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叫完人将祝余的被角仔细掖好,忙抱着小孩出去,生怕走得慢了就要像那日无咎一般被尿一身。
青岚闻声上了马车,近前来看祝余,摸了摸她的额头,又温声问她:“伤处可还好,还疼不疼?”
祝余摇摇头,“好多了,大家都还好吗?”青岚点头,伸出手去扶她坐起,垫了个软枕在她身后,又取了些茶水,递给祝余,让她喝两口。
“现在到哪儿了?”祝余掀开马车车帘瞧了瞧,澄心带着小孩去小解,马车停在路边,里边是一片树林。
“快到云州了。你昏睡了很长时间,十一都急坏了。”青岚细细打量着祝余,接过她手里喝空的茶杯,将被子往上提了一下,盖住祝余的胸口,“剩下的路程你就好好歇息,等到了青州再说。”
祝余点点头,没忍住又打了个哈欠,她本就有些在宵衣卫落下的旧伤,确实不宜再有大动作,得养好身体,才有力气做其他的事。
两人正说着话,无咎掀帘上来,手里端着刚刚游卓然生火热好的米粥,还有两个面饼子,祝余瞧了一眼,看出来是黄老汉的手笔,他那鼓鼓囊囊的包袱里可有不少干粮。
闻到米香,祝余才有些后知后觉的饥肠辘辘,她就着无咎放过来的小凳喝起粥来,青岚坐在一旁看着她,叮嘱她慢点吃,怕不好克化。
米粥用了半碗,马车便晃了晃,十一跳上马车,进来看她,见她正端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粥,顿时嘴一瘪,“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只能给你熬些米粥,等到了云州,我定给你找些好吃的来!”
祝余咽下一口热粥,“不碍事,左右我现下也吃不下什么东西,晕的慌。”祝余坐不惯马车,她有些晕车的毛病,从前出远门,一直都是能骑马便骑马。
十一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出了马车,帘子被她掀得半开着,祝余和青岚只听见她大声使唤游卓然。
“小卓——我先前采的果子呢?”
马车外静了静,不一会儿就有脚步朝这走来,游卓然伸手将十一的小布包递过来,十一嘻嘻笑开,打开看了看,里边是她南下时在深山里摘的一些尚未掉落的野果,个头小小的黄黄的,“谢谢小卓!”十一抱着小布包心满意足地回了马车。
游卓然脚步一转,往前走了两步,敲了敲马车的窗子,掀开上面的布帘子。
祝余察觉到,回头过来看他,“小卓?”
游卓然抬眼打量了她几眼,确认人已经平安醒来,他点了点头,指了指不远处的火堆,“醒了就好,我过去了。”而后便放下帘子离开。
马车里,祝余吃了些东西,精神好多了,青岚正跟她说着那小孩的事。
“……是个可怜的,一家人都死了……我们在地窖里找到她,怕是吓坏了,这段时日一直有些痴傻。”
青岚叹了口气,十一也安静下来,祝余手心无意识地捏着被角,“那便带着她一起,等到了青州,找医师瞧一瞧。”
十一点头,“是呢,我瞧着她这副样子像是魇着了,还咬人呢。”
祝余回想起方才小孩窝在自己怀里乖巧的模样,实在是想象不出,咬起人来是什么样子,她往被窝里缩了缩,有些困乏。
青岚见状,便赶十一下车,正好撞上澄心带着孩子回来,她犹豫了会儿,就要将孩子抱着一起走,怕一会儿孩子闹起来,会吵着祝余歇息。
祝余先前一直昏迷不醒,这孩子又闹得厉害,他们也是没法子了,将孩子放在她枕边,破罐子破摔似的,想着若是能把祝余吵醒也好,人只要醒着都不会出大事。
“青岚姐姐,抱她进来吧。”
青岚的脚步一顿,抱着孩子又进去,“她有些闹腾,别伤着你。”
祝余笑了笑,示意她将这孩子放进里侧,伸手捏了捏小孩的脸颊,“不闹,方才还乖着呢。”
青岚也就没说什么,嘱咐她有事就喊人,便下车去了。
祝余侧躺着,和小孩面对面,大眼瞪小眼,半晌,她便有些支撑不住地昏睡过去,手将小孩拢了拢,怀抱住。
这让她更安心。
自那日昏迷以来,她总是梦见前世。
一会儿是自己奔波在各处救人,一会儿又是萧持钧苍白的面色。
在丰庆寺身死后,她的魂魄尚未消散,游荡在世间,不知去处。再次见到萧持钧,是在东宫,他持着拒霜剑,一剑将萧应淮捅了个对穿*。
那场面太过惊骇,祝余每每想起来都觉着万分恐惧,死前她已经很久没见过萧持钧,她不明白为何他会拿着拒霜。
因为这也意味着,他去过丰庆寺,见过自己的尸首——如果还在的话。
来不及细想,她便看见萧持钧被人一刀砍中后背,踉跄着往前,拒霜剑在缠斗中被人打掉,剑穗断裂,萧持钧用手接住,攥在手心,但这都不及那自萧持钧后背袭来的暗箭让她心悸。
阴沉的天幕下,东宫护卫团团围上来,祝余的魂魄朝萧持钧扑过去,那羽箭穿过她的魂体,一箭当胸而过,将萧持钧钉在宫墙上。
混乱之中,祝余伸出手无措地去触碰他的身体,却摸不到他,只能漂浮在他面前,护卫们围上来,要将他拖走,祝余追着他飘着,动作间一滴泪从空洞的眼眶里流出来,落在萧持钧攥着剑穗的手背上,像一滴血。
第37章 风云变幻
◎无论重来多少次,这都是她必将选择的道路。◎
到青州城时,已近年关。
祝余被青岚勒令足不出户,澄心和黄老汉因为争夺厨房控制权处成了忘年交,两人变着花样给祝余做些养身的羹汤。
他们赁下的民宅里有个不小的院子,青岚和无咎弄了些花木,栽在院中,黄老汉扛着锄头,将后院的空地开辟出来,预备着开春洒上菜种,种些瓜菜。
今日除夕,下着大雪,祝余拥着被子,怀里揣着手炉,窝在檐下的躺椅上打盹,十一和游卓然在院子里试新做的秋千,十一是个娇蛮的性子,游卓然素来听她的话,两人闹起来便停不下来。
等青岚和无咎从街市上回来,一人拎着一个,将这两人塞进厨房给黄老汉和澄心打下手。
青岚手里还拿着买来的酒肉,无咎还拎着几大袋干粮。祝余半梦半醒着,被怀里的手炉烘得熏然,晕乎乎地掀起眼皮,鼻尖嗅到点点肉香,她蓦地睁开眼,青岚手里捏着一支肉串,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祝余麻利地坐起,她的伤已好得差不多,只是身子还虚着,先前养伤不能吃太多荤腥,澄心整日跟门神一样守着她,可把她憋坏了。
接过青岚手中的肉串,祝余边咬着边说:“蜀地一切可还好?”
到达青州城之后,祝余留在家中养伤,澄心和黄老汉陪着她,青岚和无咎便带着十一和游卓然,按照那本名册所载,往西行,去救名册上的一名举子,事成之后赶往蜀地,按照祝余的嘱咐,找到了一处叫赤霞岭的地方,将救下的举子暂时安置在那里。
“你如何知道那山庄的主人会愿意帮我们?”青岚不解,当日他们前往赤霞岭时,仅仅是报了祝余的名姓,便得到了礼遇,那处的主人叶玄是个蓄着胡须的中年男子,听闻他们的来意,爽快地给举子安排了住处,并让他们放心,一定将人照顾妥当。
祝余用帕子擦了擦嘴,“我母亲救过叶玄的命。”
早年间,她与母亲途径蜀地时,恰逢叶玄在城中张榜求医。彼时她们正缺银钱,母亲便做了那揭榜人,前往赤霞岭替叶玄诊治。
他那是陈年的旧疾,身上还有些刀剑旧伤,是年轻时游历江湖落下的,祝余的母亲谢清如于医术上颇有造诣,用药与寻常医师不同,在她的调理下,叶玄的旧疾得以痊愈,除却上路的盘缠,叶玄还许诺谢清如,若是往后遇到什么难事,尽管来赤霞岭寻他。
后来祝余与母亲在半路失散,终其一生都没寻到谢清如的下落,前世被宵衣卫追杀,她便曾向叶玄求助过,他在赤霞岭的住所名唤潮生门,依山而建,山上住着的都是些江湖人士,叶玄年轻时,曾经是某个江湖门派的弟子,后来师门没落,他也受了重伤,便回乡建了潮生门。
前世,潮生门是祝余在蜀地的庇护所,她救下的那些人,都由叶玄妥善安置,宵衣卫来来回回入蜀地追查过几次,均无所获。
祝余遭遇丰庆寺围杀时,潮生门已渐渐声名鹊起,以江湖门派的名义,四处挽救冤苦之人,于乱世之中开辟出一方安然之地。
青岚在躺椅的扶手上坐着,无咎取走她手上的东西,进屋去。
祝余动了动身子,调整了个更舒适的坐姿,见青岚有些愁眉不展,问她:“可是事情办得不顺利?”
青岚摇摇头,“我是在想,朝廷什么时候能够真的安定下来。”她抬头望着天,“从青州到蜀地,沿途的流民越发多了。”
:=
今上昏聩,朝事荒唐,底下皇子们斗得不可开交,人心不稳,都想着登上那至高宝座,一展拳脚。宵衣卫名册上大半都是些忠直之臣,剩下的要么是冤案的苦主,要么就是萧应淮排除异己的手笔。
青岚闻声上了马车,近前来看祝余,摸了摸她的额头,又温声问她:“伤处可还好,还疼不疼?”
祝余摇摇头,“好多了,大家都还好吗?”青岚点头,伸出手去扶她坐起,垫了个软枕在她身后,又取了些茶水,递给祝余,让她喝两口。
“现在到哪儿了?”祝余掀开马车车帘瞧了瞧,澄心带着小孩去小解,马车停在路边,里边是一片树林。
“快到云州了。你昏睡了很长时间,十一都急坏了。”青岚细细打量着祝余,接过她手里喝空的茶杯,将被子往上提了一下,盖住祝余的胸口,“剩下的路程你就好好歇息,等到了青州再说。”
祝余点点头,没忍住又打了个哈欠,她本就有些在宵衣卫落下的旧伤,确实不宜再有大动作,得养好身体,才有力气做其他的事。
两人正说着话,无咎掀帘上来,手里端着刚刚游卓然生火热好的米粥,还有两个面饼子,祝余瞧了一眼,看出来是黄老汉的手笔,他那鼓鼓囊囊的包袱里可有不少干粮。
闻到米香,祝余才有些后知后觉的饥肠辘辘,她就着无咎放过来的小凳喝起粥来,青岚坐在一旁看着她,叮嘱她慢点吃,怕不好克化。
米粥用了半碗,马车便晃了晃,十一跳上马车,进来看她,见她正端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粥,顿时嘴一瘪,“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只能给你熬些米粥,等到了云州,我定给你找些好吃的来!”
祝余咽下一口热粥,“不碍事,左右我现下也吃不下什么东西,晕的慌。”祝余坐不惯马车,她有些晕车的毛病,从前出远门,一直都是能骑马便骑马。
十一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出了马车,帘子被她掀得半开着,祝余和青岚只听见她大声使唤游卓然。
“小卓——我先前采的果子呢?”
马车外静了静,不一会儿就有脚步朝这走来,游卓然伸手将十一的小布包递过来,十一嘻嘻笑开,打开看了看,里边是她南下时在深山里摘的一些尚未掉落的野果,个头小小的黄黄的,“谢谢小卓!”十一抱着小布包心满意足地回了马车。
游卓然脚步一转,往前走了两步,敲了敲马车的窗子,掀开上面的布帘子。
祝余察觉到,回头过来看他,“小卓?”
游卓然抬眼打量了她几眼,确认人已经平安醒来,他点了点头,指了指不远处的火堆,“醒了就好,我过去了。”而后便放下帘子离开。
马车里,祝余吃了些东西,精神好多了,青岚正跟她说着那小孩的事。
“……是个可怜的,一家人都死了……我们在地窖里找到她,怕是吓坏了,这段时日一直有些痴傻。”
青岚叹了口气,十一也安静下来,祝余手心无意识地捏着被角,“那便带着她一起,等到了青州,找医师瞧一瞧。”
十一点头,“是呢,我瞧着她这副样子像是魇着了,还咬人呢。”
祝余回想起方才小孩窝在自己怀里乖巧的模样,实在是想象不出,咬起人来是什么样子,她往被窝里缩了缩,有些困乏。
青岚见状,便赶十一下车,正好撞上澄心带着孩子回来,她犹豫了会儿,就要将孩子抱着一起走,怕一会儿孩子闹起来,会吵着祝余歇息。
祝余先前一直昏迷不醒,这孩子又闹得厉害,他们也是没法子了,将孩子放在她枕边,破罐子破摔似的,想着若是能把祝余吵醒也好,人只要醒着都不会出大事。
“青岚姐姐,抱她进来吧。”
青岚的脚步一顿,抱着孩子又进去,“她有些闹腾,别伤着你。”
祝余笑了笑,示意她将这孩子放进里侧,伸手捏了捏小孩的脸颊,“不闹,方才还乖着呢。”
青岚也就没说什么,嘱咐她有事就喊人,便下车去了。
祝余侧躺着,和小孩面对面,大眼瞪小眼,半晌,她便有些支撑不住地昏睡过去,手将小孩拢了拢,怀抱住。
这让她更安心。
自那日昏迷以来,她总是梦见前世。
一会儿是自己奔波在各处救人,一会儿又是萧持钧苍白的面色。
在丰庆寺身死后,她的魂魄尚未消散,游荡在世间,不知去处。再次见到萧持钧,是在东宫,他持着拒霜剑,一剑将萧应淮捅了个对穿*。
那场面太过惊骇,祝余每每想起来都觉着万分恐惧,死前她已经很久没见过萧持钧,她不明白为何他会拿着拒霜。
因为这也意味着,他去过丰庆寺,见过自己的尸首——如果还在的话。
来不及细想,她便看见萧持钧被人一刀砍中后背,踉跄着往前,拒霜剑在缠斗中被人打掉,剑穗断裂,萧持钧用手接住,攥在手心,但这都不及那自萧持钧后背袭来的暗箭让她心悸。
阴沉的天幕下,东宫护卫团团围上来,祝余的魂魄朝萧持钧扑过去,那羽箭穿过她的魂体,一箭当胸而过,将萧持钧钉在宫墙上。
混乱之中,祝余伸出手无措地去触碰他的身体,却摸不到他,只能漂浮在他面前,护卫们围上来,要将他拖走,祝余追着他飘着,动作间一滴泪从空洞的眼眶里流出来,落在萧持钧攥着剑穗的手背上,像一滴血。
第37章 风云变幻
◎无论重来多少次,这都是她必将选择的道路。◎
到青州城时,已近年关。
祝余被青岚勒令足不出户,澄心和黄老汉因为争夺厨房控制权处成了忘年交,两人变着花样给祝余做些养身的羹汤。
他们赁下的民宅里有个不小的院子,青岚和无咎弄了些花木,栽在院中,黄老汉扛着锄头,将后院的空地开辟出来,预备着开春洒上菜种,种些瓜菜。
今日除夕,下着大雪,祝余拥着被子,怀里揣着手炉,窝在檐下的躺椅上打盹,十一和游卓然在院子里试新做的秋千,十一是个娇蛮的性子,游卓然素来听她的话,两人闹起来便停不下来。
等青岚和无咎从街市上回来,一人拎着一个,将这两人塞进厨房给黄老汉和澄心打下手。
青岚手里还拿着买来的酒肉,无咎还拎着几大袋干粮。祝余半梦半醒着,被怀里的手炉烘得熏然,晕乎乎地掀起眼皮,鼻尖嗅到点点肉香,她蓦地睁开眼,青岚手里捏着一支肉串,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祝余麻利地坐起,她的伤已好得差不多,只是身子还虚着,先前养伤不能吃太多荤腥,澄心整日跟门神一样守着她,可把她憋坏了。
接过青岚手中的肉串,祝余边咬着边说:“蜀地一切可还好?”
到达青州城之后,祝余留在家中养伤,澄心和黄老汉陪着她,青岚和无咎便带着十一和游卓然,按照那本名册所载,往西行,去救名册上的一名举子,事成之后赶往蜀地,按照祝余的嘱咐,找到了一处叫赤霞岭的地方,将救下的举子暂时安置在那里。
“你如何知道那山庄的主人会愿意帮我们?”青岚不解,当日他们前往赤霞岭时,仅仅是报了祝余的名姓,便得到了礼遇,那处的主人叶玄是个蓄着胡须的中年男子,听闻他们的来意,爽快地给举子安排了住处,并让他们放心,一定将人照顾妥当。
祝余用帕子擦了擦嘴,“我母亲救过叶玄的命。”
早年间,她与母亲途径蜀地时,恰逢叶玄在城中张榜求医。彼时她们正缺银钱,母亲便做了那揭榜人,前往赤霞岭替叶玄诊治。
他那是陈年的旧疾,身上还有些刀剑旧伤,是年轻时游历江湖落下的,祝余的母亲谢清如于医术上颇有造诣,用药与寻常医师不同,在她的调理下,叶玄的旧疾得以痊愈,除却上路的盘缠,叶玄还许诺谢清如,若是往后遇到什么难事,尽管来赤霞岭寻他。
后来祝余与母亲在半路失散,终其一生都没寻到谢清如的下落,前世被宵衣卫追杀,她便曾向叶玄求助过,他在赤霞岭的住所名唤潮生门,依山而建,山上住着的都是些江湖人士,叶玄年轻时,曾经是某个江湖门派的弟子,后来师门没落,他也受了重伤,便回乡建了潮生门。
前世,潮生门是祝余在蜀地的庇护所,她救下的那些人,都由叶玄妥善安置,宵衣卫来来回回入蜀地追查过几次,均无所获。
祝余遭遇丰庆寺围杀时,潮生门已渐渐声名鹊起,以江湖门派的名义,四处挽救冤苦之人,于乱世之中开辟出一方安然之地。
青岚在躺椅的扶手上坐着,无咎取走她手上的东西,进屋去。
祝余动了动身子,调整了个更舒适的坐姿,见青岚有些愁眉不展,问她:“可是事情办得不顺利?”
青岚摇摇头,“我是在想,朝廷什么时候能够真的安定下来。”她抬头望着天,“从青州到蜀地,沿途的流民越发多了。”
:=
今上昏聩,朝事荒唐,底下皇子们斗得不可开交,人心不稳,都想着登上那至高宝座,一展拳脚。宵衣卫名册上大半都是些忠直之臣,剩下的要么是冤案的苦主,要么就是萧应淮排除异己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