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将军不必多礼。”成蟜见到王贲后,恭敬地说道。对于这位历史名人,他一向态度恭敬。
“君上客气了。”王贲并非第一次见成蟜,作为嬴政的心腹,他岂会不明白成蟜的重要性?
单看成蟜被嬴政派往各地,所到之处皆能令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成蟜的才干。
都说那是长安君身边的人能干,但凡了解他的人都清楚,除了一部分人外,其他所有人都是成蟜到了长安以后逐渐培养起来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出身贵族的平民百姓。
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为大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攻略一座城池,总有他们的辅助稳定局势,使得秦军无需费更多的力气和手段,也不必见更多的血。
这一点无论是王贲还是蒙恬等人都深感欣慰,而这一切都是成蟜带来的改变。
王贲也不废话,将大梁的城图,还有周遭的堪图都拿了出来。
他擅长的是打仗,可不是重建,所以这事只能丢给成蟜来做。
至于扶苏公子等人,王贲并没有见到,也不合适。
如今大王刚满三十岁,正是最强健的时候,见那公子,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容易被大王猜忌。
对王贲来说,这根本没有必要。
等将来功成名就了,他们王家可不敢居功,肯定是要退下来的。
那就更没必要跟扶苏公子会面了,连长安君都是没办法,这算是交接工作。
成蟜接手了一切,再看那一片泥泞,又想回长安了!
这被水冲垮的城市,一时间都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
而且死伤应该不在少数,王贲倒是清楚知道,死尸多了,容易发生瘟疫,这是当初成蟜写信给嬴政,让他派人出去科普的。
有这样的知识面,王贲将死去的人都给烧了。
是一点没留下,这强硬的态度,让原本魏国人,更讨厌秦人了。
“怎么又有秦人来了?”前魏国人们,看到城外源源不断的车队,简直不敢置信。
“不知道他们还想做什么,总不能把我们都杀了吧?”也有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看着自家满目疮痍,满是绝望。
“我看到他们在城外搭帐篷了。”消息灵通一些的,已经在观察,秦人究竟想做什么。
“他们不入城吗?”不少人费解,毕竟住在野外,哪有大梁城内好?
即便之前因为水患冲垮了一些,但总归好的部分不少,特别是魏王宫。
可所有的秦人到达,只是开始搭帐篷,看着像是要居住的样子。
“既然长安君到来,臣便要回咸阳复命了。”王贲等来了成蟜,毫不犹豫的准备离开。
至于成蟜镇不住这些人,那是不可能的,嬴政为了成蟜的安全,可是派出了好几万人,不光是保护他的,还能给他干活的劳动力。
成蟜恭恭敬敬的态度,送走了人,然后开始让人招工,顺便还有帐篷开始收留无家可归的人。
这次水患又不是只有大梁城内的人遭受,其他的村落县城,肯定也是遭了难的。
若是没有救助,怕是都要活不下去了。
成蟜可不希望在他的治下,出现这样的人间炼狱。
招工算得上顺利,因为成蟜开出的条件,几乎没人能够拒绝。
水患冲垮了当地人的房屋,粮食等等,若是没有粮食,他们都别想能够活下去。
指望魏国的那些贵族,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这时候成蟜的招工,就好像那及时雨一般。
更别提成蟜还给人吃饱,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了。
原本不算热闹的收留难民的区域,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到如今人传人到来了几千人。
对他们来说,才不管什么秦人魏人,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
事实上成蟜也是兑现了承诺,在营地当中的人们,经历这么多天,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当吃饱以后,营地里传出又哭又笑的动静,惊的秦兵都想去看看了。
不过被成蟜阻止了,没必要,这些人或许是压抑情绪太久。
有了这些人以后,来难民营的人就更多了。
成蟜派出工匠们,教导这些人学习如何建房,如何砌墙之类的。
制作砖窑等,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所以几千人分配一下,也算不得多。
有专门的人去丈量土地,然后选好地址,开始建造城墙。
成蟜有心想要建造,那盛世开封,想当年看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城市很有意思。
所以这次过来,他就是准备建造一个这样的城市。
至于资金的问题,魏国的国库,他阿兄已经承诺了,让他随便用。
如今大秦还真不缺钱,不算当初成蟜做的生意,都是跟嬴政分成的,就是纳税,也是老老实实的纳税,没有偷税漏税的行为。
这大秦的国库,如何能没钱?
不说国库了,就是嬴政自己的私库,也都是满满当当。
所以嬴政看不上魏国那点钱,是很正常的。
什么叫财大气粗,就是大秦的现状。
光是支撑几十万大军,攻下周边的国家,就不是一般财力能够支撑的。
那些被亡国的贵族,怎么都想不通,才短短的这些年,秦国怎么就变得如此强大了呢?
这种事嬴政不可能跟人解释,成蟜就更不能了。
【作者有话说】
[比心]
第121章
◎继承人只会是扶苏!◎
住在帐篷里,就是一点不好,早上隔音太差。
他距离收容难民的区域不算太远,即便没有难民的早起干活,也有他身边的将士们早起训练。
好在睡的早,也差不多足够了。
不然这么早被吵醒,他要发脾气的。
古代娱乐少,倒是让他保持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至于夜夜笙歌的日子,这可是大秦,哪怕之前其他国家可以,现在,只要是大秦的领土,都不可以。
当然了,对那些贵族而言,不算什么大事。
成蟜本身也不爱看那些,更别说带着出远门了,他虽然有钱,倒也不至于这般的浪费。
来此地重建的他,又不是来玩耍的。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他还带着未婚妻呢。
当着未婚妻的面,看人载歌载舞?带坏未婚妻咋办!
万一玲珑比他还爱看跳舞,不行,绝对不行。
成蟜一起床,照顾他的侍从们便端着水盆进来,为成蟜洗漱。
自从有了未婚妻以后,成蟜的身边就没有侍女在周围晃荡了。
虽说玲珑并不在意,但成蟜觉得自己不能不尊重玲珑。
就像他阿翁那样,嘴上说着要等赵姬,结果呢,女人一样都不少。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子嗣不丰。
这么多的女人,也就两个生下他的孩子。
成蟜很快穿戴整齐,今天说好了,要出去溜达一下,考察实地。
这治水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最重要的是他要在此地重建,总不好继续留下这隐患吧?
水利运用好了,还是很不错的。
最起码水运方便,比陆地上让牛马来拉车,可要快捷多了。
对于成蟜的想法,蒙毅等人也是一致赞同的,唯一就是治理水患的问题。
城墙加固那是必须的,拥有可以阻挡住水患的城墙,内里才能平安,同时河堤防护也很有必要。
成蟜需要亲自勘察,由系统扫描出漏洞部位,他才好弥补一二。
成蟜记忆里,开封有着,一城宋韵半城水,梦华飘溢伴汴京的美誉。
这是可以借鉴的,虽说是后世<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发生的。
也没说如今他大秦不能用,成蟜再舆图上,努力勾勾画画,这排水系统必须得好。
不然水患一起,这水排不出去,无论是对黔首们的生命财产都有一定的威胁。
《宋史》中有记载,挖掘沟渠排水系统足有八条措施,成蟜这边只能多,不能少。
绝对不允许有人做出侵占河道的行为,只要成蟜写下来,提交上去给嬴政过目。
得到嬴政允许就,在这大秦就无人敢违背。
除非这些人想被拉去修长城去,这一条直接写明考虑,无论是贵族还是官员,都必须遵守。
不然他写出来干啥,累不着他吗?
如今的大梁破破烂烂,自从有成蟜的招工讯息,城内的黔首们也都纷纷来到了城外,加入到难民当中。
就城中泡了水的泥巴房子,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还不如在城外呢,至少帐篷看起来很安全。
加上这个季节,也不会太冷。
只要是获得工作的黔首,都可以领到一床棉被,伙食也不必担心,他们长安君包吃包住!
“君上客气了。”王贲并非第一次见成蟜,作为嬴政的心腹,他岂会不明白成蟜的重要性?
单看成蟜被嬴政派往各地,所到之处皆能令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成蟜的才干。
都说那是长安君身边的人能干,但凡了解他的人都清楚,除了一部分人外,其他所有人都是成蟜到了长安以后逐渐培养起来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出身贵族的平民百姓。
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为大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攻略一座城池,总有他们的辅助稳定局势,使得秦军无需费更多的力气和手段,也不必见更多的血。
这一点无论是王贲还是蒙恬等人都深感欣慰,而这一切都是成蟜带来的改变。
王贲也不废话,将大梁的城图,还有周遭的堪图都拿了出来。
他擅长的是打仗,可不是重建,所以这事只能丢给成蟜来做。
至于扶苏公子等人,王贲并没有见到,也不合适。
如今大王刚满三十岁,正是最强健的时候,见那公子,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容易被大王猜忌。
对王贲来说,这根本没有必要。
等将来功成名就了,他们王家可不敢居功,肯定是要退下来的。
那就更没必要跟扶苏公子会面了,连长安君都是没办法,这算是交接工作。
成蟜接手了一切,再看那一片泥泞,又想回长安了!
这被水冲垮的城市,一时间都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
而且死伤应该不在少数,王贲倒是清楚知道,死尸多了,容易发生瘟疫,这是当初成蟜写信给嬴政,让他派人出去科普的。
有这样的知识面,王贲将死去的人都给烧了。
是一点没留下,这强硬的态度,让原本魏国人,更讨厌秦人了。
“怎么又有秦人来了?”前魏国人们,看到城外源源不断的车队,简直不敢置信。
“不知道他们还想做什么,总不能把我们都杀了吧?”也有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看着自家满目疮痍,满是绝望。
“我看到他们在城外搭帐篷了。”消息灵通一些的,已经在观察,秦人究竟想做什么。
“他们不入城吗?”不少人费解,毕竟住在野外,哪有大梁城内好?
即便之前因为水患冲垮了一些,但总归好的部分不少,特别是魏王宫。
可所有的秦人到达,只是开始搭帐篷,看着像是要居住的样子。
“既然长安君到来,臣便要回咸阳复命了。”王贲等来了成蟜,毫不犹豫的准备离开。
至于成蟜镇不住这些人,那是不可能的,嬴政为了成蟜的安全,可是派出了好几万人,不光是保护他的,还能给他干活的劳动力。
成蟜恭恭敬敬的态度,送走了人,然后开始让人招工,顺便还有帐篷开始收留无家可归的人。
这次水患又不是只有大梁城内的人遭受,其他的村落县城,肯定也是遭了难的。
若是没有救助,怕是都要活不下去了。
成蟜可不希望在他的治下,出现这样的人间炼狱。
招工算得上顺利,因为成蟜开出的条件,几乎没人能够拒绝。
水患冲垮了当地人的房屋,粮食等等,若是没有粮食,他们都别想能够活下去。
指望魏国的那些贵族,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这时候成蟜的招工,就好像那及时雨一般。
更别提成蟜还给人吃饱,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了。
原本不算热闹的收留难民的区域,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到如今人传人到来了几千人。
对他们来说,才不管什么秦人魏人,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
事实上成蟜也是兑现了承诺,在营地当中的人们,经历这么多天,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当吃饱以后,营地里传出又哭又笑的动静,惊的秦兵都想去看看了。
不过被成蟜阻止了,没必要,这些人或许是压抑情绪太久。
有了这些人以后,来难民营的人就更多了。
成蟜派出工匠们,教导这些人学习如何建房,如何砌墙之类的。
制作砖窑等,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所以几千人分配一下,也算不得多。
有专门的人去丈量土地,然后选好地址,开始建造城墙。
成蟜有心想要建造,那盛世开封,想当年看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城市很有意思。
所以这次过来,他就是准备建造一个这样的城市。
至于资金的问题,魏国的国库,他阿兄已经承诺了,让他随便用。
如今大秦还真不缺钱,不算当初成蟜做的生意,都是跟嬴政分成的,就是纳税,也是老老实实的纳税,没有偷税漏税的行为。
这大秦的国库,如何能没钱?
不说国库了,就是嬴政自己的私库,也都是满满当当。
所以嬴政看不上魏国那点钱,是很正常的。
什么叫财大气粗,就是大秦的现状。
光是支撑几十万大军,攻下周边的国家,就不是一般财力能够支撑的。
那些被亡国的贵族,怎么都想不通,才短短的这些年,秦国怎么就变得如此强大了呢?
这种事嬴政不可能跟人解释,成蟜就更不能了。
【作者有话说】
[比心]
第121章
◎继承人只会是扶苏!◎
住在帐篷里,就是一点不好,早上隔音太差。
他距离收容难民的区域不算太远,即便没有难民的早起干活,也有他身边的将士们早起训练。
好在睡的早,也差不多足够了。
不然这么早被吵醒,他要发脾气的。
古代娱乐少,倒是让他保持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至于夜夜笙歌的日子,这可是大秦,哪怕之前其他国家可以,现在,只要是大秦的领土,都不可以。
当然了,对那些贵族而言,不算什么大事。
成蟜本身也不爱看那些,更别说带着出远门了,他虽然有钱,倒也不至于这般的浪费。
来此地重建的他,又不是来玩耍的。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他还带着未婚妻呢。
当着未婚妻的面,看人载歌载舞?带坏未婚妻咋办!
万一玲珑比他还爱看跳舞,不行,绝对不行。
成蟜一起床,照顾他的侍从们便端着水盆进来,为成蟜洗漱。
自从有了未婚妻以后,成蟜的身边就没有侍女在周围晃荡了。
虽说玲珑并不在意,但成蟜觉得自己不能不尊重玲珑。
就像他阿翁那样,嘴上说着要等赵姬,结果呢,女人一样都不少。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子嗣不丰。
这么多的女人,也就两个生下他的孩子。
成蟜很快穿戴整齐,今天说好了,要出去溜达一下,考察实地。
这治水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最重要的是他要在此地重建,总不好继续留下这隐患吧?
水利运用好了,还是很不错的。
最起码水运方便,比陆地上让牛马来拉车,可要快捷多了。
对于成蟜的想法,蒙毅等人也是一致赞同的,唯一就是治理水患的问题。
城墙加固那是必须的,拥有可以阻挡住水患的城墙,内里才能平安,同时河堤防护也很有必要。
成蟜需要亲自勘察,由系统扫描出漏洞部位,他才好弥补一二。
成蟜记忆里,开封有着,一城宋韵半城水,梦华飘溢伴汴京的美誉。
这是可以借鉴的,虽说是后世<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发生的。
也没说如今他大秦不能用,成蟜再舆图上,努力勾勾画画,这排水系统必须得好。
不然水患一起,这水排不出去,无论是对黔首们的生命财产都有一定的威胁。
《宋史》中有记载,挖掘沟渠排水系统足有八条措施,成蟜这边只能多,不能少。
绝对不允许有人做出侵占河道的行为,只要成蟜写下来,提交上去给嬴政过目。
得到嬴政允许就,在这大秦就无人敢违背。
除非这些人想被拉去修长城去,这一条直接写明考虑,无论是贵族还是官员,都必须遵守。
不然他写出来干啥,累不着他吗?
如今的大梁破破烂烂,自从有成蟜的招工讯息,城内的黔首们也都纷纷来到了城外,加入到难民当中。
就城中泡了水的泥巴房子,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还不如在城外呢,至少帐篷看起来很安全。
加上这个季节,也不会太冷。
只要是获得工作的黔首,都可以领到一床棉被,伙食也不必担心,他们长安君包吃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