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乾隆揉揉儿子脑袋,“你这孩子,让你学篇文章也能学出新点子。”
  永琏笑眯眯,“这就是学以致用。”
  乾隆被儿子得意的小表情逗笑。
  既然不是只学一篇文章,乾隆就想让人编一本小册子,让大清各府学进行学习。
  学这总比学《大义觉迷录》好。
  牵扯到一些西方的知识,翰林官员无法胜任编书的工作。还得麻烦允禄,再找个人给十六叔帮忙,就让五弟去吧。
  允禄和弘昼这叔侄俩凑一块,编书之余顺便吃喝玩乐。
  俩人都有双轮车,就在王府比赛。可惜王府地方有限,还动不动有台阶门槛。
  弘昼就盼着能去园子住,奈何皇上到现在都没有要去圆明园的意思,弘昼也不好去。
  乾隆其实也想去圆明园,谁不知道圆明园比宫里住着舒服。
  只是过完年太忙了,根本没工夫安排这事儿。
  到了三月,去利未亚的事儿终于安排妥了。江南那边的三轮车厂也已开始选址。还有飞梭的图纸也送往各地,接下来就是地方官员让匠人按照图纸制作,先给织布作坊换,再给有织布机的人家换。
  他终于稍微清闲一点,就让人去圆明园安排,带着太后和后妃们去圆明园住。
  永璜、永琏自然也跟着去,俩小孩不忘把双轮车带上,虽然俩小孩到现在只能共用一辆,但都已经能熟练驾驭这辆儿童版双轮车。
  永琏一想到可以骑着双轮车畅游圆明园就高兴。
  谁知乾隆比他俩还会玩儿,竟让人把三轮车搬到圆明园,他要骑着三轮车带太后游园。
  太后坐在三轮车车斗里吹了风可不好,太后专属的三轮车不仅在车斗上安装了舒服的坐垫,还在上面支了一个类似帐篷的东西,可以挡风挡阳光。
  这车一开始只是带太后的,后来小钮伦也想让汗阿玛带。
  乾隆哪儿抵得过小闺女撒娇,带着钮伦在后湖附近骑了一圈。
  永琏一见妹妹能坐,也跑来撒娇,“汗阿玛,儿子也想坐三轮车。”
  妈耶,乾隆皇帝骑着三轮带自己兜风,这体验到了后世吹牛都没人敢信。
  然而,乾隆果断拒绝,“你也会骑车,不说带着汗阿玛游园就算了,还让汗阿玛带你?”
  永琏:“……”
  第40章 物尽其用
  乾隆倒不是偏心,就是觉得自己骑车带永琏非常不符合他想象的温馨画面。
  永琏骑车带他游园,才是父慈子孝的美好景象。
  乾隆就见儿子一双眼睛瞬间瞪圆了,然后委委屈屈伸出小胳膊,踢踢小短腿。
  “汗阿玛,儿子骑车带您怕把您摔了。”
  乾隆:“……”
  乾隆哈哈大笑,“你倒是机灵。”
  他说着捏一把儿子胖乎乎的胳膊,“你这小胳膊小腿看着也不瘦弱啊!”
  “您都说了,我是虚胖。”永琏哼哼唧唧,他说完就要跑,汗阿玛不陪他玩儿,他自己骑车去。
  乾隆也没拦他,只在后面喊,“慢点慢点,”又叮嘱他身边的侍卫,“跟着二阿哥。”
  侍卫应了一声,赶紧跟在永琏的双轮车后面。
  永琏最不适应这个,主子在前面骑车,后面一群侍卫太监跟着跑。
  他只得放慢速度。
  回头一看,跟着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明瑞的阿玛,他的四舅舅傅文。
  永琏就跟四舅舅聊天,“明瑞这两天在家做什么呢?”
  因为他们从宫里搬到圆明园来,第一天在路上,第二天要安顿一番,读书的事儿就搁置了两天,俩伴读也可以放两天假。
  傅文道:“回阿哥爷,明瑞在家读书呢。”
  “好不容易休息,还读书啊!”永琏发现尚书房其他三人都很卷,大哥今儿一早还起来练了几页大字。
  “也没读什么正经书,那孩子想学作诗,在家读《沧浪诗话》。”傅文道。
  永琏哈哈笑道:“作诗好啊,以后当个边塞诗人。”
  傅文愣了下,为什么是边塞诗人?
  永琏话说出口,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他脚下也顾不上蹬车子,解释道:“明瑞跟我说过,日后想带兵打仗,那可不就是边塞诗人吗?”
  傅文闻言也笑起来,原来如此。
  可大清国力强盛,要打的也就只有准噶尔了,先帝时期和通泊战役太惨烈,傅文还真有点舍不得明瑞去。
  别说明瑞了,他觉得富察家的子弟都不必去冒这个风险。
  可惜富察家大部分人都不这么想,从他哥傅清,到他弟傅恒,现在又多一个明瑞,全都嚷嚷着要立军功当大将军。
  永琏又问四舅舅,从富察家里到圆明园路上要花多长时间,听傅文说要一个多时辰,
  永琏就皱皱眉,骑着车回到乾隆休息的水榭旁,跑去找汗阿玛。
  “汗阿玛,我们明日什么时辰开始在洞天深处读书呀?”
  “你们寅末开始,师父和伴读辰时到。”乾隆瞥他一眼,“怎么?是不是想说师父和伴读路途远,晚点开始读书?”
  “咦?汗阿玛怎么知道?”
  “因为这个理由你五叔以前用过。”乾隆没说的是,他也是参与者之一。
  永琏:“……”
  “别想偷懒。”乾隆捏捏儿子脸颊。
  “我没有,就真的只是不想师父和明瑞他们起得太早。”永琏被捏脸,含含糊糊辩解。
  乾隆:“这话跟当年你五叔在你皇玛法跟前说的一样。”
  永琏:“……”
  去年旱灾接着水灾,乾隆累得半死。
  今年开年有几件好事儿,眼看着朝廷就有钱了。乾隆还以为今年会是顺利的一年。
  没想到三月过去一半,直隶一滴雨没下。
  这熟悉的经历又来了,乾隆立刻让礼部准备求雨事宜。
  靠天吃饭就是这样,一旦老天爷不下雨,百姓们就没粮食。
  到了这种时候,乾隆就觉得纺织业十分重要。
  虽然水旱也会影响棉花的生长情况,但没有那么严重,如果能学西洋人用羊毛织成哆啰呢、羽缎等就更好了。
  乾隆就让江南的三个织造府也试试仿制哆啰呢。
  织造府那边一时半会肯定不会有什么进展,该求雨还是要求雨。
  好在过了几日,直隶其他地方都下雨了,只有京城干打雷不下雨。
  打雷的时候,永璜、永琏刚下学,回到九州清晏。
  俩小孩以为要下雨了,就高高兴兴在窗边看着,乾隆、皇后和钮伦也等着下雨。
  等了半天,都没听见雨点砸在地面上的声音。
  乾隆还特地问门外守着的李玉,“下雨了吗?”
  李玉恭敬道:“回万岁爷的话,还没下雨。”
  乾隆叹气,急得在房中踱步。
  “汗阿玛别着急。”永琏安慰汗阿玛,“说不定只是西郊没下雨,京城其他地方已经下起来了。”
  “但愿如此。”乾隆又忍不住在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去年闹旱灾,他广开言路,让官员们多提建议。
  除了和李卫商量好的官绅一体当差外,就没什么有用的建议。
  还有个姓薛的说他在宫里骑射,对身体不好,且十分危险。
  乾隆看了那折子一脸无语,他喜欢骑射不假,但怎么可能在宫里骑射?而且那时候先帝孝期都还没过,他更不可能骑射。顶多去校场看孩子们学骑射时做下示范,一年也没拉过几次弓。
  今年他实在是不想看这些人乱提意见了,而且好容易朝中官员不再因派商船出海的事儿吵架,一开言路,又有人要叽歪这件事。
  乾隆想知道城内有没有下雨,就派人回城问问。
  这时候双轮车就派上用场了,永琏就说借一辆双轮车给他,让他骑到马厩再换马。
  乾隆骑三轮车带太后游园的时候,就让几名銮仪卫骑双轮车跟着,倒不是怕他们跑起来太累,只是觉得骑车跟着看起来更气派。
  这些双轮车就停在园子里,永琏觉得这些双轮车平日不能当摆设,该利用起来,就建议设个固定的借车点。谁需要用车就去那边骑,用完了再还回去。
  “这也是物尽其用嘛。”官员们可以去鑫记买双轮车,侍卫们一时半会可买不起,太监就更不可能买了。
  乾隆瞥他:“你这回怎么不说找奴才们收钱?”
  永琏:“因为奴才们是给主子们办差才需要借双轮车,主子们再找他们收钱,肯定就没人借了。”
  乾隆被儿子说服,次日就让人去安排。
  之后圆明园里经常能见到骑双轮车的太监。
  有些宫女、嬷嬷就很羡慕。但他们下意识觉得女人不能骑双轮车。
  直到有一天,方嬷嬷给二阿哥收拾书房的时候,发现二阿哥写好的功课落在桌上了。
  二阿哥身边的两名太监都不在,方嬷嬷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送,就自己加快脚步往洞天深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