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1
崔师傅说,将月和带星是极好的护卫,希望二公子能在京中翻涌的浪潮中闯出一番天地来。
自那以后,萧持钧便潜心钻营,收敛锋芒,扮演一个乖顺听话,善解人意的侯府公子。
祝余从前经常见到将月和带星,也算交情不错,偶尔在戏班子遇到,她会拿些黄老汉新做的点心给他们。
眼看就要入夜,祝余回了客栈,正要走进客房时,便听见将月的声音:“祝姑娘。”
她回过头,将月提了一壶酒,站在不远处的楼梯口。
祝余朝他走过去,“要喝酒?”
将月提起手中的酒罐,献宝似的:“当地的好酒,怎么样?要不要赏脸跟我喝一杯?”
左右今夜无事,祝余点点头,将月应了一声,侧过身弯腰抬手作邀请状:“您请。”
两人去了楼下的散座,此时楼下还有些住店的客人,将月倒了两杯酒,递给祝余一杯,祝余提杯就要喝,却听见他“诶”了一声,她抬起头,将月执着杯盏,越过木桌伸手过来,与她轻轻一碰杯:“久违了,祝姑娘。”
三年前,在戏班子的小院,她与将月也曾喝过一顿酒,他年纪小,不胜酒力,当下便醉的稀里糊涂,祝余被他的醉意一熏,也多喝了些,醉成一团的两人便开始说起萧持钧。
将月说他冷漠不近人情,祝余趴在石桌上,喃喃道:萧持钧怎么这么好。
将月抱怨侯府的武先生严苛,祝余晕晕的抬头望天,说萧持钧也严苛,练剑的时候一点都不让着自己。
说着说着,祝余便又些眼泪汪汪,抓着将月的右手,说为什么会受这么重的伤,连家都回不了,将月好似听懂了一般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便大骂安平侯,说天下哪有这样的父亲。
两个醉鬼靠在一起,带星在屋檐下不敢说话,萧持钧站在他身前,看些院子里发酒疯的两人,听见祝余说,喜欢萧持钧。
那夜月色极好,院中梨花满树,祝余一身简单的粗布衣裙,坐在梨树下的石桌旁,睁着一双醉眼,抬头望天,不见一抹云彩,弦月高挂,星子点点,将月倒在一旁,时不时哼哼一声,她倏地站起,去摸梨树低矮的枝桠,酒意让她有些站不住,摇摇晃晃的,一朵梨花在她眼中时大时小,她不解地伸直手,踮脚要去摸花瓣,很好奇的样子。
有些高了,她不高兴地皱皱眉,提起裙摆就要往树上爬,背后忽然伸出一只手,越过她的手,折下那枝梨花,她回过身,额头磕在萧持钧的胸膛上,一时有些愣怔,呆呆地抬起头去看他,眼尾被酒意熏得发红,两颊微粉,眼中稀里糊涂的,只觉着这人长得好像萧持钧。
萧持钧一手执着花枝,一面低下头去看她,醉鬼失了神智,愣愣地攀住他的肩膀,抬手去触他的面庞,萧持钧环住她后腰,替她稳住身形,任她的手心贴在自己脸上摸索,却见她忽然蹙眉,旋即手掌微微用力,将他往下带。
祝余的醉眼离他越来越近,萧持钧下意识屏住呼吸,下一刻,她的另一只手也覆上来,双手捧住萧持钧的脸,两人鼻尖相触,萧持钧放轻呼吸,祝余看着他的眼睛,眼中迷蒙了一会儿,突然出声唤他:“萧持钧。”
萧持钧哑声“嗯”了一声,她便很高兴地笑,笑眼微眯,很稚气地露出雪白的贝齿,双手松了力道,搭在他肩上,而后往上勾住他的脖颈,整个人往前倾,一个吻轻轻落在他的唇角。
一触即分,像一片轻盈的花瓣。
萧持钧呼吸变得急促,拢住祝余下滑的身子,她有些难受地嘟囔着,靠在萧持钧胸前闭着眼就要睡过去,全然不知自己如何将人的心绪搅得天翻地覆。
可爱又可恨。
萧持钧的手紧紧扣在她身后,手里的花枝在她贴上来的瞬间便垂落在地,夜里寂静,耳边充斥着自己如雷鼓的心跳声,夜风拂过树梢,落花纷飞,他缓缓抬起手,落在祝余的后背,拂去飘落的花瓣。
带星静立在萧持钧身后,不敢发出声响,片刻后,萧持钧横抱着祝余进了卧房,他这才去扶倒在一边的将月,后者早已醉得昏睡过去,轻轻打着小鼾。
那夜梨树下轻轻一吻,只有萧持钧记得,两个醉鬼翌日醒来便将发的酒疯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喝了一场畅快的酒。
带星离得远,隐隐猜到当时是何情形,但怕触萧持钧的霉头,便也并未多嘴。
-
祝余喝着酒,与将月随意聊些琐事,他这酒清甜爽口,她喝着心头微热,撑着头往客栈门外看。
将月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漆黑的夜幕,他抿了口酒,忽然提起旧事。
“东宫那位署官,前年回乡时遇上劫匪,不幸离世了。”
祝余闻言一顿,捏着酒杯,“嗯”了一声,将月笑了笑,放下酒杯,看着祝余:“听闻太子殿下还疑心是有人故意为之,查了好一阵呢。”
言语轻松,全然不见杀人时的冷酷模样。
人是他亲手杀的,那时二公子忙着四处追查祝余的下落,这署官不知是听说了什么,连夜窜逃回乡,他知道后也没费劲传信给二公子,截了人就杀。
祝余抬眼看着将月,三年不见,他脸上少了些稚气,露出些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来,她放下酒杯,“即便没有劫匪,他也活不了多久。”
她入宵衣卫后便被派去执行任务,顺利回来后便托了同僚打听署官下落,等拿到消息,她便去找了那人。
只是去的不巧,到那时人已经死了。
将月听到这话,低笑了一声,又举起酒杯,冲祝余一示意,而后便一饮而尽。
翌日两人便继续上路,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永州城。
陆家在当地颇有贤名,陆英的父亲乃是永州通判,兄长早先在永州军中任职,后因伤退下,叔伯们并未入仕,颇通经商之道,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富户。
陆英的兄长为救萧应淮双腿受了重伤,常年在城郊静养,祝余此行便是要找他,取陆英早年寄存在他这儿的那枚御赐玉佩。
只不过来的不巧,庄子里的人说他前几日便上山去了。
永州城外有座极为灵验的寺庙,唤作永兴寺,陆家内眷常去上香,夏日暑热时,偶尔还会去避暑,陆英的兄长陆庭春,受伤后也常去与寺中僧人讲经修法。
既到此处,祝余便先进城,往陆府去。
她已许久未归来,门口的小厮有些认不出她,她道明来意,很快便有人出门迎接,是陆府的老管家。
老管家俯身行礼,她连忙托住他双臂:“张叔不必多礼。”许久不见,老张一面将人往府内领,一面不忘问些近况,见她比从前消瘦不少,又皱起眉头,问是不是东宫饭食不合胃口,怎么一个两个去了精神头都不好。
祝余一一答了,又说明了此次来意,听闻她是替太子妃来取物件,老张赶紧跟老爷和夫人回禀一声,一边还安排了祝余和将月这段时日的住所。
【作者有话说】
出自杨广《春江花月夜其一》
第17章 故地重游
◎她说,她对自己从未有过半分情意。◎
陆府位于永州城西,家中有三子一女,长子陆庭春与陆英一母同胞,其父陆惟言妻妾不多,除正室娘子外另有妾室两人,各育有一子,陆英是家中小妹,长兄自伤残后离家静养,二哥三哥如今都在永州军中任职。
祝余入府先去拜见了家主和大娘子陈氏,陆英的母亲执掌陆府多年,是个和善端庄的妇人,祝余刚被带回陆府时便是她悉心照料着,陆庭春出事后,她病了一阵,一直静养着,后来陆英被赐婚,才又四处走动打点上下。
转过拐角,便是正厅,陆惟言与大娘子端坐其上,祝余一一行礼,道明此行来意后,陆惟言便有事离开,独留陈氏一人在堂上。
将月跟在祝余身后,知道他是安平侯府的护卫,陈氏并未多言,只问些陆英在东宫的消息,祝余乖顺答话,气氛一时间有些说不上的古怪,将月察觉到这大娘子有话要单独与祝余说,便借口离开。
他方走,陈氏便放下了手中茶盏,掀起眼皮,打量了祝余几眼,才说:“长钰如今在外静养,过几日你去寻他,取了物件便下山回府,不可多留。”
长钰是陆庭春的表字,祝余饮茶的动作微微一滞,放下杯盏,起身答道:“是,令仪明白。”俯首低眉,一副十分乖巧的模样。
陈氏盯着她低垂的脖颈,沉默片刻说:“去吧,府中已备好客房,早些歇息。”
祝余低声谢过,便往外去,转过身还没走几步,又听见陈氏的声音。
“许久没回来,在府中多住些时日,有什么想吃的吩咐厨房就是。”迟疑的嗓音响起,温和慈爱,言语中夹杂些许愧疚。
祝余身形一顿,并未回头,挺直脊背婉拒:“东宫事忙,太子妃还等着我回京,就不多留了。”
言罢径直出了正厅,方跨出门,便见将月抱剑立在一旁,祝余侧过头,低声道:“走吧。”将月颔首,静静地跟在她身后,往客房去。
崔师傅说,将月和带星是极好的护卫,希望二公子能在京中翻涌的浪潮中闯出一番天地来。
自那以后,萧持钧便潜心钻营,收敛锋芒,扮演一个乖顺听话,善解人意的侯府公子。
祝余从前经常见到将月和带星,也算交情不错,偶尔在戏班子遇到,她会拿些黄老汉新做的点心给他们。
眼看就要入夜,祝余回了客栈,正要走进客房时,便听见将月的声音:“祝姑娘。”
她回过头,将月提了一壶酒,站在不远处的楼梯口。
祝余朝他走过去,“要喝酒?”
将月提起手中的酒罐,献宝似的:“当地的好酒,怎么样?要不要赏脸跟我喝一杯?”
左右今夜无事,祝余点点头,将月应了一声,侧过身弯腰抬手作邀请状:“您请。”
两人去了楼下的散座,此时楼下还有些住店的客人,将月倒了两杯酒,递给祝余一杯,祝余提杯就要喝,却听见他“诶”了一声,她抬起头,将月执着杯盏,越过木桌伸手过来,与她轻轻一碰杯:“久违了,祝姑娘。”
三年前,在戏班子的小院,她与将月也曾喝过一顿酒,他年纪小,不胜酒力,当下便醉的稀里糊涂,祝余被他的醉意一熏,也多喝了些,醉成一团的两人便开始说起萧持钧。
将月说他冷漠不近人情,祝余趴在石桌上,喃喃道:萧持钧怎么这么好。
将月抱怨侯府的武先生严苛,祝余晕晕的抬头望天,说萧持钧也严苛,练剑的时候一点都不让着自己。
说着说着,祝余便又些眼泪汪汪,抓着将月的右手,说为什么会受这么重的伤,连家都回不了,将月好似听懂了一般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便大骂安平侯,说天下哪有这样的父亲。
两个醉鬼靠在一起,带星在屋檐下不敢说话,萧持钧站在他身前,看些院子里发酒疯的两人,听见祝余说,喜欢萧持钧。
那夜月色极好,院中梨花满树,祝余一身简单的粗布衣裙,坐在梨树下的石桌旁,睁着一双醉眼,抬头望天,不见一抹云彩,弦月高挂,星子点点,将月倒在一旁,时不时哼哼一声,她倏地站起,去摸梨树低矮的枝桠,酒意让她有些站不住,摇摇晃晃的,一朵梨花在她眼中时大时小,她不解地伸直手,踮脚要去摸花瓣,很好奇的样子。
有些高了,她不高兴地皱皱眉,提起裙摆就要往树上爬,背后忽然伸出一只手,越过她的手,折下那枝梨花,她回过身,额头磕在萧持钧的胸膛上,一时有些愣怔,呆呆地抬起头去看他,眼尾被酒意熏得发红,两颊微粉,眼中稀里糊涂的,只觉着这人长得好像萧持钧。
萧持钧一手执着花枝,一面低下头去看她,醉鬼失了神智,愣愣地攀住他的肩膀,抬手去触他的面庞,萧持钧环住她后腰,替她稳住身形,任她的手心贴在自己脸上摸索,却见她忽然蹙眉,旋即手掌微微用力,将他往下带。
祝余的醉眼离他越来越近,萧持钧下意识屏住呼吸,下一刻,她的另一只手也覆上来,双手捧住萧持钧的脸,两人鼻尖相触,萧持钧放轻呼吸,祝余看着他的眼睛,眼中迷蒙了一会儿,突然出声唤他:“萧持钧。”
萧持钧哑声“嗯”了一声,她便很高兴地笑,笑眼微眯,很稚气地露出雪白的贝齿,双手松了力道,搭在他肩上,而后往上勾住他的脖颈,整个人往前倾,一个吻轻轻落在他的唇角。
一触即分,像一片轻盈的花瓣。
萧持钧呼吸变得急促,拢住祝余下滑的身子,她有些难受地嘟囔着,靠在萧持钧胸前闭着眼就要睡过去,全然不知自己如何将人的心绪搅得天翻地覆。
可爱又可恨。
萧持钧的手紧紧扣在她身后,手里的花枝在她贴上来的瞬间便垂落在地,夜里寂静,耳边充斥着自己如雷鼓的心跳声,夜风拂过树梢,落花纷飞,他缓缓抬起手,落在祝余的后背,拂去飘落的花瓣。
带星静立在萧持钧身后,不敢发出声响,片刻后,萧持钧横抱着祝余进了卧房,他这才去扶倒在一边的将月,后者早已醉得昏睡过去,轻轻打着小鼾。
那夜梨树下轻轻一吻,只有萧持钧记得,两个醉鬼翌日醒来便将发的酒疯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喝了一场畅快的酒。
带星离得远,隐隐猜到当时是何情形,但怕触萧持钧的霉头,便也并未多嘴。
-
祝余喝着酒,与将月随意聊些琐事,他这酒清甜爽口,她喝着心头微热,撑着头往客栈门外看。
将月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漆黑的夜幕,他抿了口酒,忽然提起旧事。
“东宫那位署官,前年回乡时遇上劫匪,不幸离世了。”
祝余闻言一顿,捏着酒杯,“嗯”了一声,将月笑了笑,放下酒杯,看着祝余:“听闻太子殿下还疑心是有人故意为之,查了好一阵呢。”
言语轻松,全然不见杀人时的冷酷模样。
人是他亲手杀的,那时二公子忙着四处追查祝余的下落,这署官不知是听说了什么,连夜窜逃回乡,他知道后也没费劲传信给二公子,截了人就杀。
祝余抬眼看着将月,三年不见,他脸上少了些稚气,露出些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来,她放下酒杯,“即便没有劫匪,他也活不了多久。”
她入宵衣卫后便被派去执行任务,顺利回来后便托了同僚打听署官下落,等拿到消息,她便去找了那人。
只是去的不巧,到那时人已经死了。
将月听到这话,低笑了一声,又举起酒杯,冲祝余一示意,而后便一饮而尽。
翌日两人便继续上路,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永州城。
陆家在当地颇有贤名,陆英的父亲乃是永州通判,兄长早先在永州军中任职,后因伤退下,叔伯们并未入仕,颇通经商之道,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富户。
陆英的兄长为救萧应淮双腿受了重伤,常年在城郊静养,祝余此行便是要找他,取陆英早年寄存在他这儿的那枚御赐玉佩。
只不过来的不巧,庄子里的人说他前几日便上山去了。
永州城外有座极为灵验的寺庙,唤作永兴寺,陆家内眷常去上香,夏日暑热时,偶尔还会去避暑,陆英的兄长陆庭春,受伤后也常去与寺中僧人讲经修法。
既到此处,祝余便先进城,往陆府去。
她已许久未归来,门口的小厮有些认不出她,她道明来意,很快便有人出门迎接,是陆府的老管家。
老管家俯身行礼,她连忙托住他双臂:“张叔不必多礼。”许久不见,老张一面将人往府内领,一面不忘问些近况,见她比从前消瘦不少,又皱起眉头,问是不是东宫饭食不合胃口,怎么一个两个去了精神头都不好。
祝余一一答了,又说明了此次来意,听闻她是替太子妃来取物件,老张赶紧跟老爷和夫人回禀一声,一边还安排了祝余和将月这段时日的住所。
【作者有话说】
出自杨广《春江花月夜其一》
第17章 故地重游
◎她说,她对自己从未有过半分情意。◎
陆府位于永州城西,家中有三子一女,长子陆庭春与陆英一母同胞,其父陆惟言妻妾不多,除正室娘子外另有妾室两人,各育有一子,陆英是家中小妹,长兄自伤残后离家静养,二哥三哥如今都在永州军中任职。
祝余入府先去拜见了家主和大娘子陈氏,陆英的母亲执掌陆府多年,是个和善端庄的妇人,祝余刚被带回陆府时便是她悉心照料着,陆庭春出事后,她病了一阵,一直静养着,后来陆英被赐婚,才又四处走动打点上下。
转过拐角,便是正厅,陆惟言与大娘子端坐其上,祝余一一行礼,道明此行来意后,陆惟言便有事离开,独留陈氏一人在堂上。
将月跟在祝余身后,知道他是安平侯府的护卫,陈氏并未多言,只问些陆英在东宫的消息,祝余乖顺答话,气氛一时间有些说不上的古怪,将月察觉到这大娘子有话要单独与祝余说,便借口离开。
他方走,陈氏便放下了手中茶盏,掀起眼皮,打量了祝余几眼,才说:“长钰如今在外静养,过几日你去寻他,取了物件便下山回府,不可多留。”
长钰是陆庭春的表字,祝余饮茶的动作微微一滞,放下杯盏,起身答道:“是,令仪明白。”俯首低眉,一副十分乖巧的模样。
陈氏盯着她低垂的脖颈,沉默片刻说:“去吧,府中已备好客房,早些歇息。”
祝余低声谢过,便往外去,转过身还没走几步,又听见陈氏的声音。
“许久没回来,在府中多住些时日,有什么想吃的吩咐厨房就是。”迟疑的嗓音响起,温和慈爱,言语中夹杂些许愧疚。
祝余身形一顿,并未回头,挺直脊背婉拒:“东宫事忙,太子妃还等着我回京,就不多留了。”
言罢径直出了正厅,方跨出门,便见将月抱剑立在一旁,祝余侧过头,低声道:“走吧。”将月颔首,静静地跟在她身后,往客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