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还好。”
程明簌扶着床栏起身,披上外袍要去洗漱,“我闲在家中无事,教你看些书如何?”
“不要。”薛瑛立刻拒绝,这人有好为人师的瘾吗?怎么老让她学习。
“就这么定了。”
他像是没听到她的拒绝话似的,自顾自地定下了这件事。
隔日薛瑛就在自己的床头发现了两本游记。
她本来不大乐意看的,以为又是些文绉绉的书。
“怎么是这个?”
“除了京城的富奢外,这外头还有许多你没见识过的东西。”
薛瑛翻开一本,读道:“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1
薛瑛没有去过别的地方,自小在京城长大,她身体不好,出不了远门,游记上的东西对她而言是很陌生的。
“想去吗?”
程明簌见她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问道。
“想,但是我怕累。”薛瑛低声道:“我身子骨一向不好。”
“那从现在开始,你多吃一些,别总是只吃几口,你太挑食,得多吃肉。”
薛瑛半信半疑地看向他。
“身体强壮了,自然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午膳时,丫鬟送来两份食盒,薛瑛第一次多吃了半碗饭。
“对了,上次你说要给我绣荷包的呢,你绣了吗?”
吃饭的时候,程明簌突然问她。
“什么、什么荷包?”
“你不是说要给我绣个新的?”程明簌放下筷子,“先前那个,是你不好意思送给别人才丢给我的,后来又被你扯坏了,那新的呢?”
薛瑛心虚,她早就抛之脑后了,随口之言,谁知道他会当真。
跟有病似的,外面多的是精致小巧的香包,非要她绣,真不知道是羞辱她还是羞辱他自己。
“还没有,我吃完饭就绣。”
薛瑛弱弱地道。
他笑了笑,“好。”
薛瑛准备了新的针线,在绣棚上画了只王八。
她鸳鸯画不好,王八却很拿手,几笔便勾勒描出王八的形,再接着按照画好的图案绣花。
程明簌休沐日的最后一天,薛瑛将绣好的王八荷包给他。
程明簌见了忍俊不禁,他指尖捻着那只针脚歪斜、图案嚣张的荷包,嘴角的弧度压了又压,最终还是没忍住,一声低笑逸出唇畔。那王八绣得确实“惟妙惟肖”,绿豆眼透着股娇蛮神气,同薛瑛一样,仿佛下一秒就要爬出来咬人。
“夫人的女红……”他故意顿了顿,在薛瑛瞬间瞪圆、写满“你敢说不好试试”的眼神注视下,慢悠悠补充道,“……倒是别具一格,颇有童趣。”
薛瑛哼了一声,下巴抬得更高:“那是自然!寻常鸳鸯有什么看头?大家的荷包都是什么花啊草啊鸟的,我才不和他们一样,我这王八,独一份!你可得好好戴着,不许摘下来!”
她想着,反正她绣工差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自从他戴着那只丑鸳鸯荷包出门后,薛瑛估摸着自己已经老脸不保,既然如此,她还忸怩什么,不如绣个更丑的给程明簌戴着,他不是要吗?那就不准他摘下,让他也被嘲笑,这位未来的朝廷栋梁之材,品味之独特。
她嘴上强硬,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程明簌,见他没有丝毫犹豫,反而真的将这只丑得醒目的荷包郑重其事地系在腰间。
薛瑛心里莫名地舒坦了些,甚至生出一丝奇异的成就感。虽然丑,但味道是她精心挑选的松香,清冽提神,与他这个人倒是相配。
程明簌低头整理着荷包的系带,修长的手指拂过粗糙的绣面。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投下小片阴影,透亮的眸子犹如琥珀般。
薛瑛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头那点小得意又掺杂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她撇撇嘴,扭过头去。
程明簌赋闲在家这几日,两个人打打闹闹,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程明簌就该回翰林院了。
这些时日他都睡在榻上,薛瑛已经习惯自己每日起来就看到他的脸,其实程明簌抱起来还挺舒服的,他不是多汗体质,睡姿端正,不会乱动,初夏,屋里放着冰块,他身上也凉凉的。
等他腿伤好后,薛瑛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让他回地上睡。
夜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侯夫人观察着薛瑛的脸,笑着说:“瑛瑛的脸好像已经好了。”
薛瑛眼前一亮,抬手摸了摸,少女肌肤光滑,一丝瑕疵也没有,她眸中神采更甚,喜不自禁。
程明簌神情淡淡,思考,以她的性子,说不定明日又忍不住去找齐韫了,毕竟已经许多日不曾见面。
正想着,突然有下人冲进前厅,满脸笑意,“世子来信了,侯爷、夫人,世子的信!”
他手里拿着一封厚厚的家书,正吃饭的几人全都站了起来。
薛瑛率先放下筷子迎上去,“给我给我。”
薛徵离家半年,身在战场,家书难抵,一封信,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送到对方手中。
薛徵信中,先问家人安,他在西北万事顺遂,打了几起胜仗。
武宁侯读到最后,话语突然顿住了。
“为虚名所困,大错特错,此婚事误人终身,实为不智,应尽快和离……”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逃不掉。
在薛府,武宁侯与建安公主虽是长辈,是主君,但其实,碰到大事时,真的能担事的只有薛徵,平日夫妇两个都要听儿子的话。
薛徵信上的意思很直白,武宁侯夫妇担心薛瑛名节受损,才让她嫁给程明簌,而薛徵觉得,若二人无情,强行成婚只会伤害彼此,到最后两看相厌,变成一对怨侣,这样的局面,也一定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二人读完信,面面相觑,武宁侯看向妻子,对视一眼,神色皆是难言。
“先吃饭吧。”
侯夫人笑了笑,打破沉默,招呼大家坐下来,“饭菜都要凉了,吃完再说。”
她回头看向送信的小厮,“这信是刚送过来的吗?”
“是,夫人。”
小厮回答。
侯夫人摆摆手,让他先下去了。
薛瑛心绪复杂,缓缓拿起筷子。
哥哥居然特地写信回来让她同程明簌和离。
薛瑛成婚匆忙,薛徵都没有来得及回来参加,侯府给他写过信,但是薛徵毕竟在边关,家书要许久才能送到他手中,等他得知消息时,薛瑛已经成婚了。
以前,薛徵刚去军营的时候,便对薛瑛说过,将来会为她觅个喜欢她,对她好的夫君,让她嫁世上最好的男子,若是薛瑛的夫君有负于她,薛徵会为她报仇。
不难猜到,他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看见爹娘的书信时,心里该多气愤,懊恼他不在京城,懊恼她的婚事决定得如此草率,因为自己不能回京,才写了厚厚一封信,千叮咛万嘱咐,字句诚恳,向爹娘分析利弊。
因在乎虚名而促成的婚姻,对夫妻两个人都是枷锁。
晚膳吃得不太欢快,大家心里都装着事,没再说话。
夜里,薛瑛捧着薛徵随信一起寄回来的东西回卧房,有关外的皮革,奶糕,牛羊肉等等。
程明簌跟在她身后,默不作声。
武宁侯夫妇方才的神情,程明簌看得分明。薛徵的信显然撼动了他们仓促定下的决定。和离……似乎已不再是薛瑛一厢情愿的期盼,而是摆在明面上,极可能成真。
那薛瑛呢?
别人的看法在程明簌心里并未掀起什么波澜,他抬眼看向走在前面的薛瑛。
少女怀里抱着鼓鼓囊囊的行囊,背影看不出来与平日相比有什么变化。
程明簌心想,她怕是高兴死了,先前就巴不得早日和离,好光明正大地与她的齐郎相会,如今机会来了,她肯不抓住吗?
原本还要再等一两个月,眼下还顾及虚名做什么,反正有个当大将军的哥哥,有薛徵为她撑腰,仓促成婚又和离,隔不久再改嫁,谁敢说她什么。
薛瑛将东西放在桌子上,分了分,让丫鬟送了不少给各个院子的长辈,她自己留下一部分。
程明簌站在一旁,看到她收了一些出来,“这个过几日带给阿韫。”
薛瑛想起齐韫家中有弟弟妹妹,小孩子应当会喜欢吃奶糕之类的东西,于是又多装了一些。
她已经许久没有见过齐韫了,先前因为脸上有红疹,不能出门,捱了快一个月,等和离后,总算可以光明正大地去见他,过几日得和他好好说一下这个消息。
程明簌踢了一脚身边的椅子,发出轻响。
“哐当。”
薛瑛吓了一跳,回头:“怎么了?”
程明簌面无表情地扶着椅背,淡淡道:“无妨,膝盖有些不适。”
“不是已经好了吗?”薛瑛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去,“我让采薇喊府医过来。”
“不用了。”程明簌坐了下来,目光落在窗外淅沥的雨幕上,“估摸着是下雨的原因,有些隐痛。”
程明簌扶着床栏起身,披上外袍要去洗漱,“我闲在家中无事,教你看些书如何?”
“不要。”薛瑛立刻拒绝,这人有好为人师的瘾吗?怎么老让她学习。
“就这么定了。”
他像是没听到她的拒绝话似的,自顾自地定下了这件事。
隔日薛瑛就在自己的床头发现了两本游记。
她本来不大乐意看的,以为又是些文绉绉的书。
“怎么是这个?”
“除了京城的富奢外,这外头还有许多你没见识过的东西。”
薛瑛翻开一本,读道:“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1
薛瑛没有去过别的地方,自小在京城长大,她身体不好,出不了远门,游记上的东西对她而言是很陌生的。
“想去吗?”
程明簌见她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问道。
“想,但是我怕累。”薛瑛低声道:“我身子骨一向不好。”
“那从现在开始,你多吃一些,别总是只吃几口,你太挑食,得多吃肉。”
薛瑛半信半疑地看向他。
“身体强壮了,自然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午膳时,丫鬟送来两份食盒,薛瑛第一次多吃了半碗饭。
“对了,上次你说要给我绣荷包的呢,你绣了吗?”
吃饭的时候,程明簌突然问她。
“什么、什么荷包?”
“你不是说要给我绣个新的?”程明簌放下筷子,“先前那个,是你不好意思送给别人才丢给我的,后来又被你扯坏了,那新的呢?”
薛瑛心虚,她早就抛之脑后了,随口之言,谁知道他会当真。
跟有病似的,外面多的是精致小巧的香包,非要她绣,真不知道是羞辱她还是羞辱他自己。
“还没有,我吃完饭就绣。”
薛瑛弱弱地道。
他笑了笑,“好。”
薛瑛准备了新的针线,在绣棚上画了只王八。
她鸳鸯画不好,王八却很拿手,几笔便勾勒描出王八的形,再接着按照画好的图案绣花。
程明簌休沐日的最后一天,薛瑛将绣好的王八荷包给他。
程明簌见了忍俊不禁,他指尖捻着那只针脚歪斜、图案嚣张的荷包,嘴角的弧度压了又压,最终还是没忍住,一声低笑逸出唇畔。那王八绣得确实“惟妙惟肖”,绿豆眼透着股娇蛮神气,同薛瑛一样,仿佛下一秒就要爬出来咬人。
“夫人的女红……”他故意顿了顿,在薛瑛瞬间瞪圆、写满“你敢说不好试试”的眼神注视下,慢悠悠补充道,“……倒是别具一格,颇有童趣。”
薛瑛哼了一声,下巴抬得更高:“那是自然!寻常鸳鸯有什么看头?大家的荷包都是什么花啊草啊鸟的,我才不和他们一样,我这王八,独一份!你可得好好戴着,不许摘下来!”
她想着,反正她绣工差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自从他戴着那只丑鸳鸯荷包出门后,薛瑛估摸着自己已经老脸不保,既然如此,她还忸怩什么,不如绣个更丑的给程明簌戴着,他不是要吗?那就不准他摘下,让他也被嘲笑,这位未来的朝廷栋梁之材,品味之独特。
她嘴上强硬,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程明簌,见他没有丝毫犹豫,反而真的将这只丑得醒目的荷包郑重其事地系在腰间。
薛瑛心里莫名地舒坦了些,甚至生出一丝奇异的成就感。虽然丑,但味道是她精心挑选的松香,清冽提神,与他这个人倒是相配。
程明簌低头整理着荷包的系带,修长的手指拂过粗糙的绣面。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投下小片阴影,透亮的眸子犹如琥珀般。
薛瑛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头那点小得意又掺杂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她撇撇嘴,扭过头去。
程明簌赋闲在家这几日,两个人打打闹闹,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程明簌就该回翰林院了。
这些时日他都睡在榻上,薛瑛已经习惯自己每日起来就看到他的脸,其实程明簌抱起来还挺舒服的,他不是多汗体质,睡姿端正,不会乱动,初夏,屋里放着冰块,他身上也凉凉的。
等他腿伤好后,薛瑛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让他回地上睡。
夜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侯夫人观察着薛瑛的脸,笑着说:“瑛瑛的脸好像已经好了。”
薛瑛眼前一亮,抬手摸了摸,少女肌肤光滑,一丝瑕疵也没有,她眸中神采更甚,喜不自禁。
程明簌神情淡淡,思考,以她的性子,说不定明日又忍不住去找齐韫了,毕竟已经许多日不曾见面。
正想着,突然有下人冲进前厅,满脸笑意,“世子来信了,侯爷、夫人,世子的信!”
他手里拿着一封厚厚的家书,正吃饭的几人全都站了起来。
薛瑛率先放下筷子迎上去,“给我给我。”
薛徵离家半年,身在战场,家书难抵,一封信,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送到对方手中。
薛徵信中,先问家人安,他在西北万事顺遂,打了几起胜仗。
武宁侯读到最后,话语突然顿住了。
“为虚名所困,大错特错,此婚事误人终身,实为不智,应尽快和离……”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逃不掉。
在薛府,武宁侯与建安公主虽是长辈,是主君,但其实,碰到大事时,真的能担事的只有薛徵,平日夫妇两个都要听儿子的话。
薛徵信上的意思很直白,武宁侯夫妇担心薛瑛名节受损,才让她嫁给程明簌,而薛徵觉得,若二人无情,强行成婚只会伤害彼此,到最后两看相厌,变成一对怨侣,这样的局面,也一定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二人读完信,面面相觑,武宁侯看向妻子,对视一眼,神色皆是难言。
“先吃饭吧。”
侯夫人笑了笑,打破沉默,招呼大家坐下来,“饭菜都要凉了,吃完再说。”
她回头看向送信的小厮,“这信是刚送过来的吗?”
“是,夫人。”
小厮回答。
侯夫人摆摆手,让他先下去了。
薛瑛心绪复杂,缓缓拿起筷子。
哥哥居然特地写信回来让她同程明簌和离。
薛瑛成婚匆忙,薛徵都没有来得及回来参加,侯府给他写过信,但是薛徵毕竟在边关,家书要许久才能送到他手中,等他得知消息时,薛瑛已经成婚了。
以前,薛徵刚去军营的时候,便对薛瑛说过,将来会为她觅个喜欢她,对她好的夫君,让她嫁世上最好的男子,若是薛瑛的夫君有负于她,薛徵会为她报仇。
不难猜到,他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看见爹娘的书信时,心里该多气愤,懊恼他不在京城,懊恼她的婚事决定得如此草率,因为自己不能回京,才写了厚厚一封信,千叮咛万嘱咐,字句诚恳,向爹娘分析利弊。
因在乎虚名而促成的婚姻,对夫妻两个人都是枷锁。
晚膳吃得不太欢快,大家心里都装着事,没再说话。
夜里,薛瑛捧着薛徵随信一起寄回来的东西回卧房,有关外的皮革,奶糕,牛羊肉等等。
程明簌跟在她身后,默不作声。
武宁侯夫妇方才的神情,程明簌看得分明。薛徵的信显然撼动了他们仓促定下的决定。和离……似乎已不再是薛瑛一厢情愿的期盼,而是摆在明面上,极可能成真。
那薛瑛呢?
别人的看法在程明簌心里并未掀起什么波澜,他抬眼看向走在前面的薛瑛。
少女怀里抱着鼓鼓囊囊的行囊,背影看不出来与平日相比有什么变化。
程明簌心想,她怕是高兴死了,先前就巴不得早日和离,好光明正大地与她的齐郎相会,如今机会来了,她肯不抓住吗?
原本还要再等一两个月,眼下还顾及虚名做什么,反正有个当大将军的哥哥,有薛徵为她撑腰,仓促成婚又和离,隔不久再改嫁,谁敢说她什么。
薛瑛将东西放在桌子上,分了分,让丫鬟送了不少给各个院子的长辈,她自己留下一部分。
程明簌站在一旁,看到她收了一些出来,“这个过几日带给阿韫。”
薛瑛想起齐韫家中有弟弟妹妹,小孩子应当会喜欢吃奶糕之类的东西,于是又多装了一些。
她已经许久没有见过齐韫了,先前因为脸上有红疹,不能出门,捱了快一个月,等和离后,总算可以光明正大地去见他,过几日得和他好好说一下这个消息。
程明簌踢了一脚身边的椅子,发出轻响。
“哐当。”
薛瑛吓了一跳,回头:“怎么了?”
程明簌面无表情地扶着椅背,淡淡道:“无妨,膝盖有些不适。”
“不是已经好了吗?”薛瑛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去,“我让采薇喊府医过来。”
“不用了。”程明簌坐了下来,目光落在窗外淅沥的雨幕上,“估摸着是下雨的原因,有些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