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午时三刻到了。
  刽子手先给死囚灌一碗酒,再自己喝了一碗酒,剩下一口酒水喷到刀上祭刀。
  他拔掉死囚脖子后面的木牌子,往地上一扔,手起刀落。
  一颗脑袋“咚”地一声落地。
  鲜血喷洒一地。
  围观的百姓吓得脸色惨白,胃里翻江倒海。
  “大人,冤枉啊,下官冤枉啊!”
  这时,跪在邢台上,等着砍头的死囚,大声喊冤。
  “下官是郡守府的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宜。”
  “我身为父母官,领着朝廷的俸禄,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身上的官服。”
  “这么一些年,我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从一个未入流的官,爬到如今的位置,又怎么敢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是贤王,贤王拿我一家老小的性命威逼我的。”
  第483章 毒杀
  通判的话一出口,顿时引起轰动。
  李乐山倏然站起身。
  他想让通判闭嘴,已经来不及了。
  毕竟,从通判供出贤王的那一刻起,若是不给百姓一个合理的解释,此事便不能善了。
  他在这紧要档口去堵住通判的嘴,只会让事态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而刑场的百姓也在七嘴八舌地议论。
  “咱们这儿闹饥荒,贤王见不得百姓饿肚子,掏空了自个的家底,给咱们捐了一万多两银子。他这样心善的大好人,咋可能会联合这些狗官欺负咱老百姓?”
  “可不是这个理?咱们暂且不提贤王,单说当今陛下,他是个心系百姓的贤明君主。先前他就说了,无论是皇室宗族,还是外戚、大臣,只要犯了北齐的律法,一律从严治罪,绝对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宽恕。这样一个勤勉治国,爱民如子的皇帝,又怎么会包庇犯了律法的贤王呢?”
  “对啊,必定是这个狗官贪生怕死,故意攀咬咱们贤王。”
  “快砍了他的脑袋,别再让他说些骗人的鬼话,迷惑我们。”
  “杀了他,杀了他!”
  通判急了:“贤王是冯之焕的表亲,若不是贤王庇护他,他哪有这个胆子侵占你们的祖地,强抢你们家的闺女,私吞了救济的粮食和银子?”
  “他甚至还哄抬了粮价,让你们买不起粮食,只能不断的把地卖给他,再免费给他做活,换一个馒头。”
  “哈哈哈哈,贤王贪墨了十几万两银子,只拿出一万两银子还给你们,你们还对他感恩戴德。”
  百姓震惊,贤王居然从他们这里贪了十几万两?
  捐给他们的一万两银子,只是从贪的银子里头,拿出不足一成的银子给他们?
  人群里,一位穿着青色襴衫的秀才,拱手道:“王爷,请您重新审查此案。若是贤王没有包庇过冯之焕,正好还贤王一个清白。若是通判说的属实,请您给百姓讨一个公道。”
  说完这一句话,秀才撩开袍摆跪下。
  百姓纷纷跪下:“请王爷重新查案。”
  李乐山攥紧了拳头,他越是害怕什么,便越会发生什么。
  他看着乌泱泱的百姓跪了一地,又转头看向身旁的赵颐:“殿下……”
  赵颐转过脸看向他:“李大人,依你之见,这桩案子该如何解决?”
  李乐山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这事儿太棘手了。
  查,贤王的事兜不住。
  不查,事情已经闹到这个地步,舆论也压不住。
  李乐山询问:“您有解决的法子吗?”
  “有。”赵颐神色凝重:“算不得万全之策,只是将影响降到最低。”
  “殿下对内维护皇家体面和威严,对外以民为本,从未有过私心。”李乐山看着个个情绪激愤的百姓,咬牙道:“下官相信您。”
  赵颐站起身。
  百姓瞬间安静下来。
  “对于贤王和冯之焕勾结一事,其中另有隐情。”赵颐环顾一圈众人,做出了解释:“贤王母族林家犯罪,贤王都不曾庇护他们,又怎么会庇护冯家这一门表亲?”
  “只不过是冯之焕,扯着贤王表亲这一层身份,对上笼络朝廷重臣庇护他,对下威逼地方官员为他所用。”
  “陛下立纲陈纪,治世驭民,从来都是秉公处置。他查明了冯之焕的案子,当即便下旨抓捕了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等重臣,抄家的抄家,砍头的砍头。地方上的官员,也无一例外受到了惩治。”
  “哪怕贤王被蒙在鼓里,被有心之人利用了身份,陛下也治了他失察之罪,禁了他的足,夺了他手里掌管的实权。”
  李乐山懵了,还能这样给贤王洗清罪名?
  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不该信赵颐的话。
  这时,为首的秀才说道:“我们不认识贤王,可以不相信贤王,但是我们相信您。您在永庆郡做的桩桩件件,都是真心实意的为了我们百姓。”
  “是啊是啊,我们也相信您。毕竟弄臭了贤王的名声,对您大有好处。您实在没必要为贤王遮掩。”
  不过,还有一小部分的人,仍旧抱有怀疑。
  只是不等他们质疑,便又听到赵颐开口:“兹事体大,仅仅凭着我的三言两语,恐怕不能让在场的各位信服。我便将通判收监,明日重新彻查这桩案子。”
  这个处理方式,安抚住了百姓。
  赵颐对李乐山说道:“李大人,不重新审查通判,难以服众。他便由你的人收押,明日由你亲自审理。”
  李乐山蹙眉。
  赵颐这番话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个意思,对于贤王的案子,他不想插手。
  李乐山理解赵颐想避嫌的心思,应承下来:“下官领命。”
  他吩咐自己的随从,将通判带下去。
  全数行刑结束,赵颐看向蓬头垢面的李乐山,安排他的去处。
  “李大人,你这几日便住在郡守府。”
  “殿下,下官明日要审理通判,关于这桩案子还有许多事情不大了解。我有个不情之请,您今夜能否在郡守府留宿,给我答疑解惑?”
  李乐山防着赵颐会搞小动作,打算把人留在眼皮子底下。
  “好。”赵颐没有推拒。
  李乐山看向跟在赵颐身后的江朝和江暮。
  赵颐哪会不明白李乐山的心思?
  不等李乐山开口要人,他主动提起:“江朝江暮,你们俩也一起留下来,帮李大人准备卷宗。”
  江朝和江暮应下来。
  李乐山意识到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了,有些尴尬地挠了挠人中:“有劳殿下了。”
  *
  一行人回到郡守府。
  李乐山先去赵颐给他准备的厢房洗漱。
  他用响箭引来了北齐帝的暗卫,言简意赅地把刑场发生的事儿告诉他们:“你们秘密转移通判,今夜轮流看守,不得让任何人接触到他。”
  暗卫领命,准备离开。
  “等等。”李乐山沉声道:“另外再安排人盯紧梅园。”
  “是。”暗卫离开。
  李乐山搓完澡,换上赵颐准备的衣衫,吃了婢女送来的饭食,便去了架阁库。
  这是官府专门存放各类卷宗的地方。
  他到的时候,赵颐和江朝、江暮已经把卷宗准备好了。
  高高的两摞堆在桌案上。
  赵颐说:“与冯之焕有关的卷宗,全都在这里了。你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
  李乐山作揖,随手拿起一本卷宗查阅。
  等他看完全部的卷宗,已经夜色深重了。
  李乐山捏一捏鼻梁,又拍一拍脖颈,缓过了身体的不适,方才看向临窗而坐,正在翻阅书卷的赵颐:“殿下,我想到如何给贤王开罪了……”
  “叩叩——”
  门板敲响,门外传来一道急切的声音:“李大人,通判被毒杀了。”
  第484章 讨伐贤王
  李乐山脑袋嗡了一声,仿佛拉紧的一根弦崩断了。
  满脑子都是通判在暗卫的看管下,怎得会被毒杀的想法。
  完全顾不上赵颐,快步往关押通判的暗牢而去。
  暗卫没有把通判关在天牢的暗牢,而是转移到了郡守府的暗牢。
  这一间暗牢很隐蔽,设在冯之焕的书房。
  专门供冯之焕处置那些反抗他的富商或者是百姓。
  李乐山大步流星地来到书房,只见之前与他碰面的暗卫,身上穿着黑色的劲装,伫立在多宝阁的阴影处,几乎与暗影融为一体。
  “怎么回事?”李乐山兴师问罪:“不是让你们照看好,不许他出现任何意外吗?”
  通判一死,如何还能洗刷贤王的罪名?
  恐怕流言蜚语会甚嚣尘上。
  罪名钉死在贤王头上。
  暗卫解释道:“这间暗牢是密闭的,只有书房这一道出口。我们六个人,两个人分为一组,每两个时辰换一次。除了我们几个人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人接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