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不等北齐帝的话说完,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陛下,广陵王求见。”
第460章 灭九族
北齐帝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原来打算让暗卫拿着他的手谕赶回永庆郡,重新调查铅矿坍塌的案子。
而赵颐与铅矿坍塌的案子有牵扯,在案子没有查清楚之前,暂时将他关押在郡守府,由士兵与暗卫看管。
这时,他再下旨派贤王去永庆郡彻查铅矿坍塌的案子,顺便接手赵颐的差事。
如今赵颐平定了永庆郡的暴乱,只差一些善后的事宜,不会危及到贤王的安危,他倒也安心。
只等着他的人,伪造赵颐为了陷害冯之焕,派人弄塌铅矿,害死几名无辜百姓的罪证,坐实了赵颐为了一己私欲,草菅人命的罪名。
到那个时候,贤王再将赵颐押送回京都。
而在回京都的路上,皇家暗卫伪装成暴民,废掉赵颐的双腿。
只要赵颐成了残废,便对贤王构不成威胁了。
北齐帝全都盘算好了,唯独没有算到赵颐会提前回京。
“陛下,广陵王回了京,我们该怎么办?”暗卫暗暗心惊,赵颐不但看穿了他们的计划,还避开他们的人赶回京都,直接破了他们的局。
无论是他缜密的心思,还是他的实力与胆量,都是北齐国的皇子无可比拟的。
如果赵颐体内没有大周皇室的血脉,北齐帝必定会扶植他做储君吧?
北齐帝目光阴鸷:“永庆郡的暴乱还未平定下来,广陵王便擅自回京,他这是违抗了朕的旨意。”他挥一挥手,示意暗卫退下,冷声说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大门由外而内地打开。
赵颐缓步走进大殿。
北齐帝目光沉沉地看向赵颐,正要兴师问罪,却见他脸色苍白,嘴唇发干,看起来十分憔悴。
“咳咳……咳……”赵颐捂着胸口咳嗽几声,朝北齐帝拱手作揖:“微臣给陛下请安。”
北齐帝微微眯眼,上下打量赵颐,这才发现他消瘦了许多。
原来穿着合身的常服,如今显得过于宽松了。
北齐帝询问道:“你这是病了?”
“微臣不敢带病来见您。”赵颐回了北齐帝的话,不等北齐帝发难,他继续说道:“陛下,微臣前些日子奉您的旨意去永庆郡平定暴乱,并且拿到了冯之焕的罪证,将他捉拿归案。”
“谁知,冯之焕的同党竟然冒充您的暗卫刺杀我。”
“我是您的儿子,您又怎么会派人刺杀我?”
“此事往小了说,让我们父子俩心生嫌隙。往大了说,将会影响北齐与大周两国之间的和睦相处。”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敢冒充朕的暗卫,他们有几颗脑袋给朕砍?”北齐帝冷笑一声,并没有被赵颐牵着鼻子走:“再说,冯之焕为官不仁,他的罪名罄竹难书,一查一个准。杀了你,朕还能派其他朝廷命官去查案。他们能将朕的官员都杀尽杀绝吗?”
说到这里,北齐帝话音一转:“更何况,你是北齐的皇子,谁有那个胆子刺杀你?”
这句话充满了对赵颐的质疑。
赵颐似乎要解释,一张开口,便又爆发出一阵咳嗽声。
“北齐是朕的天下,即便冯之焕的同党敢刺杀你,朕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他们给揪出来,灭了他们的九族,给你,给靖安帝一个交代。”
北齐帝不悦地呵斥道:“倒是你,因为这么一件小事,便擅自回了京。若是传到言官的耳朵里,明日早朝参你一本,朕有心护你,也护不了你。”
赵颐顿时明白了北齐帝的心思,不能在永庆郡除掉他,便给他扣上抗旨,或者是渎职的罪名,剥夺他手里掌管的权势。
如此一来,他一个毫无实权的王爷对贤王构不成威胁。
赵颐递上一本折子:“陛下,永庆郡的百姓为了活命,这才故意制造暴乱。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到您的耳朵里,派官员去查明冯之焕的罪状。”
“如今冯之焕被抓,百姓们过上正常的生活。那些制造暴乱的百姓,全都认了罪。”
“微臣知道您心系永庆郡的百姓,在平定了暴乱之后,便立即赶回京都向您复命。”
这一番话,将北齐帝兴师问罪的话挡了回去。
北齐帝脸色阴沉。
紧接着,赵颐从袖袋里掏出一块令牌:“这块令牌是在假冒暗卫的刺客身上搜出来的。”
北齐帝认出这一块牌子是暗卫首领的令牌,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
他早就从暗卫的嘴里知道了全部的真相。
暗卫首领并没有刺杀赵颐,只是下令关闭城门。
赵颐为了证明铅矿坍塌的官司跟他没有关系,吩咐下属把城门打开。
暗卫首领不过是出面阻止赵颐开城门,便被赵颐的下属给杀了。
如今到了赵颐的嘴里,居然变成暗卫首领刺杀他。
想到这里,北齐帝心里涌出一股怒火,正要发作,便又看见赵颐从袖袋里掏出另一块令牌,只听他说:“微臣回京的路上再次遇刺,这块令牌也是从刺客身上搜出来的。”
北齐帝看到两块一模一样的令牌,额角的青筋突突跳动。
下一刻,赵颐解开了腰带,把衣服脱下来,露出肩膀上血肉模糊的刀伤,以此证明他没有说谎。
“陛下,微臣遇刺事小,此人将皇家暗卫的令牌以假乱真事大。若非我知道陛下爱重我,恐怕真的以为是您派人来杀我。此事传出去,怕是会影响皇家的颜面。”赵颐屈膝跪下:“恳请陛下严查此案,以正皇家威严。”
北齐帝脸色铁青,不信赵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还对他步步紧逼,逼他给出一个交代。
他吃了一个闷亏,心里憋得慌,却又不能拿赵颐怎么样。
事已至此,北齐帝更不能承认暗卫是他的人。
第461章 查案
北齐帝下不来台,恼羞成怒道:“区区一个刺客,不但伪装成皇家暗卫,还伪造了暗卫的贴身令牌,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朕若是派人去调查此事,你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朕的文武百官?”
“其一,他们认为朕手底下的人,一个个全都是酒囊饭袋,居然让刺客的势力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禁宫,而且还没有人发现端倪。”
“其二,朕的护卫队出现了刺客,这也意味着朕陷入了险境,岂不是闹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害怕朕会遭遇不测?”
说到这里,北齐帝瞥见赵颐肩膀上触目惊心的伤口,突然意识到他们表面是一对慈孝的父子。哪怕他对赵颐起了杀心,也得做做面子功夫。
北齐帝的语气缓和下来:“颐儿,撇开皇家的颜面和威严不说,单论我们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你是我的儿子,你遇刺受了重伤,我身为你的父亲,也会找出凶手,替你报仇。”
赵颐看着北齐帝一副爱子心切的模样,只觉得讽刺至极。
若非他身后有大周撑腰,且北齐的兵马不如大周的强壮,北齐帝压根不会与他周旋,早已随便找个借口将他给打发了。
赵颐正是抓住了北齐帝的心理,才敢在洗脱了罪名之后,逼迫北齐帝追查刺杀他的案子。
他肩上的伤,总不能白白受了。
赵颐顺着他的话说:“陛下有何打算?”
“朕怀疑是前朝余孽伪装成皇家暗卫刺杀你,打算借大周的手除掉北齐,他们再坐收渔翁之利。”北齐帝把这一切罪责全都推到前朝余孽的头上,满脸无奈地说道:“颐儿,我们父子已经知道谁是凶手了,没必要再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去调查刺客。毕竟这个案子涉及到前朝余孽,我们还是不要打草惊蛇,先派一拨人马暗中去调查他们的下落。”
北齐帝这些话,字字句句都在让赵颐以大局为重。
“如果刺客是前朝余孽,那么他们的势力已经渗入了禁宫,何不直接擒拿了您,再号令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将您取而代之呢?”
赵颐拢了拢散乱的衣裳,拿北齐帝话里的漏洞堵了回去:“再说,前朝余孽蛰伏了几十年,一旦将手伸向皇室,不会只对微臣一个人出手。他们势必会倾巢而出,几方势力一齐行动,首当其冲的是您,其次才是几位皇子。”
北齐帝压根没想去查,这些说辞不过是用来打发赵颐的托词罢了,等过个十天半个月,再找个替罪羊结了这个案子,倒是没想到赵颐这么难缠,铁了心要追查到底。
“既然不是前朝余孽,谁有这通天的本事,敢将手伸到皇宫,伸到皇子的头上?”北齐帝慢慢镇定下来了,他是北齐国的帝王,北齐是他的一言堂,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谁敢查到他的头上?既然赵颐要查,那便让他去查:“依你之见,这个案子派谁去查?”
赵颐毫不避讳地说道:“贤王。”
第462章 互演
北齐帝诧异地看向赵颐,他竟然让贤王去查案?
第460章 灭九族
北齐帝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原来打算让暗卫拿着他的手谕赶回永庆郡,重新调查铅矿坍塌的案子。
而赵颐与铅矿坍塌的案子有牵扯,在案子没有查清楚之前,暂时将他关押在郡守府,由士兵与暗卫看管。
这时,他再下旨派贤王去永庆郡彻查铅矿坍塌的案子,顺便接手赵颐的差事。
如今赵颐平定了永庆郡的暴乱,只差一些善后的事宜,不会危及到贤王的安危,他倒也安心。
只等着他的人,伪造赵颐为了陷害冯之焕,派人弄塌铅矿,害死几名无辜百姓的罪证,坐实了赵颐为了一己私欲,草菅人命的罪名。
到那个时候,贤王再将赵颐押送回京都。
而在回京都的路上,皇家暗卫伪装成暴民,废掉赵颐的双腿。
只要赵颐成了残废,便对贤王构不成威胁了。
北齐帝全都盘算好了,唯独没有算到赵颐会提前回京。
“陛下,广陵王回了京,我们该怎么办?”暗卫暗暗心惊,赵颐不但看穿了他们的计划,还避开他们的人赶回京都,直接破了他们的局。
无论是他缜密的心思,还是他的实力与胆量,都是北齐国的皇子无可比拟的。
如果赵颐体内没有大周皇室的血脉,北齐帝必定会扶植他做储君吧?
北齐帝目光阴鸷:“永庆郡的暴乱还未平定下来,广陵王便擅自回京,他这是违抗了朕的旨意。”他挥一挥手,示意暗卫退下,冷声说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大门由外而内地打开。
赵颐缓步走进大殿。
北齐帝目光沉沉地看向赵颐,正要兴师问罪,却见他脸色苍白,嘴唇发干,看起来十分憔悴。
“咳咳……咳……”赵颐捂着胸口咳嗽几声,朝北齐帝拱手作揖:“微臣给陛下请安。”
北齐帝微微眯眼,上下打量赵颐,这才发现他消瘦了许多。
原来穿着合身的常服,如今显得过于宽松了。
北齐帝询问道:“你这是病了?”
“微臣不敢带病来见您。”赵颐回了北齐帝的话,不等北齐帝发难,他继续说道:“陛下,微臣前些日子奉您的旨意去永庆郡平定暴乱,并且拿到了冯之焕的罪证,将他捉拿归案。”
“谁知,冯之焕的同党竟然冒充您的暗卫刺杀我。”
“我是您的儿子,您又怎么会派人刺杀我?”
“此事往小了说,让我们父子俩心生嫌隙。往大了说,将会影响北齐与大周两国之间的和睦相处。”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敢冒充朕的暗卫,他们有几颗脑袋给朕砍?”北齐帝冷笑一声,并没有被赵颐牵着鼻子走:“再说,冯之焕为官不仁,他的罪名罄竹难书,一查一个准。杀了你,朕还能派其他朝廷命官去查案。他们能将朕的官员都杀尽杀绝吗?”
说到这里,北齐帝话音一转:“更何况,你是北齐的皇子,谁有那个胆子刺杀你?”
这句话充满了对赵颐的质疑。
赵颐似乎要解释,一张开口,便又爆发出一阵咳嗽声。
“北齐是朕的天下,即便冯之焕的同党敢刺杀你,朕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他们给揪出来,灭了他们的九族,给你,给靖安帝一个交代。”
北齐帝不悦地呵斥道:“倒是你,因为这么一件小事,便擅自回了京。若是传到言官的耳朵里,明日早朝参你一本,朕有心护你,也护不了你。”
赵颐顿时明白了北齐帝的心思,不能在永庆郡除掉他,便给他扣上抗旨,或者是渎职的罪名,剥夺他手里掌管的权势。
如此一来,他一个毫无实权的王爷对贤王构不成威胁。
赵颐递上一本折子:“陛下,永庆郡的百姓为了活命,这才故意制造暴乱。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到您的耳朵里,派官员去查明冯之焕的罪状。”
“如今冯之焕被抓,百姓们过上正常的生活。那些制造暴乱的百姓,全都认了罪。”
“微臣知道您心系永庆郡的百姓,在平定了暴乱之后,便立即赶回京都向您复命。”
这一番话,将北齐帝兴师问罪的话挡了回去。
北齐帝脸色阴沉。
紧接着,赵颐从袖袋里掏出一块令牌:“这块令牌是在假冒暗卫的刺客身上搜出来的。”
北齐帝认出这一块牌子是暗卫首领的令牌,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
他早就从暗卫的嘴里知道了全部的真相。
暗卫首领并没有刺杀赵颐,只是下令关闭城门。
赵颐为了证明铅矿坍塌的官司跟他没有关系,吩咐下属把城门打开。
暗卫首领不过是出面阻止赵颐开城门,便被赵颐的下属给杀了。
如今到了赵颐的嘴里,居然变成暗卫首领刺杀他。
想到这里,北齐帝心里涌出一股怒火,正要发作,便又看见赵颐从袖袋里掏出另一块令牌,只听他说:“微臣回京的路上再次遇刺,这块令牌也是从刺客身上搜出来的。”
北齐帝看到两块一模一样的令牌,额角的青筋突突跳动。
下一刻,赵颐解开了腰带,把衣服脱下来,露出肩膀上血肉模糊的刀伤,以此证明他没有说谎。
“陛下,微臣遇刺事小,此人将皇家暗卫的令牌以假乱真事大。若非我知道陛下爱重我,恐怕真的以为是您派人来杀我。此事传出去,怕是会影响皇家的颜面。”赵颐屈膝跪下:“恳请陛下严查此案,以正皇家威严。”
北齐帝脸色铁青,不信赵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还对他步步紧逼,逼他给出一个交代。
他吃了一个闷亏,心里憋得慌,却又不能拿赵颐怎么样。
事已至此,北齐帝更不能承认暗卫是他的人。
第461章 查案
北齐帝下不来台,恼羞成怒道:“区区一个刺客,不但伪装成皇家暗卫,还伪造了暗卫的贴身令牌,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朕若是派人去调查此事,你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朕的文武百官?”
“其一,他们认为朕手底下的人,一个个全都是酒囊饭袋,居然让刺客的势力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禁宫,而且还没有人发现端倪。”
“其二,朕的护卫队出现了刺客,这也意味着朕陷入了险境,岂不是闹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害怕朕会遭遇不测?”
说到这里,北齐帝瞥见赵颐肩膀上触目惊心的伤口,突然意识到他们表面是一对慈孝的父子。哪怕他对赵颐起了杀心,也得做做面子功夫。
北齐帝的语气缓和下来:“颐儿,撇开皇家的颜面和威严不说,单论我们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你是我的儿子,你遇刺受了重伤,我身为你的父亲,也会找出凶手,替你报仇。”
赵颐看着北齐帝一副爱子心切的模样,只觉得讽刺至极。
若非他身后有大周撑腰,且北齐的兵马不如大周的强壮,北齐帝压根不会与他周旋,早已随便找个借口将他给打发了。
赵颐正是抓住了北齐帝的心理,才敢在洗脱了罪名之后,逼迫北齐帝追查刺杀他的案子。
他肩上的伤,总不能白白受了。
赵颐顺着他的话说:“陛下有何打算?”
“朕怀疑是前朝余孽伪装成皇家暗卫刺杀你,打算借大周的手除掉北齐,他们再坐收渔翁之利。”北齐帝把这一切罪责全都推到前朝余孽的头上,满脸无奈地说道:“颐儿,我们父子已经知道谁是凶手了,没必要再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去调查刺客。毕竟这个案子涉及到前朝余孽,我们还是不要打草惊蛇,先派一拨人马暗中去调查他们的下落。”
北齐帝这些话,字字句句都在让赵颐以大局为重。
“如果刺客是前朝余孽,那么他们的势力已经渗入了禁宫,何不直接擒拿了您,再号令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将您取而代之呢?”
赵颐拢了拢散乱的衣裳,拿北齐帝话里的漏洞堵了回去:“再说,前朝余孽蛰伏了几十年,一旦将手伸向皇室,不会只对微臣一个人出手。他们势必会倾巢而出,几方势力一齐行动,首当其冲的是您,其次才是几位皇子。”
北齐帝压根没想去查,这些说辞不过是用来打发赵颐的托词罢了,等过个十天半个月,再找个替罪羊结了这个案子,倒是没想到赵颐这么难缠,铁了心要追查到底。
“既然不是前朝余孽,谁有这通天的本事,敢将手伸到皇宫,伸到皇子的头上?”北齐帝慢慢镇定下来了,他是北齐国的帝王,北齐是他的一言堂,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谁敢查到他的头上?既然赵颐要查,那便让他去查:“依你之见,这个案子派谁去查?”
赵颐毫不避讳地说道:“贤王。”
第462章 互演
北齐帝诧异地看向赵颐,他竟然让贤王去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