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听到恍若纨绔调戏女子的话语,杨冰云笑着推了一下她,道:“正经些,你要不要听听。”
阿宝连忙坐正,道:“听听听,听着呢,你快些说,我也很好奇呢。”
杨冰云道:“之前我暗恨我为什么不是男儿?如果我是男儿,我就能读书入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三年大比,每科进士仅有一二百人考中,竞争惨烈,但考中之后前途无量,荣华富贵在手,因而吸引着天下人蜂拥而至。”
阿宝点头道:“是啊,我夫君也正在为应考而作准备呢,还有我婆家的两位弟弟。”
杨冰云道:“我琢磨了一下,发现女人也是如此。就拿袁家来说,不说太太小姐,就说那些姨娘们,各个穿金戴银,呼奴唤婢,生活比原先不知好上多少。”
“因而府上的丫鬟削尖了脑袋,要做府上老爷少爷的通房姑娘。夫人和善,要放籍出去往外聘人家,她们各个哭天抢地,恨不得在府里呆一辈子。”
阿宝点头,大户人家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纵使规矩再严,总有异想天开者存有侥幸心理,而且大部分男子对这种事情多半是认了。
若能被主家收用,便是一步登天,从前是奴儿的人也挣得几个丫头使唤。
“你说那些考状元的举子和丫鬟们像不像?”杨冰云神秘兮兮道:“一根胡萝卜吊着,驱使他们不断向前。”
阿宝的眼睛圆睁,冰云举的例子确实很像呢,正要点头赞同,庄绍宗的面庞突然闯入脑海中,紧接着还有啰嗦的大伯子。
她连忙摇头,似乎要将这个诡异的念头摇散了。
“朝廷科举是为国取才,举子们是抱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考试,而非荣华富贵。”阿宝义正言辞道。
杨冰云想了想,点头道:“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将那些忧国忧民的士子给忘了。”
阿宝得意道:“这事上还是忧国忧民的学子多呢。”阿宝接触的几个读书人,言谈之中大多是发达之后,要兼济天下的。
杨冰云但笑不语,半响才道:“你若是有时间不妨到外面走走。”
汝县民风淳朴,地痞无赖帮闲劣绅比其他地方要少许多。
阿宝双手支在桌案上,托腮道:“我倒是想出去,只是没办法出去。”
未出嫁时从父,出嫁了从夫。若外出的理由不涉及这两人,外出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我听说外面很乱,有土匪看见人乱杀,瞧见漂亮娘子就掳走做压寨夫人。”阿宝心有余悸道。
杨冰云闻言想了想,道:“陕西那边比较乱,但是江南尚可。”
“陕西啊,我夫君的大哥就在陕西做学政呢。”阿宝道了一声。
杨冰云道:“老爷曾与我说过庄大相公的事情,他好像是得罪了人,被人弄出了京城。”
阿宝一惊道:“什么?得罪人,得罪谁了?大伯子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大伯子向来报喜不报忧,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事。”
杨冰云说阿宝是大惊小怪:“如今的官场,独善其身很难,入仕就踏上了得罪人的道路。拜朝廷高官为老师,是得罪另一方,但若独善其身则是双方都得罪,只怕立足之地都没有。”
阿宝又“啊”了一声,官场如此险恶,她突然后悔支持夫君科举。
杨冰云又笑她道:“你若是没地位,连条路过的狗过来都能踩上你一脚。”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那要怎么办呢?”阿宝郁闷道。
“或许只能往前吧。”杨冰云不确定道。
两人话还未说完,苏夫人就派人叫杨冰云和阿宝一起过去用饭。
路上,阿宝状若埋怨冰云道:“你老是说说说,说得我的头都大了,也不知道你的脑子是怎么想的。”
“你常说卓吾先生是狂士,那你就是个……狂……狂女。”阿宝接着道。
杨冰云笑抿着嘴晃了晃头,显然对阿宝的评价十分受用。
庄绍宗和阿宝夫妇就留在了城里,庄绍宗每日去书院听袁翰林讲课,而阿宝则经常找杨冰云说话。
阿宝前些日子跟着苏蕙仙断断续续学了做诗,杨冰云知道后,又让阿宝重新拾起。
“我都嫁人还要学习吗?”阿宝被杨冰云按在桌子上,看着笔墨纸砚,生无可恋道。
杨冰云道:“很多像我一样的女子都是在成亲后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呢。”
在娘家时,爹娘让女孩专注针线女工,即便是读书,也不过是《女则》《女训》《闺范》《孝经》而已。
嫁了人,夫君读书之余,教导妻妾读书,作内帷之趣,亦或是为了子女能养于知书达理的妻子手下。
总之,一些女子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天资聪颖者的学识甚至不输于师父。
阿宝听完杨冰云的解释,有些不乐,道:“太复杂了,我想学就学,管他人筋疼。”
杨冰云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学得好的人必定对所学抱有强烈的兴趣。”
过完正月,春意越来越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后,杨冰云在三月份确诊怀孕,众人无不高兴。
阿宝眼含笑意地端详着杨冰云的肚子,仿佛里面怀着的是个金疙瘩。
“浑说,什么金疙瘩?”杨冰云的脸上浮现一抹温柔。
阿宝小心翼翼地扶着散步的杨冰云坐下,她还让人在石凳上垫了软垫。
石凳上方是葱葱茏茏的梧桐树冠,阳光照下来,落下一地斑驳的光影。
周围是一圈篱笆墙,篱笆上盛开着粉色的蔷薇花。春意盎然,让人不觉神醉心迷。
“不是金疙瘩,是个大宝贝,行不行?”阿宝笑着纠正道。
有了这个孩子,杨冰云就能在袁家彻底站稳脚跟,也不必担忧日后被扫地出门,无人赡养。
杨冰云白了阿宝一眼,低头对着肚里的孩子道:“千万不要学你这个姨妈。”
“像我有什么不好?”阿宝反驳了一句。
“你怀了孕,行动不便,你和袁翰林是什么打算?”阿宝突然想起这件事,便问道。
杨冰云道:“老爷和我商量了下,准备留在这里,直到孩子出生。”
阿宝闻言既惊且喜,不可置信道:“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他过了天命之年新添一子,高兴得和年轻人一般,自然盼着孩子能平安诞生。”杨冰云说完,催起阿宝来。
“你和庄二相公成亲半年多了,有没有想过要孩子?”
阿宝脸红起来,她对杨冰云催生起来重拳出击,结果轮到自己就变成了唯唯诺诺。
“早着呢,我和夫君成亲还不到一年。”阿宝轻声道。
杨冰云听了,点头道:“也是。”
他们年纪相当,天作佳偶,刚成亲正是浓情蜜意,连那不确定的未来都是拔丝的,根本无须为未来发愁。
不像她,身后仿佛有豺狼虎豹追赶。
第28章 秀才
◎十二岁的秀才,那可是宰相根苗啊◎
机会难得,庄绍宗直接准备留在城里,但他对阿宝的去留犹豫起来。
新婚夫妻,如胶似漆,他自是不愿意新婚妻子离开。
然而高堂俱在,儿媳在外面不归,不侍奉公婆,恐怕惹人口舌,让阿宝受到非议。
庄绍宗正犹豫不决之际,阿宝双手揽着他的脖子趴在他的后背上,轻轻在他耳边吹气道:“夫君,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庄绍宗转头,与阿宝耳鬓厮磨,轻声道:“袁翰林难得在书院授课,机不可失,我想留在县城跟着袁翰林学习。”
阿宝道:“好啊,这是好事啊!后年,不,明年你就要参加会试,有袁翰林指点,必能受益良多。”
庄绍宗一把将阿宝揽在怀中,低头看着他道:“你……要回去吗?”
阿宝闻言,杏眼圆睁,摇头道:“我……我不舍得你。”也舍不得冰云。
庄绍宗叹了一口气,下定决心,道:“行,我托人回家带个口信,给爹娘说一声你留在城里的事情。”
阿宝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仰头看着庄绍宗,问:“那我留在这里做什么?”
庄绍宗想了想,道:“照顾我读书习字?”
阿宝哼了一声,但这确实是最冠冕堂皇的说法,因而她勉强同意了。
这个世道真是奇怪得很,贤妻的贤还包括督促丈夫读书上进。阿宝听到这个说法后,十分惊讶。
那读书人之前是怎么读书的?没有人监督就不会学习吗?自律性和自制力一直都是这么差吗?
如果女工好了能当大官,是不是将来还需要丈夫贤惠地督促妻子精研女工?
好事都是别人的,她什么也没有,一点都不公平。
人莫不好逸恶劳,督促别人读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或许有人说拿夫贵妻荣说话,但阿宝对于这种将荣华系在别人身上的理由,嗤之以鼻,哪怕是夫君也不行。
阿宝手里可是有一笔极为丰厚的嫁妆,够她一辈子吃喝不愁。
阿宝连忙坐正,道:“听听听,听着呢,你快些说,我也很好奇呢。”
杨冰云道:“之前我暗恨我为什么不是男儿?如果我是男儿,我就能读书入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三年大比,每科进士仅有一二百人考中,竞争惨烈,但考中之后前途无量,荣华富贵在手,因而吸引着天下人蜂拥而至。”
阿宝点头道:“是啊,我夫君也正在为应考而作准备呢,还有我婆家的两位弟弟。”
杨冰云道:“我琢磨了一下,发现女人也是如此。就拿袁家来说,不说太太小姐,就说那些姨娘们,各个穿金戴银,呼奴唤婢,生活比原先不知好上多少。”
“因而府上的丫鬟削尖了脑袋,要做府上老爷少爷的通房姑娘。夫人和善,要放籍出去往外聘人家,她们各个哭天抢地,恨不得在府里呆一辈子。”
阿宝点头,大户人家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纵使规矩再严,总有异想天开者存有侥幸心理,而且大部分男子对这种事情多半是认了。
若能被主家收用,便是一步登天,从前是奴儿的人也挣得几个丫头使唤。
“你说那些考状元的举子和丫鬟们像不像?”杨冰云神秘兮兮道:“一根胡萝卜吊着,驱使他们不断向前。”
阿宝的眼睛圆睁,冰云举的例子确实很像呢,正要点头赞同,庄绍宗的面庞突然闯入脑海中,紧接着还有啰嗦的大伯子。
她连忙摇头,似乎要将这个诡异的念头摇散了。
“朝廷科举是为国取才,举子们是抱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考试,而非荣华富贵。”阿宝义正言辞道。
杨冰云想了想,点头道:“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将那些忧国忧民的士子给忘了。”
阿宝得意道:“这事上还是忧国忧民的学子多呢。”阿宝接触的几个读书人,言谈之中大多是发达之后,要兼济天下的。
杨冰云但笑不语,半响才道:“你若是有时间不妨到外面走走。”
汝县民风淳朴,地痞无赖帮闲劣绅比其他地方要少许多。
阿宝双手支在桌案上,托腮道:“我倒是想出去,只是没办法出去。”
未出嫁时从父,出嫁了从夫。若外出的理由不涉及这两人,外出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我听说外面很乱,有土匪看见人乱杀,瞧见漂亮娘子就掳走做压寨夫人。”阿宝心有余悸道。
杨冰云闻言想了想,道:“陕西那边比较乱,但是江南尚可。”
“陕西啊,我夫君的大哥就在陕西做学政呢。”阿宝道了一声。
杨冰云道:“老爷曾与我说过庄大相公的事情,他好像是得罪了人,被人弄出了京城。”
阿宝一惊道:“什么?得罪人,得罪谁了?大伯子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大伯子向来报喜不报忧,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事。”
杨冰云说阿宝是大惊小怪:“如今的官场,独善其身很难,入仕就踏上了得罪人的道路。拜朝廷高官为老师,是得罪另一方,但若独善其身则是双方都得罪,只怕立足之地都没有。”
阿宝又“啊”了一声,官场如此险恶,她突然后悔支持夫君科举。
杨冰云又笑她道:“你若是没地位,连条路过的狗过来都能踩上你一脚。”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那要怎么办呢?”阿宝郁闷道。
“或许只能往前吧。”杨冰云不确定道。
两人话还未说完,苏夫人就派人叫杨冰云和阿宝一起过去用饭。
路上,阿宝状若埋怨冰云道:“你老是说说说,说得我的头都大了,也不知道你的脑子是怎么想的。”
“你常说卓吾先生是狂士,那你就是个……狂……狂女。”阿宝接着道。
杨冰云笑抿着嘴晃了晃头,显然对阿宝的评价十分受用。
庄绍宗和阿宝夫妇就留在了城里,庄绍宗每日去书院听袁翰林讲课,而阿宝则经常找杨冰云说话。
阿宝前些日子跟着苏蕙仙断断续续学了做诗,杨冰云知道后,又让阿宝重新拾起。
“我都嫁人还要学习吗?”阿宝被杨冰云按在桌子上,看着笔墨纸砚,生无可恋道。
杨冰云道:“很多像我一样的女子都是在成亲后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呢。”
在娘家时,爹娘让女孩专注针线女工,即便是读书,也不过是《女则》《女训》《闺范》《孝经》而已。
嫁了人,夫君读书之余,教导妻妾读书,作内帷之趣,亦或是为了子女能养于知书达理的妻子手下。
总之,一些女子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天资聪颖者的学识甚至不输于师父。
阿宝听完杨冰云的解释,有些不乐,道:“太复杂了,我想学就学,管他人筋疼。”
杨冰云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学得好的人必定对所学抱有强烈的兴趣。”
过完正月,春意越来越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后,杨冰云在三月份确诊怀孕,众人无不高兴。
阿宝眼含笑意地端详着杨冰云的肚子,仿佛里面怀着的是个金疙瘩。
“浑说,什么金疙瘩?”杨冰云的脸上浮现一抹温柔。
阿宝小心翼翼地扶着散步的杨冰云坐下,她还让人在石凳上垫了软垫。
石凳上方是葱葱茏茏的梧桐树冠,阳光照下来,落下一地斑驳的光影。
周围是一圈篱笆墙,篱笆上盛开着粉色的蔷薇花。春意盎然,让人不觉神醉心迷。
“不是金疙瘩,是个大宝贝,行不行?”阿宝笑着纠正道。
有了这个孩子,杨冰云就能在袁家彻底站稳脚跟,也不必担忧日后被扫地出门,无人赡养。
杨冰云白了阿宝一眼,低头对着肚里的孩子道:“千万不要学你这个姨妈。”
“像我有什么不好?”阿宝反驳了一句。
“你怀了孕,行动不便,你和袁翰林是什么打算?”阿宝突然想起这件事,便问道。
杨冰云道:“老爷和我商量了下,准备留在这里,直到孩子出生。”
阿宝闻言既惊且喜,不可置信道:“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他过了天命之年新添一子,高兴得和年轻人一般,自然盼着孩子能平安诞生。”杨冰云说完,催起阿宝来。
“你和庄二相公成亲半年多了,有没有想过要孩子?”
阿宝脸红起来,她对杨冰云催生起来重拳出击,结果轮到自己就变成了唯唯诺诺。
“早着呢,我和夫君成亲还不到一年。”阿宝轻声道。
杨冰云听了,点头道:“也是。”
他们年纪相当,天作佳偶,刚成亲正是浓情蜜意,连那不确定的未来都是拔丝的,根本无须为未来发愁。
不像她,身后仿佛有豺狼虎豹追赶。
第28章 秀才
◎十二岁的秀才,那可是宰相根苗啊◎
机会难得,庄绍宗直接准备留在城里,但他对阿宝的去留犹豫起来。
新婚夫妻,如胶似漆,他自是不愿意新婚妻子离开。
然而高堂俱在,儿媳在外面不归,不侍奉公婆,恐怕惹人口舌,让阿宝受到非议。
庄绍宗正犹豫不决之际,阿宝双手揽着他的脖子趴在他的后背上,轻轻在他耳边吹气道:“夫君,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庄绍宗转头,与阿宝耳鬓厮磨,轻声道:“袁翰林难得在书院授课,机不可失,我想留在县城跟着袁翰林学习。”
阿宝道:“好啊,这是好事啊!后年,不,明年你就要参加会试,有袁翰林指点,必能受益良多。”
庄绍宗一把将阿宝揽在怀中,低头看着他道:“你……要回去吗?”
阿宝闻言,杏眼圆睁,摇头道:“我……我不舍得你。”也舍不得冰云。
庄绍宗叹了一口气,下定决心,道:“行,我托人回家带个口信,给爹娘说一声你留在城里的事情。”
阿宝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仰头看着庄绍宗,问:“那我留在这里做什么?”
庄绍宗想了想,道:“照顾我读书习字?”
阿宝哼了一声,但这确实是最冠冕堂皇的说法,因而她勉强同意了。
这个世道真是奇怪得很,贤妻的贤还包括督促丈夫读书上进。阿宝听到这个说法后,十分惊讶。
那读书人之前是怎么读书的?没有人监督就不会学习吗?自律性和自制力一直都是这么差吗?
如果女工好了能当大官,是不是将来还需要丈夫贤惠地督促妻子精研女工?
好事都是别人的,她什么也没有,一点都不公平。
人莫不好逸恶劳,督促别人读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或许有人说拿夫贵妻荣说话,但阿宝对于这种将荣华系在别人身上的理由,嗤之以鼻,哪怕是夫君也不行。
阿宝手里可是有一笔极为丰厚的嫁妆,够她一辈子吃喝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