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过了几日,庄家请的媒人带着两匹文琦并婚书过来,曹员外热情地设宴招待众人。
  待宴请的诸人都走后,喝得微醺的曹员外将婚书往妻女面前一放,得意道:“有了这张纸,以后什么就不用怕了。”
  这一纸婚书的重量堪比行聘,若是庄家反悔,曹家拿着这张婚书到官府里打官司稳赢。
  阿宝欣喜地拿起婚书,一字一字地看完,才红着脸交给母亲,道:“爹娘辛苦了,女儿去厨房给爹煮醒酒汤。”
  曹母面带微笑地目送女儿离开,又拿起婚书看了一遍,连声道:“好好好。”
  庄绍宗更是开心无比,纳采这日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连弟弟说他傻都不在意了。
  庄绍耀只觉得没眼看,大哥也曾定亲,也没见大哥喜欢成这个样子。他又仔细一想,确实没印象,当年他大哥定亲的时候,他才学会走路呢。
  庄绍耀不理会二哥那个傻家伙,将心思放回到书本上。翻了年正月十六,他与表弟沈绍祖一起参加东山书院的入学考试。
  两位哥哥都是考一次就成了,他若是考不上,来年再考,那真是要羞死人了。
  东山书院的入学考试只考帖经墨义以及一篇小文,考试范围是四书以及《孝经》和《性理说》。
  这些都是将来科举考试要考到的内容,虽然四书五经常常连在一起,但四书的重要性要高于五经。
  四书全部都要考到,而五经只需要学子专通一经即可。目前,庄绍耀正在学四书,还没有开始学习五经呢。
  庄绍耀与沈绍祖一起学习,进展颇为喜人。庄曹两家的婚事走到了纳币,据说后年成亲。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过了年,到了正月十六。
  庄绍耀与沈绍祖提着文具,在东山书院门口见面的那一刻,不约而同地露出疲惫哀怨的表情。
  为着这个考试,他俩大年初二还没过去,就被两家家长塞到了桃花沟里的观音庙。
  当时庄绍宗笑得可灿烂了,对两位弟弟道:“佛寺清静,你们二人好好学习,我每天过来抽查你们的功课。”
  其实观音庙前头的香火旺盛着,但前后两进中间隔了一个大广场,农忙时村里晒些麦豆之类,如今隔绝了大半热闹。
  直到元宵节当天上午,沈天明过来接沈绍祖,两人才被放出来,吃了顿汤圆,养精蓄锐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被送到东山书院门前。
  “好好考,不然你考不上,就我考上了,一个人上学多没意思。”庄绍耀笑着对沈绍祖说。
  沈绍祖瞪了庄绍耀一眼,道:“我正要把这句话送给你呢。你是不是紧张了?”
  庄绍耀一口否决:“笑话,我怎么可能紧张?考个书院而已,又不是考状元。”
  沈绍祖冷呵了两声,心中断定,这家伙绝对紧张了,他自己反而放松下来。
  两人一起进了考场,分在两间不同的屋子考试。
  庄绍耀瞅了左右,发现如他这般年纪的只有两三人,有十来岁的,也有二十多岁的,有衣文秀绮罗的,也有粗布褐衣的……
  在别的私塾学习或许能中秀才,但要想中举人进士最好还是进东山书院。
  最近几年中举人的举子都出自书院,好老师与好生源相辅相成,造就了书院如今的名头。
  考试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考完中午出成绩,考上了继续参加下午场的考试,考不中也不耽误回家,端的是为考生考虑。
  众考生却被这种考试弄得紧张极了,不知多少人骂东山书院出这个馊点子的人。
  其实,这错怪书院了。
  科举之路本就是一条艰苦而又坎坷的道路,唯有实力、身体、心态以及运气都上佳者才能披荆斩棘地走过去。
  一个入学考试心态就崩了,那以后乡试、会试和殿试,岂不是提不起笔?
  残酷而又现实。
  交卷的鼓声响起,庄绍耀提着文具出来,与沈绍祖会面,两人互相点点头。
  “爹,我饿了。”二人异口同声地分别对各自的父亲道。
  “走,我在客栈订了一间房。楼下吃完饭,你俩歇个午觉,下午接着考。”沈天明忙将人接到马车上,与姐夫一起将人送到附近的客栈,留了一个仆人看榜单。
  二人从未担忧两小的考不上。庄绍宗正月初十离家之前,对父亲和舅舅打包票说,以两弟弟的学问考书院绝对没有问题。
  庄绍耀和沈绍祖两兄弟午睡醒来,洗了把脸,又被送去考场。
  一个时辰后,两人考完出来。这次两人倒是没走,与家人坐在马车里等待结果出来。
  等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终于有仆役出来张贴考中的名单。庄进与沈天明两人挤到前面去看。
  果然,庄绍耀名列第五,沈绍祖名列第三。庄进与沈天明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走,那俩小子嘴上不说,心里都紧张着呢。”沈天明乐呵呵道。
  这次考试的人除了本县的,还有外县的,可谓是人山人海,但书院只录取了六十名。
  庄绍耀和沈绍祖下了马车,得知此事,脸上露出笑容。
  庄绍耀抬头看天色,对庄进说:“爹,咱们回客栈去睡觉,明儿一早回家。”
  “回家?”听到这两个字,沈天明笑起来,指着刚到马车边的庄绍宗道:“我与你爹一起回家,你们留在这里上学。”
  “不是正月十八开学吗?”沈绍祖道。
  庄绍耀补充道:“我们十八日巳时开学,来得及啊,况且我们的铺盖衣服还没带呢?”
  庄绍宗一手按了一个,笑道:“怎么没带?我已经替你们带了。爹,舅舅,他们就交给我,你们今晚住一夜就回去,我带他们去宿舍。”
  庄绍耀目瞪口呆,沈绍祖也傻眼了。庄绍宗一手拖一个,进了书院的门。
  当年他也是这么被大哥拖进书院的。
  这样优良的传统特别需要传承下去,太阳的余晖落在他脸上,映出绚烂的笑容。
  第8章 东山书院
  ◎那吊钱少了两文,让我补上◎
  庄绍宗先带着两弟弟到了宿舍,床上放着铺盖和衣服。
  “二哥,还真感谢你啊,连衣服都给我们带来了。”庄绍耀咬牙切齿道。
  “二表哥,你对我们真有信心,谢谢你啊!”沈绍祖冷嘲热讽道。
  庄绍宗丝毫不在意,仍然笑道:“你们是现在收拾,还是吃完饭再收拾?”
  庄绍耀和沈绍祖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当然是现在啦。”
  正好趁着哥哥在,支使他做些活,消解两兄弟心中的郁闷。
  庄绍宗明白这俩弟弟所想,但念在他们第一次离家,认命地帮忙扫地擦洗。
  收拾完后,庄绍宗领着两人去吃饭。他一边走一边道:“这里的宿舍两人一间,比不得家中,将就些。”
  “我们俩经常住一间屋子呢。”庄绍耀说完,沈绍祖也跟着点头。
  庄绍宗听了,笑起来道:“行,那我就放心了。若有人欺负你,直接来天字一班找我。你们在这里不要怕,山长是咱家亲戚,但也不要仗势欺人。”
  “要是被我发现了,小心你俩的皮。”庄绍宗又告诫两人。
  庄绍耀和沈绍祖应了。庄绍耀听到天字班,突然想起一事,问:“二哥,今年是大比之年,你要参加今年的乡试吗?”
  庄绍宗笑起来道:“我《易》才通读了,离乡试火候差远了。”
  见提到五经,沈绍祖想起一事,问:“二表哥,我五经将来专精《诗经》好不好?”
  庄绍宗点头道:“这五经要选个自己喜欢的,喜欢的才能读下去,发现其中的乐趣与奥妙。”
  庄绍耀道:“那我选《春秋》。”
  庄绍宗笑起来道:“加上大哥的《礼》,咱们兄弟就差了《书》。”
  庄绍耀哼了一声道:“谁让爹爹不准备考试,他要是学《书》正好呢。我听说还有五六十岁的白发童生,咱爹怎么就不考了呢?”
  庄绍宗敲了他的头,没有说话。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儿子中了进士,老子还在考举人,着实不好看。
  这书院的食堂有大锅菜也有小炒,因着两人是第一天过来,庄绍宗请了两人吃小炒。
  庄绍耀猛然发觉他们好像没带束脩,急道:“咱们吃完赶紧去客栈找爹要钱,没钱怎么办?”
  庄绍宗笑起来道:“你俩的束脩我已经带了,还有饭费。饭费是按大锅菜交的。”
  “啊……”这大锅饭一听就知道味道不如何。
  庄绍宗好笑地看着两位弟弟如出一辙的表情,摇头道:“你们呀你们,爹和舅舅说你俩花钱大手大脚,又怕你们学坏,让你们每隔三五天找我要一次钱。”
  这两人出生后都没受过什么苦,荷包里装着的零花钱能让普通人家吃半个月。
  “唉,好吧。”两人无奈应了。
  不得不说,这东山书院的炒菜确实美味。两人吃了个肚皮滚圆,被庄绍宗送回宿舍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