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碧荷连忙禀报颜雪蕊,颜雪蕊道不用管,它想飞就飞走,想呆在院子里也不用驱赶,按时喂食。因颜雪蕊浅眠,碧荷烦死这只叽叽喳喳吵的金丝雀了,眼看好几次它飞过高墙,冬天到了。
外面冰天雪地,雨雪风霜。公主府修缮的匆忙,*没有来得及暖上地龙,只能在房间、大殿里烧上红罗炭,屋里暖烘烘,它自此后在屋檐下筑巢,院子里都不去了,冬日里养得羽毛油光水滑,彻底在公主府安家。
稚奴一嚎,它跟着叫,嘹亮的声音混着小儿响彻云霄的哭闹,这个冬天公主府不显得清冷。
***
对于京中的其他人来说,今天的冬季漫长而难熬。
先是皇帝骤然对顾太傅发难,太子态度暧昧,摇摆不定。接着西戎国书奉上,顾将军“起死回生”,重掌西北玄甲军,顾太傅再次有惊无险,官复原职。
不过此次,谁都看出来顾衍和皇帝的势如水火,这……臣子权柄再大,还能硬得过皇帝吗?顾衍想造反?
即使顾渊掌兵,西北和京城相距千里,远水解不了近火啊。
朝中胆战心惊,一片静默之时,皇帝中风病倒,太子监国。顾衍照旧去东宫为太子讲学。为替储君分忧,朝中诸事先报顾太傅批红,再报给太子审视。
事实上,凡事到顾衍这里已经做出决断,朝中那些太子党原本就是顾衍的拥趸,早习惯了顾衍干脆利落的风格,朱批寥寥数语,直切要害。他们配合得当,政要往往在通报太子之前便下达六部执行。皇帝命太子监国,太子无能,眼看要被顾衍架空了。
朝中不乏忠君爱国的臣子,顾衍这副做派,和窃国的佞臣何异?
有御史当庭弹劾,顾衍越俎代庖,藐视圣威,请顾太傅还政于太子。文人口诛笔伐,连皇帝都曾迫于压力把顾衍放出来,顾衍不同。
他这个人,只看当前,不在乎后世名。
顾太傅面对这些质问,面不改色,淡道:“大闹金銮殿,以下犯上,扰乱超纲。”
"斩。"
一连斩了数十人,连下几场大雪掩不住菜市口的血腥味,直到朝中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京城风声鹤唳,但在顾衍的铁血手腕下,京城无人敢出头,地方州郡和百姓的日子和从前一样,该上贡上贡,该纳粮纳粮,消息灵通的,知道如今京城是顾太傅掌权,恐怕要变天。
地方偏远闭塞的,只知道皇帝病重,太子监国,以为太子登基在望,不远千里送上贺表,为太子殿下的儿子庆贺。
太子妃所出的太子嫡子,皇帝亲自赐名“周玄御”,要过百岁宴了。
……
这份贺表到太子手里之前,先由顾衍过目。他把贺表撂在桌案上,狭长的凤眸微眯,语气不辨喜怒。
“东宫,有喜啊。”
这里是顾衍的书房,往年,因颜夫人怕冷,阖府初冬便烧上了温暖的地龙,连屋外的走廊都暖融融一片。今年颜雪蕊不在,只有后院的女眷们烧着地龙,顾衍是习武之人,不惧严寒。
室冷如冰,在这间说句话能呼出寒气的房内,底下人闻言对视一眼,额头上竟不约而同沁出一层冷汗。
第79章 第79章莫非她喜欢偷情?
“回太傅,太子殿下定下的日子是腊月二十一,离年节不到十日。”
下面人战战兢兢回道,生怕顾衍一个不顺心,对稚子下手。经过这些日子,他们深知顾太傅的心狠手辣。
顾衍轻笑了一下,骨节分明手指摩挲着贺表边缘,淡淡道:“本官教导太子多年,太子大喜,怎么不邀请本官?”
如今太子和顾衍的争斗几乎摆在明面上,众臣心里嘀咕:为何不邀请你,你心里难道不清楚?
没人敢说出来,个个缩着脑袋装鹌鹑。顾衍低声叹道:“竟也不见长乐公主。”
“公主是他的长姐,本官教他敬贤爱长,如今看来,是本官失职,愧对圣上的厚爱。”
颜雪蕊称病闭府不出,公主府平静安稳,和外面不断的抄家、砍头比起来,恍若世外桃源。
坐在顾衍下首的两列臣子中,最年轻的苏怀墨思虑片刻,起身拱手,“侯爷。”
“长乐殿下贞柔恬静,不爱抛头露面出。宴会人多口杂,恐怕冲撞殿下。”
如若不是为了明薇,苏怀墨也不愿意出头。顾衍掌权后把贤王党羽一一铲除,就连他的老师也被迫“称病”暂避锋芒,独独留下了他。
顾衍议事时把他带在身侧,清流们以为他攀附权贵,而顾太傅的拥趸们又鄙薄他的出身,他在其中身份尴尬,顾衍每每叫他,他还不能推辞。
不是因为他是权倾朝野的顾太傅,只因为他是明薇的父亲。
他猜不透顾太傅的心思,顾衍把他叫来议事,却不会过问他,权把他当摆设。他耐得住性子,只听不说,独来独往。如今牵扯到长乐公主,而明薇心系母亲,他心中细忖,还是开口劝顾衍打消这个想法。
譬如长乐公主疼爱女儿,这几个月把明微藏在白鹭山书院,远离纷争。将心比心,他以为顾衍爱重殿下,也是如此。
顾衍斜睨他一眼,似笑非笑:“小苏大人有这份闲心,不如多操心国事。年关已至,各州郡送上来的考绩册都批好了?”
他的妻子,用的着别人操心?
明薇倾心苏怀墨,颜雪蕊却一直对苏怀墨赞不绝口,即使他已经把苏怀墨作为儿婿的人选考量,顾衍这人度量小,容不得颜雪蕊眼中有别的男人。
苏怀墨忽然被上官考校,正色道:“回太傅,今年漕运延误,部分州县的卷册送得迟,来京再做分类整理,估计批完得到年后。”
顾衍微微颔首,淡道:“今年的事何必拖到明年,传我的话,吏部明日起暂停歇假,所有批文在腊月二十九前呈上来。”
他顿了一下,又放缓了语气,“人手不够从翰林院调,炭火茶水叫内务府勤送着。年节要过,差事更不能拉下,你们差事办得好,本官为你们请赏。”
如此一番恩威并施,苏怀墨和其余的吏部官员赶紧起身谢恩,顾衍摆摆手,道:“天色已晚,诸位回罢。”
他没有再提长乐公主,苏怀墨迟疑片刻,长乐公主年轻貌美,尽管差着辈分,他情不自禁把颜雪蕊当成像明薇一样的少女,男女有别,他不好细问。
“怎么,小苏大人有话要说?”
顾衍眼光毒,苏怀墨初出茅庐怎么瞒得过浸淫官场多年的顾衍。等人稀稀拉拉走完,苏怀墨道:“下官斗胆,想问问侯爷和长乐殿下,何时……呃……何时……”
文采斐然的状元郎第一次语塞,想了半天说出一句:“何时……重归于好?”
明薇说过,父亲和母亲和离,她无心嫁人。现在顾府水涨船高,单他知道的就有不下三户人家觊觎太傅女儿的婚事。他想娶明薇,还得操心未来岳父和岳母的感情,这么荒唐的事,普天之下不多见。
“苏怀墨,你逾越了。”
顾衍唇角的笑意顿敛,他不爱听这个!什么重归于好,在他心里,他和颜雪蕊是恩爱夫妻,压根没分开过。
但名份上,皇帝亲自下旨,自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因为某些原因,此时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天桥底下说书的,都知道顾太傅和长乐公主已经和离。
这是顾衍心中的耻辱,以至于他至今想起来意难平。他沉着脸斥不明所以的苏怀墨退下,一个人在冰冷的书房坐了许久,起身出门。
***
深更半夜,这个时辰,颜雪蕊本来该睡了。今日稚奴闹得厉害,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颜雪蕊抱着他哄了好半天,稚奴身板儿壮,把她累得腰酸背痛。
沐浴后,她趴在软塌上,叫几个小丫鬟给她捏肩捶腿。
房间四个角落烧着暖暖的炭盆,和外头的冰天雪地相比,房间温暖如春。霞红色绣缠枝莲纹的软罗纱衣松松跨跨罩在她身上,领口滑到肩头,乌发如瀑披散在身后,露出小截儿雪白纤细的腰肢。
她喜静,几个丫鬟跪在榻边,指尖轻柔按压,只敢用五分力气,生怕碰坏了主子这一身嫩的能掐出水的皮肉。
"嗯,就是那里,重些。"
颜雪蕊阖着眼眸低叹,过了一会儿没动静,她疑惑地睁开眼,后腰忽然覆上一双大掌。
和丫鬟细嫩手指不同,他的掌心有一层薄茧,带着冬日的凉意,颜雪蕊一个激灵,不用往后看便知是谁。
她惊道:“你怎么来了?”
"我不能来?"
顾衍反问,掌心在她的腰身上反复摩挲。她的腰身十分纤细,他一只手掌便能覆盖,动起来更是柔韧,如杨柳一般婀娜。
他抿紧薄唇,问:“是这里,还是这里?够不够重?”
两人有月余没有见面,颜雪蕊动了动腰身,低声道:“把衣裳递给我。”
让丫鬟按是享受,让顾衍按便是受罪了。他手劲儿大,从前抱她的时候,总带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痛意。
以至于她后来习惯了,独自搬出来,一时还有些茫然。
外面冰天雪地,雨雪风霜。公主府修缮的匆忙,*没有来得及暖上地龙,只能在房间、大殿里烧上红罗炭,屋里暖烘烘,它自此后在屋檐下筑巢,院子里都不去了,冬日里养得羽毛油光水滑,彻底在公主府安家。
稚奴一嚎,它跟着叫,嘹亮的声音混着小儿响彻云霄的哭闹,这个冬天公主府不显得清冷。
***
对于京中的其他人来说,今天的冬季漫长而难熬。
先是皇帝骤然对顾太傅发难,太子态度暧昧,摇摆不定。接着西戎国书奉上,顾将军“起死回生”,重掌西北玄甲军,顾太傅再次有惊无险,官复原职。
不过此次,谁都看出来顾衍和皇帝的势如水火,这……臣子权柄再大,还能硬得过皇帝吗?顾衍想造反?
即使顾渊掌兵,西北和京城相距千里,远水解不了近火啊。
朝中胆战心惊,一片静默之时,皇帝中风病倒,太子监国。顾衍照旧去东宫为太子讲学。为替储君分忧,朝中诸事先报顾太傅批红,再报给太子审视。
事实上,凡事到顾衍这里已经做出决断,朝中那些太子党原本就是顾衍的拥趸,早习惯了顾衍干脆利落的风格,朱批寥寥数语,直切要害。他们配合得当,政要往往在通报太子之前便下达六部执行。皇帝命太子监国,太子无能,眼看要被顾衍架空了。
朝中不乏忠君爱国的臣子,顾衍这副做派,和窃国的佞臣何异?
有御史当庭弹劾,顾衍越俎代庖,藐视圣威,请顾太傅还政于太子。文人口诛笔伐,连皇帝都曾迫于压力把顾衍放出来,顾衍不同。
他这个人,只看当前,不在乎后世名。
顾太傅面对这些质问,面不改色,淡道:“大闹金銮殿,以下犯上,扰乱超纲。”
"斩。"
一连斩了数十人,连下几场大雪掩不住菜市口的血腥味,直到朝中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京城风声鹤唳,但在顾衍的铁血手腕下,京城无人敢出头,地方州郡和百姓的日子和从前一样,该上贡上贡,该纳粮纳粮,消息灵通的,知道如今京城是顾太傅掌权,恐怕要变天。
地方偏远闭塞的,只知道皇帝病重,太子监国,以为太子登基在望,不远千里送上贺表,为太子殿下的儿子庆贺。
太子妃所出的太子嫡子,皇帝亲自赐名“周玄御”,要过百岁宴了。
……
这份贺表到太子手里之前,先由顾衍过目。他把贺表撂在桌案上,狭长的凤眸微眯,语气不辨喜怒。
“东宫,有喜啊。”
这里是顾衍的书房,往年,因颜夫人怕冷,阖府初冬便烧上了温暖的地龙,连屋外的走廊都暖融融一片。今年颜雪蕊不在,只有后院的女眷们烧着地龙,顾衍是习武之人,不惧严寒。
室冷如冰,在这间说句话能呼出寒气的房内,底下人闻言对视一眼,额头上竟不约而同沁出一层冷汗。
第79章 第79章莫非她喜欢偷情?
“回太傅,太子殿下定下的日子是腊月二十一,离年节不到十日。”
下面人战战兢兢回道,生怕顾衍一个不顺心,对稚子下手。经过这些日子,他们深知顾太傅的心狠手辣。
顾衍轻笑了一下,骨节分明手指摩挲着贺表边缘,淡淡道:“本官教导太子多年,太子大喜,怎么不邀请本官?”
如今太子和顾衍的争斗几乎摆在明面上,众臣心里嘀咕:为何不邀请你,你心里难道不清楚?
没人敢说出来,个个缩着脑袋装鹌鹑。顾衍低声叹道:“竟也不见长乐公主。”
“公主是他的长姐,本官教他敬贤爱长,如今看来,是本官失职,愧对圣上的厚爱。”
颜雪蕊称病闭府不出,公主府平静安稳,和外面不断的抄家、砍头比起来,恍若世外桃源。
坐在顾衍下首的两列臣子中,最年轻的苏怀墨思虑片刻,起身拱手,“侯爷。”
“长乐殿下贞柔恬静,不爱抛头露面出。宴会人多口杂,恐怕冲撞殿下。”
如若不是为了明薇,苏怀墨也不愿意出头。顾衍掌权后把贤王党羽一一铲除,就连他的老师也被迫“称病”暂避锋芒,独独留下了他。
顾衍议事时把他带在身侧,清流们以为他攀附权贵,而顾太傅的拥趸们又鄙薄他的出身,他在其中身份尴尬,顾衍每每叫他,他还不能推辞。
不是因为他是权倾朝野的顾太傅,只因为他是明薇的父亲。
他猜不透顾太傅的心思,顾衍把他叫来议事,却不会过问他,权把他当摆设。他耐得住性子,只听不说,独来独往。如今牵扯到长乐公主,而明薇心系母亲,他心中细忖,还是开口劝顾衍打消这个想法。
譬如长乐公主疼爱女儿,这几个月把明微藏在白鹭山书院,远离纷争。将心比心,他以为顾衍爱重殿下,也是如此。
顾衍斜睨他一眼,似笑非笑:“小苏大人有这份闲心,不如多操心国事。年关已至,各州郡送上来的考绩册都批好了?”
他的妻子,用的着别人操心?
明薇倾心苏怀墨,颜雪蕊却一直对苏怀墨赞不绝口,即使他已经把苏怀墨作为儿婿的人选考量,顾衍这人度量小,容不得颜雪蕊眼中有别的男人。
苏怀墨忽然被上官考校,正色道:“回太傅,今年漕运延误,部分州县的卷册送得迟,来京再做分类整理,估计批完得到年后。”
顾衍微微颔首,淡道:“今年的事何必拖到明年,传我的话,吏部明日起暂停歇假,所有批文在腊月二十九前呈上来。”
他顿了一下,又放缓了语气,“人手不够从翰林院调,炭火茶水叫内务府勤送着。年节要过,差事更不能拉下,你们差事办得好,本官为你们请赏。”
如此一番恩威并施,苏怀墨和其余的吏部官员赶紧起身谢恩,顾衍摆摆手,道:“天色已晚,诸位回罢。”
他没有再提长乐公主,苏怀墨迟疑片刻,长乐公主年轻貌美,尽管差着辈分,他情不自禁把颜雪蕊当成像明薇一样的少女,男女有别,他不好细问。
“怎么,小苏大人有话要说?”
顾衍眼光毒,苏怀墨初出茅庐怎么瞒得过浸淫官场多年的顾衍。等人稀稀拉拉走完,苏怀墨道:“下官斗胆,想问问侯爷和长乐殿下,何时……呃……何时……”
文采斐然的状元郎第一次语塞,想了半天说出一句:“何时……重归于好?”
明薇说过,父亲和母亲和离,她无心嫁人。现在顾府水涨船高,单他知道的就有不下三户人家觊觎太傅女儿的婚事。他想娶明薇,还得操心未来岳父和岳母的感情,这么荒唐的事,普天之下不多见。
“苏怀墨,你逾越了。”
顾衍唇角的笑意顿敛,他不爱听这个!什么重归于好,在他心里,他和颜雪蕊是恩爱夫妻,压根没分开过。
但名份上,皇帝亲自下旨,自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因为某些原因,此时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天桥底下说书的,都知道顾太傅和长乐公主已经和离。
这是顾衍心中的耻辱,以至于他至今想起来意难平。他沉着脸斥不明所以的苏怀墨退下,一个人在冰冷的书房坐了许久,起身出门。
***
深更半夜,这个时辰,颜雪蕊本来该睡了。今日稚奴闹得厉害,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颜雪蕊抱着他哄了好半天,稚奴身板儿壮,把她累得腰酸背痛。
沐浴后,她趴在软塌上,叫几个小丫鬟给她捏肩捶腿。
房间四个角落烧着暖暖的炭盆,和外头的冰天雪地相比,房间温暖如春。霞红色绣缠枝莲纹的软罗纱衣松松跨跨罩在她身上,领口滑到肩头,乌发如瀑披散在身后,露出小截儿雪白纤细的腰肢。
她喜静,几个丫鬟跪在榻边,指尖轻柔按压,只敢用五分力气,生怕碰坏了主子这一身嫩的能掐出水的皮肉。
"嗯,就是那里,重些。"
颜雪蕊阖着眼眸低叹,过了一会儿没动静,她疑惑地睁开眼,后腰忽然覆上一双大掌。
和丫鬟细嫩手指不同,他的掌心有一层薄茧,带着冬日的凉意,颜雪蕊一个激灵,不用往后看便知是谁。
她惊道:“你怎么来了?”
"我不能来?"
顾衍反问,掌心在她的腰身上反复摩挲。她的腰身十分纤细,他一只手掌便能覆盖,动起来更是柔韧,如杨柳一般婀娜。
他抿紧薄唇,问:“是这里,还是这里?够不够重?”
两人有月余没有见面,颜雪蕊动了动腰身,低声道:“把衣裳递给我。”
让丫鬟按是享受,让顾衍按便是受罪了。他手劲儿大,从前抱她的时候,总带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痛意。
以至于她后来习惯了,独自搬出来,一时还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