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庄绍宗愣了一下,道:“我得要问大哥。”
袁翰林笑着摇头道:“庄学政能知道什么?他给出的不过是自己的经验之谈,且早已与二人多年未见,恐怕连秉性都摸不着。”
庄绍宗问弦歌知雅意,问道:“那袁翰林,你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只说个想法。”袁翰林笑道:“既然二人要走仕途,那必须要通过科考。两小儿的教学进度,你怎么安排?”袁翰林问。
庄绍宗道:“各学各的。”
袁翰林摇摇头,道:“不妥。虽然一人有功名,一人未有功名,但从文章来看,水平不相上下。若各学各的,只怕耽误了人。”
庄绍宗道:“那翰林的意思是让耀儿和绍儿一起学习?”
袁翰林点头,庄绍宗眉头微微皱起,道:“考秀才和考举人的学法不相同。”
袁翰林大笑:“你这就犯了痴。若耀儿考不中秀才,到时给他捐个监生便是,照样有考举人的资格。”
庄绍宗恍然大悟,想起朝廷的规定,道:“我竟然把这个忘了!这监生花费几何?”
袁翰林想了想,道:“三四百两银子。”
庄绍宗不假思索道:“行,若是耀儿考不上,我就给他捐个监生,与绍儿一起考举人。”
说罢,庄绍宗还郑重地向袁翰林行礼道:“多谢翰林提点此事。”
袁翰林不在意道:“都是小事,我倒是喜欢耀儿文章中的锋锐之气,比你们两兄弟强多了。”
庄绍宗闻言只有无奈苦笑。
夏日一天比一天热,杨冰云慢慢显怀,最近她和阿宝迷上了辣手摧花算腹中胎儿的性别。
“单数是女孩,双数是男孩。”杨冰云说完开始将花瓣扯下,数起来。
阿宝高兴道:“双数是男孩,我又赢了!”
自从和庄家谈了婚事,杨冰云仿佛笃定地认为她怀的就是女孩,阿宝经常与她唱反调逗她玩,这让杨冰云哭笑不得。
然而,让杨冰云没想到的是,阿宝说的经验竟然灵验了。
在床上痛了一天,她生下了一名男婴。袁翰林欣喜若狂,不住地称赞杨冰云。
袁翰林的孩子不少,但当他养孩子时,他忙于工作错过孩子最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光。
杨冰云的孩子来得恰逢其会,在他有精力有一腔慈父心时出现了。
“他就叫袁归明。”袁翰林连日翻阅典籍,终于确定了幼子的名字。
“小明,明明。”杨冰云虚弱躺在床上,头上勒着镶毛抹额,孩子就放在她身侧触手可及的地方。
袁翰林伸手戳小孩子红通通的脸颊,袁归明立马大哭起来,吓得袁翰林忙缩回手,假装无事发生。
“他的脾气比几个哥哥姐姐都大。”袁翰林强行为自己挽尊。
杨冰云笑着谦虚道:“小明能有哥哥姐姐一半的好才好呢。”
袁翰林跟着笑,突然遗憾道:“只怕这次不能和庄家联姻了,可惜了庄家这样的厚道人家。”
杨冰云的思维已经从女孩拗到了男孩,心中比之前更多了欢喜。
男孩好啊,袁翰林百年后,杨冰云说不定就能被儿子接走赡养,做个快快乐乐的老封君。
婚事随着袁归明性别的揭示而瞬间烟消云散,但是嫁个好人家至今仍是大部分人的期盼。
翻了年,三月份春暖花开的季节,袁家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离开汝县,前往江南,继续之前的行程。
书院苦留,但袁翰林去意已绝:“我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与家人说只用三五年。再不走,若家人问起我杭州西湖风景如何,我就只能以书院中的荷花塘搪塞他们了。”
说句心里话,杨冰云不想离开汝县。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而且在汝县期间,杨冰云感到久违的自由,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虽然有孕后,很少出去,但是她不出去和不能出去。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杨冰云就像一张美人风筝,任她飞得再高,袁翰林只要一紧手中的线,杨冰云立马跌下来被他随身携带而走。
阿宝无可奈何,心中万幸杨冰云有了孩子。
送走袁翰林夫妇后,大哥庄绍光写信传来消息,他被调回京师担任给事中。
原来庄绍光以严厉的手段处理了几起科举作弊案,上达天听,皇上对庄绍光的印象不错,不顾学政三年一任的规定,强行将人调往京师。
庄绍光本来就是布衣出身,又在最混乱的陕西呆了两年,心中郁结了不少治国之策。
因而他一得到任命,交接完立马往京师赶,希望能一展所学。
同时,他也写信让三位弟弟一起来京师。
二弟弟庄绍宗明年就要参加会试,两位弟弟于学业一道有颇有天赋,不如一起来京师,他这位兄长也略尽教养之责,为父母分忧。
信到了后,庄绍宗欣喜至极,能提前去京师跟着大兄学习,自然是极好的。
沈绍祖也同意了,只不过他需要问过父母,才能决定去不去京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动,用山川培养浩然之气,用水泽培养灵秀之气,这文章自然随人变得浑然天成。”庄绍宗道。
令庄绍宗惊讶的是,庄绍耀竟然拒绝去京师。
那可是京师啊,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好动爱热闹的庄绍耀怎么会拒绝呢?
然而庄绍耀就是拒绝了。
庄绍耀此时觉得与兄弟相比,他无颜去见兄长,心中十分不好意思,甚至有些难堪。
二哥是举人,弟弟是秀才,他一个白板去什么京师,不如呆在家中清静,用功苦读早日考上秀才。
“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要留在家中孝顺爹娘。”庄绍耀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让庄绍宗十分无语,他道:“爹娘年轻着呢,我们经常不在家,他们也在家中好好的。再说了,这是大哥的建议,我们又不是定居,只住一段时间便回来了。”
庄绍耀依然道:“家里总要有人。”
庄绍耀不去,沈绍祖也跟着动摇了:“爹娘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若去了,只怕爹娘心中不安。再说了书院教得很好,在家学习也是一样的。”
怎么会是一样的呢?
东山书院在开封府都不算最好的书院,更何况是与京师的书院相比?
翰林院一个退休的翰林就让庄绍宗佩服地五体投地,若是去了京师,那岂不是遍地都是大儒名家?
“去,都去!这是大哥说的。”庄绍宗强硬地说道:“咱们兄弟一起去,住一段时间就回来,怕什么。要是不习惯,可以提前回来。”
“再说了,你们不想大哥吗?我们好多年没见过大哥,不知道大哥变成了什么模样?”
庄绍耀和沈绍祖闻言意有所动,大哥的相貌逐渐在他们脑海中变得模糊,现在机会难得,以后若是大哥调任他乡,怕是很难再见面。
要不去了?
沈绍祖带着期盼的目光看向庄绍耀,庄绍耀叹了口气,微不可见地点头。
“我们同意了也不行,爹娘那关,二哥你去过。”庄绍耀看着庄绍宗道。
“那是自然,你们放心,这些事情我会办好的,就等着收拾行李与我一起前往京师。”庄绍宗笑道。
第30章 劝说
◎阿宝美滋滋地接了,庄绍宗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年轻的情怀总是容易被外界撩拨。
庄绍宗收到大哥的来信,与大哥所言一样,想让两位弟弟随自己一起去京师见识皇城之阔,于是竭力劝说两位弟弟同去。
两位弟弟的心思动了,此去最少需要两年,大嫂母子三人必定是要去的,阿宝……
她最爱热闹了。
然而,儿孙都走了,这家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二老,若真发生什么事情也鞭长莫及。
庄绍宗满满的信心,顿时戳了洞,脚步在父母院前变得沉重起来。
他的内心极为矛盾,犹犹疑疑,踌躇不决,但最后还是进了院子。
此时庄进不在,在观音庙授课,只有沈母一人在窗前做针线活。
沈母见他吞吞吐吐,放下针线,抬头问道:“你有事说事。”
庄绍宗一一将事情说了,末了,觑了沈母的脸色,小心翼翼道:“娘,阿宝没出过门,我想着带她出去涨涨见识。”
沈母瞥了庄绍宗一眼,只见儿子满脸心虚,含笑道:“你们几兄弟就数你老实。老大若遇到这样的事情,必定说要你大嫂处理内宅之事,当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若是耀儿,那必定是撒泼打滚,卖娇卖痴,连哄带骗让我同意。你嘛,就是自己纠结来纠结去。”
庄绍宗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而笑,不说话。
沈母见状笑了,身为五个孩子的母亲,沈母的眼周爬满了细纹,但肤色白皙,脸色莹润。
这些年家庭生活顺遂,二子中举,老大媳妇贤惠,老二媳妇孝顺,沈母自然心宽体胖,神色愈发慈和可亲。
袁翰林笑着摇头道:“庄学政能知道什么?他给出的不过是自己的经验之谈,且早已与二人多年未见,恐怕连秉性都摸不着。”
庄绍宗问弦歌知雅意,问道:“那袁翰林,你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只说个想法。”袁翰林笑道:“既然二人要走仕途,那必须要通过科考。两小儿的教学进度,你怎么安排?”袁翰林问。
庄绍宗道:“各学各的。”
袁翰林摇摇头,道:“不妥。虽然一人有功名,一人未有功名,但从文章来看,水平不相上下。若各学各的,只怕耽误了人。”
庄绍宗道:“那翰林的意思是让耀儿和绍儿一起学习?”
袁翰林点头,庄绍宗眉头微微皱起,道:“考秀才和考举人的学法不相同。”
袁翰林大笑:“你这就犯了痴。若耀儿考不中秀才,到时给他捐个监生便是,照样有考举人的资格。”
庄绍宗恍然大悟,想起朝廷的规定,道:“我竟然把这个忘了!这监生花费几何?”
袁翰林想了想,道:“三四百两银子。”
庄绍宗不假思索道:“行,若是耀儿考不上,我就给他捐个监生,与绍儿一起考举人。”
说罢,庄绍宗还郑重地向袁翰林行礼道:“多谢翰林提点此事。”
袁翰林不在意道:“都是小事,我倒是喜欢耀儿文章中的锋锐之气,比你们两兄弟强多了。”
庄绍宗闻言只有无奈苦笑。
夏日一天比一天热,杨冰云慢慢显怀,最近她和阿宝迷上了辣手摧花算腹中胎儿的性别。
“单数是女孩,双数是男孩。”杨冰云说完开始将花瓣扯下,数起来。
阿宝高兴道:“双数是男孩,我又赢了!”
自从和庄家谈了婚事,杨冰云仿佛笃定地认为她怀的就是女孩,阿宝经常与她唱反调逗她玩,这让杨冰云哭笑不得。
然而,让杨冰云没想到的是,阿宝说的经验竟然灵验了。
在床上痛了一天,她生下了一名男婴。袁翰林欣喜若狂,不住地称赞杨冰云。
袁翰林的孩子不少,但当他养孩子时,他忙于工作错过孩子最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光。
杨冰云的孩子来得恰逢其会,在他有精力有一腔慈父心时出现了。
“他就叫袁归明。”袁翰林连日翻阅典籍,终于确定了幼子的名字。
“小明,明明。”杨冰云虚弱躺在床上,头上勒着镶毛抹额,孩子就放在她身侧触手可及的地方。
袁翰林伸手戳小孩子红通通的脸颊,袁归明立马大哭起来,吓得袁翰林忙缩回手,假装无事发生。
“他的脾气比几个哥哥姐姐都大。”袁翰林强行为自己挽尊。
杨冰云笑着谦虚道:“小明能有哥哥姐姐一半的好才好呢。”
袁翰林跟着笑,突然遗憾道:“只怕这次不能和庄家联姻了,可惜了庄家这样的厚道人家。”
杨冰云的思维已经从女孩拗到了男孩,心中比之前更多了欢喜。
男孩好啊,袁翰林百年后,杨冰云说不定就能被儿子接走赡养,做个快快乐乐的老封君。
婚事随着袁归明性别的揭示而瞬间烟消云散,但是嫁个好人家至今仍是大部分人的期盼。
翻了年,三月份春暖花开的季节,袁家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离开汝县,前往江南,继续之前的行程。
书院苦留,但袁翰林去意已绝:“我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与家人说只用三五年。再不走,若家人问起我杭州西湖风景如何,我就只能以书院中的荷花塘搪塞他们了。”
说句心里话,杨冰云不想离开汝县。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而且在汝县期间,杨冰云感到久违的自由,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虽然有孕后,很少出去,但是她不出去和不能出去。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杨冰云就像一张美人风筝,任她飞得再高,袁翰林只要一紧手中的线,杨冰云立马跌下来被他随身携带而走。
阿宝无可奈何,心中万幸杨冰云有了孩子。
送走袁翰林夫妇后,大哥庄绍光写信传来消息,他被调回京师担任给事中。
原来庄绍光以严厉的手段处理了几起科举作弊案,上达天听,皇上对庄绍光的印象不错,不顾学政三年一任的规定,强行将人调往京师。
庄绍光本来就是布衣出身,又在最混乱的陕西呆了两年,心中郁结了不少治国之策。
因而他一得到任命,交接完立马往京师赶,希望能一展所学。
同时,他也写信让三位弟弟一起来京师。
二弟弟庄绍宗明年就要参加会试,两位弟弟于学业一道有颇有天赋,不如一起来京师,他这位兄长也略尽教养之责,为父母分忧。
信到了后,庄绍宗欣喜至极,能提前去京师跟着大兄学习,自然是极好的。
沈绍祖也同意了,只不过他需要问过父母,才能决定去不去京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动,用山川培养浩然之气,用水泽培养灵秀之气,这文章自然随人变得浑然天成。”庄绍宗道。
令庄绍宗惊讶的是,庄绍耀竟然拒绝去京师。
那可是京师啊,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好动爱热闹的庄绍耀怎么会拒绝呢?
然而庄绍耀就是拒绝了。
庄绍耀此时觉得与兄弟相比,他无颜去见兄长,心中十分不好意思,甚至有些难堪。
二哥是举人,弟弟是秀才,他一个白板去什么京师,不如呆在家中清静,用功苦读早日考上秀才。
“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要留在家中孝顺爹娘。”庄绍耀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让庄绍宗十分无语,他道:“爹娘年轻着呢,我们经常不在家,他们也在家中好好的。再说了,这是大哥的建议,我们又不是定居,只住一段时间便回来了。”
庄绍耀依然道:“家里总要有人。”
庄绍耀不去,沈绍祖也跟着动摇了:“爹娘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若去了,只怕爹娘心中不安。再说了书院教得很好,在家学习也是一样的。”
怎么会是一样的呢?
东山书院在开封府都不算最好的书院,更何况是与京师的书院相比?
翰林院一个退休的翰林就让庄绍宗佩服地五体投地,若是去了京师,那岂不是遍地都是大儒名家?
“去,都去!这是大哥说的。”庄绍宗强硬地说道:“咱们兄弟一起去,住一段时间就回来,怕什么。要是不习惯,可以提前回来。”
“再说了,你们不想大哥吗?我们好多年没见过大哥,不知道大哥变成了什么模样?”
庄绍耀和沈绍祖闻言意有所动,大哥的相貌逐渐在他们脑海中变得模糊,现在机会难得,以后若是大哥调任他乡,怕是很难再见面。
要不去了?
沈绍祖带着期盼的目光看向庄绍耀,庄绍耀叹了口气,微不可见地点头。
“我们同意了也不行,爹娘那关,二哥你去过。”庄绍耀看着庄绍宗道。
“那是自然,你们放心,这些事情我会办好的,就等着收拾行李与我一起前往京师。”庄绍宗笑道。
第30章 劝说
◎阿宝美滋滋地接了,庄绍宗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年轻的情怀总是容易被外界撩拨。
庄绍宗收到大哥的来信,与大哥所言一样,想让两位弟弟随自己一起去京师见识皇城之阔,于是竭力劝说两位弟弟同去。
两位弟弟的心思动了,此去最少需要两年,大嫂母子三人必定是要去的,阿宝……
她最爱热闹了。
然而,儿孙都走了,这家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二老,若真发生什么事情也鞭长莫及。
庄绍宗满满的信心,顿时戳了洞,脚步在父母院前变得沉重起来。
他的内心极为矛盾,犹犹疑疑,踌躇不决,但最后还是进了院子。
此时庄进不在,在观音庙授课,只有沈母一人在窗前做针线活。
沈母见他吞吞吐吐,放下针线,抬头问道:“你有事说事。”
庄绍宗一一将事情说了,末了,觑了沈母的脸色,小心翼翼道:“娘,阿宝没出过门,我想着带她出去涨涨见识。”
沈母瞥了庄绍宗一眼,只见儿子满脸心虚,含笑道:“你们几兄弟就数你老实。老大若遇到这样的事情,必定说要你大嫂处理内宅之事,当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若是耀儿,那必定是撒泼打滚,卖娇卖痴,连哄带骗让我同意。你嘛,就是自己纠结来纠结去。”
庄绍宗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而笑,不说话。
沈母见状笑了,身为五个孩子的母亲,沈母的眼周爬满了细纹,但肤色白皙,脸色莹润。
这些年家庭生活顺遂,二子中举,老大媳妇贤惠,老二媳妇孝顺,沈母自然心宽体胖,神色愈发慈和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