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许彦津手下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留,用力将那几个不老实的人手给压在了背后,看那个弧度叶珑就知道。
脱臼了。
其余几人见状,便不敢再挣扎了。
很快,这帮人就被制服了,一个个都被带进了县衙之中。
“珑姐,这是终于要收网了吗?”安乐看着那帮人不少。
可仍旧好奇:“那先前被抢走的银子还能收拿回来吗?”
叶珑抱着小算盘,斩钉截铁的道:“肯定得要回来。”
她算过了,皇帝给的赈灾银怕是都不够了,易衡觉定是自己贴有的。
这亏本的买卖,才不做呢。
“侯爷,这群人不是灾民吗?咱们可不能伤了他们啊。”陈县令竟然还反过来劝道。
易衡觉抬手,打断了陈县令的话:“陈大人,此事不需你插手。”
陈县令站定,在原地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陈大人,您就好好看着,我们侯爷,是在救你呢。”许彦津点拨了一句。
然而陈县令能不能听懂……就听天由命吧。
府衙的大牢空荡荡的,今日却是热闹的很。
那群人进去之后仍旧不老实,手脱臼了也不安分,嚷嚷着说许彦津仗势欺人。
许彦津也不着急,就让人搬了桌子来,在这牢房里面就开始审问起来。
侍卫们搬来了一摞厚厚的户籍册子。
许彦津环顾四周,挑了个面目凶狠的:“就你吧。”
他话音刚落,就有人把人给带了过来。
“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审问我们?”
“我可是良民,便是县令大人来了……”
“是不是良民,得我说了算。”
许彦津打断了他的话,翻起桌上的户籍册子来:“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男人冷哼一声,偏过头去不肯说话。
“你以为不说话便没事了?”
“嘁,难不成你还想对我用刑?”那人有恃无恐,丝毫不担忧。
许彦津也跟着笑。
这笑,反倒是让对面的人心里毛毛的。
“你叫王成,家主在冀北城西柳叶巷里。”
男子虎躯一震,人却在极力掩饰着躁动。
许彦津继续幽幽道:“家里有个母亲,今年五十有二。”
“你还有个儿子,今年五岁,叫做小栓子。”
“你想干什么?!”
男子再也难掩激动的神情,手被镣铐给束缚住了,额头也青筋暴起。
许彦津向后一靠,笑容痞里痞气,像极了街上的混混,他耸耸肩:“我能干什么啊,你们是良民,我不能仗势欺人,也不能对你们用刑不是。”
男人抿唇,恶狠狠的瞪着许彦津。
原先还躁动的众人,此刻也安静下来。
“如何,是要你自己说,还是我替你说?”
许彦津又斜睨一眼其余的人:“还是你们,有谁想自己招供的。”
大牢内鸦雀无声。
第239章 打秋风
白家。
“家主,咱们的人都被抓进去了。”
“那边来了消息,说是都被关在大牢里面审问呢。”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正在祠堂烧香,身边管家模样的男人汇报说道。
“那可问出什么来了?”
“说是那群人将大牢围的如铁桶一般,还不知道里面的情况。”
“不过家主放心,这一时半会他们定然是查不出来什么的。”
白清贵嗯了一声,摆摆手让管家退下了。
这几日频频得手,可见即使是京城来的人也不过是个草包罢了,他就是吃准了对方不敢随意伤了灾民,才这般的有恃无恐。
入夜。
府衙上下都能听到牢狱内的哀嚎声。
门外聚集的一群人却是各怀鬼胎。
陈县令担心出了人命,引起灾民暴乱。
却也有人忧心里面的人嘴不严实,一不小心就叫人问出了什么,事情败露。
更有人想着早些收工回去,好去紫秋山。
“咱们今日吃的那个桂花鱼羹不错,不过这个时节哪来的桂花啊?”
“我在宫里吃过的,每年八九月的时候采了新鲜桂花做成花酿,做鱼羹的时候加上就成了。”
“那鱼也嫩。”
“那不如,咱们明日接着去吧?”
“好好好。”
在门口嗑瓜子的两人一拍即合。
翌日。
“大家快来评评理啊!”
“我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子,家里无妄糟了水灾不说,儿子来领个粮食都要被府衙给强扣了去。”
“如今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啊!”
“就是啊,我们孤儿寡母的,可要我们怎么活啊!”
府衙门口甚是热闹。
哭闹的一群人毫不例外,全部都是老弱妇孺,没有一个壮年男丁。
可俗话说的好,三个女人一台戏。
更别说这细细数来足足有十几个女人了。
出面的是李伏昆。
“诸位婶婶婆婆,先起来说话。”李伏昆倒是客气的很。他亲自要去扶人,那个婆婆却是一点情都肯领,反倒是抓住了李伏昆的衣袖,不依不饶的道:“你还我儿子!”
说着,伸手就去捶李伏昆。
叶珑蹙眉,要是霜儿在,看了一定会心疼的。
“婆婆,您说话可得负责任。”
“昨日府衙抓的,是一群贼人,您若是其中谁的母亲,那府衙也要请您进去问问话了。”
此话一出,婆婆就怔住了,跟身后的人对视一眼。
另一个看着有些尖酸刻薄的穿着绿衫子的妇人就开了口:“什么贼人?他们不过是来领救济粮食和银钱的,怎的就成了贼人呢?”
“是灾民,领救济的粮食和银钱自然是无妨的。”
“可那些人并不是灾民。”
人群中有人冷笑:“水患频发,我们县城受灾的人数成百上千,你说不是便不是了?你可有什么证据?”
那人用李伏昆的话质问道。
李伏昆拿出了县里人口的册子。
“这就是证据。”
“这上面记载了冀北县所有的户籍信息,受灾的多是住在河边的人户,而那些人的家,可不在河道两岸啊。”
“是在这县城之中啊。”
此言一出,那群老弱妇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为首的几人眼神交流了一番,小声嘀咕道:“这冀北县的人这么多,里面的人断然是不会招的,他这莫不是在诈我们吧?”
“我看八成是,横竖他不知道我们是谁,咱们就一口咬死了就是。”
“就这么办。”
几人商议定了,便嚷嚷道:“你胡说,我们都沦落成这个样子了,难道还不是灾民吗?”
“哦?那请问婶婶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啊?”
“我叫李芬,家主河边三七巷的。”那人随口就胡诌了个姓名。
李伏昆知道这名字定然是假的,仍旧装模作样的翻起了手中的户籍册子来。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发现了猫腻,出来说了句公道话,那是个骨瘦如柴的老人,佝偻着背:“我在三七巷里住了四十年了,可从没见过有哪家的妇人叫李芬的。”
更有人质疑道:“我们这些日子日日沿街乞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你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哪里像是灾民。”
“我看啊,八成是和那群抢东西的人是一伙的。”
“就是就是。”
好些人跟着附和道。
叶珑这才舒心了些,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老弱妇孺们只恶狠狠的剜了一眼旁人,让他们少管闲事。
“啧。”
李伏昆面露难色:“这位婶婶,户籍册子上面可没有你的信息啊。”
“怎么可能?”李芬故作镇定的道。
“这可不是件小事,来人呐。”
“请这位婶婶进去喝茶。”
话音刚落,就有两个侍卫不由分说的架着那人进去了。
“这户籍册子上没有信息的,就是黑户,那可定要好好的查一查,不然得出大事情。”
李伏昆扬了扬手里的册子,那些人面面相觑的,一时间有些慌了神。
“诸位婶婶婆婆,也将姓名告诉我,若真是灾民,我也好给你们粮食和银子啊。”他笑容和蔼的很。
李伏昆扬眉看着众人。
那几人却是匆匆提着裙摆,作鸟兽状就散了。
“婶婶婆婆别走啊,你们的丈夫儿子还在衙门里面呢,同我说一说户籍,我还要给你们银子呢!”李伏昆越是扬声说道,那些人的脚步越发的匆匆起来。
这般的心虚,真不敬业。
被抓进去的妇人叫嚷不止,吵得李伏昆脑仁疼,当真是好奇她哪来的这般气力。
最后还是将人给关进了大牢里面,这才得了个清静。
与此同时。
脱臼了。
其余几人见状,便不敢再挣扎了。
很快,这帮人就被制服了,一个个都被带进了县衙之中。
“珑姐,这是终于要收网了吗?”安乐看着那帮人不少。
可仍旧好奇:“那先前被抢走的银子还能收拿回来吗?”
叶珑抱着小算盘,斩钉截铁的道:“肯定得要回来。”
她算过了,皇帝给的赈灾银怕是都不够了,易衡觉定是自己贴有的。
这亏本的买卖,才不做呢。
“侯爷,这群人不是灾民吗?咱们可不能伤了他们啊。”陈县令竟然还反过来劝道。
易衡觉抬手,打断了陈县令的话:“陈大人,此事不需你插手。”
陈县令站定,在原地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陈大人,您就好好看着,我们侯爷,是在救你呢。”许彦津点拨了一句。
然而陈县令能不能听懂……就听天由命吧。
府衙的大牢空荡荡的,今日却是热闹的很。
那群人进去之后仍旧不老实,手脱臼了也不安分,嚷嚷着说许彦津仗势欺人。
许彦津也不着急,就让人搬了桌子来,在这牢房里面就开始审问起来。
侍卫们搬来了一摞厚厚的户籍册子。
许彦津环顾四周,挑了个面目凶狠的:“就你吧。”
他话音刚落,就有人把人给带了过来。
“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审问我们?”
“我可是良民,便是县令大人来了……”
“是不是良民,得我说了算。”
许彦津打断了他的话,翻起桌上的户籍册子来:“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男人冷哼一声,偏过头去不肯说话。
“你以为不说话便没事了?”
“嘁,难不成你还想对我用刑?”那人有恃无恐,丝毫不担忧。
许彦津也跟着笑。
这笑,反倒是让对面的人心里毛毛的。
“你叫王成,家主在冀北城西柳叶巷里。”
男子虎躯一震,人却在极力掩饰着躁动。
许彦津继续幽幽道:“家里有个母亲,今年五十有二。”
“你还有个儿子,今年五岁,叫做小栓子。”
“你想干什么?!”
男子再也难掩激动的神情,手被镣铐给束缚住了,额头也青筋暴起。
许彦津向后一靠,笑容痞里痞气,像极了街上的混混,他耸耸肩:“我能干什么啊,你们是良民,我不能仗势欺人,也不能对你们用刑不是。”
男人抿唇,恶狠狠的瞪着许彦津。
原先还躁动的众人,此刻也安静下来。
“如何,是要你自己说,还是我替你说?”
许彦津又斜睨一眼其余的人:“还是你们,有谁想自己招供的。”
大牢内鸦雀无声。
第239章 打秋风
白家。
“家主,咱们的人都被抓进去了。”
“那边来了消息,说是都被关在大牢里面审问呢。”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正在祠堂烧香,身边管家模样的男人汇报说道。
“那可问出什么来了?”
“说是那群人将大牢围的如铁桶一般,还不知道里面的情况。”
“不过家主放心,这一时半会他们定然是查不出来什么的。”
白清贵嗯了一声,摆摆手让管家退下了。
这几日频频得手,可见即使是京城来的人也不过是个草包罢了,他就是吃准了对方不敢随意伤了灾民,才这般的有恃无恐。
入夜。
府衙上下都能听到牢狱内的哀嚎声。
门外聚集的一群人却是各怀鬼胎。
陈县令担心出了人命,引起灾民暴乱。
却也有人忧心里面的人嘴不严实,一不小心就叫人问出了什么,事情败露。
更有人想着早些收工回去,好去紫秋山。
“咱们今日吃的那个桂花鱼羹不错,不过这个时节哪来的桂花啊?”
“我在宫里吃过的,每年八九月的时候采了新鲜桂花做成花酿,做鱼羹的时候加上就成了。”
“那鱼也嫩。”
“那不如,咱们明日接着去吧?”
“好好好。”
在门口嗑瓜子的两人一拍即合。
翌日。
“大家快来评评理啊!”
“我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子,家里无妄糟了水灾不说,儿子来领个粮食都要被府衙给强扣了去。”
“如今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啊!”
“就是啊,我们孤儿寡母的,可要我们怎么活啊!”
府衙门口甚是热闹。
哭闹的一群人毫不例外,全部都是老弱妇孺,没有一个壮年男丁。
可俗话说的好,三个女人一台戏。
更别说这细细数来足足有十几个女人了。
出面的是李伏昆。
“诸位婶婶婆婆,先起来说话。”李伏昆倒是客气的很。他亲自要去扶人,那个婆婆却是一点情都肯领,反倒是抓住了李伏昆的衣袖,不依不饶的道:“你还我儿子!”
说着,伸手就去捶李伏昆。
叶珑蹙眉,要是霜儿在,看了一定会心疼的。
“婆婆,您说话可得负责任。”
“昨日府衙抓的,是一群贼人,您若是其中谁的母亲,那府衙也要请您进去问问话了。”
此话一出,婆婆就怔住了,跟身后的人对视一眼。
另一个看着有些尖酸刻薄的穿着绿衫子的妇人就开了口:“什么贼人?他们不过是来领救济粮食和银钱的,怎的就成了贼人呢?”
“是灾民,领救济的粮食和银钱自然是无妨的。”
“可那些人并不是灾民。”
人群中有人冷笑:“水患频发,我们县城受灾的人数成百上千,你说不是便不是了?你可有什么证据?”
那人用李伏昆的话质问道。
李伏昆拿出了县里人口的册子。
“这就是证据。”
“这上面记载了冀北县所有的户籍信息,受灾的多是住在河边的人户,而那些人的家,可不在河道两岸啊。”
“是在这县城之中啊。”
此言一出,那群老弱妇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为首的几人眼神交流了一番,小声嘀咕道:“这冀北县的人这么多,里面的人断然是不会招的,他这莫不是在诈我们吧?”
“我看八成是,横竖他不知道我们是谁,咱们就一口咬死了就是。”
“就这么办。”
几人商议定了,便嚷嚷道:“你胡说,我们都沦落成这个样子了,难道还不是灾民吗?”
“哦?那请问婶婶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啊?”
“我叫李芬,家主河边三七巷的。”那人随口就胡诌了个姓名。
李伏昆知道这名字定然是假的,仍旧装模作样的翻起了手中的户籍册子来。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发现了猫腻,出来说了句公道话,那是个骨瘦如柴的老人,佝偻着背:“我在三七巷里住了四十年了,可从没见过有哪家的妇人叫李芬的。”
更有人质疑道:“我们这些日子日日沿街乞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你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哪里像是灾民。”
“我看啊,八成是和那群抢东西的人是一伙的。”
“就是就是。”
好些人跟着附和道。
叶珑这才舒心了些,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老弱妇孺们只恶狠狠的剜了一眼旁人,让他们少管闲事。
“啧。”
李伏昆面露难色:“这位婶婶,户籍册子上面可没有你的信息啊。”
“怎么可能?”李芬故作镇定的道。
“这可不是件小事,来人呐。”
“请这位婶婶进去喝茶。”
话音刚落,就有两个侍卫不由分说的架着那人进去了。
“这户籍册子上没有信息的,就是黑户,那可定要好好的查一查,不然得出大事情。”
李伏昆扬了扬手里的册子,那些人面面相觑的,一时间有些慌了神。
“诸位婶婶婆婆,也将姓名告诉我,若真是灾民,我也好给你们粮食和银子啊。”他笑容和蔼的很。
李伏昆扬眉看着众人。
那几人却是匆匆提着裙摆,作鸟兽状就散了。
“婶婶婆婆别走啊,你们的丈夫儿子还在衙门里面呢,同我说一说户籍,我还要给你们银子呢!”李伏昆越是扬声说道,那些人的脚步越发的匆匆起来。
这般的心虚,真不敬业。
被抓进去的妇人叫嚷不止,吵得李伏昆脑仁疼,当真是好奇她哪来的这般气力。
最后还是将人给关进了大牢里面,这才得了个清静。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