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他还给这个厂子取了个名——江南制造局。
直隶这边的玻璃厂生产出的第一批玻璃窗没有销售,而是给了军机处以及各部院衙门。
皇上如此体恤臣子,朝中自然又是一片称颂声。
这下官员们都体会到了有玻璃窗的敞亮屋子,等第二批玻璃窗生产出来时,争相购买,哪怕透明玻璃的价格很高,也没有阻挡官员们购买玻璃窗来彰显家中富贵。
乾隆看着购买玻璃窗的官员名单,再次感叹朝中有钱人是真多啊!
可这其中竟不包括张廷玉和鄂尔泰。
按说这俩人品阶都不低,手里不缺钱,难道是故意不买,以表廉洁?
乾隆让人一查才知道,张廷玉和鄂尔泰家不用自己买,早有下面的官员买了送给他们。
乾隆这就不大高兴了,或者说,他一直等着抓俩人的把柄。
次日早朝上无意间点出他本来想给张公、鄂公赏赐两块玻璃窗,谁料二人家中已经装上,体会到了玻璃窗的妙处。
二人何其敏锐?立刻就从皇上似笑非笑的语气里察觉到了危险。
正好鄂尔泰最近身体不好,就想请个病假避一避风头。
乾隆没答应,只让他把兵部事务交给李卫,其余的政务还需照常办理。
李卫和鄂尔泰不和,把鄂尔泰之前掌控的衙门交给李卫,这用意再明显不过。
加之海望母亲去世,在家守孝,他原本负责的刑部,也交给来保暂管。
海望和鄂尔泰关系好,这等于鄂尔泰能掌控的兵部、刑部都被别人接手了。权力一下子小了很多。
至于张廷玉,这人太聪明,乾隆敲打鄂尔泰,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肯定更加如履薄冰。
永璜、永琏不知道朝中的风向悄然变了,他们只知道汗阿玛最近心情不错。
永琏还以为是因为透明玻璃热卖,汗阿玛有钱了所以高兴。
只是京中能买得起玻璃窗的人有限,这样下去,销量很快就会降低。汗阿玛就笑不出来了。
这日去寿康宫请安,正好遇见五叔,永琏就出主意,“这个透明玻璃不单单能做玻璃窗,还能做眼镜嘛。玻璃窗太贵,百姓一时半会买不起,眼镜小小两片,家境殷实些的人家都能用上。”
因为先帝喜欢眼镜,太后、弘昼等人对眼镜这东西都很熟。
只是之前的眼镜成本太高,别说百姓们,连有些官员都用不起。如果把镜片改成玻璃的,成本降下来,光是卖给朝中这些上了年岁的官员,都能赚好大一笔。
第45章 关心则乱
永琏之前倒是想过,让玻璃厂生产大量玻璃餐具。
造办处还烧了一炉玻璃杯,但是这玻璃杯只能装凉水,一倒开水就裂。
很快,宫里就把这套玻璃杯淘汰了。
相比起做玻璃器皿,眼镜对玻璃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要求都没那么高,更加考验打磨技术。
这个是造办处匠人们的拿手活了,先帝在位时,造办处没少做眼镜。
而且要根据客人的不同需求打磨眼镜片,也有可能推动光学和眼科的发展。
弘昼不知道小侄子考虑了这么多,他只知道卖眼镜是暴利,玻璃眼镜片成本低,但眼镜框、眼镜盒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
同样一副眼镜,配上紫檀木雕花的匣子,价格还不得翻个十几倍?
这种生意弘昼在行,但是他负责生产玻璃原材料,玻璃做成什么,那得看皇兄的意思。
他就去和乾隆商量,让鑫记卖眼镜。
乾隆听说这是永琏的主意,心中骄傲,面上却哼道:“这臭小子,在正经功课上不下功夫,就琢磨点儿没用的。”
他嘀咕完,就和弘昼商量起生产眼镜的事儿。
弘昼知道这是暴利,就也想参一股。
京城这么大,不可能只开一家鑫记,而且鑫记也不能只开在京城。光靠内帑出钱怎么够?早晚是要让人参股的。
要是别人,还不好意思和皇上提。弘昼不会顾及那么多,皇兄要拉人一起赚钱,头一个肯定想着他啊!
乾隆确实是这么想的,又说帮着弘曕也入一股,有钱他们兄弟仨一起赚。
“凭什么弘曕那份从内帑出?”弘昼佯装不满。
乾隆瞥他一眼,“弘曕六岁,你几岁?”
弘昼嘿嘿笑,“弘曕那小子真有福气。不过翻过年那小子该入尚书房了吧?”
说到这个乾隆还挺头疼,让弘曕和永琏他们一块上课,小家伙跟不上,永璋又要过两年才入尚书房。小家伙没个同伴,乾隆有点担心他不适应。
“对了,你们家永壁跟弘曕同岁,明年也该读书了,不如让他和弘曕一起,师父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弘昼一听大喜,赶紧替自家儿子谢恩。
永琏得知翻过年弘曕和永壁要入尚书房也很高兴,拍着小胸脯表示,“儿子一定好好监督六叔和永壁弟弟,不让他们偷懒。”
乾隆捏了捏儿子的小胖脸,“你自己就是最爱偷懒那个,还监督别人?”
“我才没有偷懒,我的功课都按时完成了。”永琏不满地哼哼。
乾隆仔细一想,还真是,但也不会多写一个字,多看一页书。“你大哥自己都把《史记》读完了,你呢?”
“大哥说他晚上睡不着,正好读读书。儿子沾枕头就睡,没机会读呀。”永琏无辜。
乾隆:“……”
乾隆:“你大哥哄你呢,他不是睡不着,就是偷偷用功。”永璜那孩子虽老实,但在功课上却很勤奋。
乾
隆甚至在想,那孩子会不会也有争夺储位的心思才这么上进?
偏偏永琏还没有一点危机感。
“大哥用功才用不着偷偷的,他光明正大的用功,汗阿玛知道了才会夸他呢。”永琏道:“可见他读《史记》就单纯是因为睡不着随便找本书看。”
乾隆;“……”
乾隆心说永璜在自己跟前未必这么说,晚上他去阿哥所溜达了一圈,就问永璜读《史记》的原因。
永璜有点不好意思,“前几天夜里刮大风,儿子睡不着,想找本书看,四书五经读……读不进去,《史记》里的人物故事很是引人入胜,儿子读着就停不下来了。”他越说声音越小,他真是把《史记》当故事读的,读不懂的直接跳过。
要不是昨日回答汗阿玛问题时无意间提到《史记》里的循吏列传,他是不打算让汗阿玛知道的。
这下乾隆没话说了,永璜若是有野心,在自己面前没必要藏拙,更不该说四书五经读不进去这种话。
行吧,这儿子是真老实。
儿子太老实了乾隆也担心,永璜都十岁了,还懵懵懂懂的,就知道尚书房的功课,对朝堂上的事儿一无所知,也不太懂得看人脸色。
加之他额娘早逝,很多道理皇后不好跟他讲。
乾隆就在想,自己是不是把俩儿子保护得太好了。
永璜以后跟张白纸似的,万一被忽悠了呢?
出了永璜的院子,乾隆想着来都来了,顺便去隔壁看看某个小胖子。
谁知到了隔壁院子,臭小子已经洗漱完,准备爬上床睡觉了。
乾隆:“……这怎么睡觉时间还提前了?”
永琏没想到这个时辰汗阿玛会来,他一边回答汗阿玛一边披上衣服,可不能冻着了。
“《黄帝内经》上说冬天要早睡晚起。”
历史上端慧太子就是这个冬天偶感风寒早夭的,永琏心里一直悬着,最近格外小心,多吃多穿多睡,一点都不敢委屈自己。
乾隆哼了声:“夏天也没见你晚睡早起。”
永琏嘿嘿笑,又问汗阿玛有事吗,功课他可都做完了。
乾隆见他就这么一会还裹得严严实实,不由皱眉,“今年冬天怎么格外怕冷?”
他之前就注意到,小家伙九月底就穿上了大毛衣服,上学还拿着手炉。
永琏道:“儿子怕生病耽误功课,也让汗阿玛和额娘担心。”
“朕才不担心,谁家小孩都没你这么会照顾自己。”乾隆说着又吩咐马瑞端盆水来放地下,“地笼烧的太热,屋子里干燥,容易上火。”
永琏看着上一句还说不操心,下一句安排上的汗阿玛,心里也热乎乎的。
他像个小狗一样,过去用脑袋蹭汗阿玛肩膀,“儿子长大孝敬您。”
“你打算怎么孝敬?”乾隆笑问。
“儿子给您修一辆快快的车,让您去江南玩儿。”永琏想着汗阿玛喜欢南巡,如果到时候有蒸汽火车,速度快一点,也不至于那么劳民伤财了。
乾隆闻言,脸上的笑容僵了下,当皇上的去江南,朝中不就要他这个太子监国?
这小子鬼精鬼精的,应该早就猜到自己是储君了吧?否则也不会跟个小主人一样,管惠民食堂的事儿。
“朕去江南,你做什么?”乾隆似笑非笑。
永琏:“我当然陪您一起去啊!”小孩儿眼巴巴看汗阿玛,“三次里有两次带儿子也行。”
直隶这边的玻璃厂生产出的第一批玻璃窗没有销售,而是给了军机处以及各部院衙门。
皇上如此体恤臣子,朝中自然又是一片称颂声。
这下官员们都体会到了有玻璃窗的敞亮屋子,等第二批玻璃窗生产出来时,争相购买,哪怕透明玻璃的价格很高,也没有阻挡官员们购买玻璃窗来彰显家中富贵。
乾隆看着购买玻璃窗的官员名单,再次感叹朝中有钱人是真多啊!
可这其中竟不包括张廷玉和鄂尔泰。
按说这俩人品阶都不低,手里不缺钱,难道是故意不买,以表廉洁?
乾隆让人一查才知道,张廷玉和鄂尔泰家不用自己买,早有下面的官员买了送给他们。
乾隆这就不大高兴了,或者说,他一直等着抓俩人的把柄。
次日早朝上无意间点出他本来想给张公、鄂公赏赐两块玻璃窗,谁料二人家中已经装上,体会到了玻璃窗的妙处。
二人何其敏锐?立刻就从皇上似笑非笑的语气里察觉到了危险。
正好鄂尔泰最近身体不好,就想请个病假避一避风头。
乾隆没答应,只让他把兵部事务交给李卫,其余的政务还需照常办理。
李卫和鄂尔泰不和,把鄂尔泰之前掌控的衙门交给李卫,这用意再明显不过。
加之海望母亲去世,在家守孝,他原本负责的刑部,也交给来保暂管。
海望和鄂尔泰关系好,这等于鄂尔泰能掌控的兵部、刑部都被别人接手了。权力一下子小了很多。
至于张廷玉,这人太聪明,乾隆敲打鄂尔泰,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肯定更加如履薄冰。
永璜、永琏不知道朝中的风向悄然变了,他们只知道汗阿玛最近心情不错。
永琏还以为是因为透明玻璃热卖,汗阿玛有钱了所以高兴。
只是京中能买得起玻璃窗的人有限,这样下去,销量很快就会降低。汗阿玛就笑不出来了。
这日去寿康宫请安,正好遇见五叔,永琏就出主意,“这个透明玻璃不单单能做玻璃窗,还能做眼镜嘛。玻璃窗太贵,百姓一时半会买不起,眼镜小小两片,家境殷实些的人家都能用上。”
因为先帝喜欢眼镜,太后、弘昼等人对眼镜这东西都很熟。
只是之前的眼镜成本太高,别说百姓们,连有些官员都用不起。如果把镜片改成玻璃的,成本降下来,光是卖给朝中这些上了年岁的官员,都能赚好大一笔。
第45章 关心则乱
永琏之前倒是想过,让玻璃厂生产大量玻璃餐具。
造办处还烧了一炉玻璃杯,但是这玻璃杯只能装凉水,一倒开水就裂。
很快,宫里就把这套玻璃杯淘汰了。
相比起做玻璃器皿,眼镜对玻璃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要求都没那么高,更加考验打磨技术。
这个是造办处匠人们的拿手活了,先帝在位时,造办处没少做眼镜。
而且要根据客人的不同需求打磨眼镜片,也有可能推动光学和眼科的发展。
弘昼不知道小侄子考虑了这么多,他只知道卖眼镜是暴利,玻璃眼镜片成本低,但眼镜框、眼镜盒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
同样一副眼镜,配上紫檀木雕花的匣子,价格还不得翻个十几倍?
这种生意弘昼在行,但是他负责生产玻璃原材料,玻璃做成什么,那得看皇兄的意思。
他就去和乾隆商量,让鑫记卖眼镜。
乾隆听说这是永琏的主意,心中骄傲,面上却哼道:“这臭小子,在正经功课上不下功夫,就琢磨点儿没用的。”
他嘀咕完,就和弘昼商量起生产眼镜的事儿。
弘昼知道这是暴利,就也想参一股。
京城这么大,不可能只开一家鑫记,而且鑫记也不能只开在京城。光靠内帑出钱怎么够?早晚是要让人参股的。
要是别人,还不好意思和皇上提。弘昼不会顾及那么多,皇兄要拉人一起赚钱,头一个肯定想着他啊!
乾隆确实是这么想的,又说帮着弘曕也入一股,有钱他们兄弟仨一起赚。
“凭什么弘曕那份从内帑出?”弘昼佯装不满。
乾隆瞥他一眼,“弘曕六岁,你几岁?”
弘昼嘿嘿笑,“弘曕那小子真有福气。不过翻过年那小子该入尚书房了吧?”
说到这个乾隆还挺头疼,让弘曕和永琏他们一块上课,小家伙跟不上,永璋又要过两年才入尚书房。小家伙没个同伴,乾隆有点担心他不适应。
“对了,你们家永壁跟弘曕同岁,明年也该读书了,不如让他和弘曕一起,师父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弘昼一听大喜,赶紧替自家儿子谢恩。
永琏得知翻过年弘曕和永壁要入尚书房也很高兴,拍着小胸脯表示,“儿子一定好好监督六叔和永壁弟弟,不让他们偷懒。”
乾隆捏了捏儿子的小胖脸,“你自己就是最爱偷懒那个,还监督别人?”
“我才没有偷懒,我的功课都按时完成了。”永琏不满地哼哼。
乾隆仔细一想,还真是,但也不会多写一个字,多看一页书。“你大哥自己都把《史记》读完了,你呢?”
“大哥说他晚上睡不着,正好读读书。儿子沾枕头就睡,没机会读呀。”永琏无辜。
乾隆:“……”
乾隆:“你大哥哄你呢,他不是睡不着,就是偷偷用功。”永璜那孩子虽老实,但在功课上却很勤奋。
乾
隆甚至在想,那孩子会不会也有争夺储位的心思才这么上进?
偏偏永琏还没有一点危机感。
“大哥用功才用不着偷偷的,他光明正大的用功,汗阿玛知道了才会夸他呢。”永琏道:“可见他读《史记》就单纯是因为睡不着随便找本书看。”
乾隆;“……”
乾隆心说永璜在自己跟前未必这么说,晚上他去阿哥所溜达了一圈,就问永璜读《史记》的原因。
永璜有点不好意思,“前几天夜里刮大风,儿子睡不着,想找本书看,四书五经读……读不进去,《史记》里的人物故事很是引人入胜,儿子读着就停不下来了。”他越说声音越小,他真是把《史记》当故事读的,读不懂的直接跳过。
要不是昨日回答汗阿玛问题时无意间提到《史记》里的循吏列传,他是不打算让汗阿玛知道的。
这下乾隆没话说了,永璜若是有野心,在自己面前没必要藏拙,更不该说四书五经读不进去这种话。
行吧,这儿子是真老实。
儿子太老实了乾隆也担心,永璜都十岁了,还懵懵懂懂的,就知道尚书房的功课,对朝堂上的事儿一无所知,也不太懂得看人脸色。
加之他额娘早逝,很多道理皇后不好跟他讲。
乾隆就在想,自己是不是把俩儿子保护得太好了。
永璜以后跟张白纸似的,万一被忽悠了呢?
出了永璜的院子,乾隆想着来都来了,顺便去隔壁看看某个小胖子。
谁知到了隔壁院子,臭小子已经洗漱完,准备爬上床睡觉了。
乾隆:“……这怎么睡觉时间还提前了?”
永琏没想到这个时辰汗阿玛会来,他一边回答汗阿玛一边披上衣服,可不能冻着了。
“《黄帝内经》上说冬天要早睡晚起。”
历史上端慧太子就是这个冬天偶感风寒早夭的,永琏心里一直悬着,最近格外小心,多吃多穿多睡,一点都不敢委屈自己。
乾隆哼了声:“夏天也没见你晚睡早起。”
永琏嘿嘿笑,又问汗阿玛有事吗,功课他可都做完了。
乾隆见他就这么一会还裹得严严实实,不由皱眉,“今年冬天怎么格外怕冷?”
他之前就注意到,小家伙九月底就穿上了大毛衣服,上学还拿着手炉。
永琏道:“儿子怕生病耽误功课,也让汗阿玛和额娘担心。”
“朕才不担心,谁家小孩都没你这么会照顾自己。”乾隆说着又吩咐马瑞端盆水来放地下,“地笼烧的太热,屋子里干燥,容易上火。”
永琏看着上一句还说不操心,下一句安排上的汗阿玛,心里也热乎乎的。
他像个小狗一样,过去用脑袋蹭汗阿玛肩膀,“儿子长大孝敬您。”
“你打算怎么孝敬?”乾隆笑问。
“儿子给您修一辆快快的车,让您去江南玩儿。”永琏想着汗阿玛喜欢南巡,如果到时候有蒸汽火车,速度快一点,也不至于那么劳民伤财了。
乾隆闻言,脸上的笑容僵了下,当皇上的去江南,朝中不就要他这个太子监国?
这小子鬼精鬼精的,应该早就猜到自己是储君了吧?否则也不会跟个小主人一样,管惠民食堂的事儿。
“朕去江南,你做什么?”乾隆似笑非笑。
永琏:“我当然陪您一起去啊!”小孩儿眼巴巴看汗阿玛,“三次里有两次带儿子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