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听说江南的学子才华横溢,博览群书,艺文策论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他们看过什么书,东山书院也要安排上。
这是苏山长从江南某书院取回来的真经。
甜蜜的时光总是易过。
庄绍宗去了东山书院与同窗交流文章,阿宝留在家中和苏蕙仙学诗,日子竟然过得十分充实。
相比于哥哥的游刃有余,庄绍耀则有些悲楚,天气越来越冷,但是课业丝毫没有减少。
因着两个哥哥都有了功名,老师对他“关爱不已”,期待着庄家一门能出三进士。
苏山长竟然也这么认为,遇见他就说,他资质远超两位哥哥,将来是鼎甲之资。
别人这么说有吹捧的嫌疑,但是苏山长这么说,他是会布置课业的,写不完的课业。
幸好,还有沈绍祖陪着他,这才让凛冬多了几丝温暖。
“滚!”沈绍祖对于“送温暖”这事不情不愿:“我明明写完就能钻被进温暖的窝里,现在竟然要陪你写文章。”
“你就是个祸害!”沈绍祖停下笔,把烛花当成兄弟剪。
庄绍耀道:“祸害遗千年,谢谢你祝福我长寿啊。”
沈绍祖又拿起笔,不理会写作业写疯魔的庄绍耀,继续往下写。
“天越来越冷,晚上写字有些冻手,后天回去得把汤婆子带来。”庄绍耀搓手道。
“这几日真冷啊,看着外面阴沉沉的是不是要下雪。”冷风透过门窗缝隙吹进来,沈绍祖道。
“管他呢,咱们先把作业做完再说。”庄绍耀心神都放在书本上,漫不经心道。
天气越来越冷,眨眼间进入了腊月。
信差赶着驴车来到庄家送信,庄进看到几乎一车的包裹,心中惊道:“光儿到底寄来多少东西?”
“快进来喝杯热茶,一路而来辛苦了。”庄进见信差哈气搓手,忙将人请进去喝茶。
“不急,先把东西卸下来再说。”信差笑道。
“你进屋暖和暖和。”说着,庄进叫来董大,亲自与董大二人将东西搬下来。
信差笑着在一边护着,道:“我扫了一眼,好几家的来信,有陕西的,还有南边的呢。”
又有仆人过来,与董大一直抬着包裹屋子进去。庄进陪信差喝茶,寒暄道:“大冷天,劳你送来,辛苦了。”
信差道:“不辛苦不辛苦,快要过年,寄来的东西要尽快送到主家去,让人过个好年。”
信差喝完茶就告退,庄进塞了一个红包给他。推辞再三,信差才收下。
等他送走信差,回到屋内,只见全家人都围着包裹。
庄绍宗指着一个大包裹,道:“爹,这是大哥寄来的东西。”
说完,又指着几个小些的包裹道:“这是大嫂的友人寄给大嫂的。”
“潘妈把老大家的包裹送到老大房里。”沈母吩咐道。
“谢谢娘。”苏蕙仙刚才看了一眼,寄包裹的人有徐夫人、徐大奶奶、徐三小姐、柳又春和王微。
虽然很想看她们的来信,但苏蕙仙此刻的心在夫君寄来的信上。他孤身去陕西,不知道衣食住行是否如意。
十月初庄绍光来信说,长随鲁钝不堪,来信叫走了董二。董二去了后,他的生活会不会好些。
苏蕙仙担忧不已,眼睛一直盯着那个大包裹。
庄进把包裹打来,几封信被严严实实放在包裹中间。他根据收信人,一一分了。
这里面有写给他与妻子的、有写给绍宗兄弟的,有写给老大媳妇的、有写给族长的、有些给沈天明的、还有写给长子的。
除了信,还有六十两银子、六匹布、四套笔墨纸砚并几本书,以及一包玩具。
“爹,大哥信上写了什么?”庄绍宗看到父亲脸上凝重的神情,担忧地问道。
【作者有话说】
1-杜甫《不寐》。
第19章 来信
◎搜查甚严,蝇头小卷遍弃墙阴路隅◎
庄绍宗从父亲手上接过大哥的书信,开头是一贯的问候和报平安。
今年,庄绍光寄回来六十两银子,四十两银子作为父母的吃肉钱,二十两银子嘱咐父亲分给家族中生活贫困的人家。
再然后就是庄绍光在陕西当学政的经历。
“未出都门,在京高官开单嘱托,男殊恨此陋习。”
“其地请托之风盛行,督学之官探乡绅子弟亲戚,曲意逢迎。甚至贿赂公行,照等定价。督学之门,竟同商贾。荐举不公,官评淆乱。男到任不得不痛革积弊。”1
“男主持府试,搜查甚严,蝇头小卷遍弃墙阴路隅。”
……
庄绍宗看着看着也变了神色,他科举考试虽顺利,但也深知寒窗之苦。若因为出身或者钱财致使选举不平,不仅选拔不了真正的人才,还会丧失人心,动摇国之根基。
庄绍光对此忧心忡忡,但也在信中表明,他一心为朝廷,不惧任何弹劾。
庄进虽恐长子心情耿介不容于世,但为长子此举自豪。
“世道糜烂……”庄绍宗看完叹了一声,又交给大嫂,眉头微皱。
“我闻今上有涤荡宇宙之意,素日勤勉节俭,一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庄绍宗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皇帝年少英才,又初登基,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庄进听到这话,也附和道:“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今上英明远超前人。”
连着出了几位皇帝……唉,不提也罢。
来信的喜悦被信中的内容冲得空落落的。庄进道:“你们回去吧,宗儿中午吃完饭,与我一起去你舅舅家,买些粮食盐送给族人。”
“是,爹。”庄绍宗与阿宝回到小院。
苏蕙仙拿着一摞厚厚的信也回到院中,迫不及待将众人的信一一打开,仔细阅看。
丈夫信中除了报平安与思念之外,还提到几句对时局的担忧。
“诸事艰难,然今上远迈前人,有成祖之勇,仁宣之智,痛革积弊,不出数年便可致太平。”
看到这话,苏蕙仙能想到夫君写这封信时的愁闷与无奈。
三岁知老,今上性子优柔寡断,徒有其心,但无祖先之勇,又祖先之谋。
苏蕙仙叹了一口气,收敛起心情,开始看姐妹们寄过来的信。
徐夫人与徐大奶奶信中,问好之后,说起柳又春与王微的事情,称赞两人有薛涛之才。
苏蕙仙得知二人在江南文人中声名鹊起,不禁为柳又春与王微感到欣慰。
“众叶绘山色,日暮殊苍苍。”苏蕙仙口中沉吟,自言自语道:“王姑娘的诗才果然不错。”
说罢,她又忧心起二人的未来。
流连行院的文人最是多情,如同风一样琢磨不定,本就不可靠,要在他们之中找终身依靠,只怕要像霍小玉一样遗恨而亡。
即使积攒了数不清的家私,从了良,恐怕也难逃被卖的命运。
苏蕙仙就听闻万历年间有一姓杜的名妓,暗携百万家私从良成为一举子妾室。
那学子懦弱无能,在京又一事无成,归家恐怕父亲责骂,听闻有富商愿意出千金买名妓,便“流着眼泪”将妾室卖于富商。
这女子性格刚烈,将携带的金银珠宝倾倒江中,然后投江自尽,令人悲叹怜惜不已。
要与文人玩玩诗文唱和可以,但若在文人中间找良人或者众生依靠,只怕难之又难。
诸种思绪在苏蕙仙的脑海中翻腾,她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最后只能无奈叹息。
庄绍宗收到的信中多是大哥督促他读书上进的话以及批改后寄过来的课业
吃罢饭,庄进与庄绍宗一起去舅舅沈天明家中买粮食和食盐,并将信件和庄绍光寄来的一匹布带上送去。
沈天明收到信和礼物十分开心,听闻庄进买粮,便笑道:“内兄何必拿钱买粮,你们要吃拉走便是。”
庄进连忙推辞道:“不可,这是老大寄来的钱要买些粮食送给族人。若是我们自己吃就罢了。你再如此客气,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买粮了。”
沈天明知道庄进的性子,想了想道:“行吧,你们要多少,我让伙计给你们装上送过去。”
庄进笑着拱手道:“如此,多由劳烦。”
沈天明与庄进说完话,又问起庄绍宗来,笑道:“你小子可不要娶了亲,就忘了读书。”
庄绍宗亦笑:“有爹监督着,断不敢偷懒。”
庄进与庄绍宗下午有事,待将粮食装好车,就回家去了。庄绍宗还命仆人买了两只烧鸡回去,庆贺大哥写信回来。
庄进瞥了他一眼,庄绍宗讪笑。
庄进淡淡道:“路过关帝庙,你去买几张烧饼回来,你娘爱吃。”
庄绍宗道:“我多买些,我也爱吃。”
一行人采买完毕,回到家中,给了伙计赏钱打发他们回去。沈母已经将送粮的人选整理完毕。
沈母将单子交给庄进,叹息道:“别家勒勒腰带就过去了,但七婶家与五爷爷家就不一样了。”
这是苏山长从江南某书院取回来的真经。
甜蜜的时光总是易过。
庄绍宗去了东山书院与同窗交流文章,阿宝留在家中和苏蕙仙学诗,日子竟然过得十分充实。
相比于哥哥的游刃有余,庄绍耀则有些悲楚,天气越来越冷,但是课业丝毫没有减少。
因着两个哥哥都有了功名,老师对他“关爱不已”,期待着庄家一门能出三进士。
苏山长竟然也这么认为,遇见他就说,他资质远超两位哥哥,将来是鼎甲之资。
别人这么说有吹捧的嫌疑,但是苏山长这么说,他是会布置课业的,写不完的课业。
幸好,还有沈绍祖陪着他,这才让凛冬多了几丝温暖。
“滚!”沈绍祖对于“送温暖”这事不情不愿:“我明明写完就能钻被进温暖的窝里,现在竟然要陪你写文章。”
“你就是个祸害!”沈绍祖停下笔,把烛花当成兄弟剪。
庄绍耀道:“祸害遗千年,谢谢你祝福我长寿啊。”
沈绍祖又拿起笔,不理会写作业写疯魔的庄绍耀,继续往下写。
“天越来越冷,晚上写字有些冻手,后天回去得把汤婆子带来。”庄绍耀搓手道。
“这几日真冷啊,看着外面阴沉沉的是不是要下雪。”冷风透过门窗缝隙吹进来,沈绍祖道。
“管他呢,咱们先把作业做完再说。”庄绍耀心神都放在书本上,漫不经心道。
天气越来越冷,眨眼间进入了腊月。
信差赶着驴车来到庄家送信,庄进看到几乎一车的包裹,心中惊道:“光儿到底寄来多少东西?”
“快进来喝杯热茶,一路而来辛苦了。”庄进见信差哈气搓手,忙将人请进去喝茶。
“不急,先把东西卸下来再说。”信差笑道。
“你进屋暖和暖和。”说着,庄进叫来董大,亲自与董大二人将东西搬下来。
信差笑着在一边护着,道:“我扫了一眼,好几家的来信,有陕西的,还有南边的呢。”
又有仆人过来,与董大一直抬着包裹屋子进去。庄进陪信差喝茶,寒暄道:“大冷天,劳你送来,辛苦了。”
信差道:“不辛苦不辛苦,快要过年,寄来的东西要尽快送到主家去,让人过个好年。”
信差喝完茶就告退,庄进塞了一个红包给他。推辞再三,信差才收下。
等他送走信差,回到屋内,只见全家人都围着包裹。
庄绍宗指着一个大包裹,道:“爹,这是大哥寄来的东西。”
说完,又指着几个小些的包裹道:“这是大嫂的友人寄给大嫂的。”
“潘妈把老大家的包裹送到老大房里。”沈母吩咐道。
“谢谢娘。”苏蕙仙刚才看了一眼,寄包裹的人有徐夫人、徐大奶奶、徐三小姐、柳又春和王微。
虽然很想看她们的来信,但苏蕙仙此刻的心在夫君寄来的信上。他孤身去陕西,不知道衣食住行是否如意。
十月初庄绍光来信说,长随鲁钝不堪,来信叫走了董二。董二去了后,他的生活会不会好些。
苏蕙仙担忧不已,眼睛一直盯着那个大包裹。
庄进把包裹打来,几封信被严严实实放在包裹中间。他根据收信人,一一分了。
这里面有写给他与妻子的、有写给绍宗兄弟的,有写给老大媳妇的、有写给族长的、有些给沈天明的、还有写给长子的。
除了信,还有六十两银子、六匹布、四套笔墨纸砚并几本书,以及一包玩具。
“爹,大哥信上写了什么?”庄绍宗看到父亲脸上凝重的神情,担忧地问道。
【作者有话说】
1-杜甫《不寐》。
第19章 来信
◎搜查甚严,蝇头小卷遍弃墙阴路隅◎
庄绍宗从父亲手上接过大哥的书信,开头是一贯的问候和报平安。
今年,庄绍光寄回来六十两银子,四十两银子作为父母的吃肉钱,二十两银子嘱咐父亲分给家族中生活贫困的人家。
再然后就是庄绍光在陕西当学政的经历。
“未出都门,在京高官开单嘱托,男殊恨此陋习。”
“其地请托之风盛行,督学之官探乡绅子弟亲戚,曲意逢迎。甚至贿赂公行,照等定价。督学之门,竟同商贾。荐举不公,官评淆乱。男到任不得不痛革积弊。”1
“男主持府试,搜查甚严,蝇头小卷遍弃墙阴路隅。”
……
庄绍宗看着看着也变了神色,他科举考试虽顺利,但也深知寒窗之苦。若因为出身或者钱财致使选举不平,不仅选拔不了真正的人才,还会丧失人心,动摇国之根基。
庄绍光对此忧心忡忡,但也在信中表明,他一心为朝廷,不惧任何弹劾。
庄进虽恐长子心情耿介不容于世,但为长子此举自豪。
“世道糜烂……”庄绍宗看完叹了一声,又交给大嫂,眉头微皱。
“我闻今上有涤荡宇宙之意,素日勤勉节俭,一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庄绍宗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皇帝年少英才,又初登基,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庄进听到这话,也附和道:“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今上英明远超前人。”
连着出了几位皇帝……唉,不提也罢。
来信的喜悦被信中的内容冲得空落落的。庄进道:“你们回去吧,宗儿中午吃完饭,与我一起去你舅舅家,买些粮食盐送给族人。”
“是,爹。”庄绍宗与阿宝回到小院。
苏蕙仙拿着一摞厚厚的信也回到院中,迫不及待将众人的信一一打开,仔细阅看。
丈夫信中除了报平安与思念之外,还提到几句对时局的担忧。
“诸事艰难,然今上远迈前人,有成祖之勇,仁宣之智,痛革积弊,不出数年便可致太平。”
看到这话,苏蕙仙能想到夫君写这封信时的愁闷与无奈。
三岁知老,今上性子优柔寡断,徒有其心,但无祖先之勇,又祖先之谋。
苏蕙仙叹了一口气,收敛起心情,开始看姐妹们寄过来的信。
徐夫人与徐大奶奶信中,问好之后,说起柳又春与王微的事情,称赞两人有薛涛之才。
苏蕙仙得知二人在江南文人中声名鹊起,不禁为柳又春与王微感到欣慰。
“众叶绘山色,日暮殊苍苍。”苏蕙仙口中沉吟,自言自语道:“王姑娘的诗才果然不错。”
说罢,她又忧心起二人的未来。
流连行院的文人最是多情,如同风一样琢磨不定,本就不可靠,要在他们之中找终身依靠,只怕要像霍小玉一样遗恨而亡。
即使积攒了数不清的家私,从了良,恐怕也难逃被卖的命运。
苏蕙仙就听闻万历年间有一姓杜的名妓,暗携百万家私从良成为一举子妾室。
那学子懦弱无能,在京又一事无成,归家恐怕父亲责骂,听闻有富商愿意出千金买名妓,便“流着眼泪”将妾室卖于富商。
这女子性格刚烈,将携带的金银珠宝倾倒江中,然后投江自尽,令人悲叹怜惜不已。
要与文人玩玩诗文唱和可以,但若在文人中间找良人或者众生依靠,只怕难之又难。
诸种思绪在苏蕙仙的脑海中翻腾,她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最后只能无奈叹息。
庄绍宗收到的信中多是大哥督促他读书上进的话以及批改后寄过来的课业
吃罢饭,庄进与庄绍宗一起去舅舅沈天明家中买粮食和食盐,并将信件和庄绍光寄来的一匹布带上送去。
沈天明收到信和礼物十分开心,听闻庄进买粮,便笑道:“内兄何必拿钱买粮,你们要吃拉走便是。”
庄进连忙推辞道:“不可,这是老大寄来的钱要买些粮食送给族人。若是我们自己吃就罢了。你再如此客气,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买粮了。”
沈天明知道庄进的性子,想了想道:“行吧,你们要多少,我让伙计给你们装上送过去。”
庄进笑着拱手道:“如此,多由劳烦。”
沈天明与庄进说完话,又问起庄绍宗来,笑道:“你小子可不要娶了亲,就忘了读书。”
庄绍宗亦笑:“有爹监督着,断不敢偷懒。”
庄进与庄绍宗下午有事,待将粮食装好车,就回家去了。庄绍宗还命仆人买了两只烧鸡回去,庆贺大哥写信回来。
庄进瞥了他一眼,庄绍宗讪笑。
庄进淡淡道:“路过关帝庙,你去买几张烧饼回来,你娘爱吃。”
庄绍宗道:“我多买些,我也爱吃。”
一行人采买完毕,回到家中,给了伙计赏钱打发他们回去。沈母已经将送粮的人选整理完毕。
沈母将单子交给庄进,叹息道:“别家勒勒腰带就过去了,但七婶家与五爷爷家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