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老太太非但没有拆散他们,反而在他们成亲之后,给了她一份体面,提携她男人做了掌柜。
这人一得势,没几个月,便偷偷在外头养了一个小的。
所以今儿个瞧见了广陵王妃,她心里羡慕得紧,这才忘了身份,多了嘴。
只不过,广陵王妃成亲一年多了,肚子还没有动静。
若是广陵王坐上了那个位置,身边还能只有她一个女人吗?
老太太也想到芹香的遭遇,倒是没有再说什么话。
芹香压低声音说道:“老太太,奴婢记得您手里有一颗丸药,吃了便能怀上孩子。您何不……”
“住口。”老太太训斥道:“当心祸从口出。”
芹香闭上嘴。
老太太如何不知道芹香的心思?
无非是想她把送子丸给广陵王妃,倘若王妃有了身孕,会记他们尚书府的恩,往后也能保儿孙们一命。
老太太转头看向马车窗子。
马车窗帘子随着马车颠簸而来回晃动,她从缝隙里看到了广陵王府的轮廓。
庄严肃穆,不可攀附。
即便广陵王成了北齐的新帝,就算广陵王妃的肚皮争气,一连生几个孩子,也未必能够做到后宫空悬,只有她一个人。
毕竟身处那个位置,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了。
虽然老太太心里是这样想的,但也动了这个心思。
她寻思着用什么名目,把送子丸送到广陵王妃手里。
-
而另一边的赵颐,并不知道有人操心他的子嗣,提审完几个罪臣,便把罪状扔给了李乐山。
李乐山捧着烫手山芋进宫,等北齐帝散朝了,便把罪状呈到北齐帝的面前。
北齐帝草草地看了一眼,让李乐山按照律法处置。
该抓的抓了,该抄的抄了,该流放的流放,该砍头的砍头。
李乐山顿时觉得头都大了几圈,脑袋上的官帽快要掉下来了。
他的命太苦了。
得罪人的事,他干的。
功劳,广陵王的。
李乐山害怕赵颐那边再出变故,马不停蹄地带人去抓人抄家。
一一办妥之后,已经天黑了。
李乐山一口气都没喘,直接去广陵王府找赵颐复命。
门房小厮给他一封信:“李大人,我家王爷去了永庆郡。”
李乐山只觉得天塌了。
连忙撕开信。
信里只有两个字。
【等你。】
李乐山把信笺搓成一团。
等我?
在哪等呢?
你倒是在王府等等我呢?
李乐山一口牙几乎咬碎了。
陛下让他盯紧了赵颐,若是有什么差池,让他提头来见。
李乐山不敢耽搁,包袱都没有收拾,当即带上随从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
原来想着赵颐身上有伤,又是一副文文弱弱的模样,他们快马加鞭应该能够赶上。
谁知,他日夜兼程地赶到永庆郡城墙外,也没有见到赵颐的影子。
若非这世上没有精怪,他都怀疑赵颐遁地去的永庆郡。
这一路上,他换了好几匹马,吃喝全在路上。
只有困极了,才就地休息。
就这样,他都没能追上赵颐。
如今只能盼着赵颐没有再使什么幺蛾子。
李乐山吐出了一口浊气,取出通关文牒递给守城的士兵进城,直奔梅园。
敲开门,他从怀里掏出文书:“我是佥都御史李乐山,有公务要向王爷禀报。”
门房小厮纳闷道:“咱们王爷在刑场,您不知道吗?”
第482章 揭发贤王
这对李乐山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劈得他天旋地转,头晕眼花。
刑场是什么地儿?
死囚砍头的地儿。
“你家王爷几时回的府?”李乐山补充道:“几时从都城回来的?”
小厮回道:“昨日夜里回的府。”
李乐山磨了磨牙根,愤愤地转身去刑场。
当真是喘气的空闲都不给他。
他算是看明白了。
广陵王打算磋磨死他。
李乐山骑快马赶到刑场,只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刑场,刑台上跪满了死囚。
他们被五花大绑,脖子后面插着一块写着罪名和姓名的木牌子。
李乐山抬眼看向监斩官的席位,并没有见到赵颐的身影。
正准备找个官差问一问,一只手拍在他的肩膀上。
李乐山吓得一个激灵,转头望去。
只见赵颐穿着一身官服,笑吟吟地站在他身后:“李大人,本王等你多时了。”
李乐山:“……”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呢?
他正色道:“殿下,历朝历代都是将死囚关押到秋后再问斩,为何您从都城回到永庆郡,便迫不及待的要砍了死囚的脑袋?”
这话分明是在怀疑赵颐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赵颐不疾不徐地问道:“李大人来永庆郡之前,可有做行刑的监斩官?”
李乐山:“……”
他摸了摸鼻子,解释道:“下官奉的皇命,特事特办。”
“永庆郡的案子,也需要我和李大人特事特办。”赵颐微微一笑:“离午时三刻还有三刻钟,李大人来得很及时,正好和我一起监斩。”
李乐山:“……”
莫名的,李乐山觉得广陵王算出他什么时候到永庆郡,所以掐着点在刑场等他。
等他背锅。
赵颐一边带着李乐山走向监斩官席位,一边说着永庆郡的情况。
“李大人,陛下下了口谕,让你协助我办理永庆郡的案子。我自然不能撇下你,先回永庆郡。我收到永庆郡的密信,说冯之焕和他的亲信畏罪自尽了。”
李乐山惊诧:“冯之焕死了?”
赵颐微微颔首:“冯之焕为了杀我,以及销毁我手里的罪证,伪造了皇家暗卫的令牌,假传陛下口谕,封锁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出。”
“事迹败露之后,冯之焕怕查到他的头上,方才畏罪自尽吧?”
李乐山经手办了不少案子,敏锐地觉察到了问题。
陛下命令他监视广陵王的时候,便向他透露了底细。
“乐山啊,贤王心性善良,又重情重义。冯之焕在永庆郡犯了事,借着表亲的名义求到贤王跟前,贤王一时心软,便出手帮扶了他一把。”
“因此冯之焕被查,牵扯到了贤王。”
“无论是因为什么缘由,贤王错了便是错了,应该按照律法惩治。”
“但朕子嗣单薄,只有贤王这一个血脉纯正的儿子,若是治了他的罪,北齐的江山,由谁来继承?”
“贤王是北齐的继承人,朕不得不为他遮掩。”
“如今广陵王去替贤王善后,朕担心他会借着这件事,做出不利于贤王名声之事。朕将此重任托付给你,替朕盯着广陵王的一举一动。”
“若是有异常,你便放响箭,会有人接应你。”
李乐山从思绪里抽离。
原以为永庆郡的案子,只是牵扯到贤王。
如今看来,极有可能还涉及到北齐帝。
冯之焕犯下的罪行,足以让他满门抄斩。
就算杀了广陵王,销毁了他自己的罪证,也难逃一死。
因为整个永庆郡的百姓都是证人。
他又何必再伪造皇家暗卫令牌,假传圣上口谕,杀广陵王灭口呢?
这可是诛九族的重罪。
冯之焕不至于这般糊涂。
李乐山心里有了一个猜测——恐怕是北齐帝要杀广陵王。
只不过事迹败露了。
就目前的情况,北齐帝暂时还不能和广陵王撕破脸。
所以他把刺杀广陵王的罪名扣在冯之焕的身上。
这才是冯之焕“畏罪自尽”的真正原因。
李乐山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就连正午的日头照在他的身上,也无法驱散他体内的寒气。
“李大人?”赵颐看着愣神的李乐山,忽而问道:“你对冯之焕的死,有异议?”
“不。”李乐山否认:“我没有任何异议。”
话一说完,李乐山就看到赵颐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了。
李乐山害怕被赵颐看出端倪,尽量让自己的语气自然一些。
“我只是有点意外。”
赵颐了然地点了点头,在监斩官席位坐下。
李乐山抹了一把脸,借此平复一下心情。
可那灰蓬蓬的脸,混合着汗水,在他手上糊出了黑乎乎的汗渍。
不用看也知道他此刻有多邋遢。
李乐山绷着脸,坐在赵颐身边。
只等着这些死囚的脑袋落地。
案子结了。
便不会再有人把贤王的案子捅出去。
他的任务也就了结了。
今后,北齐帝和广陵王的争斗,也殃及不了他。
这人一得势,没几个月,便偷偷在外头养了一个小的。
所以今儿个瞧见了广陵王妃,她心里羡慕得紧,这才忘了身份,多了嘴。
只不过,广陵王妃成亲一年多了,肚子还没有动静。
若是广陵王坐上了那个位置,身边还能只有她一个女人吗?
老太太也想到芹香的遭遇,倒是没有再说什么话。
芹香压低声音说道:“老太太,奴婢记得您手里有一颗丸药,吃了便能怀上孩子。您何不……”
“住口。”老太太训斥道:“当心祸从口出。”
芹香闭上嘴。
老太太如何不知道芹香的心思?
无非是想她把送子丸给广陵王妃,倘若王妃有了身孕,会记他们尚书府的恩,往后也能保儿孙们一命。
老太太转头看向马车窗子。
马车窗帘子随着马车颠簸而来回晃动,她从缝隙里看到了广陵王府的轮廓。
庄严肃穆,不可攀附。
即便广陵王成了北齐的新帝,就算广陵王妃的肚皮争气,一连生几个孩子,也未必能够做到后宫空悬,只有她一个人。
毕竟身处那个位置,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了。
虽然老太太心里是这样想的,但也动了这个心思。
她寻思着用什么名目,把送子丸送到广陵王妃手里。
-
而另一边的赵颐,并不知道有人操心他的子嗣,提审完几个罪臣,便把罪状扔给了李乐山。
李乐山捧着烫手山芋进宫,等北齐帝散朝了,便把罪状呈到北齐帝的面前。
北齐帝草草地看了一眼,让李乐山按照律法处置。
该抓的抓了,该抄的抄了,该流放的流放,该砍头的砍头。
李乐山顿时觉得头都大了几圈,脑袋上的官帽快要掉下来了。
他的命太苦了。
得罪人的事,他干的。
功劳,广陵王的。
李乐山害怕赵颐那边再出变故,马不停蹄地带人去抓人抄家。
一一办妥之后,已经天黑了。
李乐山一口气都没喘,直接去广陵王府找赵颐复命。
门房小厮给他一封信:“李大人,我家王爷去了永庆郡。”
李乐山只觉得天塌了。
连忙撕开信。
信里只有两个字。
【等你。】
李乐山把信笺搓成一团。
等我?
在哪等呢?
你倒是在王府等等我呢?
李乐山一口牙几乎咬碎了。
陛下让他盯紧了赵颐,若是有什么差池,让他提头来见。
李乐山不敢耽搁,包袱都没有收拾,当即带上随从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
原来想着赵颐身上有伤,又是一副文文弱弱的模样,他们快马加鞭应该能够赶上。
谁知,他日夜兼程地赶到永庆郡城墙外,也没有见到赵颐的影子。
若非这世上没有精怪,他都怀疑赵颐遁地去的永庆郡。
这一路上,他换了好几匹马,吃喝全在路上。
只有困极了,才就地休息。
就这样,他都没能追上赵颐。
如今只能盼着赵颐没有再使什么幺蛾子。
李乐山吐出了一口浊气,取出通关文牒递给守城的士兵进城,直奔梅园。
敲开门,他从怀里掏出文书:“我是佥都御史李乐山,有公务要向王爷禀报。”
门房小厮纳闷道:“咱们王爷在刑场,您不知道吗?”
第482章 揭发贤王
这对李乐山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劈得他天旋地转,头晕眼花。
刑场是什么地儿?
死囚砍头的地儿。
“你家王爷几时回的府?”李乐山补充道:“几时从都城回来的?”
小厮回道:“昨日夜里回的府。”
李乐山磨了磨牙根,愤愤地转身去刑场。
当真是喘气的空闲都不给他。
他算是看明白了。
广陵王打算磋磨死他。
李乐山骑快马赶到刑场,只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刑场,刑台上跪满了死囚。
他们被五花大绑,脖子后面插着一块写着罪名和姓名的木牌子。
李乐山抬眼看向监斩官的席位,并没有见到赵颐的身影。
正准备找个官差问一问,一只手拍在他的肩膀上。
李乐山吓得一个激灵,转头望去。
只见赵颐穿着一身官服,笑吟吟地站在他身后:“李大人,本王等你多时了。”
李乐山:“……”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呢?
他正色道:“殿下,历朝历代都是将死囚关押到秋后再问斩,为何您从都城回到永庆郡,便迫不及待的要砍了死囚的脑袋?”
这话分明是在怀疑赵颐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赵颐不疾不徐地问道:“李大人来永庆郡之前,可有做行刑的监斩官?”
李乐山:“……”
他摸了摸鼻子,解释道:“下官奉的皇命,特事特办。”
“永庆郡的案子,也需要我和李大人特事特办。”赵颐微微一笑:“离午时三刻还有三刻钟,李大人来得很及时,正好和我一起监斩。”
李乐山:“……”
莫名的,李乐山觉得广陵王算出他什么时候到永庆郡,所以掐着点在刑场等他。
等他背锅。
赵颐一边带着李乐山走向监斩官席位,一边说着永庆郡的情况。
“李大人,陛下下了口谕,让你协助我办理永庆郡的案子。我自然不能撇下你,先回永庆郡。我收到永庆郡的密信,说冯之焕和他的亲信畏罪自尽了。”
李乐山惊诧:“冯之焕死了?”
赵颐微微颔首:“冯之焕为了杀我,以及销毁我手里的罪证,伪造了皇家暗卫的令牌,假传陛下口谕,封锁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出。”
“事迹败露之后,冯之焕怕查到他的头上,方才畏罪自尽吧?”
李乐山经手办了不少案子,敏锐地觉察到了问题。
陛下命令他监视广陵王的时候,便向他透露了底细。
“乐山啊,贤王心性善良,又重情重义。冯之焕在永庆郡犯了事,借着表亲的名义求到贤王跟前,贤王一时心软,便出手帮扶了他一把。”
“因此冯之焕被查,牵扯到了贤王。”
“无论是因为什么缘由,贤王错了便是错了,应该按照律法惩治。”
“但朕子嗣单薄,只有贤王这一个血脉纯正的儿子,若是治了他的罪,北齐的江山,由谁来继承?”
“贤王是北齐的继承人,朕不得不为他遮掩。”
“如今广陵王去替贤王善后,朕担心他会借着这件事,做出不利于贤王名声之事。朕将此重任托付给你,替朕盯着广陵王的一举一动。”
“若是有异常,你便放响箭,会有人接应你。”
李乐山从思绪里抽离。
原以为永庆郡的案子,只是牵扯到贤王。
如今看来,极有可能还涉及到北齐帝。
冯之焕犯下的罪行,足以让他满门抄斩。
就算杀了广陵王,销毁了他自己的罪证,也难逃一死。
因为整个永庆郡的百姓都是证人。
他又何必再伪造皇家暗卫令牌,假传圣上口谕,杀广陵王灭口呢?
这可是诛九族的重罪。
冯之焕不至于这般糊涂。
李乐山心里有了一个猜测——恐怕是北齐帝要杀广陵王。
只不过事迹败露了。
就目前的情况,北齐帝暂时还不能和广陵王撕破脸。
所以他把刺杀广陵王的罪名扣在冯之焕的身上。
这才是冯之焕“畏罪自尽”的真正原因。
李乐山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就连正午的日头照在他的身上,也无法驱散他体内的寒气。
“李大人?”赵颐看着愣神的李乐山,忽而问道:“你对冯之焕的死,有异议?”
“不。”李乐山否认:“我没有任何异议。”
话一说完,李乐山就看到赵颐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了。
李乐山害怕被赵颐看出端倪,尽量让自己的语气自然一些。
“我只是有点意外。”
赵颐了然地点了点头,在监斩官席位坐下。
李乐山抹了一把脸,借此平复一下心情。
可那灰蓬蓬的脸,混合着汗水,在他手上糊出了黑乎乎的汗渍。
不用看也知道他此刻有多邋遢。
李乐山绷着脸,坐在赵颐身边。
只等着这些死囚的脑袋落地。
案子结了。
便不会再有人把贤王的案子捅出去。
他的任务也就了结了。
今后,北齐帝和广陵王的争斗,也殃及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