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下一刻,宋青来直接自桌前站起身,有些急切地追问:“她可有受伤?”
祝余摇了摇头,他这才撑住桌沿,肩背松垮下去,祝余见状,便将那夜之事和盘托出,见宋青来忧心忡忡的模样,她最后直接劝道:“师兄,既然心有牵挂,为何不与我一道走?”
有了地宫的仿制毒药,十一潜心钻研,加上章书雪的指点,解药已研究得七七八八,不多时就能将众人身上的毒解了,没了性命之忧,宋青来本就厌倦宵衣卫的打杀,何不就此离去?
祝余补充道:“若是忧虑解药之事……”
话尚未说完便被宋青来抬手止住,他摇了摇头:“我没法离开宵衣卫。”他方才剧烈的情绪骤然间又平静下来,想到祝余今日前来的目的,他坐回桌前,喝了口酒,开口将白风之事告知与她。
在宋青来的眼中,白风是宵衣卫彻彻底底的关系户,自入天机起,宋青来便接到了保护白风的任务,他问过安昭,后者只说叫他听令行事,并未与他解释。
白风在宵衣卫从不出任务,除非是自己请愿主动前往,比如苍梧山那次,他不仅去了,还险些受了伤,回来后还与其他宵衣卫一同受了责罚,只不过,其他人都是自行去寻刑房领罚,只有宋青来知道,白风的鞭伤,是安昭亲手执鞭,打得皮开肉绽,毫不留情,休养了好一段时日。
安昭对他的态度一向冷淡,甚至有些苛刻,罚完十鞭后,宋青来曾经去看过他,给他买了些伤药,那时白风卧床养伤,整个人都有些阴郁,宋青来安慰了他几句,而后便见他盯着自己的佩剑发愣。
“他当时颇为古怪,直盯着你送我那柄剑看,后来临别之际,他便开口跟我讨要那把剑,说是觉着合眼缘。”
宋青来当时便觉者有些奇怪,但对方是安昭亲口说要仔细照顾着的人,见他神色不对,一副极力祈求的模样,宋青来便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说将剑借他瞧几日。
“……后来他伤好,便搬了一箱子的金银来我这儿。”宋青来颇为无奈地说:“虽说不上是明抢,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祝余点点头,又问他斗笠客的事:“师兄可有在他身边见过一个带着斗笠的人?佩着刀,身手很好。”
宋青来闻言,凝神想了想,缓缓摇头:“白风身边跟着的都是些宵衣卫,虽说都是些生面孔,但我见过他们的令牌,确实是宵衣卫的形制,想来应是他背后之人的手笔。”
听到令牌,祝余蓦地便想起来那伙冒充宵衣卫的人。
叛逃那次,青岚曾在斗笠客的身手搜出过伪造的宵衣卫令牌,除此以外,还有一张画着十三月行进路线的图纸,周边的村民都被他们提前杀害,以便设伏,摆明了是要将十三月截杀在那里。
宵衣卫与斗笠客之间,一定有什么勾连。
从宋青来的住处离开,祝余出了甜水巷,便往西市去。
沿着上回的路线,先去了傀儡戏摊,找三娘子弄了枚牵机阁的木牌,而后便去了地下黑市,找牵机阁打听白风的消息。
却不曾想,掌柜的仔细翻看过后,与她说阁中暂时没有此人的消息,反过来问她想具体知道些什么,牵机阁可以代为悬赏。
各中缘由不便透露,祝余便没有再执着,拒绝了掌柜的悬赏提议,离开了黑市。
回到小院时,萧持钧正在灶房里忙碌。
祝余回房换了身轻便的衣裳,出来时饭菜便已上桌,两人用过饭,祝余将白风的事与萧持钧说了,他一边收拾桌上的碗碟,一边拧眉。
听到祝余说,白风是用母亲来要挟她,萧持钧忽然想起什么。
上一世与祝余的最后一面,他本就是要将祝余母亲的消息告诉她的。
萧持钧停下动作,是永州。
那时侯府的人从永州传来消息,说是在永州的一家医馆见到了谢清如,萧持钧收到消息后,便一刻不停地去寻祝余,谁知没来得及说出口,人便被药倒。
也不知谢清如如今是不是还在永州。
本来预备着明日便给侯府在永州的人去信,让他们去永州那家医馆瞧瞧,谁知这日夜半,忽然有人敲门。
萧持钧披衣起身,走出房门时,正撞见祝余也准备出来开门,多事之秋,他将人拦回去,自己去开了院门。
来的是侯府的小厮,说是宫中急召,要萧持钧入宫。
萧持钧便又回房穿好衣裳,出门时祝余正等在外面,面带忧色。他缓和了神色,握住祝余的手,叫她回房:“许是朝中出了什么事,你留在这儿,不要随意走动。”
祝余点点头,后半夜的夜色越发阴沉,云团堆积在一处,看着就要落雨,萧持钧陪着祝余回房,看着她睡下,方才离开。
进了宫门,引路的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萧持钧走进殿中时,里边已有几位重臣,他眼皮跳了跳,心下生出不详的预感。
想起方才宫门口行色匆匆,明火执仗的禁军,这种架势,不是要杀人就是要抄家。
大殿里烧了半夜的烛火昏暗,小太监正往里边添灯油,在萧持钧之后,又陆续来了几位官员,等不再有人来,一旁的帘子被人挑起,陛下自后殿出现,端坐在桌案后,而后将一封军报递给堂下诸位。
萧持钧近前去瞧,上边说的是永州兵乱。
顾明意反了。
他不动声色地后退,今夜来的都是陛下的亲信,他被传召入宫,多半是因为,安平侯至今未参与北境叛乱之事,牢牢地守在自己的驻地上,不曾逾越半步。
但也不曾出兵平乱。
只道是离王势如破竹,无法与之抗衡,请求朝廷出兵。朝廷的兵都在跟离王打着呢,哪来的人驰援安平侯。
如今永州兵乱,陛下传召自己,只怕是想趁机试探安平侯的态度。
不出所料,商议过后定下来平叛人选,都是些老将,萧持钧静静等着,陛下将诸事定下,最后才像刚瞧见他似的,补了一句让萧持钧随行。
翌日一早,萧持钧回到小院,祝余已经将东西收拾好,夜里萧持钧一进宫,侯府便收到了永州叛乱的消息,带星来了趟小院,将此事告知祝余。
之后祝余便没怎么睡得着,澄心和蒙烟都还在永州,顾明意反了,那蒙烟呢?
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等萧持钧,实在有些不放心,便起来将行囊都收拾好,决定去永州一趟。
结果萧持钧说他也要去永州,那便索性两人一道走,祝余扮作萧持钧身边的护卫,跟在他身边,随平叛大军一路南下。
大军出发后半柱香的时间,一伙人持刀进了戏班子隔壁的小院,将祝余和萧持钧的卧房翻了个底朝天,没找到人,又在附近搜了搜,直至侯府守在周边的护卫有所察觉,这才撤离。
【作者有话说】
日更卡[猫爪]
猜猜小鱼妈妈现在在哪里。
第75章 夜半承影
◎那是承影剑的剑穗。◎
平叛大军南下至青州附近时便被挡住了去路,军报上只言及永州兵乱,没想到顾明意竟已开拔永州,直入沧州,除了永州军,宣州、抚州、信州也赫然在列,以顾明意为首,一路北上,直指青州城。
萧持钧此次在军中并无实职,平叛的主将与安平侯素来不和,加之安平侯于北境之事态度暧昧,因此,最开始大军驻扎青州后,众人议事都避着他。
他也乐得清闲,常与祝余在城中走动。
双方在青州城外僵持不下,连战半月都分不出个胜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平叛之行,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这段时日军营里常有些议论的声音。
这日一早,祝余便离开军营,去往十三月在青州城的小院,她这些日子常住在那儿,自从前几日战况失利后,萧持钧便被主将拘在军营,同众人一同商议对策。
回到小院,她先写了封信,裴家在青州的商铺近日都要从城中撤离,正好托他们出城后捎往蜀地,等将信件交给裴家的掌柜,她折返回军营时,主帐里闹哄哄的。
今日一早出城的奇兵队,直至正午过后也未见有人回营,往日虽也有折损,但从未出现这般全军覆没的情形。
军营里为了战事争得不可开交,城中门户紧闭,街道上冷冷清清的,祝余来回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小院里。
这日夜里,她自梦中惊醒,起身倒水喝,忽然听到敲门声。
她穿好衣裳,捏着剑去开门,夜里寒凉,自战事起,青州便成了空城,此时夜色空旷,更显得瘆人。
推开门,萧持钧一身黑衣,身后跟着带星,一副要出远门的模样。
三人进了屋,祝余将早就收拾好的行囊找出来,又把屋子里的窗子关好,便与他们一道离开了青州。
等到晨光熹微,一封密信递到了军营主帐。
离王谢听澜在北边连下五城,势不可挡,有人在叛军中见到了失踪已久的四殿下萧恒江,还有骁勇善战的安平侯。
祝余摇了摇头,他这才撑住桌沿,肩背松垮下去,祝余见状,便将那夜之事和盘托出,见宋青来忧心忡忡的模样,她最后直接劝道:“师兄,既然心有牵挂,为何不与我一道走?”
有了地宫的仿制毒药,十一潜心钻研,加上章书雪的指点,解药已研究得七七八八,不多时就能将众人身上的毒解了,没了性命之忧,宋青来本就厌倦宵衣卫的打杀,何不就此离去?
祝余补充道:“若是忧虑解药之事……”
话尚未说完便被宋青来抬手止住,他摇了摇头:“我没法离开宵衣卫。”他方才剧烈的情绪骤然间又平静下来,想到祝余今日前来的目的,他坐回桌前,喝了口酒,开口将白风之事告知与她。
在宋青来的眼中,白风是宵衣卫彻彻底底的关系户,自入天机起,宋青来便接到了保护白风的任务,他问过安昭,后者只说叫他听令行事,并未与他解释。
白风在宵衣卫从不出任务,除非是自己请愿主动前往,比如苍梧山那次,他不仅去了,还险些受了伤,回来后还与其他宵衣卫一同受了责罚,只不过,其他人都是自行去寻刑房领罚,只有宋青来知道,白风的鞭伤,是安昭亲手执鞭,打得皮开肉绽,毫不留情,休养了好一段时日。
安昭对他的态度一向冷淡,甚至有些苛刻,罚完十鞭后,宋青来曾经去看过他,给他买了些伤药,那时白风卧床养伤,整个人都有些阴郁,宋青来安慰了他几句,而后便见他盯着自己的佩剑发愣。
“他当时颇为古怪,直盯着你送我那柄剑看,后来临别之际,他便开口跟我讨要那把剑,说是觉着合眼缘。”
宋青来当时便觉者有些奇怪,但对方是安昭亲口说要仔细照顾着的人,见他神色不对,一副极力祈求的模样,宋青来便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说将剑借他瞧几日。
“……后来他伤好,便搬了一箱子的金银来我这儿。”宋青来颇为无奈地说:“虽说不上是明抢,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祝余点点头,又问他斗笠客的事:“师兄可有在他身边见过一个带着斗笠的人?佩着刀,身手很好。”
宋青来闻言,凝神想了想,缓缓摇头:“白风身边跟着的都是些宵衣卫,虽说都是些生面孔,但我见过他们的令牌,确实是宵衣卫的形制,想来应是他背后之人的手笔。”
听到令牌,祝余蓦地便想起来那伙冒充宵衣卫的人。
叛逃那次,青岚曾在斗笠客的身手搜出过伪造的宵衣卫令牌,除此以外,还有一张画着十三月行进路线的图纸,周边的村民都被他们提前杀害,以便设伏,摆明了是要将十三月截杀在那里。
宵衣卫与斗笠客之间,一定有什么勾连。
从宋青来的住处离开,祝余出了甜水巷,便往西市去。
沿着上回的路线,先去了傀儡戏摊,找三娘子弄了枚牵机阁的木牌,而后便去了地下黑市,找牵机阁打听白风的消息。
却不曾想,掌柜的仔细翻看过后,与她说阁中暂时没有此人的消息,反过来问她想具体知道些什么,牵机阁可以代为悬赏。
各中缘由不便透露,祝余便没有再执着,拒绝了掌柜的悬赏提议,离开了黑市。
回到小院时,萧持钧正在灶房里忙碌。
祝余回房换了身轻便的衣裳,出来时饭菜便已上桌,两人用过饭,祝余将白风的事与萧持钧说了,他一边收拾桌上的碗碟,一边拧眉。
听到祝余说,白风是用母亲来要挟她,萧持钧忽然想起什么。
上一世与祝余的最后一面,他本就是要将祝余母亲的消息告诉她的。
萧持钧停下动作,是永州。
那时侯府的人从永州传来消息,说是在永州的一家医馆见到了谢清如,萧持钧收到消息后,便一刻不停地去寻祝余,谁知没来得及说出口,人便被药倒。
也不知谢清如如今是不是还在永州。
本来预备着明日便给侯府在永州的人去信,让他们去永州那家医馆瞧瞧,谁知这日夜半,忽然有人敲门。
萧持钧披衣起身,走出房门时,正撞见祝余也准备出来开门,多事之秋,他将人拦回去,自己去开了院门。
来的是侯府的小厮,说是宫中急召,要萧持钧入宫。
萧持钧便又回房穿好衣裳,出门时祝余正等在外面,面带忧色。他缓和了神色,握住祝余的手,叫她回房:“许是朝中出了什么事,你留在这儿,不要随意走动。”
祝余点点头,后半夜的夜色越发阴沉,云团堆积在一处,看着就要落雨,萧持钧陪着祝余回房,看着她睡下,方才离开。
进了宫门,引路的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萧持钧走进殿中时,里边已有几位重臣,他眼皮跳了跳,心下生出不详的预感。
想起方才宫门口行色匆匆,明火执仗的禁军,这种架势,不是要杀人就是要抄家。
大殿里烧了半夜的烛火昏暗,小太监正往里边添灯油,在萧持钧之后,又陆续来了几位官员,等不再有人来,一旁的帘子被人挑起,陛下自后殿出现,端坐在桌案后,而后将一封军报递给堂下诸位。
萧持钧近前去瞧,上边说的是永州兵乱。
顾明意反了。
他不动声色地后退,今夜来的都是陛下的亲信,他被传召入宫,多半是因为,安平侯至今未参与北境叛乱之事,牢牢地守在自己的驻地上,不曾逾越半步。
但也不曾出兵平乱。
只道是离王势如破竹,无法与之抗衡,请求朝廷出兵。朝廷的兵都在跟离王打着呢,哪来的人驰援安平侯。
如今永州兵乱,陛下传召自己,只怕是想趁机试探安平侯的态度。
不出所料,商议过后定下来平叛人选,都是些老将,萧持钧静静等着,陛下将诸事定下,最后才像刚瞧见他似的,补了一句让萧持钧随行。
翌日一早,萧持钧回到小院,祝余已经将东西收拾好,夜里萧持钧一进宫,侯府便收到了永州叛乱的消息,带星来了趟小院,将此事告知祝余。
之后祝余便没怎么睡得着,澄心和蒙烟都还在永州,顾明意反了,那蒙烟呢?
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等萧持钧,实在有些不放心,便起来将行囊都收拾好,决定去永州一趟。
结果萧持钧说他也要去永州,那便索性两人一道走,祝余扮作萧持钧身边的护卫,跟在他身边,随平叛大军一路南下。
大军出发后半柱香的时间,一伙人持刀进了戏班子隔壁的小院,将祝余和萧持钧的卧房翻了个底朝天,没找到人,又在附近搜了搜,直至侯府守在周边的护卫有所察觉,这才撤离。
【作者有话说】
日更卡[猫爪]
猜猜小鱼妈妈现在在哪里。
第75章 夜半承影
◎那是承影剑的剑穗。◎
平叛大军南下至青州附近时便被挡住了去路,军报上只言及永州兵乱,没想到顾明意竟已开拔永州,直入沧州,除了永州军,宣州、抚州、信州也赫然在列,以顾明意为首,一路北上,直指青州城。
萧持钧此次在军中并无实职,平叛的主将与安平侯素来不和,加之安平侯于北境之事态度暧昧,因此,最开始大军驻扎青州后,众人议事都避着他。
他也乐得清闲,常与祝余在城中走动。
双方在青州城外僵持不下,连战半月都分不出个胜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平叛之行,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这段时日军营里常有些议论的声音。
这日一早,祝余便离开军营,去往十三月在青州城的小院,她这些日子常住在那儿,自从前几日战况失利后,萧持钧便被主将拘在军营,同众人一同商议对策。
回到小院,她先写了封信,裴家在青州的商铺近日都要从城中撤离,正好托他们出城后捎往蜀地,等将信件交给裴家的掌柜,她折返回军营时,主帐里闹哄哄的。
今日一早出城的奇兵队,直至正午过后也未见有人回营,往日虽也有折损,但从未出现这般全军覆没的情形。
军营里为了战事争得不可开交,城中门户紧闭,街道上冷冷清清的,祝余来回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小院里。
这日夜里,她自梦中惊醒,起身倒水喝,忽然听到敲门声。
她穿好衣裳,捏着剑去开门,夜里寒凉,自战事起,青州便成了空城,此时夜色空旷,更显得瘆人。
推开门,萧持钧一身黑衣,身后跟着带星,一副要出远门的模样。
三人进了屋,祝余将早就收拾好的行囊找出来,又把屋子里的窗子关好,便与他们一道离开了青州。
等到晨光熹微,一封密信递到了军营主帐。
离王谢听澜在北边连下五城,势不可挡,有人在叛军中见到了失踪已久的四殿下萧恒江,还有骁勇善战的安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