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阿姐,这么多虾,你是预备做酒炙青虾、虾茸羹,还是鲜虾蹄子脍呀?
此时人们吃虾,偏好吃其本身的鲜味儿,团团说的那几种,就是酒楼、小摊儿里常卖的。
这些江清澜也尝过。但她历来口重,觉得虾,还属椒盐干锅虾、油焖虾这种重料的好吃。
油焖虾前日尝过了,椒盐干锅虾却还没做过。
她就开始诵播起了吃经:阿姐知道一种做法,你肯定没有吃过。
先将这些青虾开背,入油锅滚一滚。再用热油爆香姜片、蒜瓣、葱头,猛火快炒,至虾壳金黄酥脆。
接着,加入川椒,以及南边海上的一种植物,叫作辣椒。
这些调料和虾子一起在锅里炒,香气四散流窜,引得人口水直流。
那做好了的虾,虾肉紧实弹牙,壳却脆得一嚼就碎。味道嘛,辛辣中透着微麻,椒盐的咸香中又有虾的鲜甜,越嚼越上瘾!
这时候,你再配一杯甜甜的、叫作可乐的冰饮。哎呀,那滋味,就是让你去当仙女,也不愿意啦!
团团听得呆了,哈喇子一滴一滴,全落在竹篓子里。
她登时一个激灵:那还说什么呀,阿姐!横竖这虾也不少了,咱们就叫虎子哥上来,一块儿回去做吧!
江清澜却摇了摇头,她上哪儿去找辣椒和可乐去?
这是阿姐在书上看到的。那个叫辣椒的东西,咱们也找不到呀。
不过,后几日,江清澜用茱萸代替辣椒,以冰镇薄荷水代替可乐,也捯饬了一款改良版的椒盐干锅虾。
团团吃得心满意足。
这是后话。
此时,她们哪里知道,自己关于虾子的吃经,已被人听了去。
天擦擦黑,朱明就上蹿下跳,要拉谢临川、陈跃去游西湖。
他说近日新得了个唱小曲儿的,吴侬软语,好听得不得了。
陈跃没赴约,推说晚上要陪夫人乞巧。
谢临川倒去了,耐着性子在画舫上听了一会儿,只觉头昏脑涨、哈欠连天。
岸边清风徐徐,倒还爽利些,他抬脚便走。
哎,流光,朱明急哄哄追上岸,你跑啥呀,专为你准备的!
谢临川白他一眼,充耳不闻,一径离开。
石桥上,正在举行乞巧比赛,笑声四散,他只觉吵闹。在岸边溜达一阵,他那颗躁动的心,才略平静了些。
举目四望,忽见不远处的浅滩边,有两道熟悉的身影,他立时一怔。这下子,脚下像生了根似的,走不动了。
他自来耳力过人,无须刻意,两个女娘细碎的私语,就随风灌入耳朵。他莞尔一笑,心道:
果然是开饮食铺子的,人家都来乞巧拜月,你们竟来抓虾,连怎么吃都想好了。
不知该说是真性情得可爱,还是说懒散好吃?
辣椒、可乐,又是什么东西?他怎么没听过?
他有些日子没去杏花饭馆了,今日偶然一见,有些恋恋不舍。
抓虾三人都拎着篓子走远了,他的目光还钉子一般,钉在那缃色暗影上。
朱明见状,嘿嘿闷笑半晌,回过味儿来,又急得跺脚:
流光呀,你自来果决,怎么这事儿犯起了糊涂?这么久了,还不动手呀?!
三人的欢声笑语逐渐远去,谢临川才回过神来:动什么手?
朱明努努嘴:弄回去当
住口!谢临川断然一喝。
朱明审时度势:行行行,不提就不提。
仍旧小声嘀咕:我说,流光,这事儿你真得听我的。女人啊,身子给了谁心就给谁,感兴趣就早些上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朱明唠叨半晌,听不见回音,就抬头一看。
方才抓虾的三人早没了影儿,柳树下却有个黑咕隆咚的影子。
谢临川看得拧起了眉。
朱明也望了望:谁啊?
你觉得像谁?谢临川想到了什么。
黑黢黢的,看不清楚,应该是个男人。
谢临川的语气中含了些冷意,轻轻吐出两个字:陆斐。
他的眼神极好,绝不会看错。
陆斐鬼鬼祟祟地跟着她,这是第二次了。
啊!朱明惊诧,他在这儿做什么,宝庆公主又不在。
晚风拂过岸边垂柳,送来清凉,也吹得酒肆竹竿上高挑的酒旗招摇。
谢临川脑中蓦然出现杏花饭馆四个大字,忽的眼神一凛。
但想到朱明这个嘴上没把门儿的在,他便隐忍不发。
强压着心中激荡,直到回了府,他才对平林道:你去查一查,江娘子的出身。尤其是,她跟陆家有什么关系。
平林心道:上次爷令我去,忽又说算了,这次再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变卦。既然如此,我且等一等。
他便躬身回禀道:是,奴明日便去。
然而,谢临川的反应立即让他知道,今日不同往日。
他的眼睛里似乎跳动着火焰,欲要喷薄:不,你即刻就去!
第35章 冷淘水饭梅子姜
◎提亲◎
江清澜一行四人从西湖回来,大人累得够呛,两个小孩子却还兴奋着。
虎子教团团,用手指轻轻地揉大黄狗的头。
大黄狗被拴在树上,闲了一天,这会子,有人陪它玩儿,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厨房里,江清澜掀开食盒一看,还有些店里剩下的卤肘子、卤海带结。
往盘子里一装,就是一个菜。
方才,在路上买了些槐叶冷淘,还有捞的不少虾,这会儿还活蹦乱跳着。
不若,做个鲜虾浇头的冷淘吃?
这些日子,卤肉和拌菜吃得多,其他口味的菜色就少了些。王蕙娘素来爱吃鱼鲜一类,鲜虾冷淘是不会错的。
她对着窗户喊:虎子,让你娘别做饭了,咱们在院子里一块儿吃。
得嘞
见虎子丢开狗,和团团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往他家院子去传话,江清澜便开始做晚饭。
所谓槐叶冷淘,就是槐叶汁掺入面粉中,做成的绿色凉面。它还有个雅致的名字翡翠面。
这种面起源于唐代,杜甫《槐叶冷淘》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方才小贩儿那里的槐叶冷淘,有现成的熟食卖,也有可带回去自己煮的生食。
做面食,要发面、揉面、擀面、切面,江清澜从来懒得弄。连上次请王蕙娘母子吃的牛肉面,也是在外面买的。
但有这种现成的,她可不会放过。
冷淘小贩儿那儿的浇头比较少,除了基础版的盐、麻油、醋,再有的,就是一点儿肉丝。江清澜嫌这些浇头不好吃,索性买了回去自己煮。
夏日嗦面,酸辣口味儿清爽解腻,去暑消夏,是为上品。
她便将茱萸酱用菜籽油煎得香香的,加入醋、酱油、熟芝麻,再挤上一些柠檬汁,调成酸辣汁。
方才虎子抓了一篓子虾,正新鲜着,做白水虾吃正好。便只在滚水里汆几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活虾的鲜甜。
很快,四碗槐叶冷淘就上了桌。
白瓷宽碗里堆着绿色的、一指宽的面条,带来的是春天般舒爽的气息。
面条的上方,堆着几颗晶莹剔透的小冰球,正冒着丝丝冷气。瓷碗被冷气催染,边缘结了一溜儿水珠。
每碗面旁边,都摆了两个小碟子。一个装着混了葱、姜、蒜粒的柠檬茱萸酸辣汁;另一个则堆着剥了壳、挑了虾线的大虾仁,个个白嫩可人。
虎子自来喜欢吃面。见状,他把两个小碟子里的东西,往自己面前那个海碗里一倒,抄起筷子乱拌了几下,立马簌簌地嗦起面来。
这面条又厚又宽,像刀削面一般,很有嚼劲儿。因为加了槐叶汁,略带一点儿苦味儿。
但每*一根面条都裹了酸辣汁。再者,鲜虾实在清甜。那一点点苦味反而被掩藏了,只剩下满嘴的清爽。
团团嘴巴小,却也想学虎子那般大口吃面。她把自己塞得两颊鼓鼓,跟个包子似的。小嘴儿上,还沾了一圈儿油乎乎的汁水。
江清澜、王蕙娘两个看了,觉得好笑,又怜她可爱。她们便不说破,只安静地吃面,说些生意上的琐事。
时间还早,他们没有关院门。这样,从西湖那边吹来的凉风也更多些。
四人都在关心吃事,却听一声浮夸造作的声音响起:江娘子,大喜事啊!
四人一怔,抬头看去:一身大暗红色衣裙的胖妇人,正站在院门口,脸上谄笑、眉头堆欢。
这人自来熟得很,无需人招呼,就径直扭着腰进来了。
此时人们吃虾,偏好吃其本身的鲜味儿,团团说的那几种,就是酒楼、小摊儿里常卖的。
这些江清澜也尝过。但她历来口重,觉得虾,还属椒盐干锅虾、油焖虾这种重料的好吃。
油焖虾前日尝过了,椒盐干锅虾却还没做过。
她就开始诵播起了吃经:阿姐知道一种做法,你肯定没有吃过。
先将这些青虾开背,入油锅滚一滚。再用热油爆香姜片、蒜瓣、葱头,猛火快炒,至虾壳金黄酥脆。
接着,加入川椒,以及南边海上的一种植物,叫作辣椒。
这些调料和虾子一起在锅里炒,香气四散流窜,引得人口水直流。
那做好了的虾,虾肉紧实弹牙,壳却脆得一嚼就碎。味道嘛,辛辣中透着微麻,椒盐的咸香中又有虾的鲜甜,越嚼越上瘾!
这时候,你再配一杯甜甜的、叫作可乐的冰饮。哎呀,那滋味,就是让你去当仙女,也不愿意啦!
团团听得呆了,哈喇子一滴一滴,全落在竹篓子里。
她登时一个激灵:那还说什么呀,阿姐!横竖这虾也不少了,咱们就叫虎子哥上来,一块儿回去做吧!
江清澜却摇了摇头,她上哪儿去找辣椒和可乐去?
这是阿姐在书上看到的。那个叫辣椒的东西,咱们也找不到呀。
不过,后几日,江清澜用茱萸代替辣椒,以冰镇薄荷水代替可乐,也捯饬了一款改良版的椒盐干锅虾。
团团吃得心满意足。
这是后话。
此时,她们哪里知道,自己关于虾子的吃经,已被人听了去。
天擦擦黑,朱明就上蹿下跳,要拉谢临川、陈跃去游西湖。
他说近日新得了个唱小曲儿的,吴侬软语,好听得不得了。
陈跃没赴约,推说晚上要陪夫人乞巧。
谢临川倒去了,耐着性子在画舫上听了一会儿,只觉头昏脑涨、哈欠连天。
岸边清风徐徐,倒还爽利些,他抬脚便走。
哎,流光,朱明急哄哄追上岸,你跑啥呀,专为你准备的!
谢临川白他一眼,充耳不闻,一径离开。
石桥上,正在举行乞巧比赛,笑声四散,他只觉吵闹。在岸边溜达一阵,他那颗躁动的心,才略平静了些。
举目四望,忽见不远处的浅滩边,有两道熟悉的身影,他立时一怔。这下子,脚下像生了根似的,走不动了。
他自来耳力过人,无须刻意,两个女娘细碎的私语,就随风灌入耳朵。他莞尔一笑,心道:
果然是开饮食铺子的,人家都来乞巧拜月,你们竟来抓虾,连怎么吃都想好了。
不知该说是真性情得可爱,还是说懒散好吃?
辣椒、可乐,又是什么东西?他怎么没听过?
他有些日子没去杏花饭馆了,今日偶然一见,有些恋恋不舍。
抓虾三人都拎着篓子走远了,他的目光还钉子一般,钉在那缃色暗影上。
朱明见状,嘿嘿闷笑半晌,回过味儿来,又急得跺脚:
流光呀,你自来果决,怎么这事儿犯起了糊涂?这么久了,还不动手呀?!
三人的欢声笑语逐渐远去,谢临川才回过神来:动什么手?
朱明努努嘴:弄回去当
住口!谢临川断然一喝。
朱明审时度势:行行行,不提就不提。
仍旧小声嘀咕:我说,流光,这事儿你真得听我的。女人啊,身子给了谁心就给谁,感兴趣就早些上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朱明唠叨半晌,听不见回音,就抬头一看。
方才抓虾的三人早没了影儿,柳树下却有个黑咕隆咚的影子。
谢临川看得拧起了眉。
朱明也望了望:谁啊?
你觉得像谁?谢临川想到了什么。
黑黢黢的,看不清楚,应该是个男人。
谢临川的语气中含了些冷意,轻轻吐出两个字:陆斐。
他的眼神极好,绝不会看错。
陆斐鬼鬼祟祟地跟着她,这是第二次了。
啊!朱明惊诧,他在这儿做什么,宝庆公主又不在。
晚风拂过岸边垂柳,送来清凉,也吹得酒肆竹竿上高挑的酒旗招摇。
谢临川脑中蓦然出现杏花饭馆四个大字,忽的眼神一凛。
但想到朱明这个嘴上没把门儿的在,他便隐忍不发。
强压着心中激荡,直到回了府,他才对平林道:你去查一查,江娘子的出身。尤其是,她跟陆家有什么关系。
平林心道:上次爷令我去,忽又说算了,这次再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变卦。既然如此,我且等一等。
他便躬身回禀道:是,奴明日便去。
然而,谢临川的反应立即让他知道,今日不同往日。
他的眼睛里似乎跳动着火焰,欲要喷薄:不,你即刻就去!
第35章 冷淘水饭梅子姜
◎提亲◎
江清澜一行四人从西湖回来,大人累得够呛,两个小孩子却还兴奋着。
虎子教团团,用手指轻轻地揉大黄狗的头。
大黄狗被拴在树上,闲了一天,这会子,有人陪它玩儿,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厨房里,江清澜掀开食盒一看,还有些店里剩下的卤肘子、卤海带结。
往盘子里一装,就是一个菜。
方才,在路上买了些槐叶冷淘,还有捞的不少虾,这会儿还活蹦乱跳着。
不若,做个鲜虾浇头的冷淘吃?
这些日子,卤肉和拌菜吃得多,其他口味的菜色就少了些。王蕙娘素来爱吃鱼鲜一类,鲜虾冷淘是不会错的。
她对着窗户喊:虎子,让你娘别做饭了,咱们在院子里一块儿吃。
得嘞
见虎子丢开狗,和团团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往他家院子去传话,江清澜便开始做晚饭。
所谓槐叶冷淘,就是槐叶汁掺入面粉中,做成的绿色凉面。它还有个雅致的名字翡翠面。
这种面起源于唐代,杜甫《槐叶冷淘》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方才小贩儿那里的槐叶冷淘,有现成的熟食卖,也有可带回去自己煮的生食。
做面食,要发面、揉面、擀面、切面,江清澜从来懒得弄。连上次请王蕙娘母子吃的牛肉面,也是在外面买的。
但有这种现成的,她可不会放过。
冷淘小贩儿那儿的浇头比较少,除了基础版的盐、麻油、醋,再有的,就是一点儿肉丝。江清澜嫌这些浇头不好吃,索性买了回去自己煮。
夏日嗦面,酸辣口味儿清爽解腻,去暑消夏,是为上品。
她便将茱萸酱用菜籽油煎得香香的,加入醋、酱油、熟芝麻,再挤上一些柠檬汁,调成酸辣汁。
方才虎子抓了一篓子虾,正新鲜着,做白水虾吃正好。便只在滚水里汆几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活虾的鲜甜。
很快,四碗槐叶冷淘就上了桌。
白瓷宽碗里堆着绿色的、一指宽的面条,带来的是春天般舒爽的气息。
面条的上方,堆着几颗晶莹剔透的小冰球,正冒着丝丝冷气。瓷碗被冷气催染,边缘结了一溜儿水珠。
每碗面旁边,都摆了两个小碟子。一个装着混了葱、姜、蒜粒的柠檬茱萸酸辣汁;另一个则堆着剥了壳、挑了虾线的大虾仁,个个白嫩可人。
虎子自来喜欢吃面。见状,他把两个小碟子里的东西,往自己面前那个海碗里一倒,抄起筷子乱拌了几下,立马簌簌地嗦起面来。
这面条又厚又宽,像刀削面一般,很有嚼劲儿。因为加了槐叶汁,略带一点儿苦味儿。
但每*一根面条都裹了酸辣汁。再者,鲜虾实在清甜。那一点点苦味反而被掩藏了,只剩下满嘴的清爽。
团团嘴巴小,却也想学虎子那般大口吃面。她把自己塞得两颊鼓鼓,跟个包子似的。小嘴儿上,还沾了一圈儿油乎乎的汁水。
江清澜、王蕙娘两个看了,觉得好笑,又怜她可爱。她们便不说破,只安静地吃面,说些生意上的琐事。
时间还早,他们没有关院门。这样,从西湖那边吹来的凉风也更多些。
四人都在关心吃事,却听一声浮夸造作的声音响起:江娘子,大喜事啊!
四人一怔,抬头看去:一身大暗红色衣裙的胖妇人,正站在院门口,脸上谄笑、眉头堆欢。
这人自来熟得很,无需人招呼,就径直扭着腰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