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回去的路上他还想着襄王的话,便在襄王府门外不远处的酒楼上坐下来,临窗要了一壶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着。
直到日薄西山,他才看见武思忧从襄王府中走出来。
他转过头,对着身边的护卫做了一个眼色,身边的护卫会意,站在窗边,指尖夹着三把小刀,用了一点内力,将飞刀甩出。
飞刀直冲冲面对着武思忧的门面而去。
武思忧原本背对着薛龄君走,无知无觉,忽然间后背忽然察觉到一阵寒风,他意识到不对,身体先于意识,轻功斜踏上门口的石狮子,如同梁上飞燕一般,轻巧地躲开了直冲他心口的一把飞刀,随即一脚踢开飞刀的红缨,手指指尖夹住腰间的一抹冷风,几息间便足尖点地,如同猫一般,安然无恙地轻巧落地。
他转过身来,脚边散落着两把飞刀,另外一把则夹在他的指尖,未伤他毫发。
武思忧下意识抬头朝薛龄君的方向看去,只见临窗的座位边已经没有了人影。
“........奇怪。”
武思忧挠了挠头,看着那把锋利的飞刀,嘀咕道:“谁要害我?”
他还不知道是谁盯上了他,心中惴惴,晚上特意饶了一点路,确保没有人跟踪他之后,才到家中。
“娘子,我回来啦!”
武思忧推开门进去,转身拴好门,回过神就看见乔清宛一手撑着腰一手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走了出来,忙道:
“你有孕了,该好生歇着,没事出来做什么?”
“我已经做好饭,就等着你回来吃了。”
乔清宛摸了摸肚子,仰头用帕子擦了擦武思忧额头上的汗,道:
“今日怎么回来的这样晚?”
“路上总感觉有人跟着我,所以花了点时间甩开他们。”武思忧扶着乔清宛,往屋里走。
“啊,有人跟踪你?”乔清宛心中咯噔一下,气息有些不稳:
“会不会是云城那些人追过来了?”
“不能吧。”武思忧狐疑:“他们怎么知道我们逃到京城了?”
“不行,我还是觉得不安全。”乔清宛艰难地从椅子上坐起来,道:“我今晚就收拾行李,我们马上离开京城。”
“娘子,你还大着肚子呢,怎么走。”
武思忧把他按回椅子上,道:“还有,你难道不想见到陛下,给你父亲翻案了?”
“可,可是........”乔清宛犹豫道:“万一他们追过来,怎么办?”
“没事的,我现在在给襄王做事呢,打狗还得看主人,他们不敢随便杀我的。”武思忧道:“不过我白天在襄王府,你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你,确实不安全,我也不放心。”
他说:“要不我去求求安远郡主,把你也接到襄王府里暂住,如何?”
乔清宛迟疑:“这,这不太好吧。”
“安远郡主人虽然脾气差了一点,但心地还是好的。”武思忧往嘴巴里塞了一口饭,又给乔清宛夹了一块肉,道:
“马厩旁边还有两个小厢房,并没有人居住,而且襄王府的房子,再怎么破旧,也总比我们家这个小破院子好。我到时候就说娘子有孕,行动不便,在家无人照顾,他要是不同意,就再说几句软话求求他,他说不定就应下了。”
“........好吧。”武思忧给襄王府做工,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乔清宛也想他想得紧,若能搬到襄王府,一是能省下房租,二也能常与武思忧呆在一起。
想到这里,乔清宛也默许了武思忧的建议,没有再开口反对了。
他这边算盘打的响亮,准备再见梁琼华一面,但梁琼华似乎是被他冷淡且敷衍的态度气到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来找他,也没有传他拉车,反倒是那个薛龄君,每天来找他找的勤,没事还和他搭话。
武思忧就纳闷,这襄王府也养闲人吗,于是某一天,终于忍不住问:
“你在府中主要是干什么啊,怎么每天见你晃来晃去,也不干活的。”
薛龄君被他问的一滞,片刻后,才换上得体的笑意:
“我主要是........修剪花草。”
“那你去修啊,没事在我这里晃什么劲儿。”
武思忧好心提醒他:
“小心被襄王妃发现你磨洋工,把你赶出府去。”
薛龄君敷衍地应了一声,随即道:
“没事,大不了我再寻一份工做。”
他说:“我有手有脚的,还怕饿死不成。”
“霍,”武思忧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动作不停,拿着草就往马嘴里塞,
“一看你就还未成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才能说出这种话。”
薛龄君敏感地抬起头看向他,饶有兴趣道:
“你这么说,倒好像你成家了一般。”
“我确实成家了啊,我娘子再过几个月都要生了。”
武思忧坦率道:“所以我要努力干活,养活他们娘儿俩,可不能让他们和我一起喝西北风。”
“...........”薛龄君一脸错愕地看着他:“你.........”
薛二公子愣了半天,才想起来把舌头捋直,磕磕巴巴道:
“你,你成家了啊.......”
“是啊。”武思忧伸出手,一脸猥琐地碰了碰他,道:
“你还没成家么?”
薛龄君摇头:“未曾。”
“哦,那你也太没用了。”武思忧得意道:“我娘子十七岁就跟了我,是个大美人呢。”
他越说越来劲,都快把马喂的翻白眼了:“我娘子可漂亮了,见过他的人,都没有不喜欢他的。”
薛龄君:“........”
他看着无知无觉的武思忧,片刻后笑道:“那我有空,一定带上礼物,去看看嫂子。”
“好啊,过几天我休息,你可以来我家吃饭。”
武思忧很大方:“我到时候买点菜和小酒,我们兄弟俩喝一杯。”
薛龄君点了点头,权当应下了。
离开马厩之后,薛龄君径直去见了襄王。
他这几天因为有公事,经常来襄王府找襄王,梁琼华知道以后,都不乐意呆在家里,出门去找闺阁密友去玩了,现在还没回家。
薛龄君直奔书房,让人通传过后,才在仆役的指引下,走了进去:
“襄王。”
“文宣啊,你来了。”
襄王脸上尚且有喜气,还未等薛龄君说话,他就率先开了口,让薛龄君坐在他下面,道:
“你来的正好,我刚好有一件事情要和你说!”
襄王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很少高兴成这样,薛龄君心中纳罕,面上却不显,只配合道:
“王爷,是有何喜事发生了?”
“你还记得十八年前,我皇嫂与我皇兄一道被幽禁在安永亭时,生下的那个孩子吗?”
襄王一口气喝下一杯凉茶,才继续说下去,
“那孩子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出了京,这些年来杳无音讯,我皇兄找了他近十年,才终于将他找到了!”
“哦,是么?”薛龄君也合时宜地换上笑意,好奇道:
“那皇长孙......现在究竟在何处呢?”
“在云城!”襄王高兴的眉飞色舞:
“元双的传信鸽今早到京城,信里说,他已然找到他失散已久的兄长了!”
第25章
“原来皇长孙殿下一直在云城。”薛龄君若有所思道:
“云城偏远, 就算是快马加鞭,披星戴月、不眠不休地赶路,至少也要两个半月才能到京城, 可以想见当初皇长孙殿下幼年时应该是几经颠簸流离,才会到云城。”
“是啊,这孩子受苦了。”襄王摸了摸胡子,叹息道:
“皇兄与皇嫂恩爱多年, 皇兄一直没有纳妾,膝下子嗣单薄, 只有梁元双和梁元淮两个双儿.......这个孩子, 不仅对皇兄很重要,对我们整个大周来说,都很重要。”
换言之,这个孩子, 不仅是皇太子的长子, 是当今陛下的皇长孙,更是日后大周的继承人, 如果任由血脉流落在外,对整个皇室来说,都是损失。
“王爷, 其实我有一事不明。”薛龄君想了想,又说:
“皇长孙被送出京城时,安宁郡主尚且未出生, 多年来二人也不曾见过.........敢问安宁郡主又是如何认出皇长孙殿下的呢?”
“此事说来话长。”襄王说:“当初那孩子被送出京城时,皇嫂曾经将一把寄名锁塞进了他的襁褓里。这寄名锁天下只有一把,极其珍贵,图纸如今尚且还在东宫之中, 想必是安宁将那把寄名锁的样式默记在心,见到有人佩戴此物,才认出的。”
薛龄君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如今,皇兄已经让元双带着那孩子回来了,等那孩子回来,一定要好好补偿他才行。”
襄王伸出手,拍了拍薛龄君的肩膀,和颜悦色道:
“等那孩子回来,我就引荐你见他。他今年约莫也是十七八岁,与你年岁相仿,你在他身边,不仅要是最忠诚的臣子,更要是最贴心的良朋。”
直到日薄西山,他才看见武思忧从襄王府中走出来。
他转过头,对着身边的护卫做了一个眼色,身边的护卫会意,站在窗边,指尖夹着三把小刀,用了一点内力,将飞刀甩出。
飞刀直冲冲面对着武思忧的门面而去。
武思忧原本背对着薛龄君走,无知无觉,忽然间后背忽然察觉到一阵寒风,他意识到不对,身体先于意识,轻功斜踏上门口的石狮子,如同梁上飞燕一般,轻巧地躲开了直冲他心口的一把飞刀,随即一脚踢开飞刀的红缨,手指指尖夹住腰间的一抹冷风,几息间便足尖点地,如同猫一般,安然无恙地轻巧落地。
他转过身来,脚边散落着两把飞刀,另外一把则夹在他的指尖,未伤他毫发。
武思忧下意识抬头朝薛龄君的方向看去,只见临窗的座位边已经没有了人影。
“........奇怪。”
武思忧挠了挠头,看着那把锋利的飞刀,嘀咕道:“谁要害我?”
他还不知道是谁盯上了他,心中惴惴,晚上特意饶了一点路,确保没有人跟踪他之后,才到家中。
“娘子,我回来啦!”
武思忧推开门进去,转身拴好门,回过神就看见乔清宛一手撑着腰一手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走了出来,忙道:
“你有孕了,该好生歇着,没事出来做什么?”
“我已经做好饭,就等着你回来吃了。”
乔清宛摸了摸肚子,仰头用帕子擦了擦武思忧额头上的汗,道:
“今日怎么回来的这样晚?”
“路上总感觉有人跟着我,所以花了点时间甩开他们。”武思忧扶着乔清宛,往屋里走。
“啊,有人跟踪你?”乔清宛心中咯噔一下,气息有些不稳:
“会不会是云城那些人追过来了?”
“不能吧。”武思忧狐疑:“他们怎么知道我们逃到京城了?”
“不行,我还是觉得不安全。”乔清宛艰难地从椅子上坐起来,道:“我今晚就收拾行李,我们马上离开京城。”
“娘子,你还大着肚子呢,怎么走。”
武思忧把他按回椅子上,道:“还有,你难道不想见到陛下,给你父亲翻案了?”
“可,可是........”乔清宛犹豫道:“万一他们追过来,怎么办?”
“没事的,我现在在给襄王做事呢,打狗还得看主人,他们不敢随便杀我的。”武思忧道:“不过我白天在襄王府,你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你,确实不安全,我也不放心。”
他说:“要不我去求求安远郡主,把你也接到襄王府里暂住,如何?”
乔清宛迟疑:“这,这不太好吧。”
“安远郡主人虽然脾气差了一点,但心地还是好的。”武思忧往嘴巴里塞了一口饭,又给乔清宛夹了一块肉,道:
“马厩旁边还有两个小厢房,并没有人居住,而且襄王府的房子,再怎么破旧,也总比我们家这个小破院子好。我到时候就说娘子有孕,行动不便,在家无人照顾,他要是不同意,就再说几句软话求求他,他说不定就应下了。”
“........好吧。”武思忧给襄王府做工,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乔清宛也想他想得紧,若能搬到襄王府,一是能省下房租,二也能常与武思忧呆在一起。
想到这里,乔清宛也默许了武思忧的建议,没有再开口反对了。
他这边算盘打的响亮,准备再见梁琼华一面,但梁琼华似乎是被他冷淡且敷衍的态度气到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来找他,也没有传他拉车,反倒是那个薛龄君,每天来找他找的勤,没事还和他搭话。
武思忧就纳闷,这襄王府也养闲人吗,于是某一天,终于忍不住问:
“你在府中主要是干什么啊,怎么每天见你晃来晃去,也不干活的。”
薛龄君被他问的一滞,片刻后,才换上得体的笑意:
“我主要是........修剪花草。”
“那你去修啊,没事在我这里晃什么劲儿。”
武思忧好心提醒他:
“小心被襄王妃发现你磨洋工,把你赶出府去。”
薛龄君敷衍地应了一声,随即道:
“没事,大不了我再寻一份工做。”
他说:“我有手有脚的,还怕饿死不成。”
“霍,”武思忧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动作不停,拿着草就往马嘴里塞,
“一看你就还未成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才能说出这种话。”
薛龄君敏感地抬起头看向他,饶有兴趣道:
“你这么说,倒好像你成家了一般。”
“我确实成家了啊,我娘子再过几个月都要生了。”
武思忧坦率道:“所以我要努力干活,养活他们娘儿俩,可不能让他们和我一起喝西北风。”
“...........”薛龄君一脸错愕地看着他:“你.........”
薛二公子愣了半天,才想起来把舌头捋直,磕磕巴巴道:
“你,你成家了啊.......”
“是啊。”武思忧伸出手,一脸猥琐地碰了碰他,道:
“你还没成家么?”
薛龄君摇头:“未曾。”
“哦,那你也太没用了。”武思忧得意道:“我娘子十七岁就跟了我,是个大美人呢。”
他越说越来劲,都快把马喂的翻白眼了:“我娘子可漂亮了,见过他的人,都没有不喜欢他的。”
薛龄君:“........”
他看着无知无觉的武思忧,片刻后笑道:“那我有空,一定带上礼物,去看看嫂子。”
“好啊,过几天我休息,你可以来我家吃饭。”
武思忧很大方:“我到时候买点菜和小酒,我们兄弟俩喝一杯。”
薛龄君点了点头,权当应下了。
离开马厩之后,薛龄君径直去见了襄王。
他这几天因为有公事,经常来襄王府找襄王,梁琼华知道以后,都不乐意呆在家里,出门去找闺阁密友去玩了,现在还没回家。
薛龄君直奔书房,让人通传过后,才在仆役的指引下,走了进去:
“襄王。”
“文宣啊,你来了。”
襄王脸上尚且有喜气,还未等薛龄君说话,他就率先开了口,让薛龄君坐在他下面,道:
“你来的正好,我刚好有一件事情要和你说!”
襄王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很少高兴成这样,薛龄君心中纳罕,面上却不显,只配合道:
“王爷,是有何喜事发生了?”
“你还记得十八年前,我皇嫂与我皇兄一道被幽禁在安永亭时,生下的那个孩子吗?”
襄王一口气喝下一杯凉茶,才继续说下去,
“那孩子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出了京,这些年来杳无音讯,我皇兄找了他近十年,才终于将他找到了!”
“哦,是么?”薛龄君也合时宜地换上笑意,好奇道:
“那皇长孙......现在究竟在何处呢?”
“在云城!”襄王高兴的眉飞色舞:
“元双的传信鸽今早到京城,信里说,他已然找到他失散已久的兄长了!”
第25章
“原来皇长孙殿下一直在云城。”薛龄君若有所思道:
“云城偏远, 就算是快马加鞭,披星戴月、不眠不休地赶路,至少也要两个半月才能到京城, 可以想见当初皇长孙殿下幼年时应该是几经颠簸流离,才会到云城。”
“是啊,这孩子受苦了。”襄王摸了摸胡子,叹息道:
“皇兄与皇嫂恩爱多年, 皇兄一直没有纳妾,膝下子嗣单薄, 只有梁元双和梁元淮两个双儿.......这个孩子, 不仅对皇兄很重要,对我们整个大周来说,都很重要。”
换言之,这个孩子, 不仅是皇太子的长子, 是当今陛下的皇长孙,更是日后大周的继承人, 如果任由血脉流落在外,对整个皇室来说,都是损失。
“王爷, 其实我有一事不明。”薛龄君想了想,又说:
“皇长孙被送出京城时,安宁郡主尚且未出生, 多年来二人也不曾见过.........敢问安宁郡主又是如何认出皇长孙殿下的呢?”
“此事说来话长。”襄王说:“当初那孩子被送出京城时,皇嫂曾经将一把寄名锁塞进了他的襁褓里。这寄名锁天下只有一把,极其珍贵,图纸如今尚且还在东宫之中, 想必是安宁将那把寄名锁的样式默记在心,见到有人佩戴此物,才认出的。”
薛龄君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如今,皇兄已经让元双带着那孩子回来了,等那孩子回来,一定要好好补偿他才行。”
襄王伸出手,拍了拍薛龄君的肩膀,和颜悦色道:
“等那孩子回来,我就引荐你见他。他今年约莫也是十七八岁,与你年岁相仿,你在他身边,不仅要是最忠诚的臣子,更要是最贴心的良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