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永琏也是要交功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带了。
  好在阿桂不会觉得二阿哥是没写功课故意撒谎,只笑着说:“无妨无妨,明日再交也可以。”
  他说完就开始讲今天的内容,没讲两句,方嬷嬷来了,跑的气喘吁吁,来给二阿哥送功课。
  晚上,永琏和嬷嬷聊起这事儿,方嬷嬷就很自责,觉得自己走的慢了。
  永琏忙说没事没事,师父没怪他。
  “而且下回嬷嬷遇到这种事可以尝试骑双轮车,只是要提前学一学,当心摔了。”
  方嬷嬷一愣,“奴才也能骑双轮车?”
  “当然可以呀,那些小太监们不是经常骑么?”永琏笑道。
  “太监和我们不一样。”方嬷嬷道:“女人骑那双轮车是不是不合规矩?”
  永琏闻言,才明白方嬷嬷的顾虑。想了想道:“这双轮车是才造出来的,哪儿有什么规矩,不过是代步的工具,谁需要谁就用,注意安全就是了。”
  方嬷嬷次日就想去学学双轮车,借车处的人不给她借。
  方嬷嬷就道:“是二阿哥让奴才学的。”
  这件事牵扯到二阿哥,借车处的人就去向皇后汇报。
  皇后这下也为难了,她第一反应也是女子不能骑双轮车,但具体原因,她说不上来。
  “就说嬷嬷平日跑腿的差事也不多,不必学双轮车,万一摔了碰了倒不好和她家人交代。”
  下午,乾隆批完奏折来长春仙馆陪钮伦玩儿。
  小丫头早就想学双轮车了,大哥、二哥那辆儿童版的双轮车她也想试试。
  在乾隆眼里,骑车和骑马差不多,满洲的姑奶奶会骑马的很多,公主更是要学骑马,日后才好嫁去草原,与蒙古联姻。
  虽然乾隆舍不得钮伦去草原,但骑马肯定要学,骑车么……学学也无妨。
  他就让人把永璜他们的车抬过来,教女儿骑。
  皇后在旁瞧着,一时心情有些复杂。
  钮伦可以骑车,宫女嬷嬷为什么不行?
  “皇后,你看咱们钮伦多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乾隆笑着跟皇后夸宝贝女儿。
  皇后慢半拍回神,“是,是啊,是皇上教得好。”
  乾隆瞧见她的神情,皱了皱眉,朝她这边走来,“想什么呢?是不是怕钮伦摔了?你放心,朕在旁边盯着,不会有事。”
  皇后颔首,这时小钮伦也跑过来,仰着小脸求夸,皇后就摸摸女儿的脸,“钮伦真聪明,但是要慢慢骑,让人跟着。”
  钮伦答应着,又看向汗阿玛,“汗阿玛,钮伦想有自己的双轮车。”
  乾隆点头,“好好好,回头朕就吩咐造办处的人给你做一辆,刷上漂亮的颜色,再雕些花纹,咱钮伦小格格的双轮车可不能灰扑扑的。”
  钮伦闻言,高兴地谢恩。
  乾隆特地让内务府给下面的奴才们传话,骑车可以,不能横冲直撞的,见着走路的人更要避开,如果骑车的时候摔了,他们自己负责,若损坏了借车处的双轮车,也需要他们赔偿。
  这样一来,太监们骑车都很小心,虽然速度不快,但怎么都比走路轻松。
  到了四月,造办处那边又造出几辆三轮车放在借车处,内务府库房往各处送东西就用三轮车。
  永琏平日都在洞天深处读书,下午去学骑射,过了好几天才注意到,圆明园里还是只有太监在用三轮车。
  他还以为汗阿玛下
  了谕旨不让女子用车,不料回到长春仙馆,正巧遇见造办处给钮伦送车过来。
  钮伦的双轮车不仅有精致的雕花,车座后面还带一个可以伸缩的杆子。
  造办处的人介绍道:“皇上担心三格格晒着,让奴才们设计了这个,夏天的时候,可以插一把伞进去挡太阳。”
  钮伦惊喜地绕着双轮车跑来跑去,“汗阿玛真好,这车太好看了!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还有这个车座,软软的,好舒服啊!”
  “这也是皇上特地交代的,让奴才们用柔软一些的材质。”造办处的人说着还拿出两个绣着花纹的罩子,可以套在车座上。
  永琏心说汗阿玛为了女儿,终于也走上了设计这条路。
  可钮伦都能骑车,宫女嬷嬷为什么不行呢?
  第41章 不当回事
  “汗阿玛,为什么宫女嬷嬷不能骑车?”
  乾隆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听永琏问起,愣了一下。“朕说过不能吗?”
  永琏摇头,“但是没有宫女嬷嬷借车呀?”
  乾隆想了想:“女子手脚粗笨,大概是怕自己骑车摔了吧。”
  皇后在旁听见了,就说:“是臣妾怕她们摔了。”
  “是是是,嬷嬷宫女都是包衣奴才,出点什么事儿,他们家里人要心疼。”内务府包衣和皇家亲近,有些宫女在家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小姐养的,在乾隆看来,这些人是比太监高贵。
  永琏就更疑惑了,“可连汗阿玛都在骑车啊!”
  今儿乾隆就是从勤政亲贤殿骑双轮车到长春仙馆的。为了和其他双轮车区别开,乾隆的双轮车也加了明黄色的伞盖。
  乾隆和皇后都被问住了,身份不是问题,性别也不是问题,钮伦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双轮车。
  连太监都能骑车了,宫女嬷嬷没理由受限制。“那就让她们骑呗,不是什么大事儿。”乾隆道。
  他说着看一眼皇后身边的嬷嬷宫女,“你们以后若是需要用车就去借,一定要当心,摔了碰了朕可不负责。”
  侍立的宫女嬷嬷们赶紧应是。
  大家学车磕磕碰碰是难免的。跌打损伤的药都比从前更费,但不到一个月时间,想学骑车的大部分都学会了,剩下的人胆子小,宁愿走路,也不敢学车。
  这几个月来,鑫记每次卖车都是一抢而空,其他东西也都卖的不错,所有利润都给了造办处,除了让他们生产更多车子,还给制造飞梭的匠人们补贴一些。
  到了四月,京城终于陆陆续续下了几场雨,朝中上下都大松口气。
  直隶的织布作坊最先换上新式的飞梭,这时就遇到一个问题,织布机规格不统一,有大有小,飞梭也需要单独定制,效率有点低。
  有些作坊老板财大气粗,直接把织布机也换了,听说宫里做出了铁质的织布机,结实耐用,零件坏了还方便换,于是也把自家作坊的织布机换成了铁质的。
  淘汰下来的织布机也不能扔了,低价卖给百姓们。
  百姓们自觉捡了便宜,买回来才听说现在新式的织布机换了梭子,织布速度翻几倍。
  有人瞧见那种新式的飞梭,并不难制作。
  渐渐地,不止造办处和官府的匠人们会做飞梭,很多民间的铁匠铺也会了。
  飞梭普及起来比乾隆想象的更快。
  但直隶大部分百姓还是以务农为主,织布只是贴补家用的方式之一,哪怕棉花棉线的需求比往年多了那么一点,但还没影响到棉花的价格。
  隔壁山西省精明的晋商们已经嗅到了新的商机,一旦飞梭推广到全国,棉花价格必然上涨。
  就有晋商开始囤棉纱棉线,照这个速度,明年就能赚回来。
  乾隆还不知道晋商已经动起来了,最近朝中出了件让他很不快的事儿,朝中疯传吏部尚书孙嘉淦密参张廷玉、鄂尔泰。
  这个孙嘉淦之前就因为经常弹劾其他官员,被乾隆批评过,说他沽名钓誉,将他调去刑部,今年刚调回吏部,传闻就出现了。
  但这回的传言就真的只是传言,乾隆根本就没看见所谓的奏折。明显就是有人想陷害孙嘉淦。
  乾隆立刻下旨替孙嘉淦辟谣,又表示张廷玉、鄂尔泰也都是先帝留下的股肱之臣,朕十分信任他们。
  而且,既是密奏之事,怎么能传得人尽皆知?
  他还举了两个例子,之前他让人清查八旗兵丁房产,就有人说是尹继善的主意。他下令给阵亡士兵的家眷发俸饷,也有人知道是户部郎中的主意。
  尤其后者,乾隆心里早就压着气了,他体恤阵亡将士,下令安抚其家眷。最后大家都去感激户部郎中。抢名声抢到皇帝头上来了?
  军机处怎么办事的?以为他这个皇帝好糊弄吗?
  虽然孙嘉淦弹劾张廷玉、鄂尔泰是假的,但张廷玉、鄂尔泰却因没管理好军机处,使密折内容泄露被乾隆批评了几句。
  乾隆也是顺势敲打这两位,他俩虽然不擅权,但作为先帝的顾命大臣,肯定有人自发的攀附他们。必须要把结党的风气扼杀在摇篮里。
  鄂尔泰、张廷玉忙着整顿军机处,好几名年轻的军机章京都被训斥责罚。军机处一片凄风苦雨,只有海望和大家格格不入,满面春风的。
  大家还以为乌雅家有什么喜事,打听半天没打听出来。
  六月,大家才知道海望高兴什么。
  /:.
  造办处的匠人成功烧制出了透明玻璃。
  从广州过来的那几名伙计思路是对的,但他们到底不是专业的匠人,操作的时候总有失误,之前一直没什么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