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为什么?”
“他们此番不劳而获得巨财,日后岂会安分营生?再者,我沿途所见,镇外已聚集不少泼皮无赖之徒。富贵生□□,饥寒起盗心。一夕暴富,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祸不是福!”
“原是我错了……”太平真人黯然点头,眸中全无半点生机,“多谢你为我解惑,我随你们去太一道。”
闻言,姬琮眼神示意朱砂,后者又推推罗刹。
罗刹银牙咬碎,起身走到太平真人面前:“马车有点远,走过去吧。”
一行人正欲带走太平真人,一直藏在门后的王桓之与安屏却突然跪到几人面前,泪流面前求情:“师父没有害人,你们不要送他上山。”
两人中,尤以王桓之哭得最大声:“若非师父救我,我早死了。”
他是当朝太师的长子,可惜他天资有限。
于是,他成了亲生父亲与同胞弟弟口中的“王废物”。
弟弟死了,父亲将他关进地室,逼他没日没夜地看书。
他真的看不懂那些晦涩难懂的书,只能麻木地反复拿头撞墙。
无人救他。
甚至无人回应他。
读书不成,他的父亲又想到一个成才的法子:“练武。”
可他身子孱弱,连提剑都费劲。
他的父亲便狠心地吩咐护卫,每日将他丢到城外,要他自己走回去。
遇见太平真人的那一日,他因体力不支昏厥在地。
不远处的四个护卫冷漠地看他倒下,无一人愿意扶他一把。
围观百姓怕惹事上身,不愿施以援手。
他没有死,他们却叫着喊着:“他死了!”
真正的濒死之际,他听见有人在他耳边说:“快活过来吧。”
活过来……
活过来,他便有用了吗?
那人轻轻用手遮住他的眼睛,语气中满是疑惑:“人为何要因有用而活?风过竹梢,燕栖檐角,活着便好。”
他“活”过来后,艰难地走回家。
路过书房,他听见父亲与同僚谈笑风生:“先前还顾虑她所怀为女,如今瓜熟蒂落,王家后继有人,本官总算安枕无忧了。”
他的父亲有了新儿子,便不再管他这个王废物。
他独自去了青月镇,成了太平道的右神使。
百姓们热情地叫他“神使”,夸他读书多,夸他的字好看。
他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才学,在他们口中便成了文曲星转世。
“他是鬼,但他亦救过很多人。”王桓之匍匐在地,泪水一阵一阵地涌出,“求求你们不要送他去太一道受刑。”
他的弟弟曾是太一道的弟子。
他清楚地知晓太平真人今日之后的结局:魂飞魄散,永无来世。
鹤鸣真人不耐烦地提步离开,姬琮与朱砂紧随其后。
走至最后的太平真人跟在罗刹身后,终究还是放不下两个弟子,弓腰挨个扶起两人:“九郎,从木。快去报官,之后回家吧……”
一行人与茫然无措的两人擦肩而过。
走至门口,鹤鸣真人忽然回头:“钱帛全部还回去,再来我的道观找他。”
王桓之与安屏后知后觉抬头,望着空荡荡的门口,不住道谢。
等走出镇外,才发现来了不少官差。
方才逃跑的百姓们围着官差身边,不时对着他们几人指指点点。
领头的官员见到鹤鸣真人,赶忙跑过来行礼:“下官见过国师。”
鹤鸣真人看着身后乌泱泱的百姓:“出了何事?”
官员老实回话:“有百姓报官称有三男一女闯入他人私宅,意欲杀人。”
“他人是谁?”
“太平真人。”
朱砂伸手数了数他们四人:“三男一女?岂不就是我们四个?”
她声量大,官员闻声尴尬抬头:“国师,那四个凶徒便是你们……吗?”
“……”
鹤鸣真人气得拂袖而去。
姬琮跟上去,又特意退后几步停在官员面前,交代道:“太平真人的宅中,堆着许多钱帛。你们今日便协助两位神使清点,尽数归还百姓,并护送他们安全返家。”
官员虽不知面前男子是何人,但观其相貌听其语气颇有气度。
当下,便一脸正色道:“为官者,当以民为本。诸位放心,本官必不负所托。”
“你叫什么?”
“万年县县丞,谢常安。”
“行,我记下了。”
他姑且也算天子近臣,若举荐一个小小的万年县县丞升任太常寺寺丞,当非难事吧?
朱记的马车满打满算能挤下三个人。
鹤鸣真人先一步掀帘坐进去,太平真人一把年纪,不好坐在外面颠簸。
姬琮看着另外两人,微微一笑:“你们还年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回道观的路上,朱砂与罗刹坐在外面,一边驾马车,一边竖起耳朵偷听——
鹤鸣真人:“三郎,你今日便上山告诉二娘:这个鬼,我要了。”
姬琮明显不乐意:“我和她不和,你自己去说。”
鹤鸣真人支支吾吾:“我……不方便说啊。”
姬琮:“难道我方便?”
“你可是她亲弟弟。”
“你还是她师兄呢。”
罗刹偷偷问朱砂:“鹤鸣真人也是太一道的弟子?”
朱砂:“嗯,他曾经是太一道的大弟子。”
一帘之隔,太平真人同样好奇道:“道友,你从前是太一道的弟子吗?”
山间小道坑洼难行,三人挤在一块,个个眉头紧锁。
鹤鸣真人语气惆怅:“是。我是孤儿,自幼跟在先师身边。因我年长她半岁,便做了先师的大弟子,成了她的师兄。”
“不知她是谁?”
“我……的师妹。”
他视姬珩为唯一的师妹。
他们相差仅半岁,自幼一起修炼,一起结伴捉鬼。
于他而言,爱上姬珩,是水到渠成之事。
她那么耀眼,耀眼到他这个大师兄顺理成章成了陪衬。
若他资质平平,倒也能心安理得留在太一道。
可他偏偏不甘心,不甘心仅仅居于她之下,不甘心只做她的师兄。
所以,他走了。
去做国师,去重新开始。
“成为国师后的第五年,我上山求娶她。”知命之年提起年少闹出的笑话,鹤鸣真人自嘲地笑了笑,“我命人抬了整整十箱聘礼上山,她看到后,头也不回地从小路跑了。”
姬珩不善言辞,逃跑只是不知如何拒绝他。
他明知真相,却依然执拗地追到灵州。
灵州街头惊鸿一瞥,他看到姬珩与一个男子拥吻。
时隔多年,再次提起陪在姬珩身边的男子,鹤鸣真人依旧嫉妒得发狂,言语间阴阳怪气:“与她同行的男子,瞧着可真俊俏。不过,我不怪师妹,她从小便喜欢虚有其表之物。长大后寻个美男作伴,不足为奇。”
美男不仅俊,还知趣有礼。
他心灰意冷回到长安,自此心如止水。
年少情事,早已释怀。
鹤鸣真人唯独对一事耿耿于怀:“三郎,师妹真的从未与你们提过那个男子?”
姬琮迎着他质疑的目光,坦荡回道:“没有。长姐很少回长安。”
“你真没骗我?”
“真不知,真没骗你。”
他们是在姬珩死后,才得知男子身份。
他的回答,不算骗人。
一旁的太平真人自有一番见解:“道友,你的这位师妹心性洒脱。她不愿说,必定有她的理由。”
“我知。”
“我并非想刨根问底,而是总归是她爱过的人,想知道他是死是活罢了。”
若男子死了,姬珩的牌位旁,能多一块相伴。
若男子没死,他只想问此人一句话:“为何从不祭拜她?”
姬琮:“没准我这位素未谋面的姐夫殉情了。”
鹤鸣真人:“他若是真的为师妹殉情,我明日便为他立牌位。”
“你真恶心。”
“三郎,你帮我跑一趟吧……二娘太凶了,我说不过她。”
姬璟那张嘴,自小跟淬了砒霜一样。
句句扎心,又毒又难听。
譬如,当年他退出师门,同门纷纷挽留。
独独姬璟面无表情走过他身边,冷漠地丢下一句:“你终于滚了。待我日后成为天师收弟子,定不以年岁长幼排序。”
一句话,既明嘲他老,又暗讽他能力不足。
“一百贯,我帮你跑一趟。”
“你要不要脸?”
“要脸又何用?我要钱。”
“滚。”
日轮西坠,天边光焰渐渐收敛。
马车在两人的争吵中,一路奔向道观。
踏进道观前,太平真人平静地回望今日长安的暮色:“我入世多年,青月镇的百姓对我最好。”
“他们此番不劳而获得巨财,日后岂会安分营生?再者,我沿途所见,镇外已聚集不少泼皮无赖之徒。富贵生□□,饥寒起盗心。一夕暴富,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祸不是福!”
“原是我错了……”太平真人黯然点头,眸中全无半点生机,“多谢你为我解惑,我随你们去太一道。”
闻言,姬琮眼神示意朱砂,后者又推推罗刹。
罗刹银牙咬碎,起身走到太平真人面前:“马车有点远,走过去吧。”
一行人正欲带走太平真人,一直藏在门后的王桓之与安屏却突然跪到几人面前,泪流面前求情:“师父没有害人,你们不要送他上山。”
两人中,尤以王桓之哭得最大声:“若非师父救我,我早死了。”
他是当朝太师的长子,可惜他天资有限。
于是,他成了亲生父亲与同胞弟弟口中的“王废物”。
弟弟死了,父亲将他关进地室,逼他没日没夜地看书。
他真的看不懂那些晦涩难懂的书,只能麻木地反复拿头撞墙。
无人救他。
甚至无人回应他。
读书不成,他的父亲又想到一个成才的法子:“练武。”
可他身子孱弱,连提剑都费劲。
他的父亲便狠心地吩咐护卫,每日将他丢到城外,要他自己走回去。
遇见太平真人的那一日,他因体力不支昏厥在地。
不远处的四个护卫冷漠地看他倒下,无一人愿意扶他一把。
围观百姓怕惹事上身,不愿施以援手。
他没有死,他们却叫着喊着:“他死了!”
真正的濒死之际,他听见有人在他耳边说:“快活过来吧。”
活过来……
活过来,他便有用了吗?
那人轻轻用手遮住他的眼睛,语气中满是疑惑:“人为何要因有用而活?风过竹梢,燕栖檐角,活着便好。”
他“活”过来后,艰难地走回家。
路过书房,他听见父亲与同僚谈笑风生:“先前还顾虑她所怀为女,如今瓜熟蒂落,王家后继有人,本官总算安枕无忧了。”
他的父亲有了新儿子,便不再管他这个王废物。
他独自去了青月镇,成了太平道的右神使。
百姓们热情地叫他“神使”,夸他读书多,夸他的字好看。
他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才学,在他们口中便成了文曲星转世。
“他是鬼,但他亦救过很多人。”王桓之匍匐在地,泪水一阵一阵地涌出,“求求你们不要送他去太一道受刑。”
他的弟弟曾是太一道的弟子。
他清楚地知晓太平真人今日之后的结局:魂飞魄散,永无来世。
鹤鸣真人不耐烦地提步离开,姬琮与朱砂紧随其后。
走至最后的太平真人跟在罗刹身后,终究还是放不下两个弟子,弓腰挨个扶起两人:“九郎,从木。快去报官,之后回家吧……”
一行人与茫然无措的两人擦肩而过。
走至门口,鹤鸣真人忽然回头:“钱帛全部还回去,再来我的道观找他。”
王桓之与安屏后知后觉抬头,望着空荡荡的门口,不住道谢。
等走出镇外,才发现来了不少官差。
方才逃跑的百姓们围着官差身边,不时对着他们几人指指点点。
领头的官员见到鹤鸣真人,赶忙跑过来行礼:“下官见过国师。”
鹤鸣真人看着身后乌泱泱的百姓:“出了何事?”
官员老实回话:“有百姓报官称有三男一女闯入他人私宅,意欲杀人。”
“他人是谁?”
“太平真人。”
朱砂伸手数了数他们四人:“三男一女?岂不就是我们四个?”
她声量大,官员闻声尴尬抬头:“国师,那四个凶徒便是你们……吗?”
“……”
鹤鸣真人气得拂袖而去。
姬琮跟上去,又特意退后几步停在官员面前,交代道:“太平真人的宅中,堆着许多钱帛。你们今日便协助两位神使清点,尽数归还百姓,并护送他们安全返家。”
官员虽不知面前男子是何人,但观其相貌听其语气颇有气度。
当下,便一脸正色道:“为官者,当以民为本。诸位放心,本官必不负所托。”
“你叫什么?”
“万年县县丞,谢常安。”
“行,我记下了。”
他姑且也算天子近臣,若举荐一个小小的万年县县丞升任太常寺寺丞,当非难事吧?
朱记的马车满打满算能挤下三个人。
鹤鸣真人先一步掀帘坐进去,太平真人一把年纪,不好坐在外面颠簸。
姬琮看着另外两人,微微一笑:“你们还年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回道观的路上,朱砂与罗刹坐在外面,一边驾马车,一边竖起耳朵偷听——
鹤鸣真人:“三郎,你今日便上山告诉二娘:这个鬼,我要了。”
姬琮明显不乐意:“我和她不和,你自己去说。”
鹤鸣真人支支吾吾:“我……不方便说啊。”
姬琮:“难道我方便?”
“你可是她亲弟弟。”
“你还是她师兄呢。”
罗刹偷偷问朱砂:“鹤鸣真人也是太一道的弟子?”
朱砂:“嗯,他曾经是太一道的大弟子。”
一帘之隔,太平真人同样好奇道:“道友,你从前是太一道的弟子吗?”
山间小道坑洼难行,三人挤在一块,个个眉头紧锁。
鹤鸣真人语气惆怅:“是。我是孤儿,自幼跟在先师身边。因我年长她半岁,便做了先师的大弟子,成了她的师兄。”
“不知她是谁?”
“我……的师妹。”
他视姬珩为唯一的师妹。
他们相差仅半岁,自幼一起修炼,一起结伴捉鬼。
于他而言,爱上姬珩,是水到渠成之事。
她那么耀眼,耀眼到他这个大师兄顺理成章成了陪衬。
若他资质平平,倒也能心安理得留在太一道。
可他偏偏不甘心,不甘心仅仅居于她之下,不甘心只做她的师兄。
所以,他走了。
去做国师,去重新开始。
“成为国师后的第五年,我上山求娶她。”知命之年提起年少闹出的笑话,鹤鸣真人自嘲地笑了笑,“我命人抬了整整十箱聘礼上山,她看到后,头也不回地从小路跑了。”
姬珩不善言辞,逃跑只是不知如何拒绝他。
他明知真相,却依然执拗地追到灵州。
灵州街头惊鸿一瞥,他看到姬珩与一个男子拥吻。
时隔多年,再次提起陪在姬珩身边的男子,鹤鸣真人依旧嫉妒得发狂,言语间阴阳怪气:“与她同行的男子,瞧着可真俊俏。不过,我不怪师妹,她从小便喜欢虚有其表之物。长大后寻个美男作伴,不足为奇。”
美男不仅俊,还知趣有礼。
他心灰意冷回到长安,自此心如止水。
年少情事,早已释怀。
鹤鸣真人唯独对一事耿耿于怀:“三郎,师妹真的从未与你们提过那个男子?”
姬琮迎着他质疑的目光,坦荡回道:“没有。长姐很少回长安。”
“你真没骗我?”
“真不知,真没骗你。”
他们是在姬珩死后,才得知男子身份。
他的回答,不算骗人。
一旁的太平真人自有一番见解:“道友,你的这位师妹心性洒脱。她不愿说,必定有她的理由。”
“我知。”
“我并非想刨根问底,而是总归是她爱过的人,想知道他是死是活罢了。”
若男子死了,姬珩的牌位旁,能多一块相伴。
若男子没死,他只想问此人一句话:“为何从不祭拜她?”
姬琮:“没准我这位素未谋面的姐夫殉情了。”
鹤鸣真人:“他若是真的为师妹殉情,我明日便为他立牌位。”
“你真恶心。”
“三郎,你帮我跑一趟吧……二娘太凶了,我说不过她。”
姬璟那张嘴,自小跟淬了砒霜一样。
句句扎心,又毒又难听。
譬如,当年他退出师门,同门纷纷挽留。
独独姬璟面无表情走过他身边,冷漠地丢下一句:“你终于滚了。待我日后成为天师收弟子,定不以年岁长幼排序。”
一句话,既明嘲他老,又暗讽他能力不足。
“一百贯,我帮你跑一趟。”
“你要不要脸?”
“要脸又何用?我要钱。”
“滚。”
日轮西坠,天边光焰渐渐收敛。
马车在两人的争吵中,一路奔向道观。
踏进道观前,太平真人平静地回望今日长安的暮色:“我入世多年,青月镇的百姓对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