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此时的李秉璋,站在烟雾缭绕中,神情晦暗难测。
无显大师双手合十,沉默地等待着。
过了好久,在那无边的空寂中,李秉璋终于开口:“无显大师,朕一直都记得你说过的话。”
无显大师神情微顿,缓慢地抬起眼,看着眼前的帝王。
他和往日很不一样了,以前的他仿佛一棵寒风萧瑟中的枯树,所有的枝叶都已经萧条,唯因了那一念,硬生生地支撑着他的筋骨,那是他的渴望,他的贪念。
可现在,他变得茂盛,生机勃□□来,挺拔的身形好像蕴含着笃定的力量。
他活过来了。
自己念了十年的经,都不能超度这个已经心死的帝王,可现在,有人救活了他。
李秉璋:“你说缘起性空,自有因果,此生缘分既已尽,若要再续,千难万难,总要精进修行,消业积福。”
他抬起修长的眼睑,道:“你还说,若要再相遇,犹如盲龟浮孔,须弥穿针。”
无显大师:“是,贫僧曾说过。”
李秉璋:“可是朕为帝王,受命于天,朕就是要为常人所不能,要长河改道,要天地逆转——”
说到这里,他声音略顿了下,才缓慢而不容置疑地道:“要夫妻团聚。”
无显大师深深地打量着李秉璋,困惑:“所以,陛下达成所愿了?”
李秉璋:“大师可记得那一日,烟雨之中,朕曾经赠宫娥一把伞?”
无显大师:“自然记得。”
李秉璋:“ 盲龟百年一举首,须弥山五百年落一纤缕,此事自然万万难,可是朕偶发善心,便已得偿所愿。”
无显大师闻此震惊,不敢置信,他小心试探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秉璋垂眸,轻笑:“朕既已得偿所愿,自会还了当日许下的愿,朕拘束尔等在此十年,如今朕放你们离去。”
无显大师再是修得平静心性,此时也已经震撼到无言以对。
那是死去的人,是枯了的树,自己日日诵念经书,不过是要他就此醒悟,彻底绝了念头罢了。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日他竟能夙愿成真!
他还未及细想,李秉璋已经撩起袍摆,大步离开。
无显大师怔怔地看着,待要问,却不知从何问起。
而就在李秉璋行至殿门前时,突然停下脚步,开口道:“依大师往日所言,人间有因果,善恶可应天,既如此,朕今日一偿宿愿,愿与天下共之,朕将大赦天下,福泽万民。”
他淡淡地道:“也算是朕向天下人还愿了。”
第81章 结局1
这日正阳门大赦之礼, 李秉璋郑重地挽着阿柠的手走向玉辂,这玉辂明黄垂幨,以青玉为饰, 上有三层华盖, 绣有鎏金龙纹,车辕更是以彩漆描绘为五色, 华丽堂皇, 为寻常人所不能想象。
阿柠上辈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但如此奢华讲究的排场,却是从未有过的,此时不免好奇多看了一眼, 一时也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李秉璋见此,挽着她的手, 道:“不必多想,你只随我前行便是。”
阿柠听这话, 怔了下,之后侧首笑看他。
其实这话说得有意思, 说的是今日这御道, 可她心里想的却是以后。
以后,随他前行。
李秉璋接收到了她的笑意, 抿唇一笑,温声道:“走。”
阿柠轻轻“嗯”了声, 于是自有礼官上前引导,两个人挽着手,一起登上玉辂,礼乐响起时,玉辂缓缓前行。
因御驾出行, 皇都中御道早就清理戒严,此时御道分三路,中间为御驾专行的黄道,两边则是随行的龙校尉、卫官和骑兵等。
这玉辂实在太高,自帷幕处往外看,可以说居高临下,将御道上情景尽收眼底。
她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繁丽壮观的场景!
各色旗帜翻飞间,她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前面似乎是手执莲形火炬的卫士,手持画戟长矛,裹着锦绣抹额,身穿锦袍,威武雄壮,其后是两头巨大的白象,那白象身披宫锦,头戴金缠络,上面骑了一手执银锣的,驾象前行。
而就在御道两旁,有举旗的,也有击鼓,更有装束华丽的皇亲国戚以及文武百官,大家簇拥着玉辂,骑马随行。
李秉璋略垂着眼皮,看着下方的芸芸众生,道:“当我第一次坐在玉辂上看着这些王公贵族时,便想着,若是我的阿凝在该多好。”
这个世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可是少了身边陪着的那个人。
手握天下至权,俯瞰万民时,总要有一个人陪着,和他分享这一切。
没有阿凝,所有的一切都没了意思。
这么想着时,他不自觉收拢了指尖:“现在我们可以一起看了。”
阿柠轻笑:“嗯,我记得小时候,遇到这种热闹,为了看清楚,会早早定下临街的茶楼。”
其实这时大部分茶楼都会临时查封或者征用,不能让随便什么人去二楼的,毕竟这时候御用车驾经过,万民不可与之齐高,帝王视线平视之处是不能有什么人的。
不过凡事总有特殊,皇亲国戚或者王公贵族的女眷是有这样的机会,等在稍远一些的茶楼,可以远远看个热闹。
李秉璋听此,却侧首笑看着她:“我知道。”
阿柠惊讶:“你知道?”
李秉璋:“嗯。”
他望着辇车外的旗帜,天文彩绣的,四方祥物的,日月合璧的,繁密华丽的旗帜在风中簌簌作响,他却想起那一年,他无声地立在众宗亲中,默默跟随,却在不经意间抬眼,看到的那个小姑娘。
梳着双包头,软糯糯圆滚滚的,贼兮兮地自茶楼探头出来,要瞧热闹。
天有些冷,她的鼻尖儿绯红,不过眼睛却很大,乌黑澄亮,让他想起在明妃那里见过的黑玛瑙。
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觉得这小姑娘好看,看得眼睛都挪不开。
此时面对阿柠的追问,他并没多提,只是笑了笑:“猜的。”
阿柠见他不提,也就不问了,偎依着他,好奇地看外面热闹
显然在自己看着外面时,外面的人也在瞻仰着这高高的玉辂,好在玉辂上设有琉璃瓦,这琉璃瓦是单面的,里面的人看外面一览无余,外面却看不到里面。
她软软地靠着李秉璋,好奇东张西望,看得倒是津津有味。
谁知道就在这时,人群中,她却看到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那人穿着蟒袍,头戴玉冠,和众位宗亲一起骑马而行。
她心里一动,顿时意识到什么,连忙细看,这时那人恰好握着缰绳略侧首,于是阿柠便看到对方的侧脸。
是睿王。
之前在宫中便见过,但那时候身份所限,并没细看,如今居高临下,细细打量,十几年过去,他自然和年少时不一样了,面庞更为硬朗,稳妥成熟,也添了一些威严。
她这么看了好一会,一直到五色旗挡住了她的视线,她才收回目光。
收回目光后,意识到不对,侧首看过去,李秉璋睁着幽深的眸子,正面无表情地望着她。
显然自己刚才的情态尽数落入他的眼中。
阿柠有些无奈,也有些无辜:“我只是突然看到故人,好奇……”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的,当初关系也好,虽说亲事没成,但她对他并无怨言。
李秉璋却道:“我也没问你,你解释什么?”
阿柠:“啊?”
李秉璋:“心虚?”
阿柠当即否认:“才没有呢!我只是怕你多想!”
李秉璋哼了声,薄唇微抿,淡淡地道:“都陈年老黄历了,我会多想什么?”
阿柠打量着他那个样子,仿佛不想多提的样子,似乎没什么。
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时突听耳边一阵礼乐响起,原来已经抵达丽正门。
当下两个人下来玉辂,瑰丽的地衣已经铺展在眼前,两个人在礼仪官的引导下,缓缓登上台阶,踏上丽正门。
这丽正门巍峨雄壮,站在上面,可以看皇都长街繁盛,也可以看人潮涌动。
当李秉璋牵着手面对万民时,天街上的市井百姓,文武百官,并皇亲国戚,尽数跪下,高呼万岁。
隆重而规整的燕乐声响起,内廷乐队骑在马上,吹奏起钧天之曲,那乐声低沉浑厚,大气磅礴,就这么回荡在皇都天街之上。
阿柠看着这一幕,心中自有些震撼,在其位便谋其职,当高高站于万人之上时,那种感觉自然和寻常时不同。
这时,李秉璋略抬手,示意平身,于是一声一声的令往外传,天街上跪拜着的人们这才陆续起来。
从高处看,那声势,简直犹如风吹海浪一般。
这时便由御前太监恭敬地呈上黄锦包裹着的圣书,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呈送在李秉璋面前,李秉璋接过来后,展开,略看一眼,由御前太监交给礼官。
无显大师双手合十,沉默地等待着。
过了好久,在那无边的空寂中,李秉璋终于开口:“无显大师,朕一直都记得你说过的话。”
无显大师神情微顿,缓慢地抬起眼,看着眼前的帝王。
他和往日很不一样了,以前的他仿佛一棵寒风萧瑟中的枯树,所有的枝叶都已经萧条,唯因了那一念,硬生生地支撑着他的筋骨,那是他的渴望,他的贪念。
可现在,他变得茂盛,生机勃□□来,挺拔的身形好像蕴含着笃定的力量。
他活过来了。
自己念了十年的经,都不能超度这个已经心死的帝王,可现在,有人救活了他。
李秉璋:“你说缘起性空,自有因果,此生缘分既已尽,若要再续,千难万难,总要精进修行,消业积福。”
他抬起修长的眼睑,道:“你还说,若要再相遇,犹如盲龟浮孔,须弥穿针。”
无显大师:“是,贫僧曾说过。”
李秉璋:“可是朕为帝王,受命于天,朕就是要为常人所不能,要长河改道,要天地逆转——”
说到这里,他声音略顿了下,才缓慢而不容置疑地道:“要夫妻团聚。”
无显大师深深地打量着李秉璋,困惑:“所以,陛下达成所愿了?”
李秉璋:“大师可记得那一日,烟雨之中,朕曾经赠宫娥一把伞?”
无显大师:“自然记得。”
李秉璋:“ 盲龟百年一举首,须弥山五百年落一纤缕,此事自然万万难,可是朕偶发善心,便已得偿所愿。”
无显大师闻此震惊,不敢置信,他小心试探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秉璋垂眸,轻笑:“朕既已得偿所愿,自会还了当日许下的愿,朕拘束尔等在此十年,如今朕放你们离去。”
无显大师再是修得平静心性,此时也已经震撼到无言以对。
那是死去的人,是枯了的树,自己日日诵念经书,不过是要他就此醒悟,彻底绝了念头罢了。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日他竟能夙愿成真!
他还未及细想,李秉璋已经撩起袍摆,大步离开。
无显大师怔怔地看着,待要问,却不知从何问起。
而就在李秉璋行至殿门前时,突然停下脚步,开口道:“依大师往日所言,人间有因果,善恶可应天,既如此,朕今日一偿宿愿,愿与天下共之,朕将大赦天下,福泽万民。”
他淡淡地道:“也算是朕向天下人还愿了。”
第81章 结局1
这日正阳门大赦之礼, 李秉璋郑重地挽着阿柠的手走向玉辂,这玉辂明黄垂幨,以青玉为饰, 上有三层华盖, 绣有鎏金龙纹,车辕更是以彩漆描绘为五色, 华丽堂皇, 为寻常人所不能想象。
阿柠上辈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但如此奢华讲究的排场,却是从未有过的,此时不免好奇多看了一眼, 一时也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李秉璋见此,挽着她的手, 道:“不必多想,你只随我前行便是。”
阿柠听这话, 怔了下,之后侧首笑看他。
其实这话说得有意思, 说的是今日这御道, 可她心里想的却是以后。
以后,随他前行。
李秉璋接收到了她的笑意, 抿唇一笑,温声道:“走。”
阿柠轻轻“嗯”了声, 于是自有礼官上前引导,两个人挽着手,一起登上玉辂,礼乐响起时,玉辂缓缓前行。
因御驾出行, 皇都中御道早就清理戒严,此时御道分三路,中间为御驾专行的黄道,两边则是随行的龙校尉、卫官和骑兵等。
这玉辂实在太高,自帷幕处往外看,可以说居高临下,将御道上情景尽收眼底。
她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繁丽壮观的场景!
各色旗帜翻飞间,她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前面似乎是手执莲形火炬的卫士,手持画戟长矛,裹着锦绣抹额,身穿锦袍,威武雄壮,其后是两头巨大的白象,那白象身披宫锦,头戴金缠络,上面骑了一手执银锣的,驾象前行。
而就在御道两旁,有举旗的,也有击鼓,更有装束华丽的皇亲国戚以及文武百官,大家簇拥着玉辂,骑马随行。
李秉璋略垂着眼皮,看着下方的芸芸众生,道:“当我第一次坐在玉辂上看着这些王公贵族时,便想着,若是我的阿凝在该多好。”
这个世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可是少了身边陪着的那个人。
手握天下至权,俯瞰万民时,总要有一个人陪着,和他分享这一切。
没有阿凝,所有的一切都没了意思。
这么想着时,他不自觉收拢了指尖:“现在我们可以一起看了。”
阿柠轻笑:“嗯,我记得小时候,遇到这种热闹,为了看清楚,会早早定下临街的茶楼。”
其实这时大部分茶楼都会临时查封或者征用,不能让随便什么人去二楼的,毕竟这时候御用车驾经过,万民不可与之齐高,帝王视线平视之处是不能有什么人的。
不过凡事总有特殊,皇亲国戚或者王公贵族的女眷是有这样的机会,等在稍远一些的茶楼,可以远远看个热闹。
李秉璋听此,却侧首笑看着她:“我知道。”
阿柠惊讶:“你知道?”
李秉璋:“嗯。”
他望着辇车外的旗帜,天文彩绣的,四方祥物的,日月合璧的,繁密华丽的旗帜在风中簌簌作响,他却想起那一年,他无声地立在众宗亲中,默默跟随,却在不经意间抬眼,看到的那个小姑娘。
梳着双包头,软糯糯圆滚滚的,贼兮兮地自茶楼探头出来,要瞧热闹。
天有些冷,她的鼻尖儿绯红,不过眼睛却很大,乌黑澄亮,让他想起在明妃那里见过的黑玛瑙。
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觉得这小姑娘好看,看得眼睛都挪不开。
此时面对阿柠的追问,他并没多提,只是笑了笑:“猜的。”
阿柠见他不提,也就不问了,偎依着他,好奇地看外面热闹
显然在自己看着外面时,外面的人也在瞻仰着这高高的玉辂,好在玉辂上设有琉璃瓦,这琉璃瓦是单面的,里面的人看外面一览无余,外面却看不到里面。
她软软地靠着李秉璋,好奇东张西望,看得倒是津津有味。
谁知道就在这时,人群中,她却看到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那人穿着蟒袍,头戴玉冠,和众位宗亲一起骑马而行。
她心里一动,顿时意识到什么,连忙细看,这时那人恰好握着缰绳略侧首,于是阿柠便看到对方的侧脸。
是睿王。
之前在宫中便见过,但那时候身份所限,并没细看,如今居高临下,细细打量,十几年过去,他自然和年少时不一样了,面庞更为硬朗,稳妥成熟,也添了一些威严。
她这么看了好一会,一直到五色旗挡住了她的视线,她才收回目光。
收回目光后,意识到不对,侧首看过去,李秉璋睁着幽深的眸子,正面无表情地望着她。
显然自己刚才的情态尽数落入他的眼中。
阿柠有些无奈,也有些无辜:“我只是突然看到故人,好奇……”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的,当初关系也好,虽说亲事没成,但她对他并无怨言。
李秉璋却道:“我也没问你,你解释什么?”
阿柠:“啊?”
李秉璋:“心虚?”
阿柠当即否认:“才没有呢!我只是怕你多想!”
李秉璋哼了声,薄唇微抿,淡淡地道:“都陈年老黄历了,我会多想什么?”
阿柠打量着他那个样子,仿佛不想多提的样子,似乎没什么。
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时突听耳边一阵礼乐响起,原来已经抵达丽正门。
当下两个人下来玉辂,瑰丽的地衣已经铺展在眼前,两个人在礼仪官的引导下,缓缓登上台阶,踏上丽正门。
这丽正门巍峨雄壮,站在上面,可以看皇都长街繁盛,也可以看人潮涌动。
当李秉璋牵着手面对万民时,天街上的市井百姓,文武百官,并皇亲国戚,尽数跪下,高呼万岁。
隆重而规整的燕乐声响起,内廷乐队骑在马上,吹奏起钧天之曲,那乐声低沉浑厚,大气磅礴,就这么回荡在皇都天街之上。
阿柠看着这一幕,心中自有些震撼,在其位便谋其职,当高高站于万人之上时,那种感觉自然和寻常时不同。
这时,李秉璋略抬手,示意平身,于是一声一声的令往外传,天街上跪拜着的人们这才陆续起来。
从高处看,那声势,简直犹如风吹海浪一般。
这时便由御前太监恭敬地呈上黄锦包裹着的圣书,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呈送在李秉璋面前,李秉璋接过来后,展开,略看一眼,由御前太监交给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