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她笑得脸上堆起了褶儿:
哟,来得不巧,耽误娘子们吃饭了。妾姓周,是衙门里的官身媒婆,这厢,是给江娘子道喜来了。
她那一双眼睛在四人身上来来回回地转,鬓边一朵大红花,随着说话声一抖一抖的。
最终,她把眼神停留在江清澜脸上,大红花便也不抖了。
王蕙娘反应最快,搁下筷子,笑了两声:大喜事!大喜事!周姐姐请这方坐!
说罢,她迅速把碗筷一收,又把虎子、团团拎起来,往外面赶:
你们两个泥猴儿,在西湖边玩泥巴,玩得身上脏兮兮的。走走走,去我院子里换。
虎子的卤肘子还没吃完呢,当下把剩下的全部往嘴里一刨,成了个怂里怂气的小油嘴。
团团倒是不馋,只也不肯走,呆呆地盯着她姐姐。
王蕙娘不含糊,一手揪着虎子的耳朵,一手抱着团团,飞快地往外走。
三人不见了影儿,团团那声音还远远传来:婶子,你院子里没我的衣服
这院子里,只剩了江清澜与周媒婆两人。
经历过起初的惊讶后,此时,江清澜已镇定下来了。不就是相亲?事主儿还不在场,有什么好怕的?
她面不改色,微笑着问:娘子为谁而来?
周媒婆脸笑成了朵花儿,心道:此人一点儿也不害臊,果然有两把刷子,无怪乎那小郎君喜欢。
便是高郎君。
一听是高安,不知怎的,江清澜心中松了口气。好歹是那个纯情小少年,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
哟,高中生这是动真格的了。
媒婆不觉她脸色变化,细细说道:教妾身看啊,江娘子与高郎君是极为般配的。
高郎君是庐州人,家里是做干货生意的。如今,有三间铺子。
高家人口也简单。高郎君父亲已逝,母亲身体不好,上面有一个阿姐,已经嫁人了。江娘子跟了他,去了就是当家主母,那是享不完的福。
另外一个,高郎君的叔父是梨春园的管事,这江娘子你是知道的。
以后啊,高郎君打算把家里的干货铺子开到临安来,有他叔父的关系,那不是哗哗的银子,直接往兜里装?
江清澜听罢,点头:高郎君家里条件不错、人也和气。
周媒婆一听,自以为媒钱到手了,乐得语调都拔高了:江娘子这是应了?
江清澜眨眨眼,摇摇头:高郎君怕是不知道妾的身世?
周媒婆懵懵然。
让她来提亲的是个小郎君,还没说话脸先羞红了。
他只说江娘子父母双亡,与幼妹一起生活,在府署立了女户。其他的,恐怕他并不清楚。
江清澜也细细道:
妾的父亲犯了事儿,让官家判了流放,父母待罪而死。而妾,之所以还与妹妹留在临安,立了女户,是因为,妾与夫家和离,是单寡之身。
媒婆一丝笑意僵在脸上。
如今,虽说和离妇人再醮不难,但也讲究门当户对。鳏配寡,死了老婆的配二嫁妇。
高郎君好好一个未婚男,还有恁多家财,如何能娶和离之妇?
其实,她一进院子,见江清澜的装束打扮,不似未婚女子,颇有些怀疑。但记起高郎君说她是女户之身,也就释然了。
立女户之人,都打扮得极为朴素,其中,既有未婚者,也有再醮者。
不曾想,江娘子的身世竟然差成这样
周媒婆腾一下站起来:这这我回去再与高郎君商量商量。
这下子,她那胖胖的身子颠颠地往外,跑得比兔子都还快。
送别周媒婆,江清澜去隔壁院子接团团。
不曾想,小家伙居然已经趴着睡着了,亮晶晶的哈喇子顺着嘴角,流到了桌子上。
王蕙娘笑道:这妮子,让我抱过来后就忧心忡忡的,生怕那媒婆把你拐跑了。
我瞧着,方才那面她也没吃多少,就把昨日做的水饭拿出来,配了一碟梅子姜,小家伙才不噘着嘴。吃饱了犯困,这会子就睡着了。
水饭还多着,你要不要也来一碗?
江清澜抬眼看,果然小锅里还有不少水饭,并一碟子黄黄褐褐的梅子姜丝。
所谓水饭,颇似现代的凉粥。
先将大米熬成粥凉置,再把蒸煮好的热米饭倒进去少许,盖上盖子,让冷热两种米饭混在一起发酵。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加些蜜饯、糖霜之类的,以增加甜味儿。
待到第二日,便可以吃水饭了。经过发酵,它的口感有些像清淡版的醪糟,酸甜中带着丝丝的酒味儿。
水饭清凉解暑,做法又简单。在煊热的夏日,如王蕙娘这般,做一锅水饭随吃随取的人,临安城里比比皆是。
有饭,自然得有菜来配。
如今,人们吃水饭,一般配腌菜、酱瓜等小菜。
市井之中,挑着担子卖水饭的小贩儿,配的是爊肉、干脯。恐怕是因为水饭价廉利薄,得卖些肉来增利。
王蕙娘别出心裁,配的是梅子姜,就是拌在一起的姜丝与糖渍梅。
梅子原本果肉饱满,因为被腌制许久,就有些皱皱的,泛着诱人的深红。
嫩姜丝切得极细,透着淡淡的琥珀色,瞧着脆生生的。二者都浸在浓稠透亮的糖卤里。
要论味道的话,梅子酸甜软糯,果香味儿十足;生姜又辛辣、口感脆嫩。二者的组合开胃、解腻又下饭。
在现代,日本人爱以梅干配米饭,以梅子茶泡饭。这与此时的梅子姜配水饭,有异曲同工之处。
江清澜的口味偏酸辣,对这种甜口的饮食有些吃不惯,她就谢过了王蕙娘的好意,附下身,要去抱团团。
哎别急啊王蕙娘扭住她的胳膊,笑嘻嘻道,好事儿怎么样?
江清澜笑道:她为高郎君来的,被我吓走了。
王蕙娘知道高郎君的事,也知道江清澜的性子,就叹口气:也不知道日后,你要找个怎样的。
江清澜抱着团团回了屋,刚把那胖屁.股往床上一放,小家伙就醒了。
阿姐!团团一双小胖手,紧紧揪住江清澜衣襟,好像一松手,她就要跑了似的。眼睛里,写满了担忧。
江清澜莞尔,在她圆圆的脸蛋儿上亲了一口:你放心,姐姐没答应。
团团明显松了口气,立刻,眼睛又亮了。
江清澜知道她所想,把她乱糟糟的头发往耳后拢了拢,淡淡道:跟陆斐没关系,只是那人不合适。
团团哦了一声,很是失望。
不一会儿,她又睁着黑葡萄般的大眼睛,有点儿紧张地问:那以后遇着合适的,阿姐会嫁吗?
这一问,真把江清澜问住了。
合适?什么叫合适?有合适的,要嫁人吗?
她摇摇头她也不知道。
打来水,洗漱完毕。她噗一声吹灭油灯,搂着小妹妹,拉过被单,把两人的肚子盖住。
睡吧。
桌子上更小的一盏灯,还在无声地燃烧着。
亥时末,平林携着一身凉意,回到了聆泉院。
谢临川正握着几支羽箭,以拇指摩挲着锋镝。几丈远的细口花瓶里,也装了几支箭。
平林有些忐忑:世子爷是在投壶呢。这锋镝如此尖利,若爷待会儿发怒,给他一箭,那他就完蛋了。
回来了。声音尚平静无波。
平林远远跪下。
其实,是尽量让自己离得远一些,免得待会儿被误伤。
是,爷让打听的事,都打听清楚了。
捡紧要的说!嗖的一声,一支羽箭插进了梅瓶里。
平林缩了缩脖子,小心翼翼地道:江娘子的父亲名唤江渊,原是太常少卿。几月前,江大人触怒官家,遭流放,在家中触柱而亡
你说什么?
谢临川心脏重重一跳。接着,旋风般地扑了过去,连手心被羽箭划了道血口子,他也恍若不觉。
奴说,江娘子的父亲名唤
一句未完,平林只觉自己被一股大力扯起来,衣襟被揪得极紧,面前那张英俊的脸上满是不可置信,黑沉沉的眼眸中,跳动着难以抑制的火焰。
江渊?!
平林抬手,将他手中锐利的箭簇拨得离自己脖颈远些,讪讪笑道:是,江渊。
江渊这个名字,从十三岁起,谢临川就如雷贯耳。
哟,来得不巧,耽误娘子们吃饭了。妾姓周,是衙门里的官身媒婆,这厢,是给江娘子道喜来了。
她那一双眼睛在四人身上来来回回地转,鬓边一朵大红花,随着说话声一抖一抖的。
最终,她把眼神停留在江清澜脸上,大红花便也不抖了。
王蕙娘反应最快,搁下筷子,笑了两声:大喜事!大喜事!周姐姐请这方坐!
说罢,她迅速把碗筷一收,又把虎子、团团拎起来,往外面赶:
你们两个泥猴儿,在西湖边玩泥巴,玩得身上脏兮兮的。走走走,去我院子里换。
虎子的卤肘子还没吃完呢,当下把剩下的全部往嘴里一刨,成了个怂里怂气的小油嘴。
团团倒是不馋,只也不肯走,呆呆地盯着她姐姐。
王蕙娘不含糊,一手揪着虎子的耳朵,一手抱着团团,飞快地往外走。
三人不见了影儿,团团那声音还远远传来:婶子,你院子里没我的衣服
这院子里,只剩了江清澜与周媒婆两人。
经历过起初的惊讶后,此时,江清澜已镇定下来了。不就是相亲?事主儿还不在场,有什么好怕的?
她面不改色,微笑着问:娘子为谁而来?
周媒婆脸笑成了朵花儿,心道:此人一点儿也不害臊,果然有两把刷子,无怪乎那小郎君喜欢。
便是高郎君。
一听是高安,不知怎的,江清澜心中松了口气。好歹是那个纯情小少年,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
哟,高中生这是动真格的了。
媒婆不觉她脸色变化,细细说道:教妾身看啊,江娘子与高郎君是极为般配的。
高郎君是庐州人,家里是做干货生意的。如今,有三间铺子。
高家人口也简单。高郎君父亲已逝,母亲身体不好,上面有一个阿姐,已经嫁人了。江娘子跟了他,去了就是当家主母,那是享不完的福。
另外一个,高郎君的叔父是梨春园的管事,这江娘子你是知道的。
以后啊,高郎君打算把家里的干货铺子开到临安来,有他叔父的关系,那不是哗哗的银子,直接往兜里装?
江清澜听罢,点头:高郎君家里条件不错、人也和气。
周媒婆一听,自以为媒钱到手了,乐得语调都拔高了:江娘子这是应了?
江清澜眨眨眼,摇摇头:高郎君怕是不知道妾的身世?
周媒婆懵懵然。
让她来提亲的是个小郎君,还没说话脸先羞红了。
他只说江娘子父母双亡,与幼妹一起生活,在府署立了女户。其他的,恐怕他并不清楚。
江清澜也细细道:
妾的父亲犯了事儿,让官家判了流放,父母待罪而死。而妾,之所以还与妹妹留在临安,立了女户,是因为,妾与夫家和离,是单寡之身。
媒婆一丝笑意僵在脸上。
如今,虽说和离妇人再醮不难,但也讲究门当户对。鳏配寡,死了老婆的配二嫁妇。
高郎君好好一个未婚男,还有恁多家财,如何能娶和离之妇?
其实,她一进院子,见江清澜的装束打扮,不似未婚女子,颇有些怀疑。但记起高郎君说她是女户之身,也就释然了。
立女户之人,都打扮得极为朴素,其中,既有未婚者,也有再醮者。
不曾想,江娘子的身世竟然差成这样
周媒婆腾一下站起来:这这我回去再与高郎君商量商量。
这下子,她那胖胖的身子颠颠地往外,跑得比兔子都还快。
送别周媒婆,江清澜去隔壁院子接团团。
不曾想,小家伙居然已经趴着睡着了,亮晶晶的哈喇子顺着嘴角,流到了桌子上。
王蕙娘笑道:这妮子,让我抱过来后就忧心忡忡的,生怕那媒婆把你拐跑了。
我瞧着,方才那面她也没吃多少,就把昨日做的水饭拿出来,配了一碟梅子姜,小家伙才不噘着嘴。吃饱了犯困,这会子就睡着了。
水饭还多着,你要不要也来一碗?
江清澜抬眼看,果然小锅里还有不少水饭,并一碟子黄黄褐褐的梅子姜丝。
所谓水饭,颇似现代的凉粥。
先将大米熬成粥凉置,再把蒸煮好的热米饭倒进去少许,盖上盖子,让冷热两种米饭混在一起发酵。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加些蜜饯、糖霜之类的,以增加甜味儿。
待到第二日,便可以吃水饭了。经过发酵,它的口感有些像清淡版的醪糟,酸甜中带着丝丝的酒味儿。
水饭清凉解暑,做法又简单。在煊热的夏日,如王蕙娘这般,做一锅水饭随吃随取的人,临安城里比比皆是。
有饭,自然得有菜来配。
如今,人们吃水饭,一般配腌菜、酱瓜等小菜。
市井之中,挑着担子卖水饭的小贩儿,配的是爊肉、干脯。恐怕是因为水饭价廉利薄,得卖些肉来增利。
王蕙娘别出心裁,配的是梅子姜,就是拌在一起的姜丝与糖渍梅。
梅子原本果肉饱满,因为被腌制许久,就有些皱皱的,泛着诱人的深红。
嫩姜丝切得极细,透着淡淡的琥珀色,瞧着脆生生的。二者都浸在浓稠透亮的糖卤里。
要论味道的话,梅子酸甜软糯,果香味儿十足;生姜又辛辣、口感脆嫩。二者的组合开胃、解腻又下饭。
在现代,日本人爱以梅干配米饭,以梅子茶泡饭。这与此时的梅子姜配水饭,有异曲同工之处。
江清澜的口味偏酸辣,对这种甜口的饮食有些吃不惯,她就谢过了王蕙娘的好意,附下身,要去抱团团。
哎别急啊王蕙娘扭住她的胳膊,笑嘻嘻道,好事儿怎么样?
江清澜笑道:她为高郎君来的,被我吓走了。
王蕙娘知道高郎君的事,也知道江清澜的性子,就叹口气:也不知道日后,你要找个怎样的。
江清澜抱着团团回了屋,刚把那胖屁.股往床上一放,小家伙就醒了。
阿姐!团团一双小胖手,紧紧揪住江清澜衣襟,好像一松手,她就要跑了似的。眼睛里,写满了担忧。
江清澜莞尔,在她圆圆的脸蛋儿上亲了一口:你放心,姐姐没答应。
团团明显松了口气,立刻,眼睛又亮了。
江清澜知道她所想,把她乱糟糟的头发往耳后拢了拢,淡淡道:跟陆斐没关系,只是那人不合适。
团团哦了一声,很是失望。
不一会儿,她又睁着黑葡萄般的大眼睛,有点儿紧张地问:那以后遇着合适的,阿姐会嫁吗?
这一问,真把江清澜问住了。
合适?什么叫合适?有合适的,要嫁人吗?
她摇摇头她也不知道。
打来水,洗漱完毕。她噗一声吹灭油灯,搂着小妹妹,拉过被单,把两人的肚子盖住。
睡吧。
桌子上更小的一盏灯,还在无声地燃烧着。
亥时末,平林携着一身凉意,回到了聆泉院。
谢临川正握着几支羽箭,以拇指摩挲着锋镝。几丈远的细口花瓶里,也装了几支箭。
平林有些忐忑:世子爷是在投壶呢。这锋镝如此尖利,若爷待会儿发怒,给他一箭,那他就完蛋了。
回来了。声音尚平静无波。
平林远远跪下。
其实,是尽量让自己离得远一些,免得待会儿被误伤。
是,爷让打听的事,都打听清楚了。
捡紧要的说!嗖的一声,一支羽箭插进了梅瓶里。
平林缩了缩脖子,小心翼翼地道:江娘子的父亲名唤江渊,原是太常少卿。几月前,江大人触怒官家,遭流放,在家中触柱而亡
你说什么?
谢临川心脏重重一跳。接着,旋风般地扑了过去,连手心被羽箭划了道血口子,他也恍若不觉。
奴说,江娘子的父亲名唤
一句未完,平林只觉自己被一股大力扯起来,衣襟被揪得极紧,面前那张英俊的脸上满是不可置信,黑沉沉的眼眸中,跳动着难以抑制的火焰。
江渊?!
平林抬手,将他手中锐利的箭簇拨得离自己脖颈远些,讪讪笑道:是,江渊。
江渊这个名字,从十三岁起,谢临川就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