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赵颐敛去思绪,微微扬了一下眉梢:“张大人,依你之见,今日夜里王府的这一把火,究竟是谁放的?”
  张秋实嘴唇翕动,最终一言不发。
  “想来张大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赵颐似笑非笑地说道:“敢问张大人,这都城我还回得去吗?”
  张秋实在心里暗道:回不去。
  右柱国幽禁了北齐帝,还派人来“接”广陵王回都城。只怕广陵王不设防地跟着那两个人回都城,半道上就会直接回了阎罗殿。
  如今右柱国有了谋害广陵王的心思,恐怕会在云城回都城的路上,设下天罗地网。
  单凭他一个人,根本无法将广陵王平安带回都城。
  何况,张秋实还有另外一个顾虑,皇宫已经被右柱国掌控,成了右柱国的地盘。就算他安然护送广陵王回到都城,只要广陵王入宫,便会羊入虎口。
  为今之计,只能……
  “历朝历代的帝王为了防止自己无法理政,都会提前指定信任的大臣代为处理朝政。首辅是陛下极为信重的臣子,按理说陛下应该会指定首辅才是,何至于轮到右柱国?”赵颐看着张秋实的神色渐渐凝重,不疾不徐地说道:“恐怕不止是我有这样的困惑,首辅派你来接我回都城主持大局,便说明了首辅也觉察到陛下病重一事透着蹊跷了。”
  张秋实惊愕地看向赵颐,似乎没想到赵颐能够猜出来,便不再隐瞒,如实说道:“殿下,您不必派人去都城探查虚实了,百姓说的都是实情。”
  “右柱国借着新国策中饱私囊,在各地多征了三成赋税,在征兵一事上,更是将事情做得太绝,不给百姓家里留丁,弄得天下大乱。”
  “陛下是个仁德的明君,自然是容不下他,连夜召他进宫问罪。就是见了右柱国这一面,陛下就病倒了。朝廷里,再没有官员能够见到他,只有右柱国能见到。除此之外,就连给陛下治病的太医,也是住进了右柱国的府上。”
  “百官认为是右柱国为了保住身家性命,方才有了犯上作乱的心思,所以让属下来接您回都城。”
  赵颐冷声说道:“帝师昏迷不醒,而我远在云城,倒是让右柱国有了可乘之机。”他神色凝重:“眼下,我担心右柱国刺杀我失败,陛下将会祸在旦夕。”
  张秋实明白赵颐话里的意思,解救北齐帝一事,迫在眉睫了。
  百姓齐刷刷地跪在地上:“殿下,奸人狼子野心,幽禁陛下,还想谋害您,意图改朝换代。请您兴兵铲除奸人,解救陛下,给我们一个公道。”
  “除奸臣,救陛下。”
  “除奸臣,救陛下。”
  百姓情绪激愤地喊着口号。
  赵颐并没有应声,而是看向窗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张秋实有些疑惑,转瞬便明白过来,要兴兵,手里得有兵。
  就在这时,医馆外传来甲胄碰撞兵器的声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汪乔信龙骧虎步,威风凛凛地走来,在赵颐面前停下,拇指刮着手心里可以调动兵马的旗牌,并没有递过去。
  这块旗牌是北齐帝给他调兵用的凭证,目的是让他在中秋时,能够随意调动兵马围剿镇北王。
  原本北齐帝打算再派个总兵过来,接管他手里的兵马,可至今都没有消息。
  汪乔信将手里的旗牌递出去:“殿下,奸佞当道,祸乱朝纲,天下将乱。末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除佞臣,肃朝堂,解救陛下,重振朝纲。”
  第534章 逼他二选一
  赵颐眸光和煦地看着汪乔信,仿佛在与故友叙话一般,语气温和:“你来了。”
  汪乔信眸光陡然一凛,拳头差点砸在赵颐的脸上。
  在这之前,赵颐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奸佞之臣幽禁北齐帝,把持朝纲,殃害百姓,致使国家大乱,国将不国,永无宁日。
  赵颐还询问他是否愿意出兵,一同讨伐右柱国,解救北齐帝。
  他若是不愿意追随赵颐,出兵讨伐右柱国,赵颐为了不让右柱国谋害北齐帝,改朝换代,便只能向大周借兵。
  汪乔信压根不信赵颐会向大周借兵,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若是大周借此机会,侵吞了北齐呢?
  念头刚一落下,便有士兵来报:大周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
  赵颐简直就是个疯子,竟然真的借兵。
  汪乔信毫不怀疑,他前脚拒绝出兵,大周的将士后脚便会进城。
  赵颐在用行动逼迫他做选择。
  要么他出兵相助。
  要么他眼睁睁地看着大周的大军入境。
  汪乔信并不是一个莽夫,心里亮堂着。
  他不知道右柱国是真有篡位之举,还是被有心人往右柱国头上扣了屎盆子,但他能够确定赵颐对皇位势在必得。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北齐帝的政权,分明是要落下帷幕了。
  他若是不出兵,北齐将会面临两种结局。
  第一种,赵颐在大周将士的协助下称帝。
  第二种,大周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趁机吞并北齐。
  可无论哪一种结局,他都是死路一条。
  而他若是出兵,协助赵颐夺回政权,那便前途无量。
  明眼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汪乔信心里极其不爽,却也识时务:“我来了。”
  “汪大人心怀大义,不忍心让百姓颠沛流离,无以为生。”赵颐微微笑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汪乔信:“……”我的拳头是真的很硬。
  赵颐轻抚了一下袍子上的皱痕,似乎在对他说:你的拳头是很硬,但是我的身份要比你的拳头更硬一点。
  汪乔信:“……”算了,文人无行。
  他不予计较。
  -
  赵颐证实了右柱国有谋朝篡位的意图,又有汪乔信的追随,于是顺应民心,率军讨伐右柱国,解救北齐帝。
  镇北王在应城收到云城传来的消息时,站在了城墙之上,平日里充满威严的一双虎目,此时却失去了锐气,遥遥眺望着北齐都城的方向。
  原来他以为找到了女儿,便能将女儿接回家好好宠爱,将这些年的空白全都填满。
  可谁知,在即将见到女儿的前一刻,却得知了女儿已经嫁为人妇的消息。
  尽管他心里充满了遗憾,但在见到小两口恩爱的模样后,满腔的遗憾全都化作了一个念头:只要蛮蛮幸福就好。
  国公府的门第,倒也与他的蛮蛮相配。
  谁能料想到,他的蛮蛮有朝一日,竟成为了王妃,而且还将成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子。
  这时,副将上前询问道:“王爷,我等何时撤离应城?”
  镇北王沉声答道:“等皇上的旨意。”
  副将顿时明白过来,镇北王是想在这儿等着广陵王的捷报,以防出现了意外,能够及时出兵支援。
  “是。”副将提醒道:“王爷,起风了,您快回营帐吧。”
  镇北王摆一摆手,示意他先下去。
  副将下了城墙,翻身上马,在策马离开之前,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城墙。只见西风吹卷着黄沙漫天飞扬,镇北王伫立在城墙之上,巍然不动,似一面坚不可摧的后盾,默默地守护着他远在云城的女儿。
  -
  大周。
  和亲的队伍抵达京城,誉王先将广宁公主安置在会同馆,随后与出使北齐的臣子,一道进宫复命。
  第535章 考问
  靖安帝在太极殿召见了派往北齐迎亲的大臣们,一一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便让众臣回府好好歇息,单独留下了誉王一人。
  “此次你出使北齐,一路上磨难重重,朕已经知晓了,让你受累了。”靖安帝站起身,缓缓走到誉王的身边:“你在北齐时,对颐儿多有帮扶,朕很是欣慰。”
  靖安帝原本怀疑是誉王对瑞王下手,毕竟瑞王检举誉王私造兵器,并且将誉王的爪牙一个个拔除,以誉王睚眦必报的心性,又怎么会不报复回去呢?
  更何况,瑞王与誉王还有利益之争。
  只是,他派人去查,得出来的结果都是意外导致瑞王落马伤到了脑袋,此后再也无法苏醒。
  也不怪靖安帝怀疑誉王,只因在誉王的眼里没有善恶之分,向来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主。
  哪怕今日为了利益,与对方斗个你死我活。明日又会为了利益,而对对方施以援手。
  当初誉王将赵颐和沈青檀视作他成为储君的挡路石,恨不得将他们除之后快。
  如今赵颐去了北齐,与誉王再也没有利益冲突。誉王非但没有再与赵颐作对,反而帮扶赵颐在北齐站稳脚跟。
  一方面,赵颐留在了北齐,对誉王再也没有威胁。
  另一方面,誉王希望靖安帝看在他帮扶赵颐的情面上,在选定太子的时候,内心能够更偏向他。
  所以瑞王出事,靖安帝立马怀疑到誉王的头上。
  “父皇,这是儿臣应做的分内事。”誉王语气温和谦恭地说道:“于情,表兄是姑母唯一的血脉,儿臣定然要守护他的安危。于理,表兄若是能成为北齐的新帝,便不会与大周发起战争,两国能够结为盟国,也有利于大周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