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微之笑着踏入灵堂,目光落在那具漆黑棺木。
或许,他该让阿翁闭嘴了……
离开前,罗刹回头望了望代县伯府的上方。
那个坎宅巽门的大吉之宅的深处,有一缕黑雾正慢慢聚拢,渐成人形。
那是一个女子,一个叫纪静仪的女子。
朱砂察觉到他的异样,回身牵起他的手大步往前:“别看了,是纪静仪。她不想回六甲山修炼,只想留在代县伯府。”
罗刹大概懂了,纪静仪是想为自己与孩子报仇。
今日在房外,他曾听到稳婆与几个丫鬟的议论声。
原来当年纪静仪被产鬼缠身,命悬一线。
一个道士捉鬼路过同州,言纪静仪大难临头,需一张姬家人写就的天师符,燃符以镇压鬼魂。
王微之找到代县伯,想借御赐的天师符一用。
可是,代县伯惜命怕鬼。
宁愿眼睁睁看着孙媳一尸两命,也不肯拿出天师符救人。
而后,他更是非说府中无鬼,将愿意尽力一试的道士赶走。
最终,纪静仪因代县伯的袖手旁观死在产房,成为新的产鬼。
罗刹好奇道:“代县伯身上有天师符,鬼魂无法近身,她如何报仇?”
朱砂抖抖衣袖,露出一张染血的黄色符纸:“我用假的天师符换来一张真的。师祖用掌心血写的天师符,价值千贯。二郎,不如我送你吧?”
罗刹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符纸,吓得抱头鼠窜。
朱砂捏着符纸,笑得开心。
“朱砂,你快把符纸丢了。”
“多值钱啊。回长安找个冤大头卖了,正好给棺材铺换个新招牌。”
一听新招牌,罗刹停住。忙不迭凑到朱砂身边,提议道:“照我说,换个金招牌。再加一个字,就写‘朱罗记棺材铺’,如何?”
朱砂作势叉腰大怒:“你一个跑腿的伙计,还想往招牌上添自个的名字?”
罗刹伸出手指,与她算起自己对棺材铺的诸多贡献:“其一,棺材铺平日都是我在开店;其二,好几个捉鬼案子,都是我在挣钱。只加一个字而已,你大方些。”
“加一个字多十贯钱,费钱。”
“行吧。”
两人晃着手回客舍。
路上,罗刹问起一件事:“朱砂,你怎么进去的?”
他一个有修为的鬼修也撞不开的门,朱砂一个凡人为何能进去?
朱砂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小鬼,后面的花窗开着,你愣是没瞧见。我跳窗进去,发现许婵一直盯着那扇门。我脑子一转,便想通纪静仪的执念是什么了。”
原来如此,罗刹似是明白地点点头。
走了几步路,他猛然想到朱砂上回骂自己没有变着花样夸她。
当下,他搜刮了不少好话,一个劲称赞朱砂聪明:“朱砂,你真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深藏身与名!”
等一口气夸完,罗刹又问起一事:“朱砂,你的好像修为很高……”
当时朱砂挟持代县伯时,身形一闪而过,比他的动作还快。
朱砂闻言停下,转身与他对视,眉眼弯弯:“你啊你,这些年光顾着打坐修炼,没好好学过武功吧?我呢,虽是人,修为也差,但这武功倒还不错。”
那般快的身形,瞧着实在不像什么普通武功。
罗刹欲言又止还想问,被朱砂的一句话打断:“快走快走,万一纪静仪提前动手,我俩想跑也跑不了了。”
“对对对,快走。”
两人跑回客舍,拿上包袱便走。
临走前,罗刹想找梅钱道别。
一敲门才知,梅钱一早便跟着去长安的商队走了。
马车跑出同州城,罗刹心情低落,颇有些难受:“早知他走得如此急,我昨日就该让他留一个地址。”
自入世后,梅钱是第一个愿意耐心听他的废话,还愿意教他帮他的人。
同州一别,不知他们是否还能相见?
朱砂在车中呼呼大睡,丝毫未听到他断断续续的嘀咕声。
紧赶慢赶行了一日,两人在第三日的午后抵达长安。
长安一如往昔,九天阊阖,山河千里。
自进了城,每路过一家金铺,罗刹必定要掀帘暗示几句:“哎呀,这家金铤的成色不错。”
朱砂坐在车中,歪着头含笑地看着他的背影。
她在笑,她的心也在笑。
内心的欢喜,好似有人投下石子,惊起无波水面漾出的一圈圈水纹。
情不自禁,又情非得已。
“知道了,改日买。”
风尘仆仆外出十余日,两人原打算休息个两三日再开棺材铺。
没曾想,马车一到棺材坊,所有老板纷纷探头出来道喜:“朱老板不显山不露水,真是闷声干大事的人才!”
罗刹与朱砂满面不解,只能应付着回上一两句客套话。
等到家,两人才知出了何事。
只见破败的朱记棺材铺门口,竟贴着一张盖着玉玺的黄榜。
朱砂一目十行,迅速读完。
原是长安京畿贡院出了一桩鬼事。
半月前,贡院内的不少解元一觉醒来,身上写满了诗。
更有甚者,在一夜之间被*人剃光了头发。
来年三月便是春闱,因贡院鬼事频出,解元们整日惶惶不安。
神凤帝下令派太一道追查此事。
恰在此时,晋王上疏向神凤帝举荐了两个查案捉鬼的人才。
一曰朱砂,二曰罗刹。
神凤帝听从晋王的谏言,当即下令封朱砂与罗刹为特使,让二人尽快进京畿贡院查明案情,捉住作乱的鬼族。
罗刹慢腾腾读完,盯着黄榜,不时傻笑:“朱砂,在我不懈的坚持下,咱们朱记棺材铺终于要发财了!”
他没来之前,朱记棺材铺开半日歇十日,连个鬼影都见不到。
他来了之后,朱记棺材铺开十日歇半日。虽说老主顾仅砻金一鬼,但总归每月接些吹唢呐送殡的生意,也能赚几文钱。
一朝翻身,他们如今居然能接到神凤帝的生意。
玉玺印清晰可见,罗刹越看越得意:“不错,晋王真是懂得知恩图报,不枉我俩辛苦查案。”
朱砂一把推开店门,回房睡觉。
独留嘀嘀咕咕的罗刹站在原地,小心翼翼撕下黄榜。
刚撕完收好,满面春风的砻金提着食盒赶来道贺:“恭喜小公子!我听县主说了,圣人下令让你们查案呢。”
罗刹迎砻金入店,顺道去伙房烧了一壶热水。
朱砂一向抠门,从不备茶。
故而砻金每回来,都是自己备茶备茶点,还要亲自为罗刹沏茶:“小公子,你们迟迟未归,我担心得睡不着,生怕卫家缠上你们。”
罗刹一边收拾柜台,一边抬头问道:“你这话何意?”
茶香氤氲,缭绕飘散。
砻金将热茶递给他:“前几日,卫郡公上疏,状告晋王与金乡县主杀害县马卫元兴。圣人大骇,派齐王追查此事。仅一日,齐王回禀,此事为真。之后,太子带着一个人证入宫,听说此人是金乡县主府的下人,亲眼见到县主一刀砍死了县马。”
金乡县主杀人一事,确有其事。
可那张黄榜之上,明明留着晋王的名字。
铁板钉钉之事,难道晋王与金乡县主还能扭转局势?
罗刹顾不上饮茶,忙追问道:“后来呢?”
砻金摸着茶杯,目光一沉:“这事闹得满城风雨,朝中大半官员上疏进谏,要圣人严惩晋王与金乡县主。结果前日,长乐公主与赵王在城外纵马游玩,无意间发现县马与一女子勾肩搭背。当夜,有人在一处崖底发现两具尸身,死因是自尽。”
罗刹懵了,卫元兴确实已经死在金乡县主的刀下,他亲眼所见做不得假。
一个被砍了脑袋还大卸八块的人,怎会出现在长安城外?
砻金看他眉头紧锁,赶忙凑到他耳边:“看小公子如此反应,我便知我猜对了。”
“为何?”
“第一,赵王身子差,冬日从不出门。第二,这县马既然胆大妄为与人私奔,又何必为了县主的名声跳崖自尽。因此我猜县马早就死了,崖底的两具尸身不过是平息风波的替死鬼。”
罗刹心虚地笑了笑,砻金知他有难处,并未追问:“反正你们没回来是对的。卫家抵死不认崖底的尸身是县马,四处派人找你们作证。也就昨日,大理寺上疏说县马死因无疑,此事盖棺定论,才算彻底尘埃落定。”
他们的行踪,晋王定愿意保密。
可王衔之明摆着与晋王不和,难道未曾泄密?
对面的砻金看他神色茫然,咿咿呀呀叫喊起来:“对了,我还忘了一件大事。”
“何事?”
“朱砂的旧相好,又死了一个。”
“谁?”
“王太师的儿子王衔之,就是上回你托我打听过的那个玄泽。”
或许,他该让阿翁闭嘴了……
离开前,罗刹回头望了望代县伯府的上方。
那个坎宅巽门的大吉之宅的深处,有一缕黑雾正慢慢聚拢,渐成人形。
那是一个女子,一个叫纪静仪的女子。
朱砂察觉到他的异样,回身牵起他的手大步往前:“别看了,是纪静仪。她不想回六甲山修炼,只想留在代县伯府。”
罗刹大概懂了,纪静仪是想为自己与孩子报仇。
今日在房外,他曾听到稳婆与几个丫鬟的议论声。
原来当年纪静仪被产鬼缠身,命悬一线。
一个道士捉鬼路过同州,言纪静仪大难临头,需一张姬家人写就的天师符,燃符以镇压鬼魂。
王微之找到代县伯,想借御赐的天师符一用。
可是,代县伯惜命怕鬼。
宁愿眼睁睁看着孙媳一尸两命,也不肯拿出天师符救人。
而后,他更是非说府中无鬼,将愿意尽力一试的道士赶走。
最终,纪静仪因代县伯的袖手旁观死在产房,成为新的产鬼。
罗刹好奇道:“代县伯身上有天师符,鬼魂无法近身,她如何报仇?”
朱砂抖抖衣袖,露出一张染血的黄色符纸:“我用假的天师符换来一张真的。师祖用掌心血写的天师符,价值千贯。二郎,不如我送你吧?”
罗刹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符纸,吓得抱头鼠窜。
朱砂捏着符纸,笑得开心。
“朱砂,你快把符纸丢了。”
“多值钱啊。回长安找个冤大头卖了,正好给棺材铺换个新招牌。”
一听新招牌,罗刹停住。忙不迭凑到朱砂身边,提议道:“照我说,换个金招牌。再加一个字,就写‘朱罗记棺材铺’,如何?”
朱砂作势叉腰大怒:“你一个跑腿的伙计,还想往招牌上添自个的名字?”
罗刹伸出手指,与她算起自己对棺材铺的诸多贡献:“其一,棺材铺平日都是我在开店;其二,好几个捉鬼案子,都是我在挣钱。只加一个字而已,你大方些。”
“加一个字多十贯钱,费钱。”
“行吧。”
两人晃着手回客舍。
路上,罗刹问起一件事:“朱砂,你怎么进去的?”
他一个有修为的鬼修也撞不开的门,朱砂一个凡人为何能进去?
朱砂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小鬼,后面的花窗开着,你愣是没瞧见。我跳窗进去,发现许婵一直盯着那扇门。我脑子一转,便想通纪静仪的执念是什么了。”
原来如此,罗刹似是明白地点点头。
走了几步路,他猛然想到朱砂上回骂自己没有变着花样夸她。
当下,他搜刮了不少好话,一个劲称赞朱砂聪明:“朱砂,你真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深藏身与名!”
等一口气夸完,罗刹又问起一事:“朱砂,你的好像修为很高……”
当时朱砂挟持代县伯时,身形一闪而过,比他的动作还快。
朱砂闻言停下,转身与他对视,眉眼弯弯:“你啊你,这些年光顾着打坐修炼,没好好学过武功吧?我呢,虽是人,修为也差,但这武功倒还不错。”
那般快的身形,瞧着实在不像什么普通武功。
罗刹欲言又止还想问,被朱砂的一句话打断:“快走快走,万一纪静仪提前动手,我俩想跑也跑不了了。”
“对对对,快走。”
两人跑回客舍,拿上包袱便走。
临走前,罗刹想找梅钱道别。
一敲门才知,梅钱一早便跟着去长安的商队走了。
马车跑出同州城,罗刹心情低落,颇有些难受:“早知他走得如此急,我昨日就该让他留一个地址。”
自入世后,梅钱是第一个愿意耐心听他的废话,还愿意教他帮他的人。
同州一别,不知他们是否还能相见?
朱砂在车中呼呼大睡,丝毫未听到他断断续续的嘀咕声。
紧赶慢赶行了一日,两人在第三日的午后抵达长安。
长安一如往昔,九天阊阖,山河千里。
自进了城,每路过一家金铺,罗刹必定要掀帘暗示几句:“哎呀,这家金铤的成色不错。”
朱砂坐在车中,歪着头含笑地看着他的背影。
她在笑,她的心也在笑。
内心的欢喜,好似有人投下石子,惊起无波水面漾出的一圈圈水纹。
情不自禁,又情非得已。
“知道了,改日买。”
风尘仆仆外出十余日,两人原打算休息个两三日再开棺材铺。
没曾想,马车一到棺材坊,所有老板纷纷探头出来道喜:“朱老板不显山不露水,真是闷声干大事的人才!”
罗刹与朱砂满面不解,只能应付着回上一两句客套话。
等到家,两人才知出了何事。
只见破败的朱记棺材铺门口,竟贴着一张盖着玉玺的黄榜。
朱砂一目十行,迅速读完。
原是长安京畿贡院出了一桩鬼事。
半月前,贡院内的不少解元一觉醒来,身上写满了诗。
更有甚者,在一夜之间被*人剃光了头发。
来年三月便是春闱,因贡院鬼事频出,解元们整日惶惶不安。
神凤帝下令派太一道追查此事。
恰在此时,晋王上疏向神凤帝举荐了两个查案捉鬼的人才。
一曰朱砂,二曰罗刹。
神凤帝听从晋王的谏言,当即下令封朱砂与罗刹为特使,让二人尽快进京畿贡院查明案情,捉住作乱的鬼族。
罗刹慢腾腾读完,盯着黄榜,不时傻笑:“朱砂,在我不懈的坚持下,咱们朱记棺材铺终于要发财了!”
他没来之前,朱记棺材铺开半日歇十日,连个鬼影都见不到。
他来了之后,朱记棺材铺开十日歇半日。虽说老主顾仅砻金一鬼,但总归每月接些吹唢呐送殡的生意,也能赚几文钱。
一朝翻身,他们如今居然能接到神凤帝的生意。
玉玺印清晰可见,罗刹越看越得意:“不错,晋王真是懂得知恩图报,不枉我俩辛苦查案。”
朱砂一把推开店门,回房睡觉。
独留嘀嘀咕咕的罗刹站在原地,小心翼翼撕下黄榜。
刚撕完收好,满面春风的砻金提着食盒赶来道贺:“恭喜小公子!我听县主说了,圣人下令让你们查案呢。”
罗刹迎砻金入店,顺道去伙房烧了一壶热水。
朱砂一向抠门,从不备茶。
故而砻金每回来,都是自己备茶备茶点,还要亲自为罗刹沏茶:“小公子,你们迟迟未归,我担心得睡不着,生怕卫家缠上你们。”
罗刹一边收拾柜台,一边抬头问道:“你这话何意?”
茶香氤氲,缭绕飘散。
砻金将热茶递给他:“前几日,卫郡公上疏,状告晋王与金乡县主杀害县马卫元兴。圣人大骇,派齐王追查此事。仅一日,齐王回禀,此事为真。之后,太子带着一个人证入宫,听说此人是金乡县主府的下人,亲眼见到县主一刀砍死了县马。”
金乡县主杀人一事,确有其事。
可那张黄榜之上,明明留着晋王的名字。
铁板钉钉之事,难道晋王与金乡县主还能扭转局势?
罗刹顾不上饮茶,忙追问道:“后来呢?”
砻金摸着茶杯,目光一沉:“这事闹得满城风雨,朝中大半官员上疏进谏,要圣人严惩晋王与金乡县主。结果前日,长乐公主与赵王在城外纵马游玩,无意间发现县马与一女子勾肩搭背。当夜,有人在一处崖底发现两具尸身,死因是自尽。”
罗刹懵了,卫元兴确实已经死在金乡县主的刀下,他亲眼所见做不得假。
一个被砍了脑袋还大卸八块的人,怎会出现在长安城外?
砻金看他眉头紧锁,赶忙凑到他耳边:“看小公子如此反应,我便知我猜对了。”
“为何?”
“第一,赵王身子差,冬日从不出门。第二,这县马既然胆大妄为与人私奔,又何必为了县主的名声跳崖自尽。因此我猜县马早就死了,崖底的两具尸身不过是平息风波的替死鬼。”
罗刹心虚地笑了笑,砻金知他有难处,并未追问:“反正你们没回来是对的。卫家抵死不认崖底的尸身是县马,四处派人找你们作证。也就昨日,大理寺上疏说县马死因无疑,此事盖棺定论,才算彻底尘埃落定。”
他们的行踪,晋王定愿意保密。
可王衔之明摆着与晋王不和,难道未曾泄密?
对面的砻金看他神色茫然,咿咿呀呀叫喊起来:“对了,我还忘了一件大事。”
“何事?”
“朱砂的旧相好,又死了一个。”
“谁?”
“王太师的儿子王衔之,就是上回你托我打听过的那个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