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众人都离开了,外面一片寂静。
  良久,沈绍祖打破沉默,眼睛依然望天,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哦,你应该没看到什么。”
  庄绍耀心不在焉地回道:“人很多,很多,我见了咱们帮助过的那位老妇人。”
  “她说我人小,把我从人群中推出来。”庄绍耀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
  沈绍祖道:“那日我好像听说她的儿子没了。”
  庄绍耀微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沈绍祖的嘴唇动了动,没有再说话,抬头看天。
  天空很蓝,和家里的秋空一样。
  “我想回家了。”沈绍祖突然说:“咱们回家吧。”
  庄绍耀摇摇头:“路上不安全,大哥不会放我们走。”
  “京师就安全吗?”沈绍祖蓦地发问。
  周围又是一阵沉默。
  大约过了两刻钟,董二过来让两位少爷回去,语重心长道:“天塌了下来,有老爷和二爷顶着,两位少爷只管读书就好。不然,你们出了事情,这要让家里人如何担忧?”
  “太太发现三爷不见了,急得要哭,把家里的仆人都派出去寻找。三爷你要出了事,太太只怕不能活了。”
  庄绍耀听完,脸上闪过愧疚之色,低下头认错,道:“我知错了,以后再不敢了。等大嫂消了气,我就去给她赔不是。”
  董二笑道:“这才是一家人嘛。你们回去上药,太太罚了你们,她心里也不好受。”
  沈绍祖道:“我们知道好歹,等会儿我与三哥一起给大嫂赔罪。”
  庄绍耀与沈绍祖结伴回到院中,拿着药膏,自己给自己上药。
  【作者有话说】
  这篇文章写得艰难,更新时间不定,但我肯定会写完。小伙伴们要是觉得还行,就姑且看看呗~~~
  第34章 金桂
  ◎难道要举债?◎
  少年的情绪像潮汐一样,来时汹涌澎拜,去时悄无声息。
  庄绍耀和沈绍祖几乎被繁重的课业压弯了腰,把将军磔于市一事忘在脑后。
  他们不仅要学习四书五经,还要学习琴棋书画等杂学。
  庄绍耀抱着庄延平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庄延平就是平儿,今年六岁,开了蒙,取了大名,现在跟着两位叔父一起学习琴棋书画。
  庄延平绷着小脸道:“三叔,体统,注意体统。”
  庄绍耀紧紧抱着庄延平,委屈道:“我不要体统,我要回家。”
  庄延平将求救的目光投向靠谱的小叔。
  沈绍祖甩了甩保持半握姿势的右手。虽然琴弦是蚕丝做的,但指腹和侧面的肉很嫩,按在粗弦上来回滑动十分疼。
  他也想回家。
  没见大哥时想大哥,见了大哥这两人想跑。
  无他,大哥太严厉了,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连一点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二哥劝他们道:“我现在要全力准备会试,琴棋书画这些我考完试也是要学习的。”
  说完,他还感慨道:“你们赶上了好时候,有福气了。”琴棋书画的四个老师,每个老师每月有二两银子的束脩。
  一个月花出去八两,不得不感慨庄绍光对弟弟们的良苦用心。
  然而,两弟弟并不领情。二哥若是愿意要,他们情愿把这福气送给二哥。
  晚上,两兄弟躺在床上,累极反而不困,隔着屏风说话。庄绍耀道:“明年是院试年,我要回去考秀才。”
  沈绍祖也道:“今年是大比之年,哎,已经过了乡试,早知道我就回家考举人。”
  “哎,总比呆在这里强啊。”两人异口同声道。
  说罢,两人间出现一阵沉默。
  半响,庄绍耀问:“弟,明天老师抽查的内容,你会背了吗?”
  沈绍祖沉默,庄绍耀哈哈大笑:“你和我一样也忘记了吧,一定忘记了。”
  沈绍祖回道:“早上到书院,我看完一遍,就能应付抽查。”
  庄绍耀听到这话,转笑为悲,道:“我要看三遍啊。”
  “那你明天要比我早起。”
  “哼。”
  累极的两人斗了一回嘴,慢慢睡着了。
  庄绍光并不是那等给小孩请来老师,就撒手不管的人。他只要回来,就考较两人功课,这让庄绍耀和沈绍祖颇为头大。
  “哎,为什么看书还要写札记?我就看个书,放松一下,问我什么想法,我觉得挺好啊,没什么想法。”庄绍耀休沐日在书房里念念叨叨,摇着空空的脑袋。
  沈绍祖的眼睛没有离开书本,回道:“札记随便写就行,史书上那么典故,随便写一个就行。可是大哥为什么还要我们在看书时找出书本上的讹误啊?”
  “我就一个十三岁的小孩,我要能找出错误,早成圣人大家了。”沈绍祖语气急促,有些抓狂。
  庄绍耀反而稍微平静一些,安慰弟弟道:“淡定淡定,前人书本讹误很多,有衍文,有刻错,有传误……”
  沈绍祖发出嘶吼:“为什么那些刻书的人不认真一些啊?”
  庄绍耀嗤笑:“想什么呢?刻书的又不都是大学者,多是商人,即便是大儒,也有错的时候。”
  沈绍祖唉声叹气,无奈地继续看书,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句一句地揣摩。
  “我现在可明白一句话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庄绍耀道。
  沈绍祖赞同道:“可不是?前日大哥拿着一本官刻的书,随手就挑出几个错误,直接把我吓了一跳。没想到,官刻书还能出错啊!”
  庄绍耀摇头晃脑接了句:“都都平丈我,郁郁乎人哉。”沈绍祖噗嗤笑出声。
  “别作怪,耽误我读书。”沈绍祖笑完,朝庄绍耀扔了个废纸团。
  兄弟俩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庄绍光一路从小镇摸打滚爬来到京师,看到同僚各个身负才艺,而自己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不免自惭。
  他自己为官之余,一直临书贴。如今两个小弟如同一张白纸懵懵懂懂地来到身边,他恨不得将所有的好东西都塞给他们,把他们培养出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公子。
  庄绍光只是严厉而非严苛,他甚至注重劳逸结合,每月还给两位弟弟放假一天。
  “就一天啊,比咱们家仆*人的假期还少。”庄绍耀撇嘴。
  沈绍祖与庄绍耀在外面闲逛,匪祸散去,京师又恢复往日的平和与繁荣。
  苏蕙仙看着每月上涨的米粮支出,忍不住扶额,粮价又上涨了。
  如今家中人口众多,每月口粮都是一笔大支出,还有塾师束脩,再加上人情往来,每个月至少要花费五六十两银子。
  然而,家中的收入只有庄绍光的月俸。苏蕙仙之前在京师时,利用自己的嫁妆生息,但现在她准备用这笔前在南边买宅院,因而现在内囊空虚。
  难道要举债?
  苏蕙仙盯着账册,忧愁无比,每一笔支出都是精打细算,根本无法削减。
  京师居大不易。
  苏蕙仙正愁闷,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人未到,笑声先至。
  “大嫂,你看看,有喜欢的吗?”阿宝招呼丫鬟将从街上买来的几匹布放到桌子上,道:“这是时兴的花色,可不便宜。”
  “大嫂,你挑两匹做衣服。”阿宝大方道。
  苏蕙仙让她坐下,道:“我有衣服穿,这些布给我都浪费了。”
  阿宝大手一挥道:“都有都有,家里的人都有。”
  说罢,她还凑到苏蕙仙耳边说:“大嫂,你挑完,剩下的给他们。”
  苏蕙仙笑起来:“男女穿的衣服颜色不一样,男子多以青蓝稳重之色为主。”
  阿宝兴致勃勃道:“江南现在流行男穿女衣,京师铺子里好颜色的绸缎供不应求,这还是我抢来的。”
  苏蕙仙闻言,再去看桌上的布匹,发现多是粉白、湖蓝、青碧、雪青、绛紫、月白等色。
  “大嫂,你气质清雅,这些颜色都衬你。你先选,咱们是一人两匹,其他人是一人一匹。”
  阿宝将布料推到苏蕙仙身前,热情推荐道:“雪青的不错,湖蓝的也好,绛紫的颜色俏。”
  苏蕙仙抵不过阿宝的热情,选了湖蓝和粉白的料子,然后笑着对她道:“你买这些花了多少钱,我补给你。”
  阿宝笑起来,挥手让丫鬟离开,又从腰间取下一个荷包,道:“我虽鲁钝,但也给家里算过一笔账。这是我给公中的,不能让大嫂拿自己的嫁妆补贴我们吃穿。”
  苏蕙仙一愣,抬头看见阿宝笑吟吟的脸,心中一暖,然后摇摇头道:“阿宝,我是大嫂。家中的事情,由我和你大哥在,你们不用操心。”
  阿宝道:“大哥曾说他不薄兄弟厚妻子,难道我们小的,就安心享受大哥的照顾?”
  “庄家什么情况,我与大嫂心知肚明。大嫂,你就不要推辞,收下吧。”
  苏蕙仙犹豫不决,如今家中确实缺钱,但是她拿了弟妹的嫁资也不成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