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然而更巧的是,手里这支箭,也要往前“倒”几年。
“这不是新箭。”
她竖起箭头迎着光,上头磨损痕迹变得更明显,箭羽的老旧也显出形来。
“这支箭有些年头了,准头不好。若是边军或京中有人想要动手,不会用这样劣等的箭。”
邓勿怜从她手中挣扎出来,不假思索开口:“不会真是刚才那人说的土匪?土匪怎么会有军营的箭,难道是边军倒卖旧武器?总不可能是捡的……”
说着说着,她声音一顿。怎么不可能是捡的?
往前倒几年,西征……
那是怎样的一场惨胜,她不会不清楚。连两个将军的尸骨都无暇收敛,更何况断箭残镞。
兴奋的烫意变成另一种烫意,邓勿怜只觉一股火沿着脊髓直烧,她几乎就要跨上马拔出刀追过去,追方才那几个土匪,杀灭十六部残余,为双亲报仇,看鲜血满地。
下一瞬,后脑勺“啪”地挨了一巴掌。
邓勿怜猛回神:“啊?”
燕昭上下看她一眼,仿佛洞悉了她所有想法,“冷静点。”
她看了着手中的箭矢,又看向不远处树干上的痕迹,想象着这一箭的轨迹。
高度、方位……以及时间。
时间。
当时她站在那里,低头笑摔倒在地的虞白,笑得足够久,久得就算是再劣的箭也可以一击毙命。
不是为了索命。那是为什么……
恐吓?试探?
燕昭快速思索着,忽地想起什么,一瞬间毛骨悚然。
出关前的最后一晚,风雪里的那间客栈,后院里那条夜半醒来的黑狗……
黑狗朝着她的方向叫。
黑狗不一定是朝她叫。
她记得,窗外有个狭窄的平台。
“咔嚓”一声,老旧的箭身在手中折断。
“我们早就被人盯上了。”
【作者有话说】
写到最后,我也毛骨悚然[害怕]
------
哎大西北真的美得很,有机会一定要去玩呀盆油们。
好喜欢冒雪西行的这一段,写起来感觉空调制冷效果都好多了[比心]
------
掉落30小包包~
第103章 桃花鬼面1
◎“妻主……”◎
回到马车上时,迎接燕昭的是虞白担忧未散的目光。
已经暖和透了,他冻得发白的脸颊重现了血色,见她上车,忙把怀中抱着的手炉递过来。
“没事了吗?刚才……是什么人?”
仿佛冷风还在吹似的,他关切的声音里带着微颤。
燕昭本想安抚他说放心,不是她有意保密,而是她总习惯将危险严肃的事与他隔离,而且那些危险他都在不知觉中过去了,现在再说只会叫他害怕。
可转念一想,都已经亲历了,隐瞒也用处不大。更何况,之前梦魇吓到他之后,就已经允诺过再不相瞒。
“虽然还不清楚目的和身份,”她轻声说,“但我们这一路,很可能被人跟踪了。”
马车越过了崎岖地带,重又行驶起来,燕昭缓慢又详细地将种种发现讲了一遍,包括那晚突然被风吹开的窗和没来由的犬吠。
得知当时窗外极有可能有人隐藏,甚至和他只隔着一层薄薄墙壁,虞白脸上刚暖起的那点血色刷地消了下去。
就连递给她的手炉都抱回了怀里,完全是后怕之中的下意识行为。
燕昭有些无奈又想笑,刚想着从壶里倒些热茶给他,就听见他小声开口:“那,殿下有怀疑的人吗?”
镇定得这么快。燕昭颇为意外地看了虞白一眼,手上倒热茶的动作也没停,自己和他一人一杯。
“有。土匪,边军,京中那些人,十六部残余。”
两杯热茶袅袅冒着白汽,随着马车轻轻晃动。关于那根箭矢的事她方才已经讲过,就平声继续,
“虽然土匪捡来旧箭使用很正常,但我觉得可能性是最小的。若要劫财劫货,一窝蜂冲上来砍杀乱抢效率不高吗?若是埋伏设计,更不会放一箭就跑。十六部也是,且不说十六部如何得到消息我要来,有那样灭族的仇恨,更不可能留手。”
“那……会是京中有人想动手脚吗?张为他们?”
虞白想伸手接茶,才发现怀里多了个手炉。热茶和手炉都不舍得抛开,他只好两手捧着茶杯,手肘夹着小铜炉,以一个蜷着的姿势缩在裘氅里。
燕昭啜着茶水:“不好说。但若是京中有动静,不至于衔草司察觉不到。信鸟传讯,总比他们派人骑马要快……但不一定。”
她已经安排了人带着她的手信折返陇关,秘密调查近日出入关隘的可疑人员。
“我倒觉得边庭军有可能。其余人包括我,过关文书都是提前做好的,假户籍假姓名,只有邓勿怜单独出来,顶着她自己大名。有心人一琢磨,不难猜到她是要去督查军务,而后监视、恐吓,还用旧箭伪装……”
说着她喝完了杯中茶,把着余温犹在的茶杯,视线不聚焦地落在车厢某处。
“……但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
车轮碾过石块一颠,压着毛毡的车帘颠开一道缝,冷风倏地漏进来。虞白顿时觉得什么手炉和热茶都不管用了,寒意就要爬遍他全身。
但燕昭又在思考,总不好一惊一乍打断她。
于是思考中的燕昭就注意到,视野边缘有什么在慢慢移动。余光分过去一些,发现虞白正一点一点朝她身边挪,幅度极小,仿佛只要他足够慢,就不会被发现。
她假装不觉特意等着,等到他快要挨到身边时,猛地转头。
“啊。”虞白被她捉个现行,僵在一个刚抬起身还没落下的姿势。他脸上表情变了几变,小声开口:
“能不能抱抱……我有点害怕。”
马车里这才真正温热起来。
趴在她肩上,虞白时轻时重地叹着气,好半晌,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殿下,这次出京,你对外说是要去南巡,但人来了西北。那谁替你南下?书云吗?”
“不是,另安排了别人。书云留在府里,我不能好好处理事情的时候,都由她代行。”
燕昭顺着他发尾作安抚,慢慢就变成了玩他头发,“你是怕有人发现我不在南下的仪仗里?这个不用担心。”
去岁南下赈灾,淮南以及沿路几郡,该查的该罚的她都解决了,早已换上可信的自己人。
明显感觉到他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不少。
燕昭忽地有些想笑。她觉得神奇——
怀里这个人有时脆弱,一个深点的雪坑就能困住他,半晌爬不起来。有时怯懦,就好比现在,手心还带着点后怕的湿凉。
但有时又那么胆大,甚至妄想,想要分担她的担忧,想用这样瘦瘦的身体承担她的重量。
感觉很神奇,但又很不错。
她稍稍倾身,往前压了一点。虞白跨坐在她腿上,被压得扭了扭,调整了个更好的姿势面对面抱坐。
她又倾身,又压。越来越多重量压在他身上,虞白被压得微微后仰,身后开始悬空。
他的回应是蹭了蹭她颈窝。
又倾身。
又倾,再倾。
“要掉了要掉了……”虞白两只手抱紧了她脖颈,被她托着后腰捞回怀里。
寒风在车外呼啸,车轮碾过雪路吱呀有声,燕昭紧拥着他贴着脸颊,像是耳鬓厮磨的姿势,轻声说真好。
“什么真好?”
“有你真好。”
虞白又往她颈窝埋深了些。带着点轻微的烫意,似乎是因为这话脸红了。这下让燕昭想了起来,“对了,还有件事。”
“什么事?”
“那晚在客栈窗外盯着的人,不清楚待了多久。”
“……”
“你确定你声音够小吗?可能被听到了哦。”
虞白“啊”了一声想去捂烫热的脸,挣扎幅度太大,把自己摔了下去。
车厢猛地一震,拉车的马儿咴咴嘶鸣着抗议。
-
关外严寒,京中也霜风料峭。
然而越是天冷,骑射功夫越不能停。长姐曾同他说过,冷风里也能稳住手,才是真正的本领。
午膳后三刻钟,燕祯走在去小校场的路上,回忆着长姐教导他的话,耳边珠饰琳琅声却不绝于耳。
“原来陛下每日都要去小校场。妾身每每与陛下碰上,还当是巧合。”
燕祯看看又一次偶遇的淑太妃,又看了看身后不远不近跟着的几名绿衣内侍。
照理说淑太妃这话算是打探行踪,随侍该阻拦甚至训斥才是。怎么他们都没反应?仿佛没听见一般。
而他本人,自从上次接了淑太妃送的糕点、转头就丢了之后,再见到淑太妃就有些心虚,赶人的话便也说不出口。
只好含糊应了句:“长姐叫我每日勤练,不能懈怠。”
淑太妃不着痕迹地打量了眼幼帝,余光又瞥了眼不远跟着的侍从。
“这不是新箭。”
她竖起箭头迎着光,上头磨损痕迹变得更明显,箭羽的老旧也显出形来。
“这支箭有些年头了,准头不好。若是边军或京中有人想要动手,不会用这样劣等的箭。”
邓勿怜从她手中挣扎出来,不假思索开口:“不会真是刚才那人说的土匪?土匪怎么会有军营的箭,难道是边军倒卖旧武器?总不可能是捡的……”
说着说着,她声音一顿。怎么不可能是捡的?
往前倒几年,西征……
那是怎样的一场惨胜,她不会不清楚。连两个将军的尸骨都无暇收敛,更何况断箭残镞。
兴奋的烫意变成另一种烫意,邓勿怜只觉一股火沿着脊髓直烧,她几乎就要跨上马拔出刀追过去,追方才那几个土匪,杀灭十六部残余,为双亲报仇,看鲜血满地。
下一瞬,后脑勺“啪”地挨了一巴掌。
邓勿怜猛回神:“啊?”
燕昭上下看她一眼,仿佛洞悉了她所有想法,“冷静点。”
她看了着手中的箭矢,又看向不远处树干上的痕迹,想象着这一箭的轨迹。
高度、方位……以及时间。
时间。
当时她站在那里,低头笑摔倒在地的虞白,笑得足够久,久得就算是再劣的箭也可以一击毙命。
不是为了索命。那是为什么……
恐吓?试探?
燕昭快速思索着,忽地想起什么,一瞬间毛骨悚然。
出关前的最后一晚,风雪里的那间客栈,后院里那条夜半醒来的黑狗……
黑狗朝着她的方向叫。
黑狗不一定是朝她叫。
她记得,窗外有个狭窄的平台。
“咔嚓”一声,老旧的箭身在手中折断。
“我们早就被人盯上了。”
【作者有话说】
写到最后,我也毛骨悚然[害怕]
------
哎大西北真的美得很,有机会一定要去玩呀盆油们。
好喜欢冒雪西行的这一段,写起来感觉空调制冷效果都好多了[比心]
------
掉落30小包包~
第103章 桃花鬼面1
◎“妻主……”◎
回到马车上时,迎接燕昭的是虞白担忧未散的目光。
已经暖和透了,他冻得发白的脸颊重现了血色,见她上车,忙把怀中抱着的手炉递过来。
“没事了吗?刚才……是什么人?”
仿佛冷风还在吹似的,他关切的声音里带着微颤。
燕昭本想安抚他说放心,不是她有意保密,而是她总习惯将危险严肃的事与他隔离,而且那些危险他都在不知觉中过去了,现在再说只会叫他害怕。
可转念一想,都已经亲历了,隐瞒也用处不大。更何况,之前梦魇吓到他之后,就已经允诺过再不相瞒。
“虽然还不清楚目的和身份,”她轻声说,“但我们这一路,很可能被人跟踪了。”
马车越过了崎岖地带,重又行驶起来,燕昭缓慢又详细地将种种发现讲了一遍,包括那晚突然被风吹开的窗和没来由的犬吠。
得知当时窗外极有可能有人隐藏,甚至和他只隔着一层薄薄墙壁,虞白脸上刚暖起的那点血色刷地消了下去。
就连递给她的手炉都抱回了怀里,完全是后怕之中的下意识行为。
燕昭有些无奈又想笑,刚想着从壶里倒些热茶给他,就听见他小声开口:“那,殿下有怀疑的人吗?”
镇定得这么快。燕昭颇为意外地看了虞白一眼,手上倒热茶的动作也没停,自己和他一人一杯。
“有。土匪,边军,京中那些人,十六部残余。”
两杯热茶袅袅冒着白汽,随着马车轻轻晃动。关于那根箭矢的事她方才已经讲过,就平声继续,
“虽然土匪捡来旧箭使用很正常,但我觉得可能性是最小的。若要劫财劫货,一窝蜂冲上来砍杀乱抢效率不高吗?若是埋伏设计,更不会放一箭就跑。十六部也是,且不说十六部如何得到消息我要来,有那样灭族的仇恨,更不可能留手。”
“那……会是京中有人想动手脚吗?张为他们?”
虞白想伸手接茶,才发现怀里多了个手炉。热茶和手炉都不舍得抛开,他只好两手捧着茶杯,手肘夹着小铜炉,以一个蜷着的姿势缩在裘氅里。
燕昭啜着茶水:“不好说。但若是京中有动静,不至于衔草司察觉不到。信鸟传讯,总比他们派人骑马要快……但不一定。”
她已经安排了人带着她的手信折返陇关,秘密调查近日出入关隘的可疑人员。
“我倒觉得边庭军有可能。其余人包括我,过关文书都是提前做好的,假户籍假姓名,只有邓勿怜单独出来,顶着她自己大名。有心人一琢磨,不难猜到她是要去督查军务,而后监视、恐吓,还用旧箭伪装……”
说着她喝完了杯中茶,把着余温犹在的茶杯,视线不聚焦地落在车厢某处。
“……但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
车轮碾过石块一颠,压着毛毡的车帘颠开一道缝,冷风倏地漏进来。虞白顿时觉得什么手炉和热茶都不管用了,寒意就要爬遍他全身。
但燕昭又在思考,总不好一惊一乍打断她。
于是思考中的燕昭就注意到,视野边缘有什么在慢慢移动。余光分过去一些,发现虞白正一点一点朝她身边挪,幅度极小,仿佛只要他足够慢,就不会被发现。
她假装不觉特意等着,等到他快要挨到身边时,猛地转头。
“啊。”虞白被她捉个现行,僵在一个刚抬起身还没落下的姿势。他脸上表情变了几变,小声开口:
“能不能抱抱……我有点害怕。”
马车里这才真正温热起来。
趴在她肩上,虞白时轻时重地叹着气,好半晌,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殿下,这次出京,你对外说是要去南巡,但人来了西北。那谁替你南下?书云吗?”
“不是,另安排了别人。书云留在府里,我不能好好处理事情的时候,都由她代行。”
燕昭顺着他发尾作安抚,慢慢就变成了玩他头发,“你是怕有人发现我不在南下的仪仗里?这个不用担心。”
去岁南下赈灾,淮南以及沿路几郡,该查的该罚的她都解决了,早已换上可信的自己人。
明显感觉到他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不少。
燕昭忽地有些想笑。她觉得神奇——
怀里这个人有时脆弱,一个深点的雪坑就能困住他,半晌爬不起来。有时怯懦,就好比现在,手心还带着点后怕的湿凉。
但有时又那么胆大,甚至妄想,想要分担她的担忧,想用这样瘦瘦的身体承担她的重量。
感觉很神奇,但又很不错。
她稍稍倾身,往前压了一点。虞白跨坐在她腿上,被压得扭了扭,调整了个更好的姿势面对面抱坐。
她又倾身,又压。越来越多重量压在他身上,虞白被压得微微后仰,身后开始悬空。
他的回应是蹭了蹭她颈窝。
又倾身。
又倾,再倾。
“要掉了要掉了……”虞白两只手抱紧了她脖颈,被她托着后腰捞回怀里。
寒风在车外呼啸,车轮碾过雪路吱呀有声,燕昭紧拥着他贴着脸颊,像是耳鬓厮磨的姿势,轻声说真好。
“什么真好?”
“有你真好。”
虞白又往她颈窝埋深了些。带着点轻微的烫意,似乎是因为这话脸红了。这下让燕昭想了起来,“对了,还有件事。”
“什么事?”
“那晚在客栈窗外盯着的人,不清楚待了多久。”
“……”
“你确定你声音够小吗?可能被听到了哦。”
虞白“啊”了一声想去捂烫热的脸,挣扎幅度太大,把自己摔了下去。
车厢猛地一震,拉车的马儿咴咴嘶鸣着抗议。
-
关外严寒,京中也霜风料峭。
然而越是天冷,骑射功夫越不能停。长姐曾同他说过,冷风里也能稳住手,才是真正的本领。
午膳后三刻钟,燕祯走在去小校场的路上,回忆着长姐教导他的话,耳边珠饰琳琅声却不绝于耳。
“原来陛下每日都要去小校场。妾身每每与陛下碰上,还当是巧合。”
燕祯看看又一次偶遇的淑太妃,又看了看身后不远不近跟着的几名绿衣内侍。
照理说淑太妃这话算是打探行踪,随侍该阻拦甚至训斥才是。怎么他们都没反应?仿佛没听见一般。
而他本人,自从上次接了淑太妃送的糕点、转头就丢了之后,再见到淑太妃就有些心虚,赶人的话便也说不出口。
只好含糊应了句:“长姐叫我每日勤练,不能懈怠。”
淑太妃不着痕迹地打量了眼幼帝,余光又瞥了眼不远跟着的侍从。