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见势不对,他一溜烟跑到朱砂身后,小心藏好。
萧律尴尬地笑了笑:“我记得宅子西面有几匹马。”
得到答案,玄英漠然离去。
朱砂嫌弃罗刹胆小怕事,猛推了他一把:“你是个鬼,你怕她作甚?!”
罗刹:“我怕她咬我,我特别怕痛。”
“没用鬼,滚远点。”
罗刹滚了,没滚太远,又盯上那片野菜。
许是无人涉足,野菜肆意生长。他留心数一数,有六种之多。
四月暮春,正是采摘香椿的时节。
罗刹知晓的香椿做法中,尤以腌渍香椿最为咸香浓郁。
想到今日的晚膳尚无着落,他试探着问道:“朱砂,要不我去树林边摘点香椿回家,今晚给你做腌香椿、香椿拌豆腐、香椿炒蛋?”
朱砂嘴角一抽:“我们已经穷到吃野菜了吗?”
罗刹没好气道:“棺材铺这两个月入不敷出,你上回去杏花楼又花了不少。”
说来说去,他还记着杏花楼。
朱砂冷笑道:“小鬼,馋死你也不带你去。”
萧律耳边听着两人的争吵声,眼睛却盯着那片野菜地。
往日来过此处多次,从未觉得奇怪。
可不知为何,他今日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怎么感觉怪怪的……”
“哪里怪?”
“太整齐了。”
野菜迎风随意成长,不该是眼下齐整有序的样子。
朱砂与罗刹随他的目光看去。
横向一道、纵向三道的缝隙,将野菜地分割成整齐的六块方田,六种野菜分布于其间。
罗刹歪头看了半晌:“很像我种菜的手法。”
既然不是真野菜,便可能是人种的。
朱砂:“玄规,你们查过这块野地归属于谁吗?”
萧律不明就里:“里正说是无主荒地。”
罗刹蹲下身扒开野菜:“土里有粪肥的味道,应是有人打理。”
朱砂侧身看向宅子后的大片茂密树林:“走,我们去找找这个种菜人。”
临近申时,日影西斜。
浓密枝叶在高处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遮盖天光。
似有若无的薄雾弥漫,三人小心翼翼穿行其间。
萧律不解道:“为何进树林找人?”
朱砂:“我们来的路上,大片良田荒芜。此人放弃良田不种,偏在贫瘠的荒地上种野菜维持生计,可见生活之拮据。”
附近的宅子多是大宅,穷到连种子都买不起的人,只能栖身在山林深处。
果不其然,待三人走到一处盘根虬结的老树下。
不远处,一间低矮的草屋浮现在眼前。
草屋破败极了,一截歪歪扭扭还残缺不全的篱笆,勉强围住里面的方寸之地。
而就在低垂的茅檐下,一位老翁正愤恨地盯着三人。
他的老态,活像被风蚀了千年的老树根。他穿着一件缀满补丁的旧衣,脚上的麻鞋破败得不成形状,鞋底薄得几乎贴于地面。
罗刹硬着头皮与他招呼:“阿翁,林边那片荒地上的野菜,你知道是谁种的吗?”
老翁浑浊的目光闪烁:“我。”
罗刹继续傻笑:“阿翁,那你近来种菜时,见到过面生的人吗?”
老翁没有回答这一句,却反问罗刹:“他们都死了吗?”
“谁死了?”
“那间宅子里的人。”
朱砂越听越不对劲,赶紧推开篱笆进去:“你下的毒?”
老翁神色坦荡,仿佛在说一件事不关己的小事:“是。”
萧律:“你可知宅子里住着何人?”
老翁目露凶光:“我管他是谁!我只知一命偿一命!”
“一命偿一命?”
“他们偷我的菜偷我的鸡,还杀了她,他们该死!”
“她是谁?”
“我的妻子。”
第125章 蛇骨婆(六)
◎“兄长争得,弟弟争得,为何儿臣不可以?”◎
在老翁口中,那些住在宅子里的人,罪该万死。
他们明明住在好宅子里,个个锦衣华服不用发愁生计,背地里却偷他的菜偷他的鸡。
半月前,他进城买药,瞎眼的妻子蔻娘独自在家喂鸡。
他离开后,两个男子摸进草屋,意欲偷鸡。
蔻娘听到脚步声与鸡叫声,抱住其中一人的双膝,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那是他们老两口辛苦养了一年的两只鸡,那是他们老两口为数不多能换钱买药的两只鸡。
可那个男人嫌她的手太脏,嫌她的眼泪蹭到他的锦服,一脚接一脚踹到她的心口。
男子踢人的力道,又狠又快。
蔻娘口吐鲜血,当场身亡。
老翁提药回家时,远远看见两人走出草屋。
他闪身躲到老树后,亲眼看到两人拎着着他家的两只鸡,亲耳听到两人大声骂他的妻子蔻娘是乞索儿。
他察觉不对,赶忙跑回家。
入目所及,是蔻娘倒在泥地中的尸身。
老翁:“他们明知那些野菜是我种的,却不肯给钱。他们明知蔻娘身子差,却踢她打她。他们杀了人,难道不该一命偿一命吗?!”
自小在宫中长大的齐王李隽,是神凤帝的第二个孩子。
隽,有才德超卓之意。
他至高无上的母亲希望他成为一个俊杰。
他无忧无虑地长大,唯一的烦恼是:他比兄长李长据晚出生两年。
仅仅两年之差,他成了齐王,他眼中庸碌的兄长成了太子。
他不甘居于兄长之下。
此番冒险回京,他或许打定主意要取代兄长。
他壮志满怀,欲与兄长决一死战。
可惜,他并未死于兄长之手,而是被一位穷苦潦倒的老翁所杀。
而他至死都不知,他被杀的原因源自一筐野菜、两只鸡与一条人命。
罗刹在草屋找了一圈,最后在墙角处发现半块淡红砒石。
一块砒石,先经明火烧制再冷凝,便是世间至毒之药——砒霜。
罗刹用手帕拾起砒石,找到院中的朱砂与萧律:“断口尚新,只剩一半了。”
朱砂看着砒石,疑惑道:“你如何下毒的?我们查验过地里剩下的野菜,全部无毒。”
老翁笑道:“他们嫌粪肥臭,每回我施肥时,他们总会恶狠狠地让我留一小块干净的野菜。蔻娘死后,我想报仇,便炼了半块砒石,连夜将砒霜撒在其中几株野菜上。第二日,我当着他们的面施肥,故意留着那些撒了砒霜的野菜不动。”
那些沾染了砒霜的野菜被摘走、洗净、熬粥、入口,直至毒发。
水能洗掉表面的砒霜粉末,却洗不掉随露水沁入野菜中的砒霜之毒。
一桩震惊朝野的皇子被杀案,背后真相竟如此简单。
朱砂漠然转身,叫走另外两人。
临走前,她丢下一块金饼,哑着嗓子道:“快逃吧。”
“天地之大,一个穷老头能逃去何处,不如守着蔻娘。”老翁拍拍身上的泥土,又将金饼还给她,“看你们三个不像坏人,我快死了,好心告诉你们一件事吧。”
“何事?”
“人是我毒死的,不是我杀死的。”
据老翁回忆,当日他一直守在附近,曾看见十个黑衣人跳进宅中。
之后,四个黑衣人追赶一个从后门逃命的男子而去。
“我以为他们是被杀死的,还道可惜。”老翁枯槁的脸上露出孩童般满足的笑意,“方才听你说下毒,我才放心。这仇,我总算亲手为蔻娘报了。”
三人各怀心思,默不作声走出草屋。
直走出密林,萧律叹息道:“五个侍从胃中留有鸡肉的残渣,而齐王应该没有吃过鸡肉。”
罗刹:“他还是报错仇杀错人了。”
朱砂:“倒也不算。齐王一向待人傲慢,随他来此的侍从,必定是其心腹。若说齐王不知心腹偷菜偷鸡杀人,我可不信。”
毕竟权贵眼中,区区一个老妪的命,怎么比得上他们的大计?
齐王没吃那些鸡肉,不是不吃,而是不想。
一个吃惯凤髓龙肝的皇子,自然看不上两只鸡。
殊不知,这两只上不得台面的鸡与一条贱命,却是另一个人的全部。
罗刹长叹:“先是毒粥,后是杀手,齐王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朱砂:“走吧,上山请师父出面。剩下的事,该圣人管了。”
三人并未通知京兆府官差,径直坐上马车去了子午山。
姬璟前脚刚从玄英口中得知:司马相里可能还潜伏在京中。
后脚殿中走进三人,又告诉她:杀死齐王的真凶是一个老翁,而杀死齐王侍从的凶手,可能是太子。
姬璟挥手赶走四个弟子:“你们回去吧,我明日入宫告诉她。”
翌日,神凤帝在月王殿得知所有真相。
她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坐在窗前。然后,高声呼喊守在门外的宦官:“十一郎,传太子入殿。”
萧律尴尬地笑了笑:“我记得宅子西面有几匹马。”
得到答案,玄英漠然离去。
朱砂嫌弃罗刹胆小怕事,猛推了他一把:“你是个鬼,你怕她作甚?!”
罗刹:“我怕她咬我,我特别怕痛。”
“没用鬼,滚远点。”
罗刹滚了,没滚太远,又盯上那片野菜。
许是无人涉足,野菜肆意生长。他留心数一数,有六种之多。
四月暮春,正是采摘香椿的时节。
罗刹知晓的香椿做法中,尤以腌渍香椿最为咸香浓郁。
想到今日的晚膳尚无着落,他试探着问道:“朱砂,要不我去树林边摘点香椿回家,今晚给你做腌香椿、香椿拌豆腐、香椿炒蛋?”
朱砂嘴角一抽:“我们已经穷到吃野菜了吗?”
罗刹没好气道:“棺材铺这两个月入不敷出,你上回去杏花楼又花了不少。”
说来说去,他还记着杏花楼。
朱砂冷笑道:“小鬼,馋死你也不带你去。”
萧律耳边听着两人的争吵声,眼睛却盯着那片野菜地。
往日来过此处多次,从未觉得奇怪。
可不知为何,他今日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怎么感觉怪怪的……”
“哪里怪?”
“太整齐了。”
野菜迎风随意成长,不该是眼下齐整有序的样子。
朱砂与罗刹随他的目光看去。
横向一道、纵向三道的缝隙,将野菜地分割成整齐的六块方田,六种野菜分布于其间。
罗刹歪头看了半晌:“很像我种菜的手法。”
既然不是真野菜,便可能是人种的。
朱砂:“玄规,你们查过这块野地归属于谁吗?”
萧律不明就里:“里正说是无主荒地。”
罗刹蹲下身扒开野菜:“土里有粪肥的味道,应是有人打理。”
朱砂侧身看向宅子后的大片茂密树林:“走,我们去找找这个种菜人。”
临近申时,日影西斜。
浓密枝叶在高处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遮盖天光。
似有若无的薄雾弥漫,三人小心翼翼穿行其间。
萧律不解道:“为何进树林找人?”
朱砂:“我们来的路上,大片良田荒芜。此人放弃良田不种,偏在贫瘠的荒地上种野菜维持生计,可见生活之拮据。”
附近的宅子多是大宅,穷到连种子都买不起的人,只能栖身在山林深处。
果不其然,待三人走到一处盘根虬结的老树下。
不远处,一间低矮的草屋浮现在眼前。
草屋破败极了,一截歪歪扭扭还残缺不全的篱笆,勉强围住里面的方寸之地。
而就在低垂的茅檐下,一位老翁正愤恨地盯着三人。
他的老态,活像被风蚀了千年的老树根。他穿着一件缀满补丁的旧衣,脚上的麻鞋破败得不成形状,鞋底薄得几乎贴于地面。
罗刹硬着头皮与他招呼:“阿翁,林边那片荒地上的野菜,你知道是谁种的吗?”
老翁浑浊的目光闪烁:“我。”
罗刹继续傻笑:“阿翁,那你近来种菜时,见到过面生的人吗?”
老翁没有回答这一句,却反问罗刹:“他们都死了吗?”
“谁死了?”
“那间宅子里的人。”
朱砂越听越不对劲,赶紧推开篱笆进去:“你下的毒?”
老翁神色坦荡,仿佛在说一件事不关己的小事:“是。”
萧律:“你可知宅子里住着何人?”
老翁目露凶光:“我管他是谁!我只知一命偿一命!”
“一命偿一命?”
“他们偷我的菜偷我的鸡,还杀了她,他们该死!”
“她是谁?”
“我的妻子。”
第125章 蛇骨婆(六)
◎“兄长争得,弟弟争得,为何儿臣不可以?”◎
在老翁口中,那些住在宅子里的人,罪该万死。
他们明明住在好宅子里,个个锦衣华服不用发愁生计,背地里却偷他的菜偷他的鸡。
半月前,他进城买药,瞎眼的妻子蔻娘独自在家喂鸡。
他离开后,两个男子摸进草屋,意欲偷鸡。
蔻娘听到脚步声与鸡叫声,抱住其中一人的双膝,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那是他们老两口辛苦养了一年的两只鸡,那是他们老两口为数不多能换钱买药的两只鸡。
可那个男人嫌她的手太脏,嫌她的眼泪蹭到他的锦服,一脚接一脚踹到她的心口。
男子踢人的力道,又狠又快。
蔻娘口吐鲜血,当场身亡。
老翁提药回家时,远远看见两人走出草屋。
他闪身躲到老树后,亲眼看到两人拎着着他家的两只鸡,亲耳听到两人大声骂他的妻子蔻娘是乞索儿。
他察觉不对,赶忙跑回家。
入目所及,是蔻娘倒在泥地中的尸身。
老翁:“他们明知那些野菜是我种的,却不肯给钱。他们明知蔻娘身子差,却踢她打她。他们杀了人,难道不该一命偿一命吗?!”
自小在宫中长大的齐王李隽,是神凤帝的第二个孩子。
隽,有才德超卓之意。
他至高无上的母亲希望他成为一个俊杰。
他无忧无虑地长大,唯一的烦恼是:他比兄长李长据晚出生两年。
仅仅两年之差,他成了齐王,他眼中庸碌的兄长成了太子。
他不甘居于兄长之下。
此番冒险回京,他或许打定主意要取代兄长。
他壮志满怀,欲与兄长决一死战。
可惜,他并未死于兄长之手,而是被一位穷苦潦倒的老翁所杀。
而他至死都不知,他被杀的原因源自一筐野菜、两只鸡与一条人命。
罗刹在草屋找了一圈,最后在墙角处发现半块淡红砒石。
一块砒石,先经明火烧制再冷凝,便是世间至毒之药——砒霜。
罗刹用手帕拾起砒石,找到院中的朱砂与萧律:“断口尚新,只剩一半了。”
朱砂看着砒石,疑惑道:“你如何下毒的?我们查验过地里剩下的野菜,全部无毒。”
老翁笑道:“他们嫌粪肥臭,每回我施肥时,他们总会恶狠狠地让我留一小块干净的野菜。蔻娘死后,我想报仇,便炼了半块砒石,连夜将砒霜撒在其中几株野菜上。第二日,我当着他们的面施肥,故意留着那些撒了砒霜的野菜不动。”
那些沾染了砒霜的野菜被摘走、洗净、熬粥、入口,直至毒发。
水能洗掉表面的砒霜粉末,却洗不掉随露水沁入野菜中的砒霜之毒。
一桩震惊朝野的皇子被杀案,背后真相竟如此简单。
朱砂漠然转身,叫走另外两人。
临走前,她丢下一块金饼,哑着嗓子道:“快逃吧。”
“天地之大,一个穷老头能逃去何处,不如守着蔻娘。”老翁拍拍身上的泥土,又将金饼还给她,“看你们三个不像坏人,我快死了,好心告诉你们一件事吧。”
“何事?”
“人是我毒死的,不是我杀死的。”
据老翁回忆,当日他一直守在附近,曾看见十个黑衣人跳进宅中。
之后,四个黑衣人追赶一个从后门逃命的男子而去。
“我以为他们是被杀死的,还道可惜。”老翁枯槁的脸上露出孩童般满足的笑意,“方才听你说下毒,我才放心。这仇,我总算亲手为蔻娘报了。”
三人各怀心思,默不作声走出草屋。
直走出密林,萧律叹息道:“五个侍从胃中留有鸡肉的残渣,而齐王应该没有吃过鸡肉。”
罗刹:“他还是报错仇杀错人了。”
朱砂:“倒也不算。齐王一向待人傲慢,随他来此的侍从,必定是其心腹。若说齐王不知心腹偷菜偷鸡杀人,我可不信。”
毕竟权贵眼中,区区一个老妪的命,怎么比得上他们的大计?
齐王没吃那些鸡肉,不是不吃,而是不想。
一个吃惯凤髓龙肝的皇子,自然看不上两只鸡。
殊不知,这两只上不得台面的鸡与一条贱命,却是另一个人的全部。
罗刹长叹:“先是毒粥,后是杀手,齐王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朱砂:“走吧,上山请师父出面。剩下的事,该圣人管了。”
三人并未通知京兆府官差,径直坐上马车去了子午山。
姬璟前脚刚从玄英口中得知:司马相里可能还潜伏在京中。
后脚殿中走进三人,又告诉她:杀死齐王的真凶是一个老翁,而杀死齐王侍从的凶手,可能是太子。
姬璟挥手赶走四个弟子:“你们回去吧,我明日入宫告诉她。”
翌日,神凤帝在月王殿得知所有真相。
她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坐在窗前。然后,高声呼喊守在门外的宦官:“十一郎,传太子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