吐。你你你……不会真怀孕了吧?”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玄英的肚子,玄英咬牙切齿:“没怀!”
徐雁声:“那你吐什么?”
玄英:“我一路骑马赶过来,累得吐了!”
朱砂还是觉得不行:“他对你没有真心,一个莫须有的孩子,他怕是不会上当。”
方絮:“从长计议吧。”
说话的间隙,方絮的目光顺势落到罗荆身上:“师妹,他是谁?”
罗荆笑着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过所:“普通的生意人。”
徐雁声看着面前相貌有几分相似的两人,啧啧称奇:“你与罗君倒有些像。”
罗荆:“道长说笑了,我怎会有这般大的傻弟弟。”
罗刹:“……”
碍于其他人在场,罗刹咽下怒气,只愤恨地瞪了罗荆一眼。
说话间,有一个老妪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女童找来。
一见到方絮,她与女童便扑通跪下:“道长,求你行行好,救救我的女儿吧……”
徐雁声怕朱砂不知,小声道:“她是城中杀人案凶手秦越娘的母亲,来过几回了。”
方絮扶起一老一少:“章婆,我查过了,此案并非鬼族所为。”
章婆抬袖胡乱地抹着眼泪:“可她真的不是凶手。月奴,你来说,阿耶死的那一日,你看见了什么。”
女童脆生生开始说话:“那天,我听见脚步声,便躲到床底,想与阿耶阿娘玩捉迷藏。后来,阿耶阿娘带着一个高高的阿叔进房。我想钻出去,但是阿叔的脸特别吓人……”
她边说边哭,众人只能从她断断续续的话中,猜测秦越娘杀死季三郎的白日,曾有第三人出现。
而这个第三人,很高且相貌丑陋。
第129章 狰狞鬼(三)
◎“下面还有尸骨!”◎
章婆与女童哭得泣不成声。
方絮左右为难:“阿婆,我并非袖手旁观,而是月奴口中的阿叔,可能是越娘的同伙……”
章婆作势又要跪下,方絮弯腰拦住她:“我问过任刺史,此案人证物证俱在。越娘下月处斩,阿婆,你回家买一副棺木吧……”
年幼的女童不知“处斩”与“棺木”两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只知某日一觉醒来,从前躺在她身边的阿耶与阿娘,再未出现。每当她出门,总有人扔石子打她。她还手,却被人推倒在地。
从方絮口中听闻噩耗,章婆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地。
等勉强站稳,她牵走女童,一瘸一拐走向门口。
祖孙俩转身的瞬间,有金光一闪而过。
罗刹抬头看去,发现金光来自女童手腕上的手串。
其中一颗金闪闪的珠子,分明是纯金所制,还特别像罗嶷闲来无事做的小玩意。
思及此,他追上祖孙俩:“阿婆,你可否让我看看月奴的手串?”
章婆虽满肚疑团,但仍开口让外孙女撸起袖子伸手。
罗刹蹲下身,抬起女童的手腕,仔细辨别。
心中有了一个答案后,他唯恐自己看错,大声朝罗荆喊道:“罗大郎,你过来看。”
徐雁声慢慢觉出不对劲:“贤弟,你与罗君?”
罗荆:“是亲兄弟。”
一听罗荆是鬼,太一道众人纷纷拔剑。
罗荆不紧不慢掏出太一道的令牌:“姬天师亲自遣人送来的令牌。诸位,刀剑无眼,小心伤到手。”
方絮侧身一抬头,众人默契地收起剑。
罗荆背着手慢腾腾走过去,仅仅看了一眼,便疑惑地看向罗刹:“他那堆不值钱的玩意儿,到底送了多少人?”
朱砂走到罗刹身边:“怎么了?”
罗刹指着其中一颗小小的金珠子:“这是阿耶做的。不信你摸,上面有一个‘罗’字。”
朱砂半信半疑地摸上去。
珠子小,她着实摸了许久,才摸出刻在珠子上的那个“罗”字。
朱砂:“阿耶之物,怎会在她身上?”
章婆听得云里雾里,但听三人频频提到“阿耶”,以为三人怀疑月奴是小偷,赶忙解释道:“这是越娘与三郎之物,他们说是一个好人送的。”
罗荆抱着手:“他七年前,确实来过邕州。”
罗荆起身,继续问道:“那个好人,除了送给他们这颗金珠子,还送了什么?”
罗嶷一向大方,不可能只送人一颗金珠子。
闻言,章婆支支吾吾,再不肯说话。
罗荆看着她躲闪的神色,顿时恍然大悟:“秦越娘与季三郎做生意买宅子的钱,不是抢来的,而是他送的,对不对?”
章婆眉间泛起忧色:“越娘说,七年前,他们入山挖野菜,遇见一位迷路的好人。”
好人相貌好、脾气好、人更好。
秦越娘与季三郎不过顺路带他下山,好人却死活要塞给他们一包不值钱的东西。
他们原以为是野菜,结果一回家打开,才知是一包金珠子。
金珠子成色极佳,他们才卖了四分之一,便凑够买铺子与宅子的钱帛。
因担心剩下的金珠子招惹祸端,七年间,他们守口如瓶,不曾向外人提过一句。甚至上月官差追问,秦越娘也三缄其口。
从前是害怕露富不能说,如今却是不敢说。
秦越娘怕自己说了,那些本来属于他们的金珠子,便成了她与季三郎杀人劫财的铁证。
朱砂:“既然他们的泼天家财来自阿耶,那此案或许另有隐情。”
罗刹:“这案子,我接了。”
一瞬柳暗花明,章婆对着三人千恩万谢。
案子倒是接了,如何查案成了难题。
秦越娘残杀多人,民怨沸天,邕州官府严令任何人入狱探望。
方絮:“我试过以太一道的名义找任刺史,但他油盐不进,只说此案已结,秦越娘罪有应得。”
进不去大牢,便只能先去秦越娘杀夫的宅子与那处尸骨坑找线索。
章婆将月奴托付给方絮,自己则为三人带路。
秦越娘杀夫的宅子并不在城中,而在城外柳叶村。
章婆边走边说:“当日是三郎双亲的忌日,他们上山祭拜,将月奴独自留在老宅。”
临近日暮,钻进床底的月奴,透过床沿的缝隙,看到一个相貌丑陋的男子进房。
床底又闷又热,再加上她被吓得不轻,当即晕厥过去。
等她再次睁眼,已是翌日清晨。
屋子外闹哄哄一片,她吓得大叫,引来官差。
说话间,那间老宅到了。
秦越娘与季三郎七年前搬进城中,由于不舍老宅,便花钱雇人将老宅修缮一新,逢年过节会回来住几日。
因此案已结案,官差撤去,仅余门上两道封条
章婆带着他们走去后门,从后门进入宅中。
一个一进的小宅,两间厢房居东西,中间是堂屋,堂屋左右是伙房与东囿。
月奴晕倒在西厢房,而季三郎死在东厢房。
三人推门进去,只见房中各处,竟然全是干透的血手印。
章婆趴在门框上涕泗横流:“官府比对过,说血手印是越娘分尸后留的。”
三人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血手印较寻常男子手掌更小,明显是女子所留。
朱砂:“她用什么分尸?”
章婆:“是一把菜刀,握在昏迷不醒的越娘手中。”
朱砂诧异道:“昏迷不醒?”
章婆:“越娘患有迷症,夜里时常梦游,在房中走动。一旦犯病,便容易昏迷不醒,还记不住梦游时做了什么。”
秦越娘患有迷症一事,人尽皆知*。
也是因此,官府在拷问不出她杀人的动机后,断言她是梦游杀夫。
罗刹在房中转了一圈,并未闻到鬼炁:“尸骨坑在何处?”
章婆退到屋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山里。”
“等等……”朱砂迟疑地问出口,“照你之言,岂非她一个弱女子在短短四个时辰内,完成杀人分尸,又背着尸块上山这三件大事?”
罗荆:“我记得季三郎身材魁梧,起码有一百八十余斤。”
就算放血之后,季三郎的尸块少说也有一百余斤。
可秦越娘身形消瘦,如何背着尸块在山中来回跋涉?
章婆无奈摇头:“我也觉得不可能,可官府不信我。”
“走吧,去尸骨坑看看。”
三人走进山中,章婆在前带路。
路越走越偏,脚下的山道越来越崎岖难行。
还未走到尸骨坑,朱砂已累得喘气:“这案子,绝对有古怪。要么秦越娘天生神力不自知,要么有人帮忙,而且此人亦是力大无穷。”
山中闷热,章婆面色惨白,不宜再走动。
罗刹一边嘱咐她留在此处休息,一边蹲下身:“朱砂,前面的路不好走。你上来,我背你。”
徐雁声从三人身后冒出:“师妹,你近来时常呕吐。你你你……不会真怀孕了吧?”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玄英的肚子,玄英咬牙切齿:“没怀!”
徐雁声:“那你吐什么?”
玄英:“我一路骑马赶过来,累得吐了!”
朱砂还是觉得不行:“他对你没有真心,一个莫须有的孩子,他怕是不会上当。”
方絮:“从长计议吧。”
说话的间隙,方絮的目光顺势落到罗荆身上:“师妹,他是谁?”
罗荆笑着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过所:“普通的生意人。”
徐雁声看着面前相貌有几分相似的两人,啧啧称奇:“你与罗君倒有些像。”
罗荆:“道长说笑了,我怎会有这般大的傻弟弟。”
罗刹:“……”
碍于其他人在场,罗刹咽下怒气,只愤恨地瞪了罗荆一眼。
说话间,有一个老妪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女童找来。
一见到方絮,她与女童便扑通跪下:“道长,求你行行好,救救我的女儿吧……”
徐雁声怕朱砂不知,小声道:“她是城中杀人案凶手秦越娘的母亲,来过几回了。”
方絮扶起一老一少:“章婆,我查过了,此案并非鬼族所为。”
章婆抬袖胡乱地抹着眼泪:“可她真的不是凶手。月奴,你来说,阿耶死的那一日,你看见了什么。”
女童脆生生开始说话:“那天,我听见脚步声,便躲到床底,想与阿耶阿娘玩捉迷藏。后来,阿耶阿娘带着一个高高的阿叔进房。我想钻出去,但是阿叔的脸特别吓人……”
她边说边哭,众人只能从她断断续续的话中,猜测秦越娘杀死季三郎的白日,曾有第三人出现。
而这个第三人,很高且相貌丑陋。
第129章 狰狞鬼(三)
◎“下面还有尸骨!”◎
章婆与女童哭得泣不成声。
方絮左右为难:“阿婆,我并非袖手旁观,而是月奴口中的阿叔,可能是越娘的同伙……”
章婆作势又要跪下,方絮弯腰拦住她:“我问过任刺史,此案人证物证俱在。越娘下月处斩,阿婆,你回家买一副棺木吧……”
年幼的女童不知“处斩”与“棺木”两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只知某日一觉醒来,从前躺在她身边的阿耶与阿娘,再未出现。每当她出门,总有人扔石子打她。她还手,却被人推倒在地。
从方絮口中听闻噩耗,章婆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地。
等勉强站稳,她牵走女童,一瘸一拐走向门口。
祖孙俩转身的瞬间,有金光一闪而过。
罗刹抬头看去,发现金光来自女童手腕上的手串。
其中一颗金闪闪的珠子,分明是纯金所制,还特别像罗嶷闲来无事做的小玩意。
思及此,他追上祖孙俩:“阿婆,你可否让我看看月奴的手串?”
章婆虽满肚疑团,但仍开口让外孙女撸起袖子伸手。
罗刹蹲下身,抬起女童的手腕,仔细辨别。
心中有了一个答案后,他唯恐自己看错,大声朝罗荆喊道:“罗大郎,你过来看。”
徐雁声慢慢觉出不对劲:“贤弟,你与罗君?”
罗荆:“是亲兄弟。”
一听罗荆是鬼,太一道众人纷纷拔剑。
罗荆不紧不慢掏出太一道的令牌:“姬天师亲自遣人送来的令牌。诸位,刀剑无眼,小心伤到手。”
方絮侧身一抬头,众人默契地收起剑。
罗荆背着手慢腾腾走过去,仅仅看了一眼,便疑惑地看向罗刹:“他那堆不值钱的玩意儿,到底送了多少人?”
朱砂走到罗刹身边:“怎么了?”
罗刹指着其中一颗小小的金珠子:“这是阿耶做的。不信你摸,上面有一个‘罗’字。”
朱砂半信半疑地摸上去。
珠子小,她着实摸了许久,才摸出刻在珠子上的那个“罗”字。
朱砂:“阿耶之物,怎会在她身上?”
章婆听得云里雾里,但听三人频频提到“阿耶”,以为三人怀疑月奴是小偷,赶忙解释道:“这是越娘与三郎之物,他们说是一个好人送的。”
罗荆抱着手:“他七年前,确实来过邕州。”
罗荆起身,继续问道:“那个好人,除了送给他们这颗金珠子,还送了什么?”
罗嶷一向大方,不可能只送人一颗金珠子。
闻言,章婆支支吾吾,再不肯说话。
罗荆看着她躲闪的神色,顿时恍然大悟:“秦越娘与季三郎做生意买宅子的钱,不是抢来的,而是他送的,对不对?”
章婆眉间泛起忧色:“越娘说,七年前,他们入山挖野菜,遇见一位迷路的好人。”
好人相貌好、脾气好、人更好。
秦越娘与季三郎不过顺路带他下山,好人却死活要塞给他们一包不值钱的东西。
他们原以为是野菜,结果一回家打开,才知是一包金珠子。
金珠子成色极佳,他们才卖了四分之一,便凑够买铺子与宅子的钱帛。
因担心剩下的金珠子招惹祸端,七年间,他们守口如瓶,不曾向外人提过一句。甚至上月官差追问,秦越娘也三缄其口。
从前是害怕露富不能说,如今却是不敢说。
秦越娘怕自己说了,那些本来属于他们的金珠子,便成了她与季三郎杀人劫财的铁证。
朱砂:“既然他们的泼天家财来自阿耶,那此案或许另有隐情。”
罗刹:“这案子,我接了。”
一瞬柳暗花明,章婆对着三人千恩万谢。
案子倒是接了,如何查案成了难题。
秦越娘残杀多人,民怨沸天,邕州官府严令任何人入狱探望。
方絮:“我试过以太一道的名义找任刺史,但他油盐不进,只说此案已结,秦越娘罪有应得。”
进不去大牢,便只能先去秦越娘杀夫的宅子与那处尸骨坑找线索。
章婆将月奴托付给方絮,自己则为三人带路。
秦越娘杀夫的宅子并不在城中,而在城外柳叶村。
章婆边走边说:“当日是三郎双亲的忌日,他们上山祭拜,将月奴独自留在老宅。”
临近日暮,钻进床底的月奴,透过床沿的缝隙,看到一个相貌丑陋的男子进房。
床底又闷又热,再加上她被吓得不轻,当即晕厥过去。
等她再次睁眼,已是翌日清晨。
屋子外闹哄哄一片,她吓得大叫,引来官差。
说话间,那间老宅到了。
秦越娘与季三郎七年前搬进城中,由于不舍老宅,便花钱雇人将老宅修缮一新,逢年过节会回来住几日。
因此案已结案,官差撤去,仅余门上两道封条
章婆带着他们走去后门,从后门进入宅中。
一个一进的小宅,两间厢房居东西,中间是堂屋,堂屋左右是伙房与东囿。
月奴晕倒在西厢房,而季三郎死在东厢房。
三人推门进去,只见房中各处,竟然全是干透的血手印。
章婆趴在门框上涕泗横流:“官府比对过,说血手印是越娘分尸后留的。”
三人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血手印较寻常男子手掌更小,明显是女子所留。
朱砂:“她用什么分尸?”
章婆:“是一把菜刀,握在昏迷不醒的越娘手中。”
朱砂诧异道:“昏迷不醒?”
章婆:“越娘患有迷症,夜里时常梦游,在房中走动。一旦犯病,便容易昏迷不醒,还记不住梦游时做了什么。”
秦越娘患有迷症一事,人尽皆知*。
也是因此,官府在拷问不出她杀人的动机后,断言她是梦游杀夫。
罗刹在房中转了一圈,并未闻到鬼炁:“尸骨坑在何处?”
章婆退到屋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山里。”
“等等……”朱砂迟疑地问出口,“照你之言,岂非她一个弱女子在短短四个时辰内,完成杀人分尸,又背着尸块上山这三件大事?”
罗荆:“我记得季三郎身材魁梧,起码有一百八十余斤。”
就算放血之后,季三郎的尸块少说也有一百余斤。
可秦越娘身形消瘦,如何背着尸块在山中来回跋涉?
章婆无奈摇头:“我也觉得不可能,可官府不信我。”
“走吧,去尸骨坑看看。”
三人走进山中,章婆在前带路。
路越走越偏,脚下的山道越来越崎岖难行。
还未走到尸骨坑,朱砂已累得喘气:“这案子,绝对有古怪。要么秦越娘天生神力不自知,要么有人帮忙,而且此人亦是力大无穷。”
山中闷热,章婆面色惨白,不宜再走动。
罗刹一边嘱咐她留在此处休息,一边蹲下身:“朱砂,前面的路不好走。你上来,我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