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两人慢悠悠散步回房,路过癸巳院时,看见崔邡与赵远徽站在院外角落。
听到脚步声迫近,崔邡忙不迭拉走赵远徽。
等脚步声走远,他方道:“三日后的解元宴,圣人会出题考校学子。这是题目,你这几日用心写几篇回答给我。”
赵远徽点头哈腰,极尽谄媚之态。
想起昨夜的荒唐事,崔邡狠狠踹了他一脚,才提步离开。
有人在后山等他,因是长辈,他不得不赴约。
从癸巳院,依次过乙酉院、甲庚湖。
再行个百步,便至后山。
下身肿胀处,隐隐发疼。
崔邡提着灯笼,咒骂声不停:“贱人,等我出去,定找人弄死你。”
夜色迷离,湖边静谧,阴风阵阵。
他走到昨夜被朱砂踹倒之处,看着散落在地的灯笼,直呼晦气。
灯笼完好无损,他却失了面子,又伤了身子。
气急败坏之下,他一脚踩上去。
正踩得兴起,耳边传来粗重的呼吸声。
他回头望去,身后空无一人。
再转身时,他看到一个人的影子,与他的影子逐渐重合。
直至完全淹没他。
“救……”
第32章 科举鬼(四)
◎“我都娶你了,还怎么娶她?”◎
罗刹又是被外间的脚步声吵醒的。
不同的是,昨日的脚步声轻快,今日的脚步声听来却格外凌乱。
罗刹疑心贡院出事,赶忙推醒朱砂,循着嘈杂的人声走到甲庚湖。
湖西面吵吵嚷嚷,人山人海围在一颗古槐前。
古槐高达二十余尺,枝多叶密,密密麻麻的黄叶挂满枝缝间,亭亭如华盖。
从树干延伸的无穷树枝,或死或烂。
唯有向东伸出的一段粗树枝,盘曲苍劲。
京畿贡院,建了三年。至今年,寥寥仅开了三回。
这三回九年间,前前后后有上千人走进贡院,又得意或失望地离开。
解元们闲来无事,常往那截粗树枝上挂祈福带。
一条条布条,红似血。
红带飘飘,其上满是对于未来的担心与希翼。
而今日,就在那截粗树枝之上,无数垂下的红带之中。
有人吊在上面。
风起红带飘,树枝咿呀作响,他在笨拙地飘来荡去。
罗刹拉着朱砂挤进去,认出吊在上面的人。
是崔邡。
他的口中塞着纸团。
他的上半身未着寸缕,前胸后背各写了半首诗。
前胸写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1]
后背写着: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2]
两首诗,前胸自嘲,后背讽<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
他的脸上,还写了四个字。
「罪有应得」
罗刹深吸一口气,鼻中涌进浓烈的鬼炁:“有鬼炁,是恶鬼所为。”
朱砂盯着上面的字,点头附和:“字迹也一样。”
喧闹间,昨日一直未露面的皇甫睦终于现身。
他一路疾跑,一路厉声大吼:“快让开。”
众人侧身让开一条道,皇甫睦跑至古槐前。待看清树上之人的相貌,他无助地瘫坐在地:“他怎么死了……”
朱砂上前:“皇甫侍郎,崔邡应是死于恶鬼之手。我们昨日已找到关于恶鬼身份的线索,有一件事想问问你。”
“快把崔五郎的尸身放下来。”
皇甫睦反应过来,咽了咽口水,慌忙起身。一面吩咐手下,一面带着朱砂与罗刹离开:“两位请随我来。”
离开前,看着交头接耳的解元们。
他变了脸色,忽然大发雷霆:“后日便是解元宴。你们每日凑热闹虚度光阴,书未看字未练,枉为读书人!”
解元们难得见他生气,道歉之后各自回房。
皇甫睦的书房中,罗刹掏出几张纸:“我们怀疑,此恶鬼是天启三十六年的某个举子。历年春闱的墨卷,一向由礼部保管。劳烦皇甫侍郎上呈礼部,取来墨卷,准我们对比字迹,找出恶鬼。”
为防舞弊,朝廷有规定。
发解试与会试中,不仅考卷要一律“糊名”,而且考卷要先誊录再上呈考官评定。
考生的原始考卷称为墨卷,经誊抄人抄写的考卷称为朱卷。
朱卷经誊抄人抄写,非考生所写。
只有墨卷,才是考生的真实字迹。
收了纸,皇甫睦看也未看,便顺手放在一边:“好,我马上回城请曾尚书定夺。”
见他同意,朱砂与罗刹转身想走。
皇甫睦喊住他们,双眼泛红,语气恳切:“如今贡院人心惶惶,请二位特使尽快抓住杀人作乱的恶鬼,拜托了。”
朱砂微微点头:“皇甫侍郎,你昨日去了何处?”
皇甫睦叹息一声,用手指了指贡院后山琼林苑的方向:“后日为解元宴,圣人会摆驾琼林苑。我已几日未合眼,但凡得空,都在琼林苑中忙碌。”
怪不得他们昨日寻遍整个贡院,也未见到皇甫睦。
只因琼林苑看似属于贡院,但实则在皇家禁苑中。
他们昨日只顾在贡院寻找,却忘了一墙之隔的琼林苑。
三人一起出门,两人走向贡院深处,一人走出贡院。
罗刹摸着下巴,一言不发。
朱砂用手肘撞撞他:“你怎么了?”
罗刹停下脚步,缓慢且坚定地应道:“朱砂,科举鬼不会杀人。”
他认识两个科举鬼。
一个考了四十余年却屡试不第,六十余岁时死于大雪之日。
一个明明已经中举,结果因被贿赂考官的权贵子弟冒名顶替,被逼自尽。
若论怨气,此二鬼的怨气可谓冲天。
但罗刹听二鬼之言,科举鬼一族由科举不中而郁郁而终的人所化。
他们常出没于书房与书院中。
心情好时便附身书生,帮人改改文章过过瘾。
心情不好时,只会弄乱笔墨纸砚。
他们因科举而死,又因科举成为鬼魂。
他们生前死后,唯独惦记一件事:及第。
为了实现自己的遗愿,他们即使成为鬼魂,也只会热心帮助书生。
有时帮书生吓跑劫财的流匪。
有时徘徊在书生左右,指点诗词歌赋。
朱砂有不同见解:“你所认识的科举鬼,死后通过修炼化形,心地自然善良。此鬼虽出自科举鬼一族,但他残忍夺身他人,又犯下杀人的恶事,已是恶鬼。”
罗刹:“阿叔说,科举鬼一族几千年来,从未出现恶鬼夺身一事。”
他愿意帮朱砂捉恶鬼,实因鬼族也厌恶恶鬼之流。
可这回,他要捉的恶鬼,却是实实在在的可怜鬼。
科举鬼一辈子被困于“科举”二字,不得解脱。
连死后,也愿意拼尽全力襄助书生赶考。
藏在贡院中的恶鬼,或许有什么苦衷才被逼夺身?
想到自己认识的两个科举鬼,罗刹唉声叹气:“两位阿叔自小教我良多,此番要我亲自送他们的同族去太一道,真是于心不忍。”
朱砂听出他心里的难受,回身抱住他安慰:“不管他是否有苦衷,夺身又杀人就是不对。”
罗刹搂紧她,闷声回了一句:“嗯,我知道了。”
去癸巳院的路上,朱砂语气幽怨,问起罗刹在山中的岁月:“你曾经说,你在夷山修炼千年,我是你见到的第二个女子。可你一会儿说琵琶鬼教了你百年,一会儿又说见过科举鬼。罗刹,你是不是在骗我?”
生怕朱砂误会自己是骗子,罗刹急忙摆手:“阿娘喜欢热闹,时不时会请鬼族进夷山赴宴。有时我在后山的金宅子待烦了,便会去前山与其他鬼族说上几句。但他们都是男鬼,没有女鬼。”
朱砂轻挑眉头,明显不信。
罗刹只好继续解释:“一来女鬼们和阿娘待在山顶举鼎打马吊,从不下山。二来阿耶说我还小,让我别看女鬼。”
“为何?”
身旁的男子迟迟未应,朱砂满腹疑惑,蹙眉抬头看去。
只见罗刹侧脸绯红,一副含羞带笑的羞涩样。
沉默良久,才有人轻声回她:“阿耶说,男鬼越晚成亲,身子越厉害,日子越幸福……”
“这你也信?”
“阿耶在夷山修炼了整整一千五百年,未见一个女鬼,头回下山便遇阿娘。他们俩自成亲以来,每日恩爱如初。”
朱砂嘴角一抽,委实想了几句好词:“二郎家的家风,真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一枝独秀啊。”
头回从朱砂嘴里听到好话,罗刹沾沾自喜:“那是自然。”
“那你阿兄呢?他也不见女鬼吗?”
“阿耶说他走了狗屎运,白捡一夫人,不曾管他。”
再者,他瞧罗荆整日闹着要登太山,成为百鬼之王。
每回夷山有宴,罗荆上蹿下跳,与各族鬼修结交,说什么共商大事。
听到脚步声迫近,崔邡忙不迭拉走赵远徽。
等脚步声走远,他方道:“三日后的解元宴,圣人会出题考校学子。这是题目,你这几日用心写几篇回答给我。”
赵远徽点头哈腰,极尽谄媚之态。
想起昨夜的荒唐事,崔邡狠狠踹了他一脚,才提步离开。
有人在后山等他,因是长辈,他不得不赴约。
从癸巳院,依次过乙酉院、甲庚湖。
再行个百步,便至后山。
下身肿胀处,隐隐发疼。
崔邡提着灯笼,咒骂声不停:“贱人,等我出去,定找人弄死你。”
夜色迷离,湖边静谧,阴风阵阵。
他走到昨夜被朱砂踹倒之处,看着散落在地的灯笼,直呼晦气。
灯笼完好无损,他却失了面子,又伤了身子。
气急败坏之下,他一脚踩上去。
正踩得兴起,耳边传来粗重的呼吸声。
他回头望去,身后空无一人。
再转身时,他看到一个人的影子,与他的影子逐渐重合。
直至完全淹没他。
“救……”
第32章 科举鬼(四)
◎“我都娶你了,还怎么娶她?”◎
罗刹又是被外间的脚步声吵醒的。
不同的是,昨日的脚步声轻快,今日的脚步声听来却格外凌乱。
罗刹疑心贡院出事,赶忙推醒朱砂,循着嘈杂的人声走到甲庚湖。
湖西面吵吵嚷嚷,人山人海围在一颗古槐前。
古槐高达二十余尺,枝多叶密,密密麻麻的黄叶挂满枝缝间,亭亭如华盖。
从树干延伸的无穷树枝,或死或烂。
唯有向东伸出的一段粗树枝,盘曲苍劲。
京畿贡院,建了三年。至今年,寥寥仅开了三回。
这三回九年间,前前后后有上千人走进贡院,又得意或失望地离开。
解元们闲来无事,常往那截粗树枝上挂祈福带。
一条条布条,红似血。
红带飘飘,其上满是对于未来的担心与希翼。
而今日,就在那截粗树枝之上,无数垂下的红带之中。
有人吊在上面。
风起红带飘,树枝咿呀作响,他在笨拙地飘来荡去。
罗刹拉着朱砂挤进去,认出吊在上面的人。
是崔邡。
他的口中塞着纸团。
他的上半身未着寸缕,前胸后背各写了半首诗。
前胸写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1]
后背写着: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2]
两首诗,前胸自嘲,后背讽<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
他的脸上,还写了四个字。
「罪有应得」
罗刹深吸一口气,鼻中涌进浓烈的鬼炁:“有鬼炁,是恶鬼所为。”
朱砂盯着上面的字,点头附和:“字迹也一样。”
喧闹间,昨日一直未露面的皇甫睦终于现身。
他一路疾跑,一路厉声大吼:“快让开。”
众人侧身让开一条道,皇甫睦跑至古槐前。待看清树上之人的相貌,他无助地瘫坐在地:“他怎么死了……”
朱砂上前:“皇甫侍郎,崔邡应是死于恶鬼之手。我们昨日已找到关于恶鬼身份的线索,有一件事想问问你。”
“快把崔五郎的尸身放下来。”
皇甫睦反应过来,咽了咽口水,慌忙起身。一面吩咐手下,一面带着朱砂与罗刹离开:“两位请随我来。”
离开前,看着交头接耳的解元们。
他变了脸色,忽然大发雷霆:“后日便是解元宴。你们每日凑热闹虚度光阴,书未看字未练,枉为读书人!”
解元们难得见他生气,道歉之后各自回房。
皇甫睦的书房中,罗刹掏出几张纸:“我们怀疑,此恶鬼是天启三十六年的某个举子。历年春闱的墨卷,一向由礼部保管。劳烦皇甫侍郎上呈礼部,取来墨卷,准我们对比字迹,找出恶鬼。”
为防舞弊,朝廷有规定。
发解试与会试中,不仅考卷要一律“糊名”,而且考卷要先誊录再上呈考官评定。
考生的原始考卷称为墨卷,经誊抄人抄写的考卷称为朱卷。
朱卷经誊抄人抄写,非考生所写。
只有墨卷,才是考生的真实字迹。
收了纸,皇甫睦看也未看,便顺手放在一边:“好,我马上回城请曾尚书定夺。”
见他同意,朱砂与罗刹转身想走。
皇甫睦喊住他们,双眼泛红,语气恳切:“如今贡院人心惶惶,请二位特使尽快抓住杀人作乱的恶鬼,拜托了。”
朱砂微微点头:“皇甫侍郎,你昨日去了何处?”
皇甫睦叹息一声,用手指了指贡院后山琼林苑的方向:“后日为解元宴,圣人会摆驾琼林苑。我已几日未合眼,但凡得空,都在琼林苑中忙碌。”
怪不得他们昨日寻遍整个贡院,也未见到皇甫睦。
只因琼林苑看似属于贡院,但实则在皇家禁苑中。
他们昨日只顾在贡院寻找,却忘了一墙之隔的琼林苑。
三人一起出门,两人走向贡院深处,一人走出贡院。
罗刹摸着下巴,一言不发。
朱砂用手肘撞撞他:“你怎么了?”
罗刹停下脚步,缓慢且坚定地应道:“朱砂,科举鬼不会杀人。”
他认识两个科举鬼。
一个考了四十余年却屡试不第,六十余岁时死于大雪之日。
一个明明已经中举,结果因被贿赂考官的权贵子弟冒名顶替,被逼自尽。
若论怨气,此二鬼的怨气可谓冲天。
但罗刹听二鬼之言,科举鬼一族由科举不中而郁郁而终的人所化。
他们常出没于书房与书院中。
心情好时便附身书生,帮人改改文章过过瘾。
心情不好时,只会弄乱笔墨纸砚。
他们因科举而死,又因科举成为鬼魂。
他们生前死后,唯独惦记一件事:及第。
为了实现自己的遗愿,他们即使成为鬼魂,也只会热心帮助书生。
有时帮书生吓跑劫财的流匪。
有时徘徊在书生左右,指点诗词歌赋。
朱砂有不同见解:“你所认识的科举鬼,死后通过修炼化形,心地自然善良。此鬼虽出自科举鬼一族,但他残忍夺身他人,又犯下杀人的恶事,已是恶鬼。”
罗刹:“阿叔说,科举鬼一族几千年来,从未出现恶鬼夺身一事。”
他愿意帮朱砂捉恶鬼,实因鬼族也厌恶恶鬼之流。
可这回,他要捉的恶鬼,却是实实在在的可怜鬼。
科举鬼一辈子被困于“科举”二字,不得解脱。
连死后,也愿意拼尽全力襄助书生赶考。
藏在贡院中的恶鬼,或许有什么苦衷才被逼夺身?
想到自己认识的两个科举鬼,罗刹唉声叹气:“两位阿叔自小教我良多,此番要我亲自送他们的同族去太一道,真是于心不忍。”
朱砂听出他心里的难受,回身抱住他安慰:“不管他是否有苦衷,夺身又杀人就是不对。”
罗刹搂紧她,闷声回了一句:“嗯,我知道了。”
去癸巳院的路上,朱砂语气幽怨,问起罗刹在山中的岁月:“你曾经说,你在夷山修炼千年,我是你见到的第二个女子。可你一会儿说琵琶鬼教了你百年,一会儿又说见过科举鬼。罗刹,你是不是在骗我?”
生怕朱砂误会自己是骗子,罗刹急忙摆手:“阿娘喜欢热闹,时不时会请鬼族进夷山赴宴。有时我在后山的金宅子待烦了,便会去前山与其他鬼族说上几句。但他们都是男鬼,没有女鬼。”
朱砂轻挑眉头,明显不信。
罗刹只好继续解释:“一来女鬼们和阿娘待在山顶举鼎打马吊,从不下山。二来阿耶说我还小,让我别看女鬼。”
“为何?”
身旁的男子迟迟未应,朱砂满腹疑惑,蹙眉抬头看去。
只见罗刹侧脸绯红,一副含羞带笑的羞涩样。
沉默良久,才有人轻声回她:“阿耶说,男鬼越晚成亲,身子越厉害,日子越幸福……”
“这你也信?”
“阿耶在夷山修炼了整整一千五百年,未见一个女鬼,头回下山便遇阿娘。他们俩自成亲以来,每日恩爱如初。”
朱砂嘴角一抽,委实想了几句好词:“二郎家的家风,真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一枝独秀啊。”
头回从朱砂嘴里听到好话,罗刹沾沾自喜:“那是自然。”
“那你阿兄呢?他也不见女鬼吗?”
“阿耶说他走了狗屎运,白捡一夫人,不曾管他。”
再者,他瞧罗荆整日闹着要登太山,成为百鬼之王。
每回夷山有宴,罗荆上蹿下跳,与各族鬼修结交,说什么共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